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儿科2009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6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儿中以学龄期儿童为主;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为主;除肺部体征外,肺外并发症主要有消化系统、皮肤、黏膜、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损害等;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检查全部阳性;X线检查肺病变以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影像学改变为主;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均有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临床表现多样,病程长,肺外并发症常见,可累及多个系统,诊断可结合血清MP-IgM检查,治疗方面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在白城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患儿均有发热、咳嗽,查体多数有咽部充血,肺部呼吸音减低或可闻及细湿啰音。80例MP-IgM抗体滴度〉1:80,90例X线胸片有明显改变。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要结合临床表现、X线胸片及动态监测血清MP-IgM抗体滴度的变化。对确诊患儿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足疗程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分析并总结自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本院儿科收治156例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和分析。结果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主要症状有咳嗽、喘息、发热,个别患儿呼吸困难,肺部体征呈现出干湿性啰音,除呼吸系统外易合并多系统损害。检测血清支原体MP-IgM抗体滴度≥1:80。所有患儿应用阿奇霉素治疗2~3周均治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要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检查,MP-IgM抗体滴度阳性可确诊患儿,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足疗程可治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于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初诊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后经病原学检验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足疗程后,痊愈115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98.59%.结论 阿奇霉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证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然是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19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被动凝集法测定患儿血清MP-Ig M抗体,并对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毛细支气管炎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率较高,占28.28%。病程相对较长,肺外并发症多,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结论肺炎支原体毛细支气管炎与一般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相似,但病程长且肺外并发症多,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杨晋  戴维靖  刘宏伟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4):2150-215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确诊为M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婴幼儿发病增多,占全部病例的50%,除肺部受累外还可有多系统受累,胸片特点为右侧肺部受累多见;支原体肺炎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其疗效显著。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累及婴幼儿及较大儿童且常引起肺外并发症,对阿奇霉素和红霉素较敏感.重症者配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缩短病程。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MP—IgM是一种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发病原因、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我院近年来确诊为MPP的86例小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患儿中以学龄期儿童为主。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为主。除肺部体征外,肺外并发症主要有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血液系统损害等。X线检查双肺病变或单肺病变。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检查全部阳性。多数血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在正常范围。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均有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临床表现多样,病程长,肺外并发症常见、可累及多个系统,诊断可结合血清MP-IgM检查,治疗方面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与治疗效果,以进一步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17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资料、治疗及转归。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有增加趋势,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多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憋,并伴有肺外症状,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血清MP-IgM检测均为阳性,胸部X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效,治愈率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在增高,临床表现除呼吸道症状外,并发症较多,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为主要诊断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儿童适用的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加深对肺炎患儿支原体感染的认识。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肺炎的患者78例进行诊断、治疗,统计相关数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8例患儿中,36例肺炎支原体抗体呈阳性,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经过我院精心治疗,均得到治愈。结论支原体感染是导致少儿肺炎的重要因素,大环内酯类药物能有效治疗该病,因此对肺炎患儿需及早发现、正确诊断、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0.
5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56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多数(71.4%)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肺外并发症主要有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均阳性.用红霉素治疗2~3周均治愈.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学龄儿童多发,婴幼儿临床症状重,血清学特异性MP-IgM抗体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支原体感染可累及多个系统,大环内酯类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诊疗(附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MPP)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对2007年度收治的小儿MP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诊断明确,治疗方案多采取联合用药,临床治愈率92.1%;6个月后随访,38例患者中3例肺不张。结论肺炎支原体可引起重症肺炎,对MPP患儿除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外,可并用利福平、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大量丙种球蛋白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器官受累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我科13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3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中有32例(23.53%)发生肺外器官受累,累及心血管、泌尿、神经、消化、血液、皮肤黏膜多个系统,部分患儿同时多个肺外器官系统受累。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少数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78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凤清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151-151,154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7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治经验。结果:78例患儿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7~21d,平均(13.5±7.1)d。结论: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临床抗感染治疗主要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血清学检测及治疗和转归。结果本病以冬季发病率高,发病年龄〈3岁26例,占31%;4~7岁36例,占43%;8—14岁22例,占26%。发热占88%,咳嗽占100%。胸片X线检查以点片状渗出为主,可为单侧或双侧。临床X线与病毒及细菌性肺炎无特异性。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全部阳性。所有病例使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愈率100%。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高发于学龄前儿童,确诊后用作用于细胞壁抗生素药物疗效欠佳时,应及早做血清学检测;确诊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应及早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疗效显著,总疗程2~3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对我院儿科2007年1月至2007年7月期间118例临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的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MP)培养检测,阳性率为27.11%,同时对本组病例行ELISA法检测MP-IgM抗体,阳性率为22.88%,≤3岁患儿发病率为31.42%。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好,提出MP快速培养检测支原体是临床上一项可靠快速简便的方法,对MP肺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008年1月至12月在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50例MP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3岁占74%;50例患儿均有发热、刺激性咳嗽、气喘及肺部干湿性音;血清MP-IgM抗体滴度≥1:80;外周血细胞大多正常(76%),但血沉(56%)及C反应蛋白(64%)都升高;X线胸片有明显改变;部分出现肺外合并症。结论小儿MP肺炎的诊断要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动态观察血清MP-IgM抗体滴度的变化,对确诊患儿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足疗程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116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和护理经验.结果:以大环内酯类抗支原体治疗为主,采用一般护理、发热的护理、用药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心理护理、肺外并发症的护理等一系列综合护理措施,本组显效93例(80.2%),有效22例(19%),无效1例(0.8%),总有效率99.2%.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以大环内酯类抗支原体治疗为主,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保证疗效、促进患儿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方法对照组20例小儿哮喘患儿为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观察组20例小儿哮喘患儿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喘息特点以及药物治疗反应。结果观察组20例小儿哮喘患儿发热情况、热程、药物治疗反应、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20例小儿哮喘患儿均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小儿哮喘患儿多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观察组均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在药物治疗方面,观察组20例小儿哮喘患儿采用平喘类药物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疗效极为显著。两组小儿哮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临床特征差异较大,采用平喘类药物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疗效极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12例确诊为MP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5~l2岁占51.9%。临床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为主要表现,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但血沉大多升高。胸片一侧大片絮状阴影为多见。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测定均阳性;所有病例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不典型病例逐渐增多,在临床和x线表现上与病毒性及细茵性肺炎不易区分,血清学检测为诊断的主要手段,MP-IgM尤为重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表现、检查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23例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咳嗽和发热是MP肺炎主要临床症状,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占39.4%,且常伴有喘息.采用MP抗体诊断试验盒检测血清MP-IgM抗体可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指标.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良好.结论 儿童MP肺炎可能有提前趋势,MP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有关.MP-IgM阳性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标准.早期规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治疗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