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刺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低频脉冲电刺激+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10 m步行速度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MA评分、10 m步行速度及MBI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刺可有效提高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治疗效果,改善肢体功能,提升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调制中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躯干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频电刺激疗法。40d后,比较两组卧位躯干肌屈曲动作时主动肌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Fugl-Meyer平衡量表、Barthel指数分值。结果:①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表面肌电信号、Fugl-Meyer平衡量表得分和Barthel指数均有显著变化(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在表面肌电信号、Fugl-Meyer平衡量表得分和Barthel指数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调制中频电刺激综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躯干肌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将61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训练,比较两组日常ADL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均采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FIM评分均有改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躯干核心肌群训练的强度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不同强度的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其中A组每天训练1次,B组每天训练2次,C组每天训练3次,每次训练30 min,每周5天,共训练3个月。3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躯干控制能力,采用步行功能评级(FAC)评定平衡步行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比较3组患者上述评分差异。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步行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逐渐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在1~3个月期间躯干控制和平衡能力评分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在1个月期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个月后C组较B组,B组较A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强化躯干核心肌力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平衡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影响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平衡针和核心稳定训练,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在相关评分、平衡能力、表面肌电图、三维步态、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AM)、Berg平衡量表(BBS)、Rivermead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功能性步行量表(FAC)中的3级、4级、5级比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60s、10s的轨迹面积、摆动长度、股四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的均方根振幅(RMS)、全血黏度、血浆黏度(PV)、红细胞压积(PCV)、纤维蛋白原(FIB)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股四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的肌电积分值(iEMG)、步速、步频、跨步长比率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结论:平衡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通过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表面肌电图和平衡能力,促进微循环,从而改善偏瘫运动平衡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合空间模式下踝背屈训练与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7月—2018年4月在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6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训练组(A组)、功能性电刺激组(B组)、踝背屈训练与功能性电刺激组(C组)三组;三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B组加予功能性电刺激训练,C组加予复合空间模式下踝背屈训练与功能性电刺激,三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定患者的步行能力、下肢运动水平、平衡功能和生活活动水平.结果:①三组各有2例无法坚持训练,退出研究,每组有50例完成研究.A组、B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0.0%,98.0%;差异显著(P<0.05);②经治疗三组Holden步行能力分级均比之前改良(P<0.01),B组和C组改良程度优于A组(P<0.05);③治疗后3组的FMA评分、BBS评分和MBI评分有不同水平升高(P<0.01),C组升高幅度最大,B组次之.结论:采取复合空间模式下踝背屈训练与功能性电刺激能有效地改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踝背屈功能和步行时的异常模式,有利于促使患者的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有机磷迟发性神经病(OPIDP)的疗效.方法 44例OPID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2例.对照组入院后开始康复训练;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NME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10周后,两组FMA评分、MBI评分和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周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也快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训练可以促进OPIDP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OPIDP患者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此基础上联合NMES治疗可进一步提高OPIDP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与观察组(n=10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联合FE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患侧膝关节伸屈肌的峰力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侧膝关节伸屈肌的峰力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综合痉挛量表(C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 MW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BS评分、10 m MW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ES联合rTM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可提升患者患侧下肢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提升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4例脑卒中患者,依据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参照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核心肌群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躯干控制测试(TCT)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训练3个月后步行功能分级情况;训练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跌倒情况。结果训练后,两组患者TCT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高于本组训练前,且研究组TCT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分别为(86.94±6.76)、(9.42±1.31)分,均高于参照组的(74.85±6.59)、(7.63±1.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步行功能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研究组ADL评分为(72.61±4.88)分高于参照组的(64.73±4.7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跌倒发生率为3.13%低于参照组的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可提升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感官刺激游戏训练联合常规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及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30例。联合组在接受20min常规作业治疗后,增加20min多感官刺激的游戏训练,共40min/d;常规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40min/d,每组治疗均为5d/周,共4周。治疗前后使用简式Fugl-Meyer上肢(FMA-UL)评估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治疗后满意度的问卷。结果:4周后,两组FMA-UL,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联合组FMA-U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但MBI评分组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联合组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多感官刺激的游戏训练联合常规作业治疗可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增加治疗的满意度,但对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蜡疗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肌张力、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功能训练,试验组患者采用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蜡疗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肌肉张力情况以及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肌肉张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蜡疗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治疗后的肌张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意义和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2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康复组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治疗,而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自我锻炼。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采用改良Barthel[1]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简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结果 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康复组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视觉运动想象联合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5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收治的 60例脑卒中伴有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在常规康复治疗、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的基础上联合视觉运动想象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加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进行治疗,治疗 6周后对比两组治疗方法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 6周后,观察组、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 FMA)评分、肌电平均值、改良 Barthel指数量表( MBI)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 6周后,观察组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的 FMA评分、肌电平均值(伸肘肌电均值、伸腕肌电均值)、 MBI评分分别为( 41.02±3.54)分、(120.36±35.87)μV、(71.20±14.19)μV、(88.45±3.56)分均优于对照组( 30.01±3.69)分、(100.01±15.20)μV、(56.70±16.83)μV、(77.10±6.58)分,组间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视觉运动想象联合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病人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核心肌群训练配合疼痛护理对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质量的分析。方法随机选择112例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推拿、腰椎牵引、中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89.29%),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JOA、ODI评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4.01±0.16)分、JOA(24.99±2.10)分、ODI(10.00±2.19)分,显著优于对照组(5.35±0.88)分、(20.35±1.76)分、(15.31±3.53)分,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配合疼痛护理对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愈后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联合高压氧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SF-36量表分别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Fugl-Meyer、MBI、MMSE及SF-36评分增加,NIHSS评分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Fugl-Meyer、MBI及SF-36评分高于治疗2周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2周后(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Fugl-Meyer、MBI、MMSE及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采用中频脉冲神经肌肉训练对上下肢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06~2020-06就诊本院的偏瘫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采用中频脉冲神经肌肉训练,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Lindmark平衡评分、股四头肌、胭绳肌MMT分级.结果:护理前后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Lindmark平衡评分、股四头肌、胭绳肌MMT分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股四头肌、胭绳肌MMT分级提升更为显著(P<0.05).结论:偏瘫患者采用中频脉冲神经肌肉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及下肢肌力,有助于上下肢康复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伴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均予常规康复疗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丹红注射液肌肉注射(2~4mL/次,2次/d),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再予镜像疗法。治疗4周后,专人采用盲法评定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步行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显著升高(P<0.01),股四头肌、腘绳肌手法测试(MMT)分级标准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显著升高(P<0.01),步长、步频、步速显著升高(P<0.01),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步行能力分级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MA、BBS、MBI评分显著较高(P<0.01),股四头肌、腘绳肌MMT分级标准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显著较高(P<0.01),步长、步频、步速显著较高(P<0.01),FAC步行能力分级显著较高(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镜像疗有助于脑卒中偏瘫伴下肢功能运动障碍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72h内入院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02例,对照组9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20d,干预90d,干预180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结果干预组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干预20d的NFI、MBI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90、180d的NF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90、180d的M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具有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2月~2014年6月本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9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动功能量表(FMA)、功能性独立量表(FIM)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8周治疗后,两组的BBS、FMA及FI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BBS、FMA及FIM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均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BIODEX平衡功能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BIODEX平衡功能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平衡功能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以下评定:①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量表);②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③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④Biodex平衡功能评分进行评定,分析患者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改善情况.两组患者入组后开始为期4周的康复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BBS、FAC、BIODEX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各量表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在各量表评分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 BIODEX训练能更好地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