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秦艽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秦艽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抗疟药+甲氨蝶呤+金制剂),治疗组采用大秦艽汤中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秦艽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  相似文献   

2.
孙翠英  刘建玲  顾文 《新中医》2019,51(9):87-89
目的:观察大秦艽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大秦艽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总有效率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ESR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上述2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大秦艽汤治疗RA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加味大秦艽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虚痹)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蒯彤 《北京中医药》2008,27(2):123-124
目的 观察加味大秦艽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虚痹)的疗效.方法 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以加味大秦艽汤为主,随症加减;对照组用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为73.5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在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及抗链球菌溶血素"O"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加味大秦艽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虚痹)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秦艽汤与针灸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对照组63例。治疗组采用内服大秦艽汤加针刺阳白、地仓、颊车、合谷等穴;对照组用强的松、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及地巴唑,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5%8、4.1%,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大秦艽汤与针灸结合治疗面神经炎临床疗效肯定,其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秦艽汤加味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3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73例,对照组予口服眩晕停、倍他啶、尼莫地平等药物治疗,观察组予大秦艽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8.5%,治疗组有效率为9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秦艽汤加味治疗周围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与大秦艽汤合牵正散内服治疗周围型面瘫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只用针刺,治疗组用针刺并口服大秦艽汤合牵正散。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9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并大秦艽汤合牵正散治疗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络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活络通痹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络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内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三叉神经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疗法,治疗组给予电针治疗,联用中药大秦艽汤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中药大秦艽汤加减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大秦艽汤化裁治疗急性脑梗塞4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屈小元  赵恒芳 《陕西中医》2005,26(11):1155-1156
目的观察应用大秦艽汤化裁方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采用大秦艽汤化裁方(秦艽、当归、川芎、赤芍、防风、黄芩等)治疗,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为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为55.88%,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液流变性指标观察显示,治疗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改善(P<0.01)。提示急性脑梗塞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大秦艽汤裁方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研究蠲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抗风湿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应用蠲痹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服药1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1%,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蠲痹汤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疗效显著,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用独活寄生汤配合云克治疗,对照组35例使用美洛西康、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0%,对照组总有效率88.6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独活寄生汤配合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邓广业 《河北中医》2007,29(11):980-980,987
目的观察熄风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熄风通痹汤治疗,对照组20例用雷公藤片治疗。2组均30日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55.0%,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熄风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运用防己黄芪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9例。对照组实施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实施防己黄芪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防己黄芪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的治疗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则为71.8%;且观察组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己黄芪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作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疾病症状改善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4.
清养通痹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论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清养通痹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用清养通痹汤治疗,对照组20例用吲哚美辛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55.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的改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的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养通痹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归经当归拈痛汤联合西药在风湿热痹证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类风湿因子的影响。方法:将风湿热痹证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归经当归拈痛汤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类风湿因子、骨代谢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灼热、晨僵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RF、ESR及GR均低于对照组(P<0.05),25(OH)D、N-MID、T-PI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β-CT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经当归拈痛汤联合西药用于风湿热痹证风湿性关节炎中能降低症状评分,可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同时能降低类风湿因子水平,改善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四妙消痹(SMXB)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妙消痹汤治疗组(90例)和甲氨蝶呤对照组(90例),疗程3个月,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8%,愈显率38.9%,起效时间(5.21±0.4)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妙消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起效快、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肾祛寒治尪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0例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9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补肾祛寒治尪汤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健康评估问卷(HAQ)、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1%,对照组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晨僵时间缩短,双手握力增加,休息痛评分、HAQ各项评分及DAS28评分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及HAQ各项评分、DAS28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R及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但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祛寒治尪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薏苡仁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分别应用单纯西药及在西药基础上加服薏苡仁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并对治疗3疗程后的两组患者行基本概念视觉模拟评分和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基本概念视觉模拟评分结果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血沉、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类风湿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基本概念视觉模拟评分和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临床疗效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薏苡仁汤联合甲氨蝶呤与沙利度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优于用甲氨蝶呤与沙利度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8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8%,低于对照组的18.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佳、耐受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