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融合显像技术(PET/CT)可以高度敏感地反映体内生理生化过程并对其精确定位,是临床上重要的影像学诊断工具,近年来已被逐渐应用于眼部原发肿瘤的检测中.本文就PET/CT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和分期,以及对眶周恶性肿瘤和眶内恶性淋巴瘤的转移评估及分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融合显像技术(PET/CT)可以高度敏感地反映体内生理生化过程并对其精确定位,是临床上重要的影像学诊断工具,近年来已被逐渐应用于眼部原发肿瘤的检测中.本文就PET/CT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和分期,以及对眶周恶性肿瘤和眶内恶性淋巴瘤的转移评估及分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PET/CT)是当今影像学领域最新的技术之一,代表了现代核医学影像技术的最高水平.PET/CT同时具有PET和CT的功能,PET/CT比单独的PET和CT能够提供更多的临床信息[1-3].PET/CT技术目前在临床上主要应用在肿瘤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3个方面的诊断.现将其在眼部肿瘤中的显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PET/CT)是当今影像学领域最新的技术之一,代表了现代核医学影像技术的最高水平.PET/CT同时具有PET和CT的功能,PET/CT比单独的PET和CT能够提供更多的临床信息[1-3].PET/CT技术目前在临床上主要应用在肿瘤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3个方面的诊断.现将其在眼部肿瘤中的显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PET/CT)是当今影像学领域最新的技术之一,代表了现代核医学影像技术的最高水平.PET/CT同时具有PET和CT的功能,PET/CT比单独的PET和CT能够提供更多的临床信息[1-3].PET/CT技术目前在临床上主要应用在肿瘤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3个方面的诊断.现将其在眼部肿瘤中的显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99mTc-RBC放射核素显像做为一种新的诊断工具,根据肿瘤核素显像情况,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经B型超声、CT或MRI证实为眼眶肿瘤的患者68例进行99mTc-RBC放射核素显像,其中男30例,女38例,平均年龄37.8岁.如果血池相开始出现放射性异常浓集影,且随时间推移,1h后放射性浓集影逐渐增强,至4h时晚期延迟相放射核素明显增强者可判断为海绵状血管瘤.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或活检后经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 24例海绵状血管瘤显像为血池相开始出现放射性异常浓集影,且随时间推移,1h后放射性浓集影逐渐增强,至4h时晚期延迟相放射核素明显增强;1例海绵状血管瘤各个时相均未见异常放射性浓集影.43例其他类型肿瘤显像方式与海绵状血管瘤有显著不同.结论 99mTc-RBC显像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一种新方法,可提供术前组织学诊断,从而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7.
孙斌 《眼科》2016,25(6):361
99Tcm-生长抑素类似物眼眶显像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可用于判断患者眶周炎性活动度、早期诊断疾病、决定是否需要治疗以及选择治疗方案,同时也为该病评价疗效、判断预后和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因此,99Tcm-生长抑素类似物眼眶显像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的应用有助于规范该病诊疗行为,有效提高诊疗水平和效率。(眼科, 2016, 25: 361-364)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眼眶肿瘤患者进行99mTc-RBC放射核素显像,根据显像结果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血管性疾病和非血管性肿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经B型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方法证实为眼眶肿瘤的75例患者进行99mTc-RBC放射核素显像,其中男32例,女43例,平均年龄44.7岁.据99mTc-RBC放射核素显像方式不同,做出海绵状血管瘤、血管性疾病、供血丰富肿瘤或其他实体性肿瘤的诊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或活检后经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 31例海绵状血管瘤显像为血池相开始出现放射性异常浓集影,且随时间推移,1h后放射性浓集影逐渐增强,至4h时晚期延迟相放射核素明显增强;1例海绵状血管瘤各个时相均未见异常放射性浓集影.血管畸形显示为血池相即出现异常的放射性浓集影,30min后逐渐增强,至4h减弱或消失.供血丰富肿瘤显示灌注曲线升高,血池相异常放射性浓集影轻度增强,至延迟相消失或无变化.结论 99mTc-RBC显像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血管性疾病、供血丰富肿瘤及其他实体性肿瘤的一种新方法,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影像学检查为鼻咽癌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诊断方法,常用有CT、MRI和PET等,它们在鼻咽癌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随访和估计预后等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PET/CT在原发灶隐匿的颈淋巴结转移癌诊断中价值,探讨多学科合作的诊疗模式在此类患者诊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研究2012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PET/CT显示原发灶部位与最终病理结果不符的以颈部淋巴结转移癌首诊患者,结合文献探讨PET/CT在诊断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多学科合作模式在诊疗过程中的应用。结果 10例患者中,5例PET/CT结果证实为假阳性,5例为假阴性。PET/CT显示假阳性的病例中,4例位于扁桃体,1例位于杓会厌襞;假阴性患者的肿瘤位置各不相同。所有患者在诊断和治疗的不同阶段均经过多学科合作的诊疗模式。结论 PET/CT在原发灶隐匿的颈淋巴结转移癌的检出阳性比例不高,多学科合作的诊疗模式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但需对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