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耐药的原因及其耐药基因的转移方式.方法用等电聚焦电泳试验和三维试验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所产β-内酰胺酶,并进行初步分类,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产物测序方法确认β-内酰胺酶基因,用PCR扩增整合子全可变区和质粒接合实验来判定其耐药基因的转移方式.结果该临床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经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有blaPER-1基因,同时还有blaOXA-23基因和aacA4基因.结论发现一株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和可转移的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鲍曼不动杆菌,blaPER-1基因位于质粒上.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原因,我们采用三维试验法对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聊城地区ICU病房109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 用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10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结果 除IMP外,10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余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PCR扩增对IMP中介或耐药的53株鲍曼不动杆菌有11株扩增到blaOXA-23,产ESBLs组29株中有5株扩增出blasHv、blaCTX-M-14、blaCTX-M-3,2株出现blaSHV、blaCTX-M-1.结论 聊城地区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常见,β-内酰胺酶产生率高,碳青霉烯酶以blaOXA-23型为主,ESBLs、AmpC酶两种β-内酰胺酶基因的多重PCR阳性率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对2012~2014年分离的89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征、耐药酶检测结果及药敏实验检测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74.2%),主要来源于呼吸科病房(38.2%)。产酶菌株58株,占鲍曼不动杆菌的65.17%,不产酶菌株占34.83%,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27株,占产酶菌株的46.55%,产头孢菌素酶24株,占41.37%,产金属酶4株,占6.89%,产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3株,占5.17%。产酶菌株对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不产酶菌株对三代头孢类药物较敏感。结论产β-内酰胺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多重耐药株的产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我院院内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及膜孔蛋白carO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用微量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的药敏情况,PCR法检测β-内酰胺类相关耐药基因,对部分检测阳性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4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1株(89.1%)携带OXA23组基因、17株(37%)携带PER基因、6株(13%)携带IMP基因,其余基因检测均为阴性。40株(87%)膜孔蛋白基因carO阳性。结论我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与产OXA23组和PER酶有关,少数菌株与膜孔蛋白基因carO缺失和IMP酶有关。  相似文献   

6.
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ESBLs表型及基因型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其β-内酰胺酶(BLA)耐药基因类型。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3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2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三维试验法检测ESBLs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BLA基因型。结果29株(82.9%)ESBLs阳性,其中14株(40.0%)合并产AmpC酶。所有菌株均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多粘菌素E敏感,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在40.0~100.0%之间。35株TEM型扩增全部阳性,任选2株测序结果均为TEM-1型。有15株菌株扩增到SHV型BLA基因,经测序13株为SHV-12型ESBLs,另2株(HZ01株和HZ29株)为2种新发现的SHV型BLA,分别被命名为SHV-48和SHV-56。结论临床分离的引起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产ESBLs比例很高,多重耐药状况极其严重,至少存在4种不同类型的β内酰胺酶基因,基因型分别为TEM-1、SHV-12、SHV-48和SHV-56。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k)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其β-内酰胺酶(BLA)耐药基因类型.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3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2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三维试验法检测ESBLs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BLA基因型.结果 29株(82.9%)ESBLs阳性,其中14株(40.0%)合并产AmpC酶.所有菌株均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多粘菌素E敏感,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在40.0~100.0%之间.35株TEM型扩增全部阳性,任选2株测序结果均为TEM-1型.有15株菌株扩增到SHV型BLA基因,经测序13株为SHV-12型ESBLs,另2株(HZ01株和HZ29株)为2种新发现的SHV型BLA,分别被命名为SHV-48和SHV-56.结论临床分离的引起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产ESBLs比例很高,多重耐药状况极其严重,至少存在4种不同类型的β内酰胺酶基因,基因型分别为TEM-1、SHV-12、SHV-48和SHV-56.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β-内酰胺酶基因。方法收集该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72株,其中观察组为3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照组为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6株。对所有菌种进行鉴定及确认后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β-内酰胺酶进行相关耐药基因检测。计算其药敏率及β-内酰胺酶阳性基因测序。结果通过对两组菌株的耐药谱进行比较,在对所有药物的观察中,观察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两组菌株阳性基因比较,观察组各项基因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是其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对其基因的调控是改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根本方法,可有效提高其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耐药情况,并结合临床分析,以便能指导选择抗生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痰标本培养和分离,并结合临床确定感染菌株85株的相关资料.结果 85株中大部分在病情危重的患者易于检出.8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测试的24种抗菌药物中,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为89.41%(76/85),而其余抗生素的敏感性均低于50.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分别为48.24%(41/85),47.06%(40/85),45.88%(39/85);而氨苄西林敏感性仅为4.71%;产青霉素酶的菌株19株,产AmpCs菌株13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8株,产ES-BLs菌株7株,同时产青霉素酶和AmpCs菌株5株,同时产β-内酰胺酶和ESBLs菌株4株.病情轻重2组感染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2,P<0.01).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过分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有关.且病情越重,其感染的构成比越高.我院药敏结果可提示耐药严重性,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下呼吸道的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很难通过临床表现推测出可能的病原体,基础疾病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舒巴坦可能对不动杆菌属细菌有独特的杀菌作用,可作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的另外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10.
鲍曼不动杆菌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耐药性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耐药情况,并结合临床分析,以便能指导选择抗生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痰标本培养和分离,并结合临床确定感染菌株85株的相关资料.结果 85株中大部分在病情危重的患者易于检出.8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测试的24种抗菌药物中,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为89.41%(76/85),而其余抗生素的敏感性均低于50.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分别为48.24%(41/85),47.06%(40/85),45.88%(39/85);而氨苄西林敏感性仅为4.71%;产青霉素酶的菌株19株,产AmpCs菌株13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8株,产ES-BLs菌株7株,同时产青霉素酶和AmpCs菌株5株,同时产β-内酰胺酶和ESBLs菌株4株.病情轻重2组感染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2,P<0.01).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过分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有关.且病情越重,其感染的构成比越高.我院药敏结果可提示耐药严重性,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下呼吸道的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很难通过临床表现推测出可能的病原体,基础疾病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舒巴坦可能对不动杆菌属细菌有独特的杀菌作用,可作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的另外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中SHV型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设计SHV型β内酰胺酶引物,采用PCR法获得SHV型酶编码基因的片段,并将PCR扩增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以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确定亚型。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和氨曲南均耐药。3株菌SHV基因型扩增结果呈阳性,其中2株与SHV-12的序列100%相同,另1株(No-03)经GenBank网上同源性比较,未发现完全相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为一种新发现的SHV亚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其序列以SHV-71的名称在美国核酸数据库GenBank成功登录(GenBank注册号:DQ296194)。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No-03株所产SHV型BLA为一种新SHV亚型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2株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耐药基因型及基因同源性。方法菌株鉴定采用Vitek-32细菌鉴定仪,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协同试验检测金属酶(MBL)。PCR检测各类β-内酰胺酶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耐药基因及喹诺酮类相关gyrA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 (1)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4.5%,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为22.7%,对其他所测抗菌药耐药率均大于90%。(2)产AmpC酶21株占95.5%;产ESBLs和MBL各5株,分别占22.7%。(3)100%携带AmpC酶基因、TEM-1型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aacA4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基因;aacC1、aadA1型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基因各占95.5%;有gyrA型DNA旋转酶基因突变;各1株检测到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PER型ESBLs基因和aphA1型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基因,分别占4.5%;未检测到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VEB型ESBL基因I、MP型和VIM型金属酶基因、OXA-24型碳青霉烯酶基因。(4)PFGE结果显示20株出现完全相同条带,具有高度同源性,另2株各自为独立株。结论 2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存在一个克隆流行株,携带AmpC酶基因、TEM-1型β-内酰胺酶基因及aacA4、aacC1、aadA1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高产AmpC酶,治疗应首选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13.
鲍曼不动杆菌ESBLs和金属酶的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金属酶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对天津地区6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分离的72株鲍曼不动杆菌,以K—B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用双纸片增效法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进行金属酶表型筛选,并以PCR方法检测IMP-1、IMP-2、VIM-2型金属酶基因;用三维试验对第三代头孢菌株进行ESBLs表型初筛,并以PCR方法检测ESBLs基因。结果8株(8/72)耐药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中,4株金属酶表型阳性。以PCR方法检测,1株IMP1阳性,3株出现IMP-1+IMP2+VIM-2型金属酶基因同时阳性;30株(30/72)耐第三代头孢鲍曼不动杆菌中,11株产TEM型ESBLs,4株产PER型ESBLs,1株产VEB-1型ESBLs。结论天津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以携带TEM型ESBLs为主,在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现IMP—1、IMP-2和VIM-2型金属酶,并且VEB-1型ESBLs和VIM-2型金属酶为天津地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常宁地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方法 采用国产天地人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采用K-B琼脂纸片扩散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检测ESBLs,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8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痰及支气管分泌物最多,占77.50%;对所检测的20种抗生素耐药率大部分在50%以上,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均为37.50%;检测出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31株,占全部菌株的38.75%;ESBLs阳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ESBLs阴性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宁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ESBLs阳性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更为严重,这可能与本地区大量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关.通过药敏试验及ESBLs检测可防止院内感染的区域性流行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鲍曼不动杆菌Ⅰ类整合子系统与其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Ⅰ类整合子系统在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分布状况,探讨其与该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PCR法检测Ⅰ类整合子系统。结果29.2%(21/72)的菌株检测出Ⅰ类整合子系统。含与不含Ⅰ类整合子系统的菌株在耐药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类型Ⅰ类整合子的耐药表型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Ⅰ类整合子系统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以及耐药表型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尿液标本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124例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纸片扩散法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结果:有58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占46.8%.引起泌尿系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1.7%,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12%.可作为治疗泌尿系感染的首选与次选药物。产ESBLs菌株对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比非产ESBLs菌株明显升高(P〈0.01)。男性患者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1)。结论:尿路感染应检测ESBLs并根据抗生素敏感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高产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情况及其耐药谱。方法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按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按表型筛选法检测高产AmpC酶。结果93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内科、神经外科,以痰或咽拭子、创面或伤口分泌物、尿3类标本多见,检测到15株(16.1%)产高产AmpC酶菌株,10株(10.8%)产ESBLs菌株,产酶株均呈多重耐药,对第3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及氨曲南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株。结论产高产AmpC酶、产ESBLs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原因之一,应加强对产酶株的检测,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其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8.
373株不动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不动杆菌属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耐药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所有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5种抗菌药物对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本研究共包括373株不动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352株,洛菲不动杆菌21株。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最为敏感,细菌耐药率仅为2.6%;其次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约为15%;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为37.5%~59.9%;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大于60%。与鲍曼不动杆菌相比,除多黏菌素B外,洛菲不动杆菌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明显较低,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30%以下。结论不动杆菌属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耐药率高,部分菌株呈多重耐药,治疗用药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药敏结果误差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2月分离自临床各科室的115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别采用VITEK-2法、琼脂二倍稀释法和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K—B法)对其进行阿米卡星的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情况。并以琼脂二倍稀释法为参比方法,分析VITEK-2法及K—B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药敏试验结果误差。结果11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临床科室分布以ICU(39.1%)和呼吸内科(32.2%)为主,标本类型以痰标本(84.3%)为主,患者年龄以50岁以上老年人(83.5%)为主。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62.6%(72/115),中介率为0.0%(0/115),敏感率为37.4%(43/115)。以琼脂二倍稀释法为参比方法,K—B法检测药敏结果与其完全一致,标准符合率为100.0%;VITEK-2法检测药敏结果标准符合率为62.6%,存在严重错误和微小错误,其中严重错误率高达36.5%,微小错误率为0.9%。结论VITEK-2法应用于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药敏检测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建议辅以琼脂二倍稀释法或K—B法进行结果确证。  相似文献   

20.
The distribution of beta-lactamases in a group of 20 epidemiologically well defined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linical isolates and the in vitro activity of Syn 2190, a novel beta-lactamase AmpC inhibitor, were determined. Twenty-five per cent of the strains carried and expressed a TEM-type beta-lactamase, whereas 35% had an OXA-type beta-lactamase. In nine out of 11 (82%) ceftazidime-resistant and four out of 13 (30.7%) cefepime-resistant strains, the MIC of these beta-lactam antibiotics decreased when determined in the presence of Syn 2190. Thu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a high percentage of A. baumannii clinical isolates the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AmpC, in combination or not with other resistance mechanisms, contributes to the resistance pattern in A. baumannii to beta-lact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