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中成药》2014,(10)
目的观察股骨头坏死愈胶囊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理。方法股骨头坏死患者共39例,按照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为Ⅰ期期,给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口服,2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观察治疗后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9例患者全部完成疗程及随访,服药3个疗程后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同时,对两者应用等级相关分析发现,Spearman相关系数r为0.429,P=0.006,P<0.01,表明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与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成正向直线相关。结论股骨头坏死愈胶囊可有效改善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多孔钽棒配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共60髋),按照入组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30髋),对照组给予多孔钽棒植入治疗,治疗组在多孔钽棒植入术后配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口服,5粒/次,3次/日,连续2个月,后2次/日,连续4个月,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患髋Harris评分,评价疗效和股骨头生存时间。结果共有49例(59髋)获得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及股骨头生存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孔钽棒配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髋功能,延长股骨头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髓芯减压植骨干细胞移植结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髓芯减压植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33例(39髋)。以Harris评分和术后X线、MRI评价为标准,评价评分变化、有无进展及坏死面积变化。结果:术后随访,33例(39髋)获得12~24个月随访,平均(19.6±2.7)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前Harris评分为(59.7±5.2)分,术后12个月为(82.0±5.6)分,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按照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7.2%。X线检查2例2髋ⅡC期患者术后2年发展为Ⅲ期塌陷,进展率为5.1%,MRI测得坏死面积百分比,术前为(30.3±2.7)%,术后12个月为(16.4±3.0)%。结论:髓芯减压植骨干细胞移植结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口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安全可靠,适用于ARCO分期Ⅰ期及ⅡA、ⅡB期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SONFH)的效果,基于多重免疫组化(multiplex immunohistochemistry, mIHC)技术探讨其治疗SONFH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药物治疗组、高剂量药物治疗组。将模型组、低剂量药物治疗组、高剂量药物治疗组大鼠采用改良的脂多糖联合甲泼尼龙法建立SONFH模型。造模结束后,低剂量药物治疗组按照0.33 g·kg-1的剂量给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溶液(将股骨头坏死愈胶囊粉剂溶于水中)灌胃,高剂量药物治疗组按照0.67 g·kg-1的剂量给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溶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灌胃2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采用Micro-CT扫描分析大鼠股骨头松质骨微结构,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大鼠股骨头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mIHC分析巨噬细胞极化及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病灶清除、打压植骨结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选择股骨头坏死患者45例(52髋),ARCO分期为Ⅰ期及Ⅱ期,给予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术后给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口服,随访观察术后Harris评分及SF-12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纳入研究的45例(52髋)患者均完成疗程,末次随访评价,优14髋,良26髋,可7髋,差5髋,有效率为90.4%。术后随访患者HHS评分和SF-12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灶清除、打压植骨结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患髋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探讨整脊疗法对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78例合格的Ⅰ-Ⅱ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予整脊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常规手法治疗,对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评价整脊疗法对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作用.结果:整脊疗法治疗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脊疗法对Ⅰ-Ⅱ期股骨头坏死有明显防治作用,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不同面积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接受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的80例(109髋)ARCOⅡ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病例资料,运用股骨头坏死面积统计软件评估所有患髋治疗前的坏死面积比例,并将其分为两组,坏死面积比例≤30%组39例(54髋),坏死面积比例>30%组41例(55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疗效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均为18个月以上,平均为(25.48±8.48)个月。治疗后6个月时,坏死面积比例≤30%组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Harris评分及髋伸屈范围等方面显著优于坏死面积比例>3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坏死面积比例≤30%组VAS评分、Harris评分以及髋伸范围、内外旋范围、内收外展范围均显著优于坏死面积比例>3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影像评级、骨髓水肿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髂骨瓣移植结合内服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减压、打压植骨结合缝匠肌髂骨瓣植骨术、内服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86例101髋.结果:按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百分评价法,优良率达91.08% (92/101).结论:应用髂骨瓣移植结合内服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生骨胶囊治疗早期(ARCO 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口服生骨胶囊,配合功能锻炼、理疗和适当休息;对照组(60例),行小孔径多通道髓芯减压配合静点活血化瘀药物治疗.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5.00%和66.67%,P<0.05.结论:生骨胶囊治疗早期(ARCO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股骨头坏死愈胶囊联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机制。方法:将30只3周龄雌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骨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骨愈组采用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40 mg/kg,阿莫西林溶液10 mg/kg,每48 h注射1次,连续注射8周。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8周后,骨愈组给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水溶液0.4 g/kg灌胃,1次/d,连续8周,模型组大鼠给予体积生理盐水灌胃。MRI观察髋关节影像学改变和组织病理学观察。获取正常大鼠和造模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组培养:对照组、巨噬细胞系统(MPS)组、骨愈组、hBMP-2组和骨愈+hBMP-2组。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测定成骨分化情况,油红染色测定成脂分化情况。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法评估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体内实验中,MRI扫描和组织学分析显示,造模成功且股骨头坏死愈胶囊可防止大鼠股骨头坏死模型的骨丢失。体外实验显示,股骨头坏死愈胶囊联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共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成骨分化能力明显...  相似文献   

11.
股骨头坏死是骨伤科领域中的疑难病症之一,致残率很高,且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如何治疗才能使患者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是当今医学界极为关注的课题。笔者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以固附汤为主方,结合临床辨证论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分型辨治股骨头坏死9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9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中医分型辨治 ,并配合适宜的外治法 ,随访 1 2~ 3 6个月 ,治疗有效率达 93 .6%。结果提示中医分型辨治股骨头坏死疗效确实 ,并以早期诊断与治疗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3.
股骨头坏死的诱因源于细胞自身代谢、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异常,股骨头细胞凋亡等),血流改变(周围小动脉闭塞,脂肪栓子,血小板血栓等),及自身内毒素所导致的血管内凝血,免疫反应等,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确切,公认的病理学改变过程,早期的防治变得极为重要。通过了解近年实验室动物造模来观察验证治疗的过程,物理治疗主要有避免负重治疗,磁场作用疗法,体外震荡波。西医治疗主要有降脂,降低代谢,抗凝血类,抗氧化。中医治疗主要有活血化瘀、健脾化痰、补益肝肾。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的发病机理.方法:将77例SLE患者分为2组,并发ONFH组37例,无并发ONFH组40例.分析部分临床特征、相关实验室检查及糖皮质激素用量.结果:并发ONFH组的血管炎、雷诺现象、口腔溃疡的发生率高,与无并发ONFH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关节痛、蛋白尿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并发ONFH组肌酐和尿素氮在治疗后24月、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治疗后3月和24月均明显升高,与无并发ONFH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血压、肌酐和尿素氮在治疗后3月无明显改变,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并发ONFH组糖皮质激素平均起始量、3月、12月的平均日用量与无并发ONFH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4月的平均日用量与无并发ONF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短期持续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是SLE并发ONFH的重要因素.早诊断,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口服"骨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骨肽片口服治疗;2组患者治疗12周后,根据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有效率为68.75%,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MRI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核磁共振成像在临床上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探讨核磁共振戍像在临床上对股骨头坏死、骨髓水肿等疾病早期诊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是常见的骨伤科疑难病症。目前国内外诊断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常用方法是医学影像学检测。临床常用X线,CT,放射性核素成像,核磁共振(MRI)和血管造影(DSA)等,这些技术不仅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提供诊断依据,同时也为判断疗效提供科学结论。但是,临床发现,仅靠上述影像学检测等诊断方法,尚不能及时准确发现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病变变化过程,而且检测结果反映的只是病变结果的局部病灶。当诊断确立后才开始治疗,时机已晚,病情难以逆转。1993年以来,我们运用微循环理论和技术,观察人体远端末梢的甲襞微…  相似文献   

18.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指因大剂量应用激素而造成股骨头骨的活成份 (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 )死亡所引起的病理过程。就此病国内外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动物模型贺氏[1] 等采取给家兔臀部注射醋酸泼尼松龙的方法 ,每周 2次 ,每次 7 5mg/kg ,6周后出现股骨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343-1345
介绍姜宏教授运用益肾活血方股密葆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经验。姜宏教授认为股骨头坏死当从"肾虚血瘀"论治,结合股骨头坏死影像学分期提出"三期辨证"原则,运用益肾活血"股密保方"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股骨头坏死中医称为骨蚀、骨痹,属于痹病范畴。曹贻训教授归纳本病病机多为"内虚""血瘀""邪毒",先天不足并后天调养失当则发为本病,以补肝肾、强筋骨、养气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经多年临床研究创立了骨蚀汤,治疗股骨头坏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