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舰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6):275-275
肠痈最早见于(素问·厥论),认为肠痈是“少阳厥逆”的一种变证。张仲景在(金匾要略)中对肠痛的证治作了精辟和具体的描述。肠痛一般分为急、慢性两种:急性肠痈以发热恶寒,自汗出,少腹肿痞,拘急拒按等为主症;慢性肠痈则发热不甚,或不发热,腹部皮肤紧张隆起如肿状,按之柔软,肌肤干燥粗糙,腹痛局限,脉虚数。笔者在临床上用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肠痈,意茁附子败酱散治疗慢性肠痈,获效满意,现介绍如下。l大黄牡丹皮汤治急性肠痈(金匾要略)说:“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  相似文献   

2.
大黄牡丹皮汤临床新用刘昭坤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分院卫生所(255200)主题词大黄牡丹汤/治疗应用肠梗阻/中医药疗法子宫附件炎/中医药疗法大黄牡丹皮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本方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泻下逐瘀、散结消肿之功...  相似文献   

3.
《金匮·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曰 :“肠痈者 ,少腹肿痞 ,按之即痛如淋 ,小便自调 ,时时发热 ,自汗出 ,复恶寒。其脉迟紧者 ,脓未成 ,可下之 ,当有血。脉洪数者 ,脓已成 ,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中医肠痈 ,主要是指阑尾炎 ,另外也包括阑尾周围脓肿、腹部脓疡、腹膜炎等的部分证侯。《外科大成》有“大肠痈之发 ,必先天枢穴隐痛不已 ,右边痛甚 ,脉则右寸洪数”,《外科正宗》有大肠痈者 ,皆湿热瘀血流入小肠而成也”的记载。本人以为《金匮》“肠痈者……脓已成 ,不可下也”此句经文 ,说法不妥 ,根据实际临床情况 ,应将“不可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属于中医肠痈的范围。早在汉朝时期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就有关于阑尾炎的论述,如:“肠痛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附子薏苡败酱散主之。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若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  相似文献   

5.
<正>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载有"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该方由大黄(四两)、牡丹皮(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5味药物组成,古人专为"肠痈初起"而设,具有泻热破瘀、散结消肿的功效。近年来,该方在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1]、急性阑尾炎[2]、急性胆囊炎[3]、急性盆腔炎[4]等多种具有湿热瘀滞特点疾病的治  相似文献   

6.
一慨述此病系属中医“肠痈”范畴,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汉“金匮要略”一书中总结了有关肠痛之治验,明确了辨证施治之方法,认为“肠痛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又云:“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为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痛脓,苡米附子败酱散主  相似文献   

7.
阑尾炎 ,是阑尾部位发生炎症所导致的一种疾病 ,祖国医学称其为肠痈。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厥论篇》“少阳厥逆……发肠痈”。但本条只提其病名 ,并未详细说明具体症状及治疗。直至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之《金匮要略》中论述较为详细。如“肠痈者 ,少腹肿痞 ,按之即痛如淋 ,小便自调 ,时时发热 ,自汗出 ,复恶寒。其脉沉紧者 ,脓未成 ,可下之 ,当有血。脉洪数者 ,脓已成 ,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张仲景在该条中论述了“急性阑尾炎”的辨证和治法 ,同时进一步阐述了该病化脓前后的具体治疗原则和方药。1 病因病机本病多系因暴饮暴食 …  相似文献   

8.
《金匮·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曰:“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但笔者不拘此论,对于不宜手术的肠痈施以下法,并与外敷中药相结合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兹举例如下。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吴××,男,48岁,农民,1982年1月17日初诊。患者上午脐周疼痛,并伴泛恶腹胀,便艰已三天未行,自服“十滴水”后,疼痛暂时缓解。午后,疼痛移向右下腹,且较固定,在医务室肌注青霉素,症状…  相似文献   

9.
据文献考证,从兰尾炎的临床症状表现,与古代医籍所谓“肠痈”颇相类似。如金匱要略:“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及云“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巢氏病源肠痈候论:“肠痈者,由寒温不适,喜怒无度,使邪气与荣卫相乇,在于肠内遇热,加之血气蘊积,结聚成痈。热积  相似文献   

10.
大黄牡丹皮汤出自《金匮要略》,方由大黄18g、桃仁12g、冬瓜子30g、牡丹皮10g、芒硝9g组成。主治肠痈初起,少腹肿瘤,多由湿热郁蒸,气血凝聚而成者。妊娠合并阑尾炎,妊娠合并胆囊炎,二者属不同的疾病,但病机相同,其病均在腑,皆因湿热与气血互阻,腑气不通,血运不畅所致。六腑以通为用,所谓“其实者散而泻之”,不同的疾病,采用异病同治法治疗,也就是说,运用同一个治则,治疗不同的疾病,药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治疗上述两病,均获得满意疗效,举案例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黄牡丹汤     
正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大黄牡丹汤方: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  相似文献   

12.
肠痈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外科疾病在一。多发于青年和中年,男性多于女性。早在公元200年,汉朝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就总结了汉以前治疗肠痈的经验,制定了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他提出的用大黄牡丹皮汤等方剂治疗肠痈,至今仍是临床上常用的有效方剂。至隋朝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对肠痈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在肠痈候中载:“肠痈者,由寒温不适,喜怒无度,使邪气与营卫相干,在于肠内,遇热加之,血气蕴积,结聚成痈,热积不散,化而为脓。其病之状,小腹肿而强,抑之即痛,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腸痈”殆属现代医学中的“阑尾炎”。目前西医治疗阑尾炎,多采用手术切除。然而祖国医学中的大黄牡丹皮湯治疗腸痈却有惊人的疗效。因此,我们将临床运用本方治疗38例腸痈经过,初步报告于后,以供参考。二、文献(?)(?)大黄牡丹皮湯,是汉代张仲景治疗腸痈膿未成的主方。此方以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等五味组成。其目的在于速下壅结腸内将取之污血和秽物。如金匮要略上说:“腸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我们在临床上应用下法为主,治疗几种常见的急腹症,取得一定效果。现将这方面的几点不成熟体会介绍于后:一、下法在几种急腹症中的具体运用(一)急性阑尾炎:属于祖国医学的“肠痈”。根据《金匮要略》“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脓未成,可下之……大黄牡丹汤主之”的记载,对于单纯性或早期化脓性阑尾炎,我们每以本方为主,加红藤、败酱草、赤芍、白花蛇舌草等。大黄剂量10~15克,生用后下,服药后常有轻度腹泻,腹痛与体征往往随利而减。便通后去芒硝,用制大黄,再服五至七帖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5.
大黄牡丹汤妇科临床应用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宪镇 《中医研究》2006,19(11):49-50
大黄牡丹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肠痈急症的主方,其原为:“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其脉沉紧者,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肠痈急症,其病机系由热毒内聚,营血瘀结,经脉不通所致,用大黄牡丹汤意在荡热逐瘀,使瘀  相似文献   

16.
肠痈是外科急症之一,早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中就有记载。辨有脓无脓,有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脓未成,大黄牡丹皮汤主之,这是治疗肠痈的一般常法。但妊娠肠痈,亦称孕(疒邑),另作别论,因为大黄、附子、丹皮,桃仁等药,究属攻破之药、非妊娠所宜。《内经》虽有“有故无殒”之明训,而实际临床运用,总有所顾虑。笔者运用家传生麦安胎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一例妊娠急  相似文献   

17.
患者刘××,女,50岁。2年前曾患“急性阑尾炎”住院,非手术治疗而好转。但嗣后右下腹时有疼痛,伴腰痠、呕恶等症。近一周来,其痛剧烈,连及腰脊,可及包块,遂以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阑尾包块”而入院治疗,经用青霉素等治疗不见好转改投中药,以为肠腑气滞,郁而化热,壅于肠中,是为肠痈之疾,遂以清热解毒,通腑行气为法,大黄牡丹皮汤加黄连、黄柏之属,愈服则病愈甚,且又增大便稀溏、畏寒肢冷等症,舌质淡瘦,苔薄白,脉沉细弱。此一派虚寒之象,何以为然?  相似文献   

18.
<正>阑尾炎俗话叫"盲肠炎",中医叫"肠痈",是常见的腹部疾病。该病多发于夏秋季,并以青壮男性较多。本人采用大黄牡丹皮汤配合穴位注射及西药等治疗阑尾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肠痈汤内服联合大蒜三黄糊剂麦氏点外敷治疗急、慢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肠痈汤(金银花、蒲公英、桃仁、大黄、枳实、白芍、延胡索、香木、川楝子、甘草)内服;联合大蒜三黄糊剂(大黄、黄连、黄柏、天花粉、白芷、芒硝各等分,大蒜、食醋)麦氏点外敷治疗急、慢性阑尾炎230例.6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痊愈225例,好转5例,有效0例,无效0例.结论:肠痈汤内服联合大蒜三黄糊剂麦氏点外敷治疗急、慢性阑尾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张丽娜 《中医研究》1999,12(3):50-50
大黄牡丹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肠痈急症的主方。其原方为:“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肠痈急症,系由热聚于肠,营卫瘀结,经脉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