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hs-CRP、IL-18及TNF-α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100例设为试验组,并同时选择该院体检中心的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hs-CRP、IL-18及TNF-α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hs-CRP、IL-18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IL-18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714,P〈0.05),hs-CRP水平与TNF-α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714,P〈0.05),IL-18水平与TNF-α水平亦呈明显正相关(r=0.599,P〈0.05)。结论血清中hs-CRP、IL-18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三者水平呈正相关,有助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辅治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给予吸氧、抗凝、对症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进行治疗,对照组只加用硝酸甘油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辅治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纯使用硝酸甘油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TNF-α、BNP和IL-18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体检中心健康者10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 ELISA)分别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利钠肽(BNP)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TNF-α、BNP和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TNF-α水平分别与BNP和IL-18呈正相关( r=0.689,r=0.728,P均<0.05),BNP水平与IL-18水平亦呈明显正相关( r=0.835,P<0.05)。结论临床上可将联合检测TNF-α、BNP和IL-18三项水平作为冠心病心绞痛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短期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辛伐他汀治疗A组27例和辛伐他汀治疗B组26例及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般治疗,不予任何降脂药物;辛伐他汀治疗A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每天20mg;辛伐他汀治疗B组加用辛伐他汀,每天40mg.治疗1周后比较3组CRP及TNFa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及治疗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CRP、TNFα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后与血清CRP、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组治疗后CRP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短期干预可阻滞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短期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辛伐他汀治疗A组27例和辛伐他汀治疗B组26例及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般治疗,不予任何降脂药物;辛伐他汀治疗A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每天20mg;辛伐他汀治疗B组加用辛伐他汀,每天40mg。治疗1周后比较3组CRP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及治疗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CRP、TNFα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后与血清CRP、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组治疗后CRP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短期干预可阻滞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IL-12、IL-18、TNF-α的水平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曼  邵燕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693-3695
目的:探讨三种与结核病(TB)保护性免疫有关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结核病(TB)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设计新的疫苗和开展辅助性免疫疗法提供依据。方法:检测39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胸水中和血清中IL-12、IL-18、TNF-α的水平;并对治疗好转过程中10例Ⅲ型病人和5例Ⅳ型病人这些细胞因子在胸水中的变化进行观测。结果:除IL-18外,其他两种细胞因子胸水中与血清中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IL-12与TNF-α之间有相关关系。治疗好转过程中,Ⅲ型病人绝大多数见IL-12、IL-18水平增高。结论:IL-18用于疫苗佐剂应该优于IL-12;复治组病人IL-12与TNF-α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开展免疫疗法时可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静怡  郑香 《河北医药》2013,35(7):990-99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129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43例,A组进行常规抗心绞痛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C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进行治疗。6个月后,比较3组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ox-LDL、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TC、TG、ox-LDL、hs-CR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B、C2组较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C、TG、ox-LDL、hs-CRP水平低于A组(P<0.05)。C组TC、TG、ox-LDL、hs-CRP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能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和hs-CRP,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刘进 《医药导报》1999,(1):18-18
硝酸甘油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抗心绞痛药物。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该药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静脉滴注小剂量硝酸甘油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l病例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54~82岁,平均(68土3.引岁;均符合WHO规定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1.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停服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至少1周,停服硝酸酯类药物至少24h,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以20pg/min速度输入。同时进行血压及心率监测,观察临床症状。滴注前及滴注后Zh采静脉血测定血…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96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速度要缓慢,1次/d,用药时间为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血栓通5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共用药2周。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美托洛尔等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硝酸甘油能够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江苏省泗阳县博爱医院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4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两组患者均休息、给予阿司匹林等。治疗组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注意滴速;同时给予血栓通注射液50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5d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用法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含服硝酸甘油的量等。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硝酸甘油能够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血清TNF-α、BNP、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美托洛尔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硝酸甘油治疗,并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房脑钠肽(BNP)、白介素-18(IL-18)水平,比较其差异性。结果治疗前2组TNF-α、BNP、IL-1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后可显著降低血清TNF-α、BNP及IL-18水平。  相似文献   

15.
钱玲妃  倪淑红 《中国药房》2011,(48):4568-456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按照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案进行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20mg.d-1,每晚睡前口服,连用8周。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8周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2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阿托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脂、抗炎作用,能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益元通脉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阳虚夹寒证)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标准强化疗法(抗缺血:改善心肌血供、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等,予硝酸甘油、美托洛尔、硝苯地平缓释片、依那普利、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阿托伐他汀等).治疗组加用益元通脉方,1剂/d,疗程为4周.各组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和IL-6水平.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中长效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中医证候积分及炎性指标下降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hs-CRP和IL-6明显低于入院时 (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中hs-CRP和IL-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西医标准强化疗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益元通脉方能提高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阳虚夹寒证)的疗效,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炎症标志物hs-CRP、IL-6浓度,提示该方可能通过抗炎途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为14d,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比较比较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IL-6和C反应蛋白(CRP)活性的影响。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2例,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A组)31例,不使用美托洛尔组(B组)31例,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各组入院即刻、24h、出院前血清CRP、IL-6的水平。结果(1)A组和B组血清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血清CRP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血清IL-6水平入院时即刻、24hB组较A组明显升高.出院时IL-6水平在这两组相似。结论炎症反应在心绞痛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β-受体阻滞剂具有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IL-6、CRP的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及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其在CH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30例健康者血清SAA、IL-6、TNF-α和hs-CRP水平.结果 CHD患者血清SAA、IL-6、TNF-α和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1);并呈AMI> UA> SA的趋势(P<0.05和0.01),且在冠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者逐渐增高(P<0.01);SAA与IL-6、TNF-α和hs-CRP水平显著相关(P<0.01).结论 SAA、IL-6、TNF-α和hs-CRP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病过程,可作为CHD病情观察的指标,以预防CHD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冯飞琴 《中国药师》2014,(1):108-110
目的:探讨曲美布汀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白细胞介素(IL)-1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68例IB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胃肠解痉药、止泻药及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布汀片200 mg,po,tid,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8、IL-10和TNF-α水平变化,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IL-18、TNF-α较前明显下降,IL-10水平较前明显升高(P〈0.05或0.01);且观察组下降或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发生药物不良反应3例、5例,均较轻微.结论:曲美布汀治疗IBS疗效显著,安全性较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18、TNF-α水平,升高血清IL-10的水平,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