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致癌物由某些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引起的感染可以致癌,全世界约15%的癌症是由感染因子造成,如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导致子宫颈癌、阴道癌、肛门癌;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导致肝癌;幽门螺旋杆菌导致胃癌;EB病毒(即人类疱疹病毒4型)导致鼻咽癌和霍奇金淋巴瘤;人类疱疹病毒8型导致卡波西肉瘤;华支睾吸虫导致胆管癌;血吸虫导致膀胱癌等。这类感染造成的肿瘤在发达国家的发生率约为5%,在发展中国家则极其严重.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与EB病毒的感染及其相关抗体的存在是密切相关的。已知广东人的EB病毒感染率和抗体滴度均高于北京人,5岁前的儿童EB病毒感染率已达90~100%,广西苍梧县不同年令组人群中不仅百分之百的被EB病毒感染,而且第一次抗体高峰在5岁以前。现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的苗、瑶、侗、壮四个小数民族的儿童做了EB病毒感染情况的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组织学类型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组织学类型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4种主要组织学类型的鼻咽癌288例,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癌巢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EB病毒编码小RNAs(EBERs)的表达,其中EBERs阳性的31例非角化性癌和19例角化性鳞状细胞癌,进一步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溶解期产物EA-D(early antigen-diffuse,EA-D)mRNA的表达.[结果]接近100%的鼻咽非角化性癌(99.32%,145/146)显示出EBERs阳性信号,鼻咽腺癌EBERs阳性率明显小于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分别是35.90%(14/39)、84.38%(81/96).双向分化的腺鳞癌的EBERs阳性率(71.43%,5/7)处于非角化性癌/角化性鳞状细胞癌(93.39%,226/242)与腺癌(35.90%,14/39)之间.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腺癌、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分别有23例(23/146,15.75%)、16例(41.03%,16/39)、31例(31/96,32.29%)可见表达EBERs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的EA-D mRNA表达率高于非角化性癌,分别是78.95%(15/19)、16.13%(5/31).[结论]4种不同组织学类型鼻咽癌的EB病毒感染率与感染状态不完全一致.鼻咽非角化性癌总是与EB病毒的潜伏感染密切相关,角化性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分化不良成分也与EB病毒潜伏感染关系密切,其中分化良好的癌细胞经常可以检测到EB病毒的溶解性感染产物表达.鼻咽腺癌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并不密切.  相似文献   

4.
1964年,Epstein和Barr首先从非洲儿童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lymphoma,BL)组织分离建立了一株可传代的淋巴母细胞系,发现这一株细胞含有疱疹病毒颗粒,后来命名为Epstein—barr病毒,简称EB病毒。该病毒广泛存在人群中,有研究证明,90%以上的中国人群存在EB病毒终生潜伏感染。EB病毒不仅与NK/T细胞淋巴瘤相关,而且与BL和B细胞淋巴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NPC)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一带发病率相当高。在广东省高发区男性标化发病率高达30/10万以上。学者们提出的重要相关致癌因素有:烟、咸鱼、EB病毒及遗传因素等。曾从香烟中检出具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Yu等最近报道250例35岁以下(鼻咽癌高发年龄)香港人NPC,认为与儿童时期摄食当地腌制的咸鱼密切相关,而咸鱼中也含有高浓度挥发性亚硝胺。广东咸鱼具有致突变活性,亚硝胺可诱发实验大鼠及其它动物发生鼻癌。与其它恶性肿瘤一样,NPC也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多步骤过程,但其中必有一个是主要因素或启动因子。本文试图分析EB病毒感染是否是鼻咽癌发生的重要相关因素。一、人体对EB病毒的正常免疫反应和缺陷免疫反应据估计,EB病毒已存在数百万年,可能与疱疹病毒来源于共同的祖先。EB病毒是一种与人类长期共存的、普遍感染的温和性病毒。10岁的人群大约60~90%已被感染,40岁  相似文献   

6.
EB病毒相关性鼻咽癌的免疫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为疱疹病毒科成员,是较早认识的与人类肿瘤相关的病毒。自1966年Old首先发现EBV与鼻咽癌(NPC)在血清学上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来,大量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已证明EBV与NPC有关。约95%被EB病毒感染的患者均处于隐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状态,感染共分四型,其中Ⅱ型感染与鼻咽癌密切相关。在血细胞中EB病毒的易感细胞为B淋巴细胞,体内病毒可在鼻咽部上皮细胞内繁殖。几十年的研究获知EB病毒与许多恶性肿瘤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EB(Epstain Barr)病毒口服液对EB病毒转化人脐血B淋巴细胞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抗EB病毒口服液对脐带血B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用克隆形成法测定药物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用 0 62 5、1 2 5、2 5 0、5 0 0和 10 0 0mg/mL的生药提取物浓度分别预处理EB病毒 1h ,药物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率分别为 2 9 3 %、49 9%、65 3 %、68 2 %和 81 2 %。药物在上述 5种浓度下与EB病毒和B淋巴细胞共同作用 ,药物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转化力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 2 7 4%、3 6 9%、46 5 %、5 6 6%和 69 9%。结论 :抗EB病毒口服液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能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是一种人类疱疹病毒,与其它所有的疱疹病毒相同,患者初次感染后,呈终生携带状态。此病毒仅感染 B 淋巴细胞虽早已为人们熟知,但直至最近发现 B 淋巴细胞的血清补体 C_3d 受体——CR_2具有病毒受体作用后,对这一特殊感染倾  相似文献   

9.
 人类疱疹病毒(HHV)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以潜伏感染的方式长期存在于人体内,再激活后与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尤其是EB病毒的致病作用引起临床和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逐步阐明了γ-HHV的致癌机制。近10年来发现其他HHV 可能有肿瘤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病毒与癌症之间的联系早期只知道含有RNA的病毒,后来知道了逆转录病毒与动物的恶性肿瘤有关。在人类中,第一个被证明可以引起恶性肿瘤的病毒是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human T-cell leukemiavirus type Ⅰ,HTLV-Ⅰ)该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致癌的DNA病毒包括下列病毒:疱疹病毒、乳头状瘤病毒、肝炎病毒等。与人类肿瘤有密切关系的DNA病毒是乳头状瘤病毒、肝炎病毒和EB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