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冠肺炎属于疫病,疠气从口鼻而入,与六淫邪气相合(以湿邪为主),可化寒、化热、化毒、化燥,主要伤及肺脾功能。病机认识上不同学者有寒湿与湿热的差异,与受邪轻重、气候差异、患者体质等有关。分期辨证可有效整合不同辨证方法,初期可从辨口气、辨鼻气、辨鼻涕、辨面色、辨小便来区分寒热。中期热盛于湿易从阳化燥、化毒,或湿胜于热从阴化寒而出现多种病变,临床根据寒、湿、热(毒)病邪的多少而随证治疗。中医诊治新冠肺炎既要突出中医理论特色,也要积极彰显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全面系统研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防治,对新冠肺炎预防及诊疗方案和知名中医专家观点进行归纳分析。方法通过对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查阅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的诊疗方案,知名中医院士及专家临床等公开发表的观点,整合归纳总结,进行述评。结果该病属于中医"温疫""瘟病""疫疠"的范畴,疾病早期的患者多为轻型,多为素体脾虚患者,以感受湿邪疫毒之气为主,常多见湿重,对于寒湿还是湿热为患,有一定的分歧。治疗上以调理肺脾,健脾祛湿为主。疾病中期的患者,多考虑为素体内热或者湿郁化热,湿毒热充斥肺脏,损伤肺络,治疗以清化湿热为主。如果病情进展,内陷心包,出现坏病,内闭外脱。需要中医"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急救。治疗后的恢复期患者常表现为脾虚湿盛,气阴两伤,需要益气养阴,健脾利湿。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以"湿"邪为主,感受疫戾之气为其病机,而脾肺是主要病位。治疗上,化湿是贯穿治疗始终,全程都要固护脾胃阳气,勿伤中气。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针对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名、病因及辨证,广大中医学者提出了诸多的观点。新冠肺炎依据其病性的寒热和兼杂之邪,分属于寒湿疫、湿温疫、湿毒疫、湿毒夹燥疫等,其病因以“湿邪”为主,常兼夹寒、热、燥之邪,分别有温湿疫邪、寒湿疫邪、疫邪夹燥等,其辨证多从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膜原理论辨证,并结合三因制宜等。新冠肺炎证候多变,但其病因病机符合中医“疫病”的规律,其病位主在肺,多累及脾胃,以湿邪为主的病理特点贯穿疾病的始终,以“湿、毒、寒、热、燥、瘀、虚”为证素要点,可按照预防、治疗、恢复3个阶段采取辨证论治。该文从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名、病因及辨证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完善新冠肺炎的中医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湿温是由于感受湿热病邪所致 ,以发热、恶寒、头重、胸脘痞闷为主的病证。本病多发生于夏秋之交多雨潮湿的季节 ,病邪以侵袭脾、胃、肠为主 ,常在人体正气不足或内有蕴湿的情况下 ,湿热病邪侵袭人体而致病。我院内科病房从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6月共收治湿温病人 2 6例 ,经积极治疗和精心调护 ,病人均痊愈出院。下面通过 1例典型病例 ,谈谈湿温病人的中医护理体会。病例介绍陈某某 ,男 ,75岁。以高热 3d伴大便秘结 5 d为主诉入院。入院时患者神清 ,精神倦怠 ,疲乏无力 ,头重身困 ,胸腹痞满 ,纳呆 ,口干喜饮 ,口腔粘膜多处溃疡 ,发热…  相似文献   

5.
11.湿温湿温:是由湿热病邪引起、初起具有身热不扬,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黄腻,脉缓等主要症状的急性热病。”中气虚则病在太阴”:是指素体中阳偏虚者,则邪从湿化而病变偏于太阴脾。“中气实则病在阳明”:是指素体中阳偏旺者,则邪从热化而病变偏于阳明胃。“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湿热为土之气,脾胃属土,湿土一属,同类相召,是指湿热致病多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外内相引”:是指外复感时令之湿,内不能运化水谷之湿,内外湿相合而致病。“白瘩”:是湿热病邪留恋气分,蕴酿淹缠,郁蒸卫表,形成于皮肤的细小白色痦疹。“暑温挟湿”:是指暑温  相似文献   

6.
杨燕艺  周涛 《河南中医》2020,40(5):663-66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以乏力、发热、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温病学说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是瘟病理论对新冠肺炎疾病分期的依据,疾病初期为上焦病证,在肺卫;疾病中期为中焦病证,在脾胃;疾病后期为下焦病证,在肝肾,同时应考虑疾病是顺传还是逆传。新冠肺炎疾病初期病理因素多为“寒、湿、热、毒”,病位多在肺卫,病机为寒湿郁肺、湿热壅肺、毒热闭肺等;疾病中期湿聚成痰,病位多在肺和脾胃,病机为痰热壅肺、湿困脾胃;疾病后期,邪去正虚,加之前期常用清热燥湿之药,导致阴液损伤,致气阴两虚。虽然各医家治疗新冠肺炎的处方及药物不同,但治疗方向差异不大。疾病初期,病在上焦肺卫,以解表清肺化痰为主,为防止疾病传变,应提前使用顾护脾胃的药物;疾病中期,病在中焦脾胃,用药以调畅中焦气机为主,为防止伤津化燥、损伤阴液,需少用苦寒之品或适当加用补阴益气之品,但不可过量,以防加重中焦病情;疾病后期,病在下焦肝肾,多见气阴两虚证,用药以滋阴补气、恢复正气为主。此外,应根据地域、气候、个人体质等情况,随证治之。在预后防护中也应做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瘟疫”范畴。遵循中医疫病学的认识方法,根据武汉本年度的物候学特点,归纳一线临床医师搜集的52例确诊病例中医四诊信息和证治经验,我们认为本病诱因是气交失常,人群普遍易感于从口鼻而入的秽戾之邪,核心病机为“湿、热、毒、瘀、虚”,“湿毒”特征的疫疠之气侵袭肺脾,继而存在着湿热性温病的正局与变局传变。中医治疗宜辨病与辨证结合,分期论治。以辟秽解毒为核心治则,应用升麻、当归的基础上,分消走泄,宣畅气机,化瘀通络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8.
认为广东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以热毒为基本属性的疫疠之气所致,从发病季节及病邪性质看,可归属于温邪为主的疫疠范畴,可称之为"风温""温热疫".基于对广东地区新冠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分析肺炎1号方的组方思路与在清热解毒、透邪清宣及止咳化痰的同时使用益气养阴的理论创新点,为积极开展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及...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瘟疫"范畴。遵循中医疫病学的认识方法,根据武汉本年度的物候学特点,归纳一线临床医师搜集的52例确诊病例中医四诊信息和证治经验,我们认为本病诱因是气交失常,人群普遍易感于从口鼻而入的秽戾之邪,核心病机为"湿、热、毒、瘀、虚","湿毒"特征的疫疠之气侵袭肺脾,继而存在着湿热性温病的正局与变局传变。中医治疗宜辨病与辨证结合,分期论治。以辟秽解毒为核心治则,应用升麻、当归的基础上,分消走泄,宣畅气机,化瘀通络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瘟疫范畴已得到公认,但其病因究竟是湿、温热、疫毒,还是寒湿疫、湿热疫等争议颇大。湿热郁滞,弥漫三焦,症状多端。湿热合邪,轻重转化,复杂多变。故从湿热致病的多重性可以较好地诠释新冠肺炎临床表现的复杂性与多变性。湿热形成既可能与武汉地区去年冬季潮湿多雨有关,也可能是在感受了温热性质的疠气基础上,兼杂了"秽浊"之邪所致。徒清热则湿不祛,徒祛湿则热难清,在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湿热的孰轻孰重,施以不同的清热利湿之法。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中医湿热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热病是指由湿热病邪引起的诸多病证的总称,在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中均可见之。临床上常以身热不扬,身重肢倦,胸脘痞闷,小便短而黄赤,口渴不引饮,舌苔黄腻,脉象濡数为主证;以发病慢,病程长,缠绵难愈为特点。至于湿热与湿温,古代文献大多混称,从中医病因学看,“温乃热之渐,热乃温之甚”,湿温与湿热,其感受邪气相同,湿热包括湿温,湿温病应属湿热病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袁晓鸣 《河南中医》2012,32(1):95-96
甘露消毒丹使用广泛,加减化裁灵活多变,湿热外袭,邪留气分,均可使用.可针对湿热的偏重而加减用药,可以湿为主,可以热为主,可湿热并重.使用频率高的季节多在夏秋季.病位可在上中下三焦.凡身体困倦,食欲不振,头昏乏力,苔腻,脉濡,均可选用.实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  相似文献   

13.
基于深圳市25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结合《温疫论》等中医文献对瘟疫的认识,从疫病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及临床特征等角度,提出新冠肺炎属"瘟疫",并认为"寒疫""寒湿疫"难以解释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非其时而有其气"、温疫多夹湿、温邪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湿热疫的特点与演变及患者临床特征均可为新冠肺炎为"湿热疫"提供证据。同时辨析新冠肺炎为"湿热疫"还需要注意湿热疫是寒温之辨的结合,恶寒、身痛可为湿热疫初起症状,白苔或白滑腻苔是湿热疫初起舌苔特征,使用西药后出现的变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的病位在心、肝、脾三经,发病与湿、热、火、毒、瘀有关。其致病原因由湿热火毒之邪,阻滞经络,气血凝滞而成,日久可损及气阴。初期多为湿热所困,或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后期多因湿热毒邪损及阴血,经络瘀阻失养。临床辨证可分为:肝郁化火型、脾湿内蕴型、气滞血瘀型、火热伤阴型、气血两虚型。准确掌握各型辨证要点,临证加减,可达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5.
湿温病是由湿热病邪引起的外感热病,其发病与人体脾胃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薛生白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湿温病由于其病邪性质的特异性,因此病机传变较之一般温热病,传变缓慢,蕴蒸不化,胶着难解,缠绵难愈.其病变初起以中焦为主,症以身热不扬、身重肢倦、胸脘痞闷为主要表现.章虚谷说:"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健脾益胃、芳香化湿法治疗外感湿温病,疗效颇佳,现择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中医药早介入、早干预、早治疗的前提下,疫情目前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国医大师刘志明认为此次新冠肺炎疫病总体属于“湿温时疫”大规模流行,并且在诊疗中认为新冠肺炎主要为“乖戾之气”兼夹“湿邪”侵袭人体所致,提倡应用出自《瘟疫论·瘟疫初起》的“三消饮”加减进行治疗以除湿邪、祛戾气、化痰饮。刘老还认为对于新冠肺炎的辨治还应当遵循“辨湿与热孰轻孰重不可盲目用药、辨病位及病邪之浅深层次不可盲目诊断、辨证候之虚实变化不可盲目处方”的三大要点。并且在疾病后期还应当注重调节脏腑之气机以恢复人体正常机能。该文将国医大师刘志明从“三消除湿戾”角度论治新冠肺炎思路和方药策略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以期对新冠肺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1 急性发病,湿热毒邪由气入血急性肝炎多见于甲型肝炎,由于感染甲肝病毒而致,与古人所言外感“疫毒”或“湿毒”之邪有相通之处。肝炎病毒好犯肝胆脾胃,病理因素以湿热为主。湿热蕴脾,肝胆失于疏泄,证见发热、口苦、身黄如橘皮色、尿黄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治沙门氏菌感染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均有伤寒之病名,然各有其义。中医之伤寒泛指感而即发的外感病证,西医之伤寒则是感染伤寒或副伤寒杆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消化系统疾病,属沙门氏菌感染范畴;临床上多表现为持续发热、呕吐、泄泻、袭隋淡漠、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及肝脾肿大等。沙门氏菌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雨湿较盛之季发病率最高。沙门氏菌感染按辨病归属于中医温病之“湿温”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感受湿热邪毒;基本病因乃由湿热两邪相搏而成。湿作为致病因素又有内湿和外湿之分,内湿根由于脾,脾虚水湿不运,三焦气化决渎功能失常,致水湿滞留,此时若外加饮食不洁或感受湿热外邪,内外相引而发为本病,正如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所言:“太阳内伤,湿热停聚,客邪再生,内外相引,故为湿热”。说明了内虚感受外邪是本病成因之关键。笔者按中医“湿温”辨证论治,运用连朴饮为主方对沙门氏菌感染患者辨治十余例,疗效显著。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疗效明显。结合案例介绍了加味小承气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获得满意效果,并进一步指出:1.《伤寒论》治疗温病发热时,以承气汤类方为主方,吴有性所推崇的“疫病下不厌早”的观点更是与承气法一脉相承。2.阳明胃经为疫邪盘桓之所,初始阶段与伤寒皆凛凛恶寒,随后即发热而不恶寒,是为疫邪转入阳明。治疗新冠病毒肺炎,应从阳明入手,逐邪外出,安未受邪之地。3.疫病的预后和转归分为病“从外解者”或病“从内陷者”两种途径,新冠肺炎病毒也遵循这一规律,感受疫邪轻浅、症状较轻的新冠肺炎患者常可以从外解而易愈;而感受疫邪较深、发热重、并伴有多种兼症的患者,常常出现疫邪内陷,需以承气汤祛邪外出。4.结合本地自然气候环境及生活饮食习惯,采用祛湿泄热之法,加入适合患者个人体质特点的药物进行治疗。5.新冠病毒肺炎的主要病机是邪实正虚,临床紧紧抓住祛邪这一根本治法,兼顾正气,则新冠病毒终不能久居人体,提升免疫力是防护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6.新冠肺炎患者兼有旧病时,应抓住新冠肺炎(疫邪)这个主病(证),只要“疫邪”这个主要矛盾还在,就应以治疫为主,治疗兼证和旧病为辅。  相似文献   

20.
就"试析从寒疫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文与王永炎等进行探讨,论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寒疫",进而认为其"从寒疫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指导性、实用性、可行性有待商榷。从王院士等行文中"寒疫"概念的引入、"寒疫"概念的定义,以及王院士等对《伤寒论》《重订通俗伤寒论》之"寒疫"概念的解读等方面入手,结合新冠肺炎期间的气候状况,参考经典著作进行运气推演,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属中医疫病中的"寒疫"范畴,依据发病时节武汉"多湿""暖冬"的气候特点,认为此新冠肺炎一疫,可参阅热病学之湿温(湿热)辨治,临床初期所见恶寒、头痛、乏力、身热不扬、干咳等症状,实类湿温(湿热)病之表湿(阴湿)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轻型、普通型、危重型分型辨证论治部分,实为现代版的湿温(湿热)病辨证论治提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