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壁切口疝168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方法从切口类型大小、缝合技术、材料、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年龄、体重、营养和发生时间等方面对168例切口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切口疝患者中51~70岁者135例(80.4%),发生于腹壁纵行切口者145例(86.O%),发生于术后2-6个月者84例(50.0%).其他如切口过大、缝合技术欠佳、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超重、低蛋白血症和糖尿病等因素的存在也易诱发切口疝。结论横向切口,严格操作,严密止血,正确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防止腹内压升高,营养充足,减少体重和使用可吸收线可防止切口疝的发生。术后半年内是腹壁切口疝的高发期,需要注意防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原因、预防及切口疝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腹壁切口疝的原因及其中26例手术治疗情况。结景:40切口疝病例中,60岁以上者32例(80%),纵行切口33例(82.5%),切口感染18例(45%);切口疝发生于半年内28例(70%),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16例(40%)。手术治疗26例中,20例为单纯疝修补术(疝环小于5cm),6例行疝成形术(疝环大于5cm)。结论:腹壁切口疝的原因为腹壁纵切口、缝合技术欠佳、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老龄及出现合并症等。宜采用横向切口,正规操作,防止切口感染或裂开,防止并发症,术后丰年内尤应注意保护。小的切口疝行单纯疝修补术,大的或巨型切口疝多使用聚丙烯网修补。  相似文献   

3.
腹壁切口疝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自卓  刘瑞华 《广东医学》2002,23(5):508-509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病因,预防及切口疝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腹壁切口疝的病因及其中33例手术治疗情况。结果:50例中,60岁以上有42例(84%),纵行切口41例(82%),切口感染23例(46%);切口疝发生于半年内35例(70%),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16例(32%),手术治疗33例,25例为单纯疝修补术(疝环小于5cm),其余8例行疝成形术(疝环大于5cm),结论:腹壁切口疝的病因为腹壁纵切口,缝合技术欠佳,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高龄及合并症等。提倡采用横向切口,正规操作,防止切口感染或裂开,防治并发症,术后半年内尤应注意保护,小的切口疝,单纯行疝修补术,大的或巨型的切口疝,提倡使用聚丙烯网修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方法从病人手术切口类型、缝合技术、腹内压增高、切口感染、年龄和营养状况、发生时间等方面对32例腹壁切口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纵向切口、腹内压增高、切口感染、营养不良、高龄、糖尿病等是切口疝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腹部手术的病人围手术期应积极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控制血糖及治疗易引起腹内压升高的所有合并症,如前列腺增生、呼吸系统疾病、长期便秘等。手术过程中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横切口、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缝合技术、尽量保护组织。术后半年内注意防护切口,避免各种诱因。  相似文献   

5.
洪华金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7):494-495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疝的病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2年1月-2008年5月56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壁纵行切口、切口感染、切口过大、缝合技术欠佳、高龄、糖尿病、肥胖、低蛋白血症、腹内压增高等因素的存在易诱发切口疝.56例切口疝患者中.41例大、中型及巨大切口疝采用人工合成材料修补后治愈;15例中、小型切口疝按传统方法直接缝合修补,1例术后复发,再次人工材料修补后治愈.随访0.5年-3年,无复发.结论 提倡采用横向切口,正规操作,防止切口感染或裂开,防治并发症,术后半年内尤应注意保护,防止腹内压增高、正确使用抗生素、补充营养缓解低蛋白血症、减轻体重等可防止切口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方法 从切口类型、缝合技术、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年龄、营养状况、发生时间、合并症等方面对28例腹壁切口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壁纵向切口、腹内压增高、切口感染、营养不良、高龄、糖尿病等是切口疝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腹部手术的病人围手术期应积极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控制血糖及治疗易引起腹内压增高的所有合并症,如前列腺增生、呼吸系统疾病、长期便秘等;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横切口;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尽量保护组织;术后半年内注意防护,避免各种诱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发病病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收治32例腹壁切口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切口感染、腹壁纵向切口、腹内压增高、营养不良、高龄、糖尿病等是切口疝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尽量保护组织;术后半年内注意防护,避免各种诱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发生切口疝的病因,减少或避免切口疝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切口疝的发病原因.结果 切口感染、急诊手术、切口方向和部位、老年、腹压增高、缝合技术、糖尿病等因素的存在易诱发切口疝.找出相应预防治疗办法.结论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术中达到血药浓度,尽量采用横切口,术后6个月内注意保护腹部切口,避免增加腹压的因素等措施是预防切口疝发生的关键因素,以采用直接缝合,自身组织修补为主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9.
腹部切口裂开23例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裂开的病因。[方法] 从年龄、切口类型、缝合技术、材料、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血红蛋白、发病时间方面对23例切口裂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壁纵切口、缝合技术欠佳、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贫血等因素的存在易诱发切口裂开。[结论] 术前营养支持,正确使用抗生素。术中在不影响手术操作前提下采用横切口,冲洗切口,使用PGA线。术后降低腹内压,正确使用止痛药物。  相似文献   

10.
罗毅  周旭坤  李平  李忠 《新疆医学》2008,38(7):7-10
目的:分析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方法:对102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从年龄、体重指数、切口性质、术后切口感染、术后腹内压增高、其它合并症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中55岁以上68人(66.67%),体重指数几何均数为25.35(公斤/米2),纵形切口79例(77.45%),38例有术后切口感染病史(37.25%),25例(24.51%)有术后慢性咳嗽病史,12例(11.76%)合并2型糖尿病.结论:切口疝容易发生在老年病人、肥胖、手术纵形切口、术后切口感染、术后腹内压增高、糖尿病等都是术后发生腹壁切口疝的危险因素,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尽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腹壁切口疝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老年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结果 38例中腹部纵行切口28例。切口感染4例。合并糖尿病7例。慢性支气管炎7例,贫血、低蛋白12例,切口疝发生在6个月以内者21例。结论 老年人发生腹壁切口疝的主要原因与腹部纵行切口、切口感染、缝合技术及各种合并症有关。横向切口及围手术期预防切口裂开、感染可以减少切口疝的发生,术后半年内应注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刘崇清  陈开  幸天勇  武国  夏羿凡 《四川医学》2004,25(9):1001-1001
目的 提高复杂阑尾炎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33例复杂阑尾炎(阑尾化脓穿孔或坏疽伴较多积脓、脓肿及腹膜炎)治疗经过。结果 均采用经麦氏切口逆行法切除加腹腔引流,切口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住院时间平均6.03天,术后切口皮下感染2例(0.015%)。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阑尾术后肠功能恢复慢,腹内压增高持续时间长.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术中脓液的清理和腹腔烟卷引流加上术后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可以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切口皮内缝合,美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方法 对笔者所在科室17例不同大小腹部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4例,3例失访,本组大部分疝发生在术后1年内(10例),其余4例均发生于术后1年以上.结论 防止切口感染或裂开可采用横向切口,防止腹内压增高.  相似文献   

14.
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怀宝  郭宏君  肖兵  崔峥 《河北医学》2003,9(12):1073-1075
目的:探讨术后伤口裂开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4例伤口裂开各种发病因素,提出合理预防措施。本组9例全部裂开急诊二次缝合;2例全部裂开放弃缝合,行切口腹带保护 换药治疗;2例部分裂开行切口腹带保护治疗:1例部分裂开行急诊二次缝合。结果:伤口裂开与机体基础营养不良;组织愈合能力差;手术操作不当;术后腹压增高;伤口感染;切口保护不力等因素直接相关。本组10例急诊二次缝合,9例伤口愈合。1例术后10d二次裂开,行伤口腹带保护换药4月后愈;2例全部裂开放弃缝合,1例切口保护换药80D后方愈;1例因高龄病重放弃治疗死于全身衰竭。结论:有术后伤口裂开倾向者,围手术期应加强营养支持及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缝合伤口时预见性增加减张缝合。术后加强伤口有效保护及护理指导。腹部切口一旦发生伤口裂开,只要情况允许均应及时二次缝合.避免切口疝及伤口延迟愈合。  相似文献   

15.
应用补片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疝的易发因素、发病机理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对2000年10月-2005年9月收治的26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采用补片行巨大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其中采用Marlex网片17例,复合补片(Composix 补片)9例,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35个月,平均26个月,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腹内压增高、术后切口感染、手术操作不规范是腹壁巨大切口疝发生的主要原因;固手术期管理,包括处理腹内压改变对机体的不利影响、抗生素使用积极防治切口感染、术后的康复指导等是防止该病发生及决定其治疗预后的关键;应用人工补片行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合理、疗效确切的最佳治疗方法,也是治疗该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腹壁切口疝诊断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临床146例腹壁切口疝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手术时间45~130 min,平均75 min,均2~3 d后下床活动,12例因持续腹胀而胃肠减压,并腹带加压包扎2周,并发尿潴留10例,感染2例,6例因切口异物感,局部处理后消失,8~10 d出院,全组无死亡病例,随访6~43个月,2例复发。结论:腹部切口疝的形成与年龄、性别、缝合技术、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及糖尿病等因素有很大关联。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外切口疝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腹壁切口疝是指由于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而发生的疝,其发生率可达2%-11%。腹壁切口疝不能自行愈合,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根据疝环缺损的长径分类如下:①小切口疝:长径〈3cm;②中切121疝:长径3-5cm;⑨大切口疝:长径5-10cm;④巨大切口疝:长径≥10cm。其手术修补原则是小切口疝一般采用连续缝合修补技术;对于中切口疝及大和巨大切口疝,应采用人工修补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技术。后一手术方法的演进有:  相似文献   

18.
我们时常在临床上遇到一些腹部手术后再次就诊的病例,其主诉为切口瘢痕处起包,经过检查而诊断为腹壁切口疝。壁腹切口疝是医源性腹壁疝,为腹壁切口的并发症,临床上较多见,占全部腹外疝的第三位,发病率约2~3%。它是指腹部手术后腹内脏器自腹壁切口脱出,又称手术后疝。一、病因 (一)切口愈合不良 1.感染切口感染是形成切口疝的主要原因之一。切口疝有切口感染史的比例约占全部病例的50%。切口感染使筋膜、肌肉坏死腐脱,腹壁各层缝线脱落,腹壁各层哆裂致腹壁强度减低,内脏通过瘢痕愈合的腹壁软弱处向外突出。 2.肥胖、高龄、低蛋白血症、贫血、维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采用聚丙烯网片对6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促进切口愈合的经验和教训.结果 发生腹壁切口疝的高危因素依次为:腹壁纵行切口、切口感染、切口过大、缝合技术欠佳、高龄、糖尿病、肥胖、低蛋白血症、腹内压增高.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处置后,缩短了伤口愈合和住院时间,避免了二次处置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均无复发及其他不适.结论 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包扎,可避免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并可减轻病人痛苦,对术后恢复及手术效果的保证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腹外疝的发病因素与腹内压升高和腹壁强度降低有关已成定论。我院自1987年至1994年收治的男性右腹股沟斜疝182例中20例有阑尾切除手术史,占10.9%。现就阑尾切除术后发生右侧腹股沟斜疝,是否与阑尾切除手术有关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20例中,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9.1岁,均为男性。阑尾切除术前均无腹内压增高因素。2.阑尾切除术后发生疝时间:小于3月2例,3~6月1例,6~12月2例,1~5年15例。3.阑尾切除时均为麦氏切口,髂前上棘距麦氏切口的垂直距离小于5cm的18例;5~6cm的2例。均比标准的麦氏切口偏外偏下,阑尾切除的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