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方法:对84例脑梗死的临床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总有效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组(97.5%)高于单一西医治疗的对照组82.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单一方案,对降低致残率具有很好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死率都相对较高的神经内科疾病 ,相关人员正在大力的发展新的治疗方式来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近年来 ,人们发现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上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程短、好转率高、后遗症少 ,患者获益多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付玛  刘姝娜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90-1791
目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6例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组,54例为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治疗组采取中西医结合联合用药,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比较观察不同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其血液流变学及头部CT显示三组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程短,治愈率高,后遗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对脑梗死急性期阶段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对病情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本院中西医结合内科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诊疗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60例为分析对象,以其挂号顺序为准进行分组,每组各有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脑梗死西医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干预。通过归纳患者临床数据差异以了解中西医结合对脑梗死急性期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相对于治疗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标等均得到改善,观察组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有效率评价,对照组为86.7%,观察组为96.7%,观察组有显著优越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症状改善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崔红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750-475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各67例,西医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以及血管扩张剂等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加减治疗。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均有所改善,中西医结合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公认的危重难治性疾病。病死率高达36%~50%。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SAP)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一些制约疗效进一步提高的难点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中西医结合治疗SAP的确切疗效未确立和治疗方案的不统一,对SAP病情的评估和严重程度的预测尚无简便易行的指标,一些新技术和具有争议的治疗方法尚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中医药治疗SAP的机制尚未阐明。因此,现阶段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SAP的方向应是中西医有机结合,加强多学科合作,统一认识,推行中医药临床路径;继续深入研究早期评估和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提高诊疗水平;联合开展基础和临床方面研究,探明中医药治疗治疗SAP的机制,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中西医结合绿色通道的构建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制订急性脑卒中中西医结合绿色通道流程及诊疗方案,绿色通道组417例患者按绿色通道实施诊疗过程,传统治疗组435例患者按医疗常规完成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病死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绿色通道组与传统治疗组相比,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病死率降低,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实施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能够优化患者诊治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梗死后出现的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证型分析,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常规治疗如:降颅压(甘露醇),抗血小板聚集药(肠溶阿司匹林)、脑神经细胞营养药(吡拉西坦),对症治疗(调整血压、降血糖)。配合中药治疗:化痰通络、益气活血、清醒涤痰、育阴熄风、通腑泻热等。连用14d为1个疗程,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状改善程度。结果:中药辨证治疗脑梗死并发症状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总有效率为96.66%。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独应用西医、药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梗死后出现的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证型分析,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常规治疗如:降颅压(甘露醇),抗血小板聚集药(肠溶阿司匹林)、脑神经细胞营养药(吡拉西坦),对症治疗(调整血压、降血糖)。配合中药治疗:化痰通络、益气活血、清醒涤痰、育阴熄风、通腑泻热等。连用14d为1个疗程,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状改善程度。结果:中药辨证治疗脑梗死并发症状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总有效率为96.66%。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独应用西医、药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杨忠淼 《当代医学》2009,15(22):161-162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对117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SAP,病死率降为12.82%,SAP早期进行持续肾替代治疗(CFLBT),可以有效地防止病人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展。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SAP可降低SAP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收并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将其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接收并行常规西医治疗的另5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及临床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理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气虚血瘀证组和风痰阻络证组,两组再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加中药中风1号或2号方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规范我国口服异维A酸治疗痤疮的临床诊疗,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牵头制定的《口服异维A酸治疗痤疮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近日发表于《临床皮肤科杂志》。为了让临床医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该《共识》, 参与撰写《共识》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鞠强教授就痤疮诊疗现状及《共识》的亮点等话题进行了分享。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方法:将2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治疗组比较观察不同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其血液流变学显示二组变化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程短,治愈率高,后遗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急性盆腔炎的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 ~2011年因急性盆腔炎住院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3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临床治愈标准,本组327例病人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9.08%,中医治疗组为91.74%,西医治疗组为92.66%,表明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比单纯中医治疗或单纯西医治疗效果都要确切.结论:急性盆腔炎好发于性生活活跃期妇女,子宫附件区压痛及宫颈举痛或摇摆痛是诊断急性盆腔炎的必要体征.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及早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大面积脑梗死及早期脑出血患者5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及早期脑出血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治疗路径的住院费用情况,寻找更优治疗路径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江西省某三甲公立医院2016年首要诊断为脑梗死的住院患者821例,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秩和检验对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比较,找出更优治疗路径;在此基础上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患者住院费用更优的529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进行进一步探索,找出影响因素。结果:从住院费用来看,在整体上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西医治疗,住院天数和参保类型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论:患者应当树立健康管理理念、提高保险意识,医院应当规范诊疗行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国家与社会层面应当规范药品流通领域的利益链、实施DRGs预付费制度,通过三方共同努力有效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奥扎格雷钠、低分子肝素与降纤酶等药物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补阳还五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0%,治疗组为9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常见且诊断不足的病因。游离脂肪酸脂毒、微循环障碍、氧化应激、钙超载、遗传等机制参与了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发病,临床上呈现年轻化、重症化的趋势,早期规范化诊疗是其治疗关键。2021年,来自全国的急重症专家采用共识会议就HTG-AP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严重程度分级、病因治疗、常规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阐释,形成《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该共识内容既与国际上重要指南和共识保持一致,同时也具有鲜明的高脂血症特色理念、方式和策略,是国内外第一部关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急诊诊治的专家共识。目前,该共识对我国HTG-AP诊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临床医师特别是急诊医师对如何早期控制血清TG水平和阻止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仍然有诸多疑惑。为此,本文就共识中HTG-AP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降脂治疗等三大部分内容共计15个具体临床问题,结合新的HTG-AP临床诊治循证医学证据,进行以下解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视神经炎的思路,提高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论述中医结合治疗视神经炎的方法,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运用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的成果选择配伍中药和中药注射液,注重康复期的治疗,客观评价本病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结合治疗视神经炎可提高其临床诊疗水平,减少或遏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结论: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思路是目前治疗视神经炎比较理想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