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阴陵泉穴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阴陵泉穴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只单独采用推拿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每疗程6 d),治疗组治愈22例,愈显率为90.0%;对照组治愈13例,愈显率为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肩关节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内旋以及疼痛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对疼痛和肩关节功能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阴陵泉穴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能够有效地干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促进其临床痊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有效方法.方法:将2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2例.治疗组采用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结果:疼痛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30.04±2.81,对照组16.30±3.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肩关节运动功能综合评分,治疗组143.9 1±2.34,对照组84.95±16.29,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火针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功能锻炼,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治愈32例,对照总有效率为100%,治愈21例。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通过穴位刺激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穴位注射疗法,使药物直达病所,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三段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陈尚杰  李红  张家维 《中国针灸》2006,26(6):421-423
目的:比较三段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到三段针刺组及常规针刺组,各35例。两组均取中平、阳陵泉、患侧肩、肩、肩贞等穴,三段针刺组操作时分步骤进行。结果:三段针刺组有效率为97·15%,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7·10%(P<0·05);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VAS评分差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三段针刺法治疗肩周炎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疗法配合推拿治疗重症周炎的疗效。方法:采用 10%当归液加 维生素穴位注射,并配合推拿治疗重症肩周炎60例。结果:组合组在治愈率、愈 显率方面均优于单纯穴位注射组和推拿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 示综合疗法具有疗效协同或相加的作用,有缩短疗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温针灸配合推拿与单纯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到A组(单纯推拿组)及B组(温针灸配合推拿组),每组各40例。结果:B组有效率为95.0%,A组有效率为85.0%,两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VAS评分差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配合推拿在止痛上优于单纯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肩三针配合颈夹脊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肩三针配合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肩三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简式Mcgil疼痛量表(MPQ)感觉痛量表和MPQ情感类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2.0%,对照组为7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PQ感觉痛量表及MPQ情感类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三针配合颈夹脊穴是一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刺推拿配合西药封闭治疗肩周炎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琴 《陕西中医》2007,28(7):886-887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配合西药封闭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针灸肩肩禺、肩贞、曲池等穴,并配合推拿、理疗,西药强的松龙封闭,治疗本病100例。结果:总有效率95%。提示:针刺活血通络、祛风疏塞,推拿、理疗疗法可起到消肿止痛、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西药封闭可起到消炎、消肿止痛、滑利关节、营养神经的作用。三者结合,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王健 《陕西中医》2011,32(12):1654-165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59例肩周炎患者分为治疗组(穴位注射、电针疗法)和对照组(传统针刺法),经2疗程(14d)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数(VAS)和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3.75%、96.25%,对照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86%、79.7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电针疗法治疗肩周炎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两组VAS评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VAS评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满意,对患肩疼痛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不同时期肩周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不同时期肩周炎的治疗作用及与电针治疗的效应差异。方法:将360例不同时期肩周炎患者分成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组(186例)和电针治疗组(174例),各组采用相同经穴分别治疗。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粘连前期和粘连期肩周炎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6.6%和96.9%,电针刺激对粘连前期和粘连期肩周炎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3.5%和97.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不仅能有效止痛,对粘连期的肩关节活动障碍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为治疗肩周炎有效、简便的疗法。  相似文献   

12.
常规针刺与短针浅刺治疗肩周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力 《中国针灸》2006,26(9):647-648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与短针浅刺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差异,寻找患者易接受的治疗工具和方法。方法:将15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用常规针刺治疗,第2组用短针浅刺治疗,两组取穴、疗程均相同,观察其疗效及患者的接受程度。结果:常规针刺组治愈率为67.1%,短针浅刺组为69.7%,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短针浅刺与常规针刺疗效相当,而短针浅刺能明显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与心理恐惧,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3.
张莉 《新中医》2020,52(2):162-165
目的:观察在按摩手法和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中药超声导入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寒湿瘀阻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均予按摩手法治疗,并予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组加用中药超声导入治疗。每周治疗5天,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肩关节的疼痛程度,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定肩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价日常活动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和ASE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VAS评分和ASE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Constant-Murley量表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肩关节活动度3个维度的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2组肌力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肩关节活动度3个维度的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按摩手法和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中药超声导入治疗肩周炎,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综合刺络疗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崔峻 《中国针灸》2004,24(8):547-549
目的:寻找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最佳方法.方法:综合刺络治疗组在肩周炎病变患处采用梅花针重叩出血与患肢肘关节尺泽穴三棱针点刺出血相结合方法;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结果:综合刺络疗法在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及改善各项体征方面较之传统毫针刺法有较明显优势(P<0.05).结论:综合刺络疗法是治疗急性期肩周炎较理想的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动痛点滞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动痛点滞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综合评分。结果经Ridit分析,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综合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痛点滞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在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肩周炎研究中对照组设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目前国内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中对照组设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检索至今为止在国内杂志上发表过的、设有对照组的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文献,根据对照组设置中的关键问题制定数据提取表格,提取文献中相关内容并分类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国内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中对照组的设立存在很大问题,多数无设置依据,也未针对研究目的设计对照,使整个试验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存在偏差,导致其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不可靠。结论:针灸临床科研急切需要针对对照组设置问题的指导规范。  相似文献   

17.
肩关节周围炎的循证针灸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竟  刘屹  吴滨 《中国针灸》2005,25(2):103-106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向临床医生介绍肩关节周围炎的循证针灸治疗方案的确立方法.方法:以一位具体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为例,介绍如何提出临床问题,怎样检索相关文献,如何对所检索的文献进行评价,如何结合本病例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个人经验,运用所检索的证据拟定治疗方案.结果:采用按照循证医学方法确立的肩关节周围炎的针灸治疗方案治疗15次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好转.结论:通过临床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分析证据、循证决策、循证实践过程,不但患者可达到满意疗效,主管医生也提高了理论水平和临床能力.  相似文献   

18.
陈平 《四川中医》2014,(8):155-156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相结合治疗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肩周炎患者,按抽签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针灸治疗,治疗组55例采用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肩关节疼痛程度、活动范围、肌力、日常生活能力和局部形态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周炎采用针灸推拿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式推拿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对冻结肩患者疼痛、肩关节活动及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信封法随机将110例冻结肩患者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研究组联合运动式推拿疗法与关节松动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及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生活功能、肩关节活动度、肌力各维度评分升高,且研究组以上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指标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内旋、外旋、外展、前屈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动式推拿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肩可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及肩关节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