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10):2376-2379
目的研究脂溶性维生素(FSVs)水平与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相关指标变化的关系,同时为胆汁淤积患儿FSVs补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136例为观察组,同期就诊于本院的健康体检婴儿30例为对照组,记录患儿胎龄、日龄、性别、病因等,完善肝功能、血清钙、血清磷、凝血功能、病原学、影像学和基因检查。同时测定血清维生素A、D、E、K水平。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FSV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A:Z=-2.850,P=0.004;维生素D3:Z=-5.705,P 0.001;维生素E:Z=-5.894,P 0.001;维生素K:Z=-2.482,P=0.013);足月儿与早产儿之间FSVs水平无显著差异(P值均 0.05)。血清TBil与维生素A、D3具有显著相关性(维生素A:r=-0.178,P=0.038;维生素D3:r=-0.296,P 0.001),血清DBil(r=-0.328,P 0.001)、TBA(r=-0.194,P=0.023)水平与维生素D3具有显著相关性;血清ALP与维生素A、D3具有显著相关性(维生素A:r=-0.282,P=0.001;维生素D3:r=-0.514,P 0.001)。血清维生素D3水平与血清钙(r=0.303,P 0.001)、磷(r=0.310,P 0.001)呈正相关,与ALP水平呈负相关(r=-0.514,P 0.001)。血清维生素K水平与凝血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值均 0.05)。接受维生素K治疗和未接受维生素K治疗患儿维生素K水平存在统计学意义(Z=-5.662,P 0.001)。结论胆汁淤积患儿FSVs水平明显低于同日龄健康婴儿。血清TBil升高对维生素A、D3缺乏有提示作用;血清DBil、TBA水平升高对维生素D3缺乏有提示作用;血清ALP升高可提示维生素A、D3缺乏。  相似文献   

2.
3.
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以胆管细胞损伤为特征,临床特征为黄疸、瘙痒和碱性磷酸酶(ALP)升高。小于1%的患者可发生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1]。药物性肝损伤分型1989年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of Medical Sciences,CIOMS)对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进行了分型,2005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药物肝毒性委员会(Drug Hpatoloxicity Steering Committee)作了修订。具体分型为:1肝细胞损伤型,丙氨酸转氨酶(ALT)≥3倍参考范围上限  相似文献   

4.
正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肝胆疾病总称,各种肝内外因素所致的胆汁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均可导致胆汁淤积。根据病因,可将胆汁淤积性肝病分为肝细胞性胆汁淤积、胆管性胆汁淤积和混合性胆汁淤积,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相似文献   

5.
<正>胆汁淤积是指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造成胆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胆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肠而进入血液循环的病理状态。各种原因使得肝脏病变导致胆汁淤积的疾病统称为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可出现黄疸、尿色加深、乏力、瘙痒等。该病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症状而仅表现为升高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 glutamyl transferase,GGT),  相似文献   

6.
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指胆汁生成和(或)胆汁流动障碍所致的临床和生化异常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黄疸、瘙痒和疲劳[1],生化异常主要是血总胆红素(TB)及碱性磷酸酶(ALP)升高。胆汁淤积可因病理损伤分为肝内及肝外两大类,肝内胆汁淤积也可称为胆汁淤积性肝病,由于其病因复杂,临床诊断常较困难。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病因一、炎症各种炎症过程可干扰肝细胞摄取胆红素、排泌胆汁的功能,也常损毁肝内小胆管,是胆汁淤积性肝病常见的一大类原因。1.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乙型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7.
正胆汁主要由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分泌产生,其形成机制十分复杂。胆汁淤积是由于肝细胞或胆管细胞水平上的胆汁生成障碍、分泌障碍和(或)流动障碍所导致的胆汁流无法正常流入十二指肠,而反流入血液循环中的一种病理状态~[1]。临床上可有黄疸、瘙痒、乏力、尿色加深等症状。患者早期通常不出现以上症状,仅表现为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 phatase,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ICLD)的有效性。[方法]以中医、中药、中成药、中西医结合、胆汁淤积和淤胆型肝炎为检索词,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知识平台、PubMed、VIP、CBM。纳入标准:纳入比较中药联合西医综合治疗ICLD与西医综合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5.1进行资料分析。结局的效应指标为相对危险度或均数差,均以效应值和95%置信区间表示。[结果]共纳入22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1 579例ICLD患者,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口服中药、中药制剂及中药联合西医综合治疗均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降低TBIL、DBIL、ALP、γ-GT、ALT、AST疗效显著优于西医组,单纯口服中药在降低ALP方面显著优于西医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ICLD具有促进肝功能恢复和提高有效率的作用。但是由于中文发表的临床试验质量较低,中西医结合治疗ICLD的优越性尚缺乏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10.
11.
正胆汁淤积是指胆汁形成、分泌或排泄障碍,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肠而逆流入血的病理状态。肝内外各种原因导致的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肝胆系统疾病统称为胆汁淤积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肝病病因复杂,诊断困难。一般来说,胆汁淤积性肝病预后较好,但当病情较重、病程较长、发生在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2.
<正>胆汁由肝细胞和胆管细胞产生,人每天总胆汁流约600 mL,肝细胞提供胆盐依赖性胆汁(约225 m L/d)和非胆盐依赖性胆汁(约225 m L/d),胆管细胞提供另外150 m L/d的胆汁。胆汁淤积是胆汁流量或形成及排泄障碍所致[1]。各种原因使肝脏病变导致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肝胆疾病统称胆汁淤积性肝病,胆汁淤积本身也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葛启超  陆伦根 《肝脏》2023,(11):1261-1263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以胆汁在肝内蓄积导致肝胆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核受体(NR)是调控包括肝脂质代谢、葡萄糖代谢、能量消耗和胆汁酸(BA)体内平衡的关键转录因子,而这些过程的失调是胆汁淤积以及脂肪性肝病的重要致病机制。既往基于NR已经开发了靶向的高亲和力治疗配体,包括法尼醇-X受体(FXR)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的激动剂。除此之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XR-19)的类似物,以及肝细胞和肠细胞的BA摄取抑制剂也对胆汁淤积性肝病有良好的治疗潜力。因此,本文就近年来胆汁淤积性肝病的靶向药物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婴儿期最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复杂,预后不一,内科保守治疗及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欠佳,肝移植在治疗失代偿期的肝内型胆汁淤积性肝病及胆道闭锁上的优势明显,就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正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指肝内外各种原因造成胆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胆汁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肠而进入血液的病理学状态。各种原因导致肝脏病变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肝胆疾病统称为胆汁淤积性肝病,胆汁淤积本身也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1])。在临床实践中,除了消化和肝病科  相似文献   

17.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由各种原因使肝脏病变导致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常见肝胆疾病.这些疾病包括感染性、免疫性、药物和(或)毒物损伤性、遗传性或代谢性疾病及肿瘤等.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常见病理改变包括毛细胆管胆汁淤积、肝细胞胆汁淤积、胆汁梗死、胆汁湖等,其病理形态模式包括单纯/温和的毛细胆管胆汁淤积、胆管损伤和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8.
正胆汁淤积性肝病(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CLD)是指由肝脏原因引起的胆汁形成、分泌和(或)排泄障碍,使胆汁流淤积于肝胆系统而不能正常地流向肠道的疾病,临床上种类较多,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药物性胆汁淤积等。CLD常见的并发症有瘙痒、疲劳、骨质疏松、认知障碍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等。1瘙痒1.1瘙痒的定义及其发病机制瘙痒是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PSC等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的常见症状~([1]),是指皮肤产生的一种刺激且不愉快的感觉,并容易激发搔抓  相似文献   

19.
头孢氨苄致胆汁淤积性肝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6岁.因皮肤巩膜黄染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患"胆囊炎"到药店自购头孢氨苄缓释片,每次500 mg,每日2次口服.服药2 d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即停药,但黄疸逐渐加重,伴尿色深黄,大便颜色变浅,周身皮肤瘙痒.  相似文献   

20.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一组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取得迅速进展。基于此,《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