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江苏省各地卫生监督部门对辖区内所有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工作的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并填写卫生监督检查表.结果有86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存在不规范行为,占61.9%;有20家职业病诊断机构存在不规范行为,占74.1%.鉴于目前职业病防控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各类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职业健康检查是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1])。天津市截至2015年共有39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基本建成了职业健康检查网络报告和快速查询系统。我们对天津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地区分布、职业健康检查人员配置、职业病诊断医师配置、职业健康检查资质项目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系统分析研究,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机构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次调查对象是截至2015年天津市卫生计生行  相似文献   

3.
2022年7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在《公报》的第六部分“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八)职业病防治,公布了2021年全国职业病防治情况。《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1022家,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605家,化学品毒性鉴定中心23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5067家,职业病诊断机构588家;中央转移地方资金建设671家尘肺病康复站(点),覆盖辖区内近17万名尘肺病患者,患者对康复服务满意度达96%。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了解掌握福建省近年职业病发病的基本情况以及职业病防治能力现状,发现职业病防治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新思路,更好的落实《福建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7—2020)》。方法对全省职业病防治机构底数、机构基本情况、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情况及2012—2016年期间职业病新发病例数等进行调查。结果全省2012—2016年共诊断职业病2 939例,5年期间全省各年度的职业病新发病例数处于上下波动状态;职业病防治机构共118家,以疾病预防控制(疾控)中心为主,其中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中96%为疾控中心,职业病诊断机构中70%为疾控中心;职业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共1 671人,但全省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300 000人左右,技术人员数量及服务项目与实际不相适应;全省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共95家,仅有11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自建职业健康检查软件系统;职业病报告信息员182人,大部份人员从业年限较短,集中在3~9年,造成技术水平相对低下。结论福建省自职业病防治"十二五"规划制定以来,在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方面初见成效。但仍存在职业病防治机构性质单一、职业卫生服务项目及技术人员专业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职业病防治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下、职业病报告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摸清山东省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病诊断机构现状,为贯彻落实《山东省职业病防治规(2017—2020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2.0软件对2017年度各地级市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病诊断机构统计申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山东省有职业病诊断机构26家,其中疾控中心2家,职业病防治院(所)10家,医院13家,民营机构1家。有职业健康查体机构183家,其中疾控中心有71家,职业病防治院(所)11家,医院有94家,民营机构有19家,其他机构3家。在全省17个区市中,排名前5位的地区分别是青岛(20所)、潍坊(19所)、东营(18所)、烟台(16所)和临沂(15所)。山东省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病诊断机构中,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医师545人,职业健康检查医师1 062人。结论 山东省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病诊断机构网络已经基本成型,但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分布不平衡且机构查体软件系统覆盖较低,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病诊断机构人员数量与素质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西城区重点职业病的职业健康风险, 为政府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技术依据。
方法 通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及劳动保障部门分别收集与重点职业病相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信息、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及职业病病人工伤保险待遇落实情况等资料,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
结果 2016年西城区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共72家,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均为严重。辖区中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共2 003人, 其中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人数为695人, 占应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人数的34.70%。重点职业病专项检查中, 苯作业人员专项检查异常率为1.36%(2/147), 噪声作业工人专项检查异常率为76.44%(279/365);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中不符合国家限值标准的全部为噪声岗位, 超标率9.88%(8/81)。辖区共报告职业病6例。
结论 西城区重点职业病监测点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率较低, 噪声仍然是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仍然以尘肺病为主。建议进一步加强安监部门、健康检查机构和卫生部门的交流和沟通, 充分利用北京市职业健康监护系统, 形成动态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7.
2011年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所有职业健康监护及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摸底调查,统计和分析机构的基本情况,职业健康检查主要仪器设备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开展情况。结果显示,职业健康检查诊断机构共有31家,专业技术人员837人;大型仪器设备主要集中于省职防院和公立医院;大部分机构对接触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的从业人员具有进行健康检查的能力,而对接触放射性物质、生物因素的从业人员和职业性肿瘤的健康监护能力较差。提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应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机构的建立,同时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加强职业病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综合分析深圳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能力及近10年职业健康检查开展情况,为改进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和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基本情况及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开展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整理历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检查考核评估、职业病诊断、统计报告等资料,综合分析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人员、设备、能力及职业健康检查开展、质量、效果变化情况,并采用秩和比法对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01至2010年深圳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数、开展项目、专业技术人员、仪器设备明显增加,至2010年全市实际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医疗机构有26家,每百万从业人口拥有职业健康检查专业人员0.88人.职业健康检查人数从2001年1.62万增至2010年28.16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3.04%,每百万从业人口中职业健康检查人数从2001年48.68人增长到2010年401.61人.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9.51~189.86/万人;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4.07~13.55/万人,疑似职业病例/诊断报告病例比为0.07~0.96.2001至2010年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效果综合评价指数(RSR)整体上升.2008至2010年街道防保所、区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市职业病防治院完成检查人次百分比分别为82.3%、9.66%、8.04%;各类机构、不同类别、不同因素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检验,P<0.05).2006至2010年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共受理职业病诊断申请421例,确诊职业病病例291例.结论 10年间深圳市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呈快速发展态势,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效果整体逐年向好,已形成了比较合理的三级职业健康检查网络,但还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效果主要影响因素:覆盖率不高、漏检目标疾病以及检查指标、方法、周期针对性不强等,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提高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2018年吉林市重点职业病监测结果,为吉林市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必要参考.方法 通过吉林市7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职业病报告系统个案导出数据、职业健康检查系统导出数据,收集2018年接触煤尘(煤矽尘)、矽尘、苯、铅、噪声、石棉等6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评估职业健康风险.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通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分布、能力水平和存在问题,为合理设置全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战略布局"十三五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南通市目前具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南通市18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有职业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303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基本覆盖全市各县(市、区),其资质范围基本能满足全市职业健康检查工作需要,但部分县(市、区)机构数量不能满足其辖区工作需求。专业人员年龄结构偏老龄化,缺少高学历人员。民营医疗机构职业健康检查工作量占到全市工作总量的43.82%,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检出率民营医疗机构明显低于公立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结论南通市职业健康检查网络已基本建成,但要优化各县(市、区)机构设置,建设合理的职业病防治人才梯队,注重培养年轻一代职业病防治专业人员,引进高学历人才。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监管和培训,以提高其职业健康检查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鹿城区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典型行业的监测,掌握职业病发病的特点、流行规律以及本辖区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水平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18年温州市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案》,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及劳动保障部门分别收集与重点职业病相关的职业病危害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铜仁市中小企业在职业健康标准化建设中职业病防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职业病防制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3—2014年参与铜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铜仁市工业企业职业健康标准化建设检查工作,通过现场检查、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调查铜仁市辖区内116家企业,检查收集各企业在职业健康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针对职业病危害,在制度建立、机构设置、对劳动者健康教育、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等10个方面的情况。结果 116家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64.18%;97.4%的企业制定了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93.1%的企业设置了职业病管理组织机构,88.8%的企业配备了专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60.37%的企业开展了职业健康检查工作,100%的企业进行作业场所有毒有害因素检测,1.7%的企业进行职业有害因素日常监测;接触危害工人的检查率为22.1%。结论该市企业在职业健康标准化建设中,避重就轻,重制度轻落实,未切实完成企业自身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3.
职业健康检查是指为评价人体健康状况而定期不定期进行的医学检查,目的在于发现疾病或身体缺陷,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和应急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是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事人申请,对其是否患有职业病进行认定的过程。本文就如何规范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分析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市重点职业病监测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合理性建议。方法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及劳动保障部门分别收集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信息、重点职业病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及职业病病人工伤保险待遇落实情况等资料,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安监局备案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涉及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340家,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为20 165人,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煤尘、矽尘、石棉尘、苯、铅和噪声。体检机构上报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数为93家,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劳动者人数为10 164人,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煤尘、矽尘、苯和噪声,职业病人1人、职业禁忌劳动者2人,无疑似职业病。接触煤尘劳动者532人,无尘肺样改变;接触苯工作人员共935人,潜在轻度苯中毒危害的检出率为5.9%;接触噪声工作人员共9 102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 B(A)74人,异常率0.8%。结论⑴实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企业数和劳动者数量远远少于在安监部门备案数,建议以辖区为单位建立互通平台,各县区安监部门与体检机构做好对接工作,从而实现对劳动者进行全面有效的健康监护。⑵该市私营企业数量多且职业卫生法律意识淡薄,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存在少检或漏检现象,是今后安监部门监管的重点。⑶职业病及职业禁忌证出现在年龄45~52岁、工龄24~30年者,这部分人群是体检机构健康监护的重点。职业病、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低,建议安监部门增加监督频次,督促企业及时安排体检异常的劳动者进行复查,同时提高体检机构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⑷现场检测覆盖率较低,建议安监部门督促企业重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场检测,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重点职业病分布及职业健康情况,更好的预防控制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 在全市5个县区设置监测机构,收集辖区内的重点职业病危害相关信息、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情况、职业病病人工伤保险待遇落实情况及职业病报告情况,并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鹤壁市共收集到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426家,其中含有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296家,占69.48%,其中危害严重的134家,一般的162家。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煤尘的企业31家,存在矽尘的98家,存在苯的54家,存在噪声的240家,未收集到存在石棉、铅及布鲁氏菌等的企业。2016年全市共对5家危害严重企业进行了检测,测定岗位数66个,超标22个,超标率33.33%,测定工作场所51个,超标18个,超标率35.29%。共进行职业健康体检6 781人,检出职业病25人,均为煤工尘肺,其中13人符合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待遇落实率为100%。结论 鹤壁市危害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煤尘、矽尘及噪声,煤工尘肺是需要重点防控的职业病,矽尘、噪声危害防控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了解某钢铁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病诊断情况,分析患病规律及特征,为进一步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收集该企业2007-2011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职业病诊断资料,分析检查结果、职业禁忌证人群分布、职业病患病种类、患病趋势及特征。结果显示,职业健康检查年度间疾病检出率呈平稳状态,但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职业禁忌证检出率有逐年增长趋势;职业病患病率略呈增高趋势。提示,该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工作逐年好转,职业病防治重点在于加强粉尘作业环境治理及接尘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离退休焦炉工人离岗后医学随访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某辖区私有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对有职业病危害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和监督。结果显示,74家企业中,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的企业有70家,占94.6%;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企业74家,检测率100%;在岗期间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企业54家,占81%,74家企业基本上未组织职工上岗前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不全;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普遍未建立。该辖区私有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较差,应加大职业卫生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belief and Attitude-behavior/Practice,KAP)现状与职业卫生知识获取途径,为进一步实施职业健康教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海淀区两家国有企业507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工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Excel及SPSS 20.0软件对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知信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两家国企工人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知晓情况良好,81.66%的工人知晓《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检查相关知识普及情况良好,98.22%的工人知道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者需要定期做职业健康检查,60.36%的工人了解其工作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88.17%的工人上岗前做过职业健康检查,97.63%的工人工作时使用劳动保护用品.有1.18%的工人从未做过职业健康检查,3.55%的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周期>3 a,31.95%的工人在职业健康检查时曾拒绝胸部X射线摄片检查.职业健康检查后,有30.77%的工人未对目标疾病相关的异常结果进行复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龄越长、文化程度越高,知道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可能性越高,男性的职业健康检查复查率比女性低.结论 两家国有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工人具有一定的职业卫生知识,但职业健康检查行为依从性仍有待提高,用人单位应积极联合职业健康检查机构针对企业工人特征和需求,借助新媒体采取多种途径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和培训,必要时可适当使用强制等方法强化工人形成良好的职业健康检查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某地区职业病危害状况,对该地区职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将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调查对象为辖区2011年度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38家用人单位;健康监护对象为上述用人单位2004—2010年在辖区疾控中心(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健康检查资质)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全部职业病入选病例为辖区2004—2010年新发职业病,均由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并作出诊断,2004年为档案资料,与其他年度比较缺乏详细信息,2006—2010年直接由国家"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有关某地区的数据库数据导出电子表格,获取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20.
煤炭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模式对职业健康监护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4个国有大型煤业集团的调查,分析煤炭企业不同职业卫生管理模式对职业健康监护效果影响.方法 通过听取汇报、查阅相关文件及资料、抽检职业健康检查资料、现场检查等方式对4个国有大型煤业集团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职业病防治规划健全情况、职防机构管理及运行情况、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病诊断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比职业健康监护效果.结果 4个集团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建立及运行情况和职业病防治机构管理及运行情况各不相同,职业健康监护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个集团历年体检率比较:集团A、B之间无差异统计学意义((X2=9.102,P>0.05),集团C、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322,P>0.05),集团A、B与集团C、D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81,P<0.05).4个集团历年尘肺检出率比较:集团A与集团B、C、D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3.106),集团B与集团C、D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9.214),集团C、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393).结论 4个国有大型煤业集团在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防机构管理及运行情况各不相同,使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病诊断结果产生了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