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方法对先天性外斜视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斜视客观检查方法,对18例先天性外斜视患者进行了早期的定性与定量诊断,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单纯先天性外斜视者14例,合并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者4例,其中同时合并DVD与上斜肌麻痹者1例。经过早期手术,18例患者中17例获得了眼轴的正位。结论先天性外斜视合并DVD多见。其手术方式,水平斜视者采用双眼外直肌后退,合并DVD者采用上直肌后退。计算机辅助的客观斜视定量检查方法有助于先天性外斜视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先天性斜视、共同性斜视眼外肌的病理变化,探讨共同性斜视、先天性斜视等肌源性病变特点。方法对50例先天性斜视及共同性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将截除的眼外肌标本及选取的2例正常眼外肌标本制作石蜡切片,行HE染色并置于光镜下观察眼外肌的病理特点。结果正常眼外肌标本未见纤维组织增生;先天性内、外斜视眼外肌标本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眼外肌纤维化、玻璃样变及肌纤维变性、结构消失等改变,以先天性内斜视改变较为显著。共同性内、外斜视可见肌纤维体积减小、数量减少,排列紊乱,发病较早、手术年龄大的共同性斜视患者多可见肌肉部分萎缩、肌纤维间隙增宽,胶原含量增多等改变。结论先天性斜视会引起眼外肌纤维化等的改变,而共同性斜视也会出现轻度眼外肌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斜视合并下斜肌亢进的早期手术效果。方法通过对38例先天性外斜视患儿眼位的定性和定量检查,得出水平斜视及垂直斜视的度数,根据检查结果设计斜视矫正手术方案。结果先天性外斜视合并下斜肌亢进病人多有代偿头位。本组病人水平斜视15°~45°,合并单眼下斜肌亢进27例,双眼下斜肌亢进11例,全部病人在手术后水平斜视和垂直斜视得到矫正。结论早期手术可使病人尽快获得双眼单视功能,改善和矫正代偿头位。  相似文献   

4.
外斜视儿童的视觉诱发电位双眼总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外斜视儿童VEPs的双眼总和(VEPBS)进行了探讨。测试不伴有弱视的外斜视儿童39名。结果显示,恒定性外斜组及间歇性外斜组的VEPBS较正常对照组减小(P<0.01),VEPs的VEPBS减小与眼位偏斜有关;恒定性外斜组VEPBS小于间歇性外斜组(P<0.01),该结果与临床双眼视功能检查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双生子上睑下垂合并外斜视报告河南省确山县人民医院眼科杨宇,李新凤先天性上睑下垂合并外斜视的家族遗传倾向已有较多报告,但伴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系同孵双生于尚未报道;我科遇一例一家三子同患上睑下垂台并外斜视,现将报告如下。父母K诉:患儿三兄弟同是足月剖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外斜视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对10例先天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随访1年~2.5年,正位者7例,欠矫者2例,回退者1例,欠矫及回退者经二次手术矫正均正位;术前无1例具备双眼单级视功能:术后6例出现Ⅰ级同时视功能,其中3例有Ⅱ级功能,均不具备Ⅲ级视功能。结论先天性外斜视发病早,多数病例外斜角度大且恒定,无双眼单视功能,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外斜视的最佳方法,手术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周期性外斜视一例郑立久自从1939年日本三国政吉报告第一例周期性内斜视以来,国内外已先后报道50余例〔1~6〕。但周期性外斜视的病例却更为罕见。作者于1979年遇一例并发于先天性青光眼的周期性外斜视患者,治疗观察多年。现报告如下:作者单位:04600...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外斜视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斜视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对基本型外斜视和辐辏不足型外斜视行双眼外直肌后徙,加单眼内直肌截除,或单眼外直肌后徙,加同眼内直肌截除;对外展过强外斜视行双眼外直肌后徙。对伴A—V征及DVD者,在矫正水平外斜的同时。按照A—V征及DVD的手术方法予以一并矫正。结果共观察总结18例,随访1.5~2.5年。正位者13例,欠矫者3例,回退者2例,欠矫及回退者经二次手术均正位;7例有Ⅰ级视功能,其中3例有Ⅱ级视功能,2例有Ⅲ级视功能。结论先天性外斜视的双眼视觉建立不良,手术是其治疗唯一有效的方法。手术越早,恢复双眼单视的机会越多。眼位越稳定。  相似文献   

9.
动眼神经麻痹导致的外斜视是眼科难治性斜视之一,手术治疗的目的为使眼球在第一眼位时处于正位。作者成功的对一例先天性左动眼神经麻痹行手术治疗,术后眼位达到基本正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脑瘫患者斜视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脑瘫患者斜视的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 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18岁,平均7岁.先天性外斜视7例,其中A、V征各1例;共同性外斜视2例;先天性内斜视1例.斜视角9例为15°~25°,1例为35°伴随DVD和隐性眼球震颤各3例.轻度远视7例,轻度近视散光1例,高度远视和中度近视各1例.10例都行斜视矫正术,9例用全麻,1例用局麻.结果 平均随访2年1个月.7例眼位获正位,2例欠矫5°~10°.1例先天性内斜视术后出现继发性外斜视,经再次手术治愈.多数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例获同时视.结论 本文多数病例具有先天性外斜视的特点,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同时强调在斜视诊疗上要重视全身因素.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冲动型眼球震颤合并共转性斜视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先天性冲动型眼球震颤合并共转性斜视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1995~2001年收治的118例水平性共转性斜视,其中10例合并先天性冲动型眼球震颤患者的手术方式和疗效作回顾分析。设计手术时,先将眼球震颤和斜视的手术矫正量分开计算,然后将手术量相加。结果 10例中9例术后正位,1位患者残留外斜视。9例患者术后第一眼位眼震明显减轻,代偿头位消失或明显改善,第一眼位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视力增进1~5行。结论 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共转性斜视,既考虑眼震情况、静止眼位、代偿头位方向及度数,又考虑斜视性质、度数,注视眼眼别,两者可一并手术。  相似文献   

12.
共同性斜视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性斜视是常见的眼病之一 ,常常伴有垂直偏斜 ,对视功能的危害较大。为探讨发生垂直偏斜的原因及斜视与AC/A的关系 ,现将我院 1 998年~ 2 0 0 0年收治的 71例共同性斜视的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本组共同性斜视患者 71例 ,其中男性 3 8例 ,女性 3 3例。年龄 3~ 3 7岁 ,平均 1 3 3岁。内斜视 2 9例 ,外斜视 42例。内斜视中有非调节性内斜视 1 5例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5例 ,先天性内斜视 9例 ;外斜视中有间歇性外斜视 2 7例 ,恒定性外斜视 1 1例 ,先天性外斜视 4例。2 检查方法( 1 )同视机检查AC/A比率。( 2 )三棱…  相似文献   

13.
3 124例各类斜视手术的分布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卢炜 《眼科》1999,8(4):209-210
目的:了解临床各类斜视手术的分布情况,以掌握最常见斜视手术分布数据。方法:3年3124例斜视手术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共同性斜视的手术2629例占84.2%。麻痹性斜视的手术495例占15.8%。共同性外科视的手术1779例占67.7%。先天性麻痹性斜视手术中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量占第一位。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手术中外直肌麻痹手术量占第一位。结论:最常见的斜视手术是共同性斜视。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量最大  相似文献   

14.
固定性斜视的诊疗(附11眼手术体会)裴重刚钟修缪超英作者单位:330006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固定性斜视是麻痹性斜视的一种特殊类型,有先天和后天之分,以固定性内斜视最为多见。先天性多因一条眼外肌发育不全或缺损;后天性常见于颅脑外伤、脑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5.
共同性外斜视各类型分布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京辉  卢炜 《眼科》2006,15(5):331-334
目的了解共同性外斜视各种类型分布的情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共同性外斜视患者1161例。方法对1161例欲行斜视矫正术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斜视类型、视力及斜视度进行统计和分析。主要指标共同性外斜视的类型,视力与矫正视力,斜视度等。结果1161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中,间歇性外斜视470例(40.48%),恒定性外斜视258例(22.22%),知觉性外斜视166例(14.30%),残余性外斜视38例(3.27%),连续性外斜视2例(0.17%),共同性外斜视伴垂直斜视227例(19.55%):先天性外斜视2例(0.17%)。斜视度>60~Δ者中间歇性外斜视175例(37.24%),恒定性外斜视199例(77.55%)。共同性外斜视除外知觉性外斜视,视力或矫正视力≥1.0者945例(94.97%)。共同性外斜视近视性屈光不正者519例(85.36%)。结论在共同性外斜视中,间歇性外斜视占首位。恒定性外斜视斜视度显著大于间歇性外斜视。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视力与矫正视力绝大多数是正常的。共同性外斜视的屈光状态主要是近视性屈光不正。(眼科,2006,15:331-334)  相似文献   

16.
外斜视儿童多导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en X  Guo J  Cai H 《中华眼科杂志》1997,33(6):440-443
目的探讨不伴有弱视的恒定性外斜视儿童的多导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poten-tials,VEPs)的临床意义及外斜视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14个盘状作用电极行全视野及半视野棋盘格翻转刺激,记录正常对照组与不伴有弱视的恒定性外斜组儿童的视觉诱发电位。结果斜视组全视野刺激所记录的双眼与单眼VEPs潜伏期(LP1)、振幅(AN1P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此结果与正常对照组不同;斜视组主眼和非主眼LP1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1),斜视组非主眼AN1P1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斜视组鼻、颞侧视网膜LP1、AN1P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VEPs检测可为恒定性外斜视者的双眼视功能异常提供客观依据;恒定性外斜视者视力虽正常但VEPs并非正常,提示有初级视皮层功能障碍存在;不伴有弱视的恒定性外斜视者在单眼半视野刺激条件下,无颞侧视网膜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7.
知觉性内/外斜视与视力障碍发病年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玮  赵堪兴 《眼科研究》2003,21(4):419-421
目的 研究知觉性内斜视或外斜视的发生与视力障碍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69例知觉性斜视的临床资料,包括视力障碍的发病年龄、病因和知觉性斜视的类型等。结果 169例知觉性斜视中34例先天性视力障碍(20%),其中20例(59%)发生知觉性内斜视,14例(41%)发生知觉性外斜视;135例(80%)获得性视力障碍,其中21例(16%)发生知觉性内斜视;114例(84%)发生知觉性外斜视。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27.67,P<0.01。86例视力障碍(51%)因白内障所致,其中无晶状体者64例(74%)。结论 先天性视力障碍(发病年龄≤6个月)主要发生知觉性内斜视,获得性视力障碍(发病年龄>6个月)主要发生知觉性外斜视。白内障是导致知觉性斜视最常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内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早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内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获取先天性内斜视患者的数码图像,观察患儿的双眼水平、垂直眼位,对眼球运动检查的结果进行记录,分析垂直肌功能异常的类型。采用特殊电脑软件,分析得出水平斜视度数。根据检查结果,设计斜视矫正手术。结果:6例先天性内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病人术前容易发现代偿头位,歪头实验( )。本组病人水平斜视角度24-43度,合并单眼或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全部病人在手术后,4例病人水平斜视与垂直斜视获得矫正。2例病人术后残留内外斜。结论:引入数码影像分析手段,有助于先天性内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的诊断。先天性内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病人,早期手术时,垂直斜视与水平斜视可以一并进行。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周岁,自幼双眼外斜视、双上睑下垂,未曾诊治。足月顺产,否认产伤史。已诊断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2006年8月行修补术治疗。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均为聋哑,父亲有轻度上睑下垂,其弟被诊断为Crouzon综合征合并双上睑下垂及先天性青光眼(青光眼已行手术治疗)。入院诊断为左麻痹性外斜视、上斜视、双上睑下垂。眼科检查:双眼前节检查无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共同性外斜视弱侧肌的病理改变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探讨共同性外斜视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弱侧肌(作用力与眼位偏斜方向相反的眼外肌)30例,分成3组,每组10例,正常人眼外肌6例,分别行光镜和Masson三色胶原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弱侧眼外肌中TGF-β1定量研究。结果:共同性外斜视弱侧肌不同程度地显示肌组织萎缩,肌纤维体积减小、数量减少,纤维化、玻璃样变及肌纤维变性,正常人眼外肌和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弱侧眼外肌中均有TGF-β1阳性表达,先天性外斜视组、恒定性外斜视组的TGF-β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共同性外斜视眼外肌发生病理改变的过程中,TGF-β1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