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明中医》2021,36(4)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以反复发作、有自限性为特征,属中医"口疮""口糜"的范畴,临床多数医者治疗多以清热为主,常治疗效果不一,且易导致患者口疮迁延不愈。笔者遵从导师齐文升教授思想,在临床诊病时,运用"三焦脏腑辨证"理论,先分三焦,再将病位定至不同脏腑,施以阴阳寒热虚实辩证,治疗以调节脏腑功能为主,常获良效,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游  齐文升 《河北中医》2021,43(2):196-200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学口疮、口糜范畴,病机多样,病位涉及多脏腑.齐文升教授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从三焦论治,上焦心火上炎证以导赤散合柴胡清肝汤加减;中焦脾虚伏火证以泻黄散加减,寒热错杂证以甘草泻心汤加减;下焦相火妄动证以引火汤合封髓丹加减,阳虚寒凝证以阳和汤加减.临证标本兼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口疮为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则标本同治。古今许多医家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湿阻中焦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久而化热,热邪上行于唇舌,发为口疮。治宜平调寒热。导师金殿春认为口疮的发病因素中虚实皆有可能,应结合伴随症状辨证论治。现浅析金殿春老师合用生、炙甘草治疗口疮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4.
总结刘喜德从阴虚湿热论治口疮的经验。刘喜德教授认为,口疮病以阴虚湿热证多见,治疗上以滋阴清化为大法,同时寒热并用,兼以引火归元等,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复发性口疮中医证治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发性口疮实证少见,虚证多见,其次虚实夹杂,寒热互见。认为运用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法治疗复发性口疮具有较好临床疗效。选择苦寒药物(苦之降泄)与辛温药物(辛能发散),可温而不燥、凉而勿过。指出合理使用吹药,可缓急止痛,加速溃疡愈合。治疗关键是抗复发,谨守病机,选药精当、协调,方达奇效。  相似文献   

6.
复发性口疮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高达20%,而女性经期复发性口疮更为常见。中医以为它的发生与各脏腑、阴阳、气血、寒热、虚实均有关系。复发性口疮的治疗以消除治病因素、减轻症状、促进口疮愈合、减少复发为原则。笔者采用辩证施治、内服中药的方法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三焦气化理论在历史上为消渴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之形成的"三消辨证"说却长期禁锢了中医消渴病学术的发展.在消渴病证型古今迥异、对糖尿病(消渴病)自然病程认知的今天,藉三焦气化理论来演绎气、津、精、血诸精微物质的体内代谢平衡的同时,对糖尿病病变机制再作探索.三焦气机"郁"、"滞",气、津、精流变障碍,构成了糖尿病前期的痰湿病理体质;三焦气郁化热、耗伤阴津,形成了"燥热"、"阴虚"的糖尿病基本病机;而三焦因"燥"致"虚"、"瘀",导致气、津、血流变异常,则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形成的病理基础.运用三焦气化理论对糖尿病自然病程进行动态病机演变规律的阐释,在拓展糖尿病传统中医病机的同时,为中医药早期干预、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重新确立了三焦气化理论在糖尿病机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谈钰濛  胡骏  倪青 《北京中医药》2021,40(5):502-505
三焦通行气、液,联系沟通脏腑,是人体气化的载体,三焦气化实质上是人体新陈代谢功能的概括.目前,关于代谢综合征中医病机的认识尚未统一,基于上述对三焦及三焦气化的理解,笔者认为代谢综合征的病机为三焦气化失常.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证实五苓散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有效方剂.基于三焦气化理论,从中医角度进一步阐释五苓散的作用机理,认为五苓散作用于三焦,利小便实际上是利三焦,恢复三焦气化,可用于治疗具有水湿痰浊壅盛表现的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口疮治验     
笔者在临床治疗脾胃病时,常发现许多患者伴有口疮反复发作的症状,服药后对口疮疗效较好,在此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三焦者,谓上中下也"论述张仲景对三焦整体的认识。"三焦"概念是人体气化功能的高度概括。张仲景以三焦为工具阐述人体的气化功能,提出"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生理观,三焦生理特性为"气之终始""三焦分部"。疾病的病因、发病、发生发展均由"三焦竭部"(即气化失常致三焦阻竭,相互不通)产生。疾病的病因为外邪干忤经络;根本病机是三焦不归其位,上中下相逆。诊治疾病应"审查表里,三焦别焉",即根据疾病的病位、病形、病势进行诊治。张仲景对三焦整体认识是在《黄帝内经》《难经》等为代表的秦汉医家对三焦认识基础上的综合和超越,丰富了"三焦"的概念,为后世医家运用中医整体观念提供了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曹文 《光明中医》2010,25(12):2242-2243
目的研究具有辛开苦降作用的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寒热错杂型复发性口疮的疗效。方法半夏泻心汤加减水煎口服。结果 19例病例经过1~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率42.11%,总有效率94.74%。结论辛开苦降法是治疗寒热错杂型复发性口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关格"首见于《黄帝内经》,最初指脉象和病理状态,后在《伤寒论》中以独立病名提出.清代医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逐步完善对于"关格"的认识,其中多数医家从疾病角度探讨"关格",对其病机的认识可归纳为"上盛下虚",三焦气化不利,中焦斡旋失司;治疗首辨虚实寒热,治以清热滋阴、通腑泄浊、调畅中焦、温补肺肾等为法,创立进退黄连...  相似文献   

13.
在气化或三焦气化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功能及人生气化以三焦为纲等基础上,从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是老年期痴呆的基础,脏腑经络阴阳气血津液病机是建立在人生阶段气化规律病机之上的,以及脏腑虚损、气血津液失常和痰饮水浊邪实归属于三焦气化失司等方面,阐发了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是老年期痴呆的基本病机,提出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是"衰老"病机之长,统帅着目前流行的先天说、后天说、脏腑虚损说、精气神虚损说、阴阳失调说、气虚血瘀说、津液不足说、邪实说、气运失常说等诸多衰老之说。  相似文献   

14.
刘丽坤  郝淑兰 《光明中医》2012,27(1):150-152
口疮是化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肿瘤化疗过程中,尤其是应用氟尿嘧啶类等抗代谢药过程中,口疮的发生率极高,不仅引起疼痛,影响正常进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导致化疗  相似文献   

15.
口疮是以口腔局部出现小溃疡,灼热疼痛为特征的口腔黏膜病。目前,因口疮导致疼痛、饮食困难至医院就诊的患者日益增多,笔者意识到有必要使其引起重视。下面就对口疮的中医认识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6.
"三焦针法"为韩景献教授基于"三焦气化失司导致衰老相关论"病机理论创立,又称"益气调血,固本培元"针法,此针法可通调三焦,平和阴阳气血,其治疗帕金森患者快速动眼期睡眠障碍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祖国医学对口腔颊腭、唇舌、齿龈等处发生粘膜损害为特征的口腔疾患称为口疮,这种病症局部灼痛,常反复发作久久不愈,且常用药械均不很理想。口疮漱口液是根据近代药理研究,结合传统医学的病因、病机、病住、病性理论之精华,选用传统验方的组方法度精制而成。该漱口液初步应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口腔炎、牙龈炎、口腔溃疡、创伤性口腔粘膜损害者,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初步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993-03共收治口疮患者262例,诊断参照1985年方药中主编的《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气道黏液高分泌病变部位在气道黏膜。现代中医理论认为, 气道黏膜属三焦膜系范畴, 是中医水液的一部分。从小儿生理特点出发, 探究小儿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病机, 气道黏液高分泌是中医水液代谢紊乱的结果, 与三焦气化功能密切相关。三焦气化失司是小儿气道黏液高分泌核心病机。小儿阳气不足, 阳气怫郁导致三焦气化失司, 进而三焦"行"与"化"的功能不足, 水液不行、气不行水、水液停聚, 水谷异生, 水液代谢紊乱导致小儿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3,(3):446-448
韩景献教授根据中医理论及其40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三焦气化失常-衰老"的老年期痴呆创新病机理论,据此确立的"三焦针法"能够总调上中下三焦,重调后天之本中焦脾胃,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老年期痴呆,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禹云梅 《光明中医》2009,24(4):688-689
复发性口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口腔粘膜疾病,复发率高,缠绵难愈,发病多由于整体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多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与火不归原有关.笔者运用川椒配合辨证治疗复发性口疮6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