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经典课程《伤寒论》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药教育中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核心课程,通过合理设计制作的《伤寒论》慕课课程,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中医经典理论的高效工具。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学团队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将《伤寒论》慕课运用于教学改革中,取得初步成效,并对慕课背景下的当前经典教学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
屈杰  严谨  杨军 《国医论坛》2019,34(1):51-52
目的:探索"三点"教学法在《伤寒论》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实践教学提炼总结。结果:"三点"教学法是从《伤寒论》知识体系的角度进行探索,突出了重点、难点、特点的教学。讲授过程中一要释义明理,讲清重点;二要多管齐下,讲透难点;三要比较鉴别,讲活特点。结论:"三点"教学法可以提升《伤寒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值得在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倡导中医现代化的形势下,经典著作《伤寒论》的教学陷入困境,学生对其失去学习兴趣,感到年代久远、枯燥乏味、生涩难懂。然而,干百年来医疗实践证明,《伤寒论》仍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在中医骨伤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人在既往学习《伤寒论》理论的同时,结合骨伤临床实践,日久形成了一点个人的认识与心得体会,略述于下:  相似文献   

5.
PBL教学法在《温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问题为基础"(proble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并于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推荐[1].  相似文献   

6.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承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教研室紧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将基于慕课平台的翻转课堂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这一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和临床实践技能;有利于实现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  相似文献   

7.
在优化《伤寒论》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形象类比教学法、归纳比较教学法、设疑探讨教学法、病案讨论教学法、学生试讲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元融合教学模式,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增进自主学习,提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OPPPS教学法与在《伤寒论》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BOPPPS教学法应用于《伤寒论》教学中,观察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BOPPPS教学模式以是一种源于加拿大的世界先进教学模式,其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反馈性。笔者将BOPPPS教学模式引入到本校《伤寒论》教学中,收到了良好效果。结论 BOPPPS教学法有助于中医人才的培养,值得在中医经典教学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简称,其迅猛发展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本文对慕课在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的应用做了初步的探讨,阐述了慕课给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认为通过慕课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设计,可以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更加突出学习中的重难点、增强师生的交流与沟通、加强与临床各学科的联系,更好的培养医学综合性人才。但如何更好地在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中开展慕课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学生后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科的重要基础.然而,多年来,<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一直存在内容抽象深奥,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经典教学质量对于加快中医人才队伍培养意义重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妥善运用形象教学法,将使抽象空洞的说教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通过这一教学形式达到加深印象,巩固所学,促进师生互动及同学之间交流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是汉代张仲景继承《内经》等古典医籍精华,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而著的一部理、法、方、药俱备,以辨证论治为特点的医药经典。但由于《伤寒论》年久代远,文古辞奥,再加上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其中“颠倒错乱”、“蠹残人弊”在所难免,一些条文会出现错字错句,亦在情理之中,这就给我们学习和研究《伤寒论》带来了很多困难。笔者不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不仅确立了辨证施治的体系 ,亦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今仅以服药护理 ,作一浅探 ,以冀对临床辨证施护有一定指导意义。1 发汗之剂 ,微汗为佳发法之法 ,乃为病在太阳而设 ,以祛在表风寒之邪。然汗之程度 ,要恰倒好处 ,不可无汗 ,亦不可大汗。如服桂枝汤 ,微似有汗者亦佳 ,不可令如水流漓。因汗之太过 ,不仅表证不解 ,反而营阴受损也。故曰“病必不除”。如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等 ,均方后注 ,取微似汗。然若汗之太过 ,补救之法 ,如大青龙汤“温粉扑之” ,其汗则止。2 攻下之类 ,便通为效攻下之剂 ,为驱除体内有形之食积、瘀…  相似文献   

14.
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主要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形象直观、有效控制教学节奏等优点。尤其在医学这  相似文献   

15.
16.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学生后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科的重要基础。然而,多年来,《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一直存在内容抽象深奥,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笔者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其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其重要性历来是不容置疑的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医学的飞速进步,祖国传统医学受到了不可避免的冲击,《伤寒论》教学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伤寒论》教学工作者以及  相似文献   

18.
杨杰 《中医药通报》2024,23(5):67-69
文中立足学情分析,坚持以中医思维引领《伤寒论》教学,将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等思维充分融入教学中,扎实学生六经辨证的功底,持续提升《伤寒论》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经将《伤寒论·自序》前后两部分对照分析,发现前半部分文意已尽,反映了东汉末年的时代特点,是张仲景的真实描写;而后半部分有些内容与前半部分无密切关系且有重复之嫌,语言、文风与王叔和相似,可能是王叔和补入之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