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配合化瘀止血中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单纯予以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化瘀止血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1,P<0.05).结论 应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配合化瘀止血中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优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探究超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 方法:于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 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 910 医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80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划分成观 察组(超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和对照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各 40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疾病 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社会、环境、躯体、心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0 %,高于对照组 7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2.5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动脉 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相比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能更有效地提升患者临床疗效、生活 质量,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具有发病急、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SAH的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其发病情况、出血部位、CT表现、发病年龄有密切关系,明确以上因素,对于早期诊断,进一步行DSA及动脉瘤栓塞治疗,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非常重要.根据患者早期脑CT影像分型表现选择介入手术的时机,这是SAH早期行DSA检查及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笔者收治200例此类患者,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手术方法、不同手术时间治疗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开颅镜下动脉瘤夹闭手术,对照组行血管介入手术;早期手术组均于48h内手术,延期手术组均于72h后手术,延期不超过10d;患者均绝对卧床,止血,补液,动态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结果:观察组采用开颅镜下动脉瘤夹闭手术,其总有效率达到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早期手术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延期手术组(P<0.05)。结论:开颅镜下动脉瘤夹闭术及早期手术对于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李犇  付民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1):75+77-75,77
目的:评价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31例采用动脉瘤栓塞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观察组),并与同期3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31例中28例动脉瘤完全闭塞2例残余轻微显影,1例轻瘫;对照组中8例动脉瘤完全闭塞,15例CTA检查显影,7例死亡(合并瘫痪3例),观察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介入诊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动静脉畸形1例,动脉瘤18例,对其中12例予弹簧圈填塞。结果100%填塞9例,90%填塞2例,80%填塞1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一例再出血。结论DSA检查可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是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操作方便,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28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术期的中西结合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诊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术期并发症的有效性、效应点及新思路。方法回顾2005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8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动脉瘤栓塞或夹闭术248例,围术期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中医以中风及阴阳类证论治,240例接受中医治疗,48例未予中医治疗。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出院时GOS相关因素,比较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采取中医治疗影响预后良好(P=0.032),中医治疗组明显减少肺部感染(P=0.018)及消化道出血(P=0.013)并发症。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能改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低钠血症发生情况。方法2000年1月-2007年8月收治动脉瘤性SAH患者100例。按解剖部位分成大脑前及前交通(ACA及ACoA)组、后交通(PCoA)组和大脑中动脉(MCA)组,分析其低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动脉瘤性SAH患者低钠血症总的发生率为29.0%。ACA及AcoA组、PcoA组、MCA组低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7.5%、15.0%和20.0%。ACoA组中Fisher分级Ⅲ级~Ⅳ级和Ⅰ级~Ⅱ级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2.0%和20:0%;有脑血管痉挛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脑血管痉挛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P〈0.05)。结论ACoA动脉瘤破裂出血Fisher分级Ⅲ级~Ⅳ级或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高,应注意观察并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我院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造影检查均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均于全麻下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29例患者栓塞成功,其中26例患者痊愈出院,术后无失语、偏瘫、意识和智力障碍等严重的后遗症发生,术后随访3年无再出血病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适应症广,后遗症少、住院时间短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介入加中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中医附院进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对33例中重型自发性SAH病人进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发现动脉瘤的病人常规做介入栓塞治疗,并配合使用醒脑开窍、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中成药或中药。结果:33例中重型自发性SAH病人中动脉瘤引起的有21例(占63.6%),动静脉畸形(AVM)5例(占15.2%),余7例为未查出明确原因的。经过综合治疗,恢复良好17例,轻残4例,重残2例,死亡10例。结论:通过引进现代医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运用介入栓塞方法,配合中医药辨证施治,可减低患者再出血机会,提高SAH患者的疗效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自拟活血化瘀方对痔疮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沈阳市肛肠医院就诊的80例痔疮非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药熏洗联合自拟活血化瘀方对痔疮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2.5%,对照临床有效率为77.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痔疮患者采取中药熏洗联合自拟活血化瘀方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后SAH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治疗组给予血管内栓塞联合中医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有效率为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PLT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肿体积、N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敷贴联合自拟消肿祛瘀方治疗术后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在沈阳市肛肠医院就诊的80例术后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药敷贴联合自拟消肿祛瘀方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渗出物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渗出物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药敷贴联合自拟消肿祛瘀方治疗术后肛周脓肿,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活血化瘀类中药的常见不良反应,探究其应对措施.方法 本研究所纳入对象选择的是2018年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84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分析,找出应对措施.结果 84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有过敏史,占总数的28.57%,其中,9例患者存在2种或以上的药物过敏史,占总数的37.50%,红花注射液...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终末期造成的肾功能衰竭所引起的死亡率很高。目前研究发现影响DN发生发展的因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其中由高血糖所引起的氧化应激、细胞因子表达异常,肾组织炎症反应增加、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糖脂代谢紊乱是引起DN的主要原因。临床所用西药对于DN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主要治疗机制在于降低糖脂,无法从根本上防治DN的发生发展,加之DN的治疗是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时间服药,造成西药使用中对患者的毒副作用和经济负担很大。以上原因使得中医药在多因素诱发的DN的治疗中显示出较大的优势,很多中药具有多种药理学特性,例如抗氧化、调节免疫、营养心血管、降脂降糖的作用,这种药理学特性与DN的发病原因相合。针对中药的优势,如今出现了很多对中药治疗DN的研究,并且发掘出了很多有良好效果的药物。临床研究表明活血化瘀类中药可明显降低尿蛋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DN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此,本文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DN的机制进行综述,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为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DN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活血化瘀法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6例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3例,其中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活血化瘀中药内服治疗,一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液C-反应蛋白及NO的变化情况。结果一月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7.3%,两者存在差异性;血检显示,观察组于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及NO水平在治疗前无差异性,而经过1月的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在CRP及NO方面均出现明显差异性,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法可有效的改善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四联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四联疗法(中药内服+双柏散贴敷+红外线照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静滴抗生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积分。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症状积分、体征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医四联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对丹参单味药的应用研究及其与活血化瘀药的配伍应用研究2方面相关文献做了梳理,同时简单介绍丹参与活血化瘀药的常见配伍应用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颗粒剂对慢性心衰(CHF)患者的心功能和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120例气虚血瘀证的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心颗粒(中药免煎颗粒复方),两组均连续服药21d,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质量、血浆BNP、LVEF和6min步行距离(6MWT)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改善,均能减轻体质量、降低血浆BNP,提高LVEF、6MWT水平,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可以进一步改善气虚血瘀证CHF患者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