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古人认为眼是五脏的精华,它和经络有密切的关系。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多数都以眼部作为集散处所的,有的经脉虽然没有集中或经过眼部附近,但从脏腑表里相通的关系来说,可以说所有的经脉和眼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连。例如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以及任脉、阳蹻、阴蹻脉与阳维  相似文献   

2.
前阴为肾所主,又为肝经所过及经筋所结之处,肝、肾及其经脉与本病有密切的关系,而心脾损抑、命门火衰、湿热下注则是阳痿不起的主因。 奇经八脉在阳痿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八脉与肝肾有密切的关系。清代医家叶天士提出“八脉隶乎肝肾”(《临证指南医案》),他说:“下元之损,必累八脉”。肝肾同属下焦,从经络理论来看应是以肾为主体,冲、任、督三脉皆起于“肾下、胞中”,这是下焦的重要部位。督脉与足太阳、足少阴相通而络于肾,带脉当十四椎处从足少阴经别分出;阳跷、阳维与足太阳相通;任、冲、阴跷、阴维均与足少阴相…  相似文献   

3.
小词典     
[十二经脉] 也叫十二正经,分手足三阴三阳,配合六脏六腑,分别予以命名.手三阴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三阳有: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三阳有: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合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是十二经以外的一个经络系统,包括任、督、冲、带、阴蹻、阳蹻、阴维、阳维等八条,它们不直接和内脏相联系,其中除任、督两脉有专穴外,其他六脉的穴位,都寄附于十二正经上.[十二经别] 是从十二正经分出后别行的一部份,它的循行路线与部位较络脉为深长,故与络脉不同,它的名称与十二正经相同,所以称为"别行的正经",简称"经别".这些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头痛,头痛部位有手足少阳经、足太阳经、足厥阴经、督脉、跷脉等经脉循行,而以少阳经脉分布范围最广.针刺治疗偏头痛有确切疗效,取穴以足少阳胆经腧穴使用频次最高.除了头痛处局部取穴这个原则外,作者认为取足少阳胆经腧穴治疗偏头痛还与阳跷、阳维等奇经,以及经筋有关,而表里经、同名经配穴的运用可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5.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八条经脉的总称。因其不与脏腑直接相通,不受十二正经循行次序的约制,也无表里相配关系,而是“别道奇行”的经脉,所以《难经·二十七难》说:“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奇经八脉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当十二正经的气血满盈之时,就流溢到奇经八脉中贮存起来;当十二正经的气血不足之时,奇经八脉之气血便还流到十二正经中。因而,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  相似文献   

6.
少阳主枢包括足少阳胆经的宣通、升发、调畅气机和手少阳三焦经的通调水道、布散津液的功能。枢机不利是脑病发病的主要病机。在脑病的临床治疗中,从“少阳主枢”入手,调畅气机,调和气血,清利三焦,以柴胡类方加减,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7.
照海穴又称阴跷,漏阴,为足少阴肾经穴,位于内踝下缘凹陷中。本穴既属足少阴肾经,又为阴跷脉所生,与阴跷脉气相通,通贯五脏,主持诸里,为阴气会归之所,故针刺照海穴有调理足少阴肾经与阴跷脉气血的作用。大凡阴证、里证、虚证,涉及足少阴肾经、阴跷脉者,均可用之,有滋阴降火、协调阴阳、利咽明目、开窍利机之功效。文献记载其主治有目痛引眦,少腹偏痛,咽喉干痛,偏枯癫痫,癃闭,便秘,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阴痒,胎衣不下,失眠等症。笔者多年来宗前人之旨,在临床工作中单取照海或加配穴,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引火归原治头面之疾阴跷脉…  相似文献   

8.
庞朝善  庞润晖 《河北中医》2002,24(12):939-940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内连脏腑 ,外络体表 ,无处不在 ,如环无端。经络在眼部的分布致密 ,纵横交错 ,连成网络。人体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中任、督、阳跷、阴跷、阳维脉以及十二经筋 ,直接或间接与眼相互沟通 ,相互离合。经络脉道的通畅 ,保证了精气的运输供给 ,使眼睛不断获得濡养 ,精明功能得以发挥。《原机启微》根据经络在眼部的走行分布、起合处所以及翳障的生成部位判断受邪经 ,“翳凡自内眦而出 ,为手太阳、足太阳受邪 ,治在小肠膀胱经 ;自锐眦客主人而入者 ,为足少阳、手少阳、手太阳受邪 ,治在胆与三焦小肠经 ;自目系而下者 ,为足厥…  相似文献   

9.
试述十二经脉的名称及其与脏腑的络属关系。答:十二经脉的名称及其与脏腑的络属关系: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足厥阴肝经肝属络胆,足阳明胃络属胃络脾,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足太阴膀胱经属膀胱络肾。何谓八会穴?它们各治疗哪些病证?  相似文献   

10.
论三焦     
历代医学家对三焦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使后之学者疑难丛生无所遵循,故有论清之必要。三焦,包括上、中、下三部分,是六腑之一。《难经·三十八难》云:“脏唯有五,腑独有六者,何也?然,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腑也。”张世贤注曰:“其腑不同各腑之在内。”《灵枢·经脉篇》云:“三焦手少阳之脉……散络心包,循属三焦。”又心包络“手厥阴之脉,……出属心包络,历络三焦”。这说明三焦与心包络,一脏  相似文献   

11.
正络;威灵仙、海风藤通经络,止痹痛,善治肢节疼痛麻木、筋脉拘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丹参功善活血祛瘀,可加强当归、川芎活血止痛之功效;白芍养血和营,增强补血之力,配甘草,可柔筋止痛;姜黄为苦寒之品,活血行气,通经止痛;地龙性寒味咸,通络止痛;葛根解肌生津,善于缓解项背肌肉痉挛;桂枝温通经脉,散寒解表,与葛根配伍,常用于风寒表证见项背强痛者。全方共奏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同时配合针刺治疗,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肩井穴为手少阳、阳维之交会穴,具有活络消肿的功效;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具有止痛活血通经的功效;外关穴属手少阳三焦经,具有通经活络的功效;天柱穴属  相似文献   

12.
李梃在《医学入门》中,记载了“脏腑别通”理论,提出“肾与三焦相通”。而临床治疗肾脏病尤其水肿常用疏理三焦之法,但大多数是从三焦的功能来论述。本文通过对中医古籍文献的查阅及对现代医学的学习,从生理上的相互关联、病理上的相互影响及临床治疗上的反映三方面,简述了“肾与三焦相通”的机理所在。  相似文献   

13.
朱进忠治疗疑难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恒 《中医杂志》2003,44(7):495-496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朱进忠教授遵循“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训,刻苦求知近50载,每以奇方起大症,现简要介绍其经验如下。1 疑难疾病,从肝论治朱老认为,“肝可生化气血脏腑,宣通脏腑气机”。肝能协调脏腑气机,调理三焦水道。少阳之气上连于肺,下连于肾,少阳胆气通泰则肾气可升,肺气可降,稍有郁滞,或亢或衰,则肾气不升,肺气不降。正如《灵枢·本输》篇:“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心肝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别从三焦与肺经络气血相通、三焦少阳调节肺之气化、三焦相火温养固护肺脏、三焦失调引发肺失宣降以及从三焦治肺病证临证探讨五方面概括三焦论治肺病证的理论基础。提示若三焦功能失调,会导致肺病证的发生,应考虑从通畅三焦角度论治肺病证,以确保肺病证的有效诊治。  相似文献   

15.
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别走至手少阳三焦经,也是八脉交会穴中阴维脉的会穴,具有宁心安神、镇静止痛、理气和胃的功能。它对心血管疾病有特异性治疗作用,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笔者将近年来有关的临床观察报道和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针刺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21例)和B组(19例)。A组给予针刺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特定穴治疗,B组给予非经非穴针刺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B组为73.6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偏头痛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对阳维脉交会腧穴的文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静  高希言 《针刺研究》1998,23(3):237-238
对阳维脉及其交会穴的记载,历代医著均木详细,且彼此存有相悖之处,本文对各书记载,对比考证,整理如下。历代对阳维脉交会情况记载《素问·刺腰痛篇》说:“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躺下间,去地一尺所。”《难经·廿八难》说:“阳维起于诸阳会也。”《针灸甲乙经》指出阳维与足太阳会于金门,与足少阳会阳交,与手太阳会于俞,与手少阳会于天,与足少阳会于肩并、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与督脉会于风府、哑门。结合上述交会穴,“下间”当是指足少阳胆经的阳交穴(向后交于足太阳),为阳维之郄穴。“诸阳会…  相似文献   

18.
浅析风池穴与五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池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之会,是头部的重要穴位之一。意指穴处为风邪犯人,停蓄之处,故而得名。本穴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可治疗头面五官、颈项及肩背部疾病,尚能治疗风邪所致之表证,亦可以治疗痴呆等神智类疾病及眩晕、中风等。这不仅体现了本穴的近治、远治作用,同时体现了本穴与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密切关系。风池穴对五脏脏气失调所引起疾病的疗效,表明针刺该穴具有调理五脏脏气、清脑开窍、升阳补气、平衡阴阳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柴胡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伤寒论》,为少阳阳明合病之主方,少阳主半表半里,阳明主里,涉及的经络及脏腑较多,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各系统疾病中。导师黄适教授认为大柴胡汤不仅涉及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同时涉及肝、胆、脾、胃、大肠等脏腑。即能开肝胆之郁,又能下阳明之实,也能治气分调血分,使气机得通,血气得调,气血调和,阴阳自调,故诸病自愈。其在临床中常运用大柴汤治疗湿疹、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均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内关穴的临床应用201200上海浦东新区中医医院康云兰内关是心包经的络穴,别走于少阳三焦经与外关相对,同原穴阳池络属,也是八脉交会穴中阴维脉的会穴,一穴而通三经,具有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特殊功能,通过不同的配穴方法,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而取得显著的疗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