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侧支循环状态,与冠状动脉阻塞程度和病变严重性有关。心肌梗塞(MI)后,侧支循环提供残余血供,可缩小梗塞范围和保护左心室功能。本文综述文献及作者关于侧支循环研究的发现。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冠脉)侧支循环为阻塞远端心肌提供重要的血液供应,因此具有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近年来,对影响冠脉侧支形成的临床和生化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探讨了利用增加冠脉侧支循环治疗急性或慢性冠脉阻塞的潜在临床前景。该文简要介绍冠脉侧支循环的心肌保护作用、形成机制、临床影响因素以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作为替代血管为缺血心肌提供血液供应,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减少心绞痛症状发作,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为无法行再血管化治疗的严重冠心病患者带来临床获益。现综述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调控因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可减轻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损伤。现综述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机制,影响因素及改善侧支循环建立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冠状动脉狭窄时,相关的冠状动脉的侧支血管明显增长并提供替代血流,良好的侧支血管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缺血心肌的血液供应,对心脏结构和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锡文  唐良秋 《内科》2022,(2):191-194
冠脉侧支循环的发生发展是冠心病患者心脏自身的代偿机制,良好冠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CCC)的存在与患者较好的临床结局相关。本文就CCC的形成、与其相关的生物因子以及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因素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为临床防治冠心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开放的条件、影响因素及其对心肌缺血、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管腔直径狭窄≥75%的214支血管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结果79支见侧支循环开放,63例72支完全闭塞血管中,31例38支侧支循环发展良好(A组),32例34支侧支循环发展不良(B组)。心肌缺血病程长、无高血压病或糖尿病史及右冠状动脉闭塞者,侧支循环发展良好率高。心功能指标A组明显优于B组,运动负荷试验阴性率两组间无差异。结论侧支循环开放依赖冠状血管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良好的侧支循环对缺血心肌和心功能有保护作用,但多数不能消除负荷所致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心肌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发展是机体重要的代偿机制之一。预先存在的侧支循环可缩小心肌梗塞范围,防止或延缓左心室重构,维持残存心肌活性,但同时也是梗塞后心绞痛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根源,是心肌缺血的标志。同其他代偿机制一样,侧支循环是一柄双刃剑,应积极发挥其有利的一面,防止其不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10.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和功能改变(如痉挛)导致心肌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冠状动脉的反复或慢性缺血会引发侧支循环的产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冠脉血流储备,缩小受损心肌的面积,降低急性冠脉事件后的死亡率,这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而如何评估冠脉侧支循环的作用,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也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冠脉侧支循环的评估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肝素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肌缺血时,存在于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的酸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游离,分裂血管内皮细胞,肝素具有增强该生长因子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分裂作用,通过增加生长因子的活性,强化因子与内皮细胞结合的作用,促进缺血心肌毛细血管的新生和增殖,建立心脏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12.
<正> 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侧支血管生而有之,这些储备的血管床在冠脉粥样硬化狭窄及心肌缺血过程中方获进一步开放和发展。当冠脉发生狭窄性损害时,局部阻力增加,心肌血流减少。这种减少并非冠脉灌注压增高、心肌氧摄取率增加所能轻易代偿的。但因冠脉粥样硬化损害呈固有的节段性特征,病变一般累及1支或2支冠脉近侧段,故由此而导致的局部缺血可通过侧支循环的建立得到部分代偿。冠脉在解剖学上的相互联系整个心脏有广泛的冠脉吻合网,总括起来有:冠脉系统与心腔的沟通;冠脉及其分支间的吻合;冠脉与心外动脉吻合等。同一冠脉吻合(冠脉内吻合),称为同冠状型;两支冠脉吻合(冠脉间吻合),称为冠状间型。心肌各部位均有规则的冠脉吻合网。冠脉有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研究资料甚为丰富。冠状动脉损害时,冠状血管阻力增加,局部心肌血流灌注量减少。这种减少并非动脉压增加或氧摄取率增加所能轻易代偿的。但由于冠状动脉损害呈固有的节段性特征,病变一般只累及1支或2支近端大血管,故可由侧支循环的建立而得以代偿。近年来,对于侧支循环的意义,又重新作了许多病理和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14.
<正>冠心病(CAD)是全球范围内人类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侧支循环能够减少和改变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面积[1],大量良好的冠脉侧支循环的存在已成为降低冠心病导致的负面事件(包  相似文献   

15.
正在冠状动脉(冠脉)闭塞后侧支血流可能足以满足部分患者休息时的心肌需求,但普遍认为侧支循环通常不足以满足运动时的心肌需求,并且可能无法预防冠脉闭塞时的心肌缺血。为了预防急性血管闭塞期间的心肌缺血,通常认为20%~25%的流量足以提供静息所需的血液供应~([1]),约1/4的无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及1/3的冠心病患者有冠脉侧支循环形成~([2]),尚不清楚,但遗传因素可能起到相应作用~([3])。  相似文献   

16.
血管新生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建立  成杞润 《心脏杂志》2001,13(5):411-413
目前 ,冠心病的防治研究已从单纯改变病变血管供血转向如何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血管新生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的关系倍受关注 ;还发现了某些对冠脉侧支循环建立有影响的药物 ,作者就此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是先天存在于冠状动脉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的血管网络。精确的侧支循环评估需要采用侵入性方法,目前压力性侧支血流指数检测是金标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功能良好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减小梗死面积、减轻左室功能障碍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等改善患者生存率的因素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患者106例,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血脂、尿酸、血糖、胰岛素水平以及冠状动脉闭塞程度、病变特点等与侧支循环的关系。结果血糖水平和冠状动脉闭塞程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之间的回归系数达显著水平(P<0.01)。结论血糖水平和冠状动脉闭塞程度是影响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吸烟抑制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碱性成纤维细胞牛长因子(bFGF)存在于心脏组织中,由心肌细胞合成产生。有报道在缺血状态下,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bFGF蛋白和bFGFmRNA表达增加并伴随血清bFGF的水平升高。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bFGF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有研究表明,吸烟可以减少侧支血管的形成,佩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我们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心包液中bFGF的浓度,初步探讨吸娴与侧支循环及bFGF表达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