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气虚、肝阳虚,多因素虚久病、失治、误治致成。肝气虚治当益气补肝,以益气补肝汤为主方;肝阳虚治当温阳补肝,以温阳补肝汤为主方。其兼证尤多,当分别施治。确立肝气虚、肝阳虚证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完整阴阳学说和脏腑学说,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2.
岳秀荣 《中医研究》2003,16(5):59-60
肝气虚、肝阳虚之证 ,临床时或见之。然而考历版高校本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类教材 ,于脏腑疾病诸证型中 ,未见有肝气虚、肝阳虚之证型。但求诸《内经》 ,则见肝气虚之论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明确指出 :“丈夫七八肝气衰 ,筋不能动。《灵枢天年篇》亦云 :五十岁 ,肝气始衰 ,肝叶始薄 ,胆汁始减 ,目始不明。”后世医家亦间或有述及此二症者。如汉代张仲景所制当归四逆汤 ,吴茱萸汤 ,即是治肝阳虚之方。明代张景岳在《求证录·真阴论》中即论及肝阳虚之证 :“或拘挛痛痹者 ,以本脏之阳虚 ,不能荣筋也。”清代 ,王旭高有补肝阳之法 ,药用…  相似文献   

3.
肝阳虚证理论源流久远,然至明清以后,众多医家对肝阴虚、肝血虚较为重视,而使肝气虚、肝阳虚的证候常被忽视,所用方药亦论述不足。本文结合肝的生理功能,总结肝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情志抑郁、易于疲惫、肝经失于温煦以及易现寒热错杂之症等。《黄帝内经》“治肝三法”是历代肝病治法核心,同样适用于肝阳虚的治疗。本文阐述了以“辛、酸、甘”之气味配伍理论在肝阳虚证组方、治疗中的特点及应用。以柏子仁汤、来复汤、乌梅丸等三张代表性方剂为例,通过“辛、酸、甘”之组方原则分析其药物组成,既加深了对方剂功效的理解,也展现出肝阳虚证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有益于指导临床辨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金渊  曾洪娣 《新中医》2005,37(9):84-85
急性病毒性肝炎经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可获得临床痊愈,但也有小部分患者演变为迁延性或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的预后较迁延性肝炎差,一部分患者经过数月或数年后进展为肝硬化。国外有报道有症状的慢性活动性肝炎,5年内病死率可高达35%-50%。关于肝气虚、肝阳虚的中医理论探讨,历代医家如王旭高、张锡纯等虽然有关于肝气虚、肝阳虚的观点,但未引起充分的讨论。笔者在治疗慢性肝炎过程中,发现相当部分的患者存在肝气虚、肝阳虚的证候,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影响,故有必要对慢性肝炎过程中肝气虚、肝阳虚的病机和治疗作一探讨,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肝气虚一证,《内经》中即有论述,但后世医家多强调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阴肝血常不足,肝气肝阳常有余,以致肝气虚较少被论及。当代医家对肝气虚证的论述不乏其人,如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中指出肝的虚证“应该包括气、血、阴、阳在内,即肝血虚、肝气虚、肝阴虚、肝阳虚四种”。张伯臾老中医指出:“临床中肝气虚、肝阳虚并不少见,在肝炎、肝硬化病例中尤多。”表明肝气虚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对肝气虚证的诊治进行探讨,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论“肝阳虚”,“肝气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瑞 《河南中医》1998,18(1):18-19
浅论“肝阳虚”、“肝气虚”张红瑞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肝(中医)阳虚气虚肝阳虚、肝气虚始见于《黄帝内经》,是指肝用不强,肝之功能衰退所引起的一系列常见证候而言。但由于某些因素的作用及影响的存在,许多医家忽略了肝阳虚、肝气虚这一病理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从肝气虚的理论渊源、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法、病案举例方面探讨肝气虚的证治。在治疗上重视补肝气,调理脏腑,可取得成效。对肝气虚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丰富临床诊断知识,拓展临证思路。  相似文献   

8.
肝气虚证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气虚为肝病虚证之一,临床屡见不鲜。但历代医家对这个客观存在的证候,似缺乏完整的论述。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看法,敬请同道指正。历代医家对肝气虚的认识早在《内经》一书中就提到了肝气虚。如《内经·  相似文献   

9.
浅谈肝阳虚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医家及大量中医药文献对五脏阴阳、气血,虚实和治法之补泻论及颇多。然而对于肝脏,医家大多持“肝常有余”、“肝有泻无补”之说而强调肝气肝阳易亢易逆,肝虚多在阴血。历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教材中论及肝阳,只有肝阳上亢、肝阳化风,从未提及“肝阳虚”。果真没有肝阳虚吗?其实肝阳虚证在古文献中即有记载,又被称为肝阳不足证、肝虚寒证、肝阳虚衰证等。本证常由肝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亦可由禀赋阳虚、年高体衰、情志所伤、外邪侵袭及他病波及。病机为肝阳虚衰,机体失却温煦而阴寒内生,气机升降失调。临床主要表现在肝主疏泄、主藏血功能低下及肝经、筋、爪、目异常。治疗宜温补肝阳,用温而不燥之品及补益肝体之药,并佐以疏肝之品。《蒲辅周医疗经验》中指出“五脏皆有阴虚、阳虚之别”。肝阳虚证是确然存在的,其有独特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而且已经受到了一些医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试论肝阳虚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阳虚证多由素体肝脏功能低下,或久病及肝,或治疗不当,攻伐无度,耗损肝阳;或素体肾阳不足,水不生木所致。多表现为肝阳不足,阴寒凝滞,疏泄失常,升发不及的证候?治疗时宜:温补肝阳,升发肝气,疏肝柔肝,散寒止痛。  相似文献   

11.
浅论《金匮要略》肝气虚、肝阳虚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些教科书上无肝气虚、肝阳虚的概念 ,在临床中却是存在的 ,早在东汉末年张仲景《金匮要略》就有诸多论述。兹浅谈如下 :1 对肝气虚、肝阳虚的认识肝气、肝阳是肝脏升发、疏泄的一种能力 ,肝血、肝阴是肝脏功能的物质基础。一般七情伤肝先影响其“用” ,继而波及其“体”。两者之间失调不协 ,导致病理变化。如《腹满寒疝宿食病》曰 :“寒疝腹中痛 ,及胁痛里急者 ,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一般认为是由于肝血不足引起肝阳虚 ,阳虚则寒自内生。《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从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出发 ,论述了肝虚证的治疗及其与其余四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郝建梅 《世界中医药》2007,2(5):287-288
临床上肝病实证较常见,容易辨治;而虚证相对较少,往往只注意到肝阴虚和肝血虚,而对肝气虚和肝阳虚重视不够.杨震教授从事中医教研工作40余年,对元代医家朱丹溪所倡导的“相火论“学说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对杨师肝气虚辨治经验体会颇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肝为五脏之一,肝病当有虚实。历代医家多认为肝病实多虚少,肝虚证亦是多阴虚、血虚而少气虚、阳虚。从脏腑辨证的角度而言,肝虚有肝气虚、肝血虚、肝阴虚、肝阳虚,其治疗遵循"虚则补之";从药味的角度而言,补肝大体以酸味药补肝体,以辛味药补肝用,辅以甘味、苦味药。  相似文献   

14.
肝虚为病习以阴虚立论者殊多,而提及肝阳虚者鲜为少见。但有关肝阳虚的论述,自《内经》以来,历代皆有阐发,惟失于散在不成系统。近代有不少医家作过研究,有关专题研讨和治验报道,时有发表,对肝阳虚的证治进行了较深入阐析。笔者通过学习,受益匪浅,下面仅就肝阳虚证,略述管见,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5.
自《金匮要略》首次记述以甘麦大枣汤治疗妇女脏躁病以来,历代医家对其评价甚高,皆以甘麦大枣汤作为治疗脏躁病的专方。许叔微、薛立斋、陈自明、陈修园等临床医家都有用本方治疗妇人无故自悲的验案,近代医家陆渊雷《金匮要略今释》更誉称其为治脏躁病的“特效”方,并列举前人验案加  相似文献   

16.
论肝气下陷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肝气下陷证治江苏省大丰县中医院(224100)袁兴石关键词肝气下陷;辨证论治;补肝升发汤肝主疏泄,性喜升发,故肝病无论虚证还是实证,多见阳亢上扰的证候。古人云:怒则气上,大怒则血郁于上。突出了肝病具有“上犯”的特性。然而,肝气虚弱,疏泄无力,升发不...  相似文献   

17.
肝气虚肝阳虚证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肝气虚肝阳虚证,过去未见专题论述。清·王旭高、费伯雄等,是治肝病的大家,对肝实证及肝阴虚证,研究得很精深。但对肝气虚、肝阳虚,则少有论及。近年来,秦伯未等前辈,曾提出过肝气虚、肝阳虚的治则及用药经验。尔后,有蒲志孝、黄岱宏、王树谦等,先后发表了专题讨论。对肝气虚、肝阳虚证治方药,各自都有不少发挥。笔者从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肝气虚、肝阳虚,有它一定的发病规律和治疗规律,且与肾阳虚有同有异。为提高其诊断和  相似文献   

18.
王泰林"肝气、肝风、肝火"证治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医家王泰林在《西溪书屋夜话录》中提出了“治肝三十法”,分为肝气,肝风,肝火三类证治,肝气即肝气郁滞,王氏按由气至血,由轻至重,由本脏及他脏的线索,提出了治肝,气八法;对肝风,据其虚实及不同证型,提出了治肝风五法,但未能全面概括,而治肝火七法,则针对不同火热症状,采用清,泄,化三法治火,并从整体考虑,利用五行生克关系以治相关脏腑,本文对王氏肝气,肝风,肝火的证治加以分析归纳,并总结其特点和不足,以供临床肝病证治参考。  相似文献   

19.
阳痿从肝论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痿是指青壮年男子,由于虚损、惊恐或湿热等原因,致使宗筋弛纵,引起阴茎痿软不举,或临房举而不坚的病证。历代医家多从肾论治,近年来笔者从肝论治部分阳痿患者,效果颇佳。以下就其机理与治验作一小结。1 补肝温阳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故肝有体阴用阳之说。肝主少阳春生之气,阳道的勃举增温赖此生阳之气以为助。肝的生阳之气充盛,阳道得以振奋温煦,才能勃起坚硬,温度骤增,具备性事能力。故清·陈士铎《辨证录》:“肝气旺则宗筋伸”。若肝阳亏虚,阴寒内盛,导致阳道失于温煦而引起阳痿不举。补肝温阳适用于肝阳虚、肝气虚所致…  相似文献   

20.
浅谈肝阳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肝阳虚是客观存在的,可由感受寒邪、情志所伤、年老体表、气虚血虚以及素体虚弱、他脏影响等引起。肝阳虚的临床表现有巅项空痛而晕、四肢不温、囊缩阴冷、身倦易怠、忧郁寡欢、胆怯易惊等。肝阳虚应注意与肝气虚、肾阳虚、寒凝肝脉等相似证候鉴别,其治则是温阳益气、养血益阴,可用千金补肝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