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高敏化学发光法(HISCL)和临床常用的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符合率;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阳性结果和两种方法不一致的结果进行验证,以判定HISCL检测血清梅毒特异性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 568例临床检测的血清标本,分别用HISCL和TPPA进行检测,对于检出的阳性结果和两种方法不一致的结果应用Western blot验证。结果5 568例血清标本中,HISCL和TPPA共同检出阳性标本201例,无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对所有201例阳性标本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验证,结果确认阳性标本数为185例,确认阴性标本数10例,可疑6例。在本次研究中HISCL和TPPA的符合率为100%,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9.70%,阳性预测值为92.04%,阴性预测值为100%。HISCL出现的16例不符合中,临界值指数(COI)值大多在4.0以下。确认的10例阴性结果中,主要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孕妇和1岁以下儿童,均为免疫状态不稳定的人群;可疑的6例经Western blot验证均为非阴性结果,需临床跟踪随访。结论 HISCL与TPPA有很好的一致性,且HISCL具有检测快速、结果客观、重复性好、适合大批量检测的特点,适合进行梅毒的筛查和确认。但HISCL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对于COI值较低的标本应结合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山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评价梅毒筛查试剂盒质量,为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提供依据。方法用梅毒酶联免疫(ELISA)检测献血者梅毒螺旋体(TP)抗体,阳性者再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并用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颗粒凝集法(TPPA)确认,分析梅毒检测结果。结果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总共检测92 761例无偿献血者TP抗体,阳性424例(0.46%);两种ELISA试剂均阳性的309份标本用RPR检测,阳性131份,符合率为42.39%;TPPA验证阳性为298份,符合率为96.44%。两种ELISA检测灵敏性均达到100%,特异性分别81.64%和80.98%,产生一定的假阳性结果。结论国产ELISA两部法试剂灵敏性较佳,两种试剂联用可提高特异性。无偿献血者加做TPPA和RPR检测对提高输血安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3种不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测定血清标本梅毒抗体并评价检测结果.方法 使用上海荣盛TRUST试剂盒、北京万泰TP-ELISA试剂盒、日本富士TPPA试剂盒对1860份手术和输血前筛查的血清标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1860份血清标本中,用TRUST法检测31例阳性,灵敏度71.4%,特异性99.6%,阳性预测值80.6%;用ELISA法检测阳性26例,灵敏度80.6%特异性99.9%,阳性预测值96.1%;TRUST阴性ELISA阳性的3例标本中TPPA试验阳性2例,ELISA阴性TRUST阳性的3例标本中TPPA试验阳性1例.结论 TRUST、TP-ELISA和TPPA 3种检测方法有各自的适用性,经综合评估,应对初诊的高危人群、受血者输血前、手术前应用TPPA试验检测血清梅毒抗体,以提高初诊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阳性患者再做TRUST试验,以观察判断疗效、复发及再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对2种化学发光方法分别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并进行复检确认,确定2种方法(≥95%)真阳性结果的S/CO值。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该院门诊及住院术前、输血前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雅培检测阳性(S/CO值1.02~39.29)145例,罗氏检测阳性(S/CO值1.4~33.07)24例,共169例。169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同时使用2种化学发光方法检测,并应用TPPA方法进行复检确认,将标本S/CO值排序分段统计阳性预测值,确定(≥95%)真阳性结果的S/CO值。结果 169例阳性标本经TPPA复检表明,雅培阳性符合率为78.7%,罗氏为81.3%。雅培S/CO≥8时,罗氏S/CO≥14时,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雅培检测结果 S/CO≥8,罗氏S/CO≥14时,可作为(≥95%)真阳性结果的S/CO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在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假阳性产生的原因。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在该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78 374例患者标本,均采用ECLIA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和临界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计算ECLI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对假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ECLIA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99.94%、97.65%、100.00%;当发光比值>20.00时,ECLIA与TPPA的阳性符合率为100.00%。结论 ELCIA适合大规模的梅毒特异性抗体筛查试验,可为临床诊断梅毒提供重要血清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于梅毒抗体不确定样本的四种梅毒检测方法的分析及评价。方法纳入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河北燕达医院应用美国雅培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对梅毒筛查结果为1≤S/CO10的弱反应性的190例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数据,应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CMIA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分别对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以及漏诊率进行分析比对。结果 Architect i2000 CMIA初筛S/CO值1~10反应性结果190例,选用TPPA,RPR及TP-WB三种梅毒检测试验方法复核,对四种梅毒试验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以梅毒抗体免疫印迹法(TP-WB)检测结果为确认实验标准,检出56例阳性,134例阴性。确证试验显示为56例阳性(占29.5%)。CMIA与TPPA阳性符合率为75.3%(143/190);TPPA结果与TP-WB阳性符合率为28.4%(54/190),误诊率为66.42%(89/134),漏诊率为3.57%(2/56),阴性预测值为95.74%(45/47),RPR现正感染阳性预测值100%(2/2),阴性预测值为100%(188/188)。结论在梅毒血清临床样本筛查中出现弱反应性结果时,对于检测弱反应性结果不一致的标本应首选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确证,避免临床诊断中漏诊或者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心磷脂IgG抗体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河北燕达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常规人群血清标本24 378例,应用美国雅培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对24 378例标本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测定。对于Architect i2000中S/CO值≥20的强反应性结果,选用梅毒螺旋体凝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复检;对于Architect i2000中S/CO值在1~10的弱反应性结果,选用TPPA及西门子ADVIA Centaur X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复检,TPPA阳性标本加做免疫印迹梅毒螺旋体、心磷脂IgG抗体(WB-TP-IgG)复测。结果 24 378例梅毒筛查患者中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294例,非特异性抗体阳性74例,发病人数占人群总数的0.003%(74/24 378);初筛Architect i2000CMIA中S/CO值≥20的反应性结果与复检方法结果比较,257例强阳性反应结果与TPPA结果符合率为100.0%,与RPR结果符合率为28.8%;Architect i2000CMIA初筛S/CO值在1~10的反应性结果193例,选用ADVIA Centaur CLIA和TPPA两种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复检,TPPA检测阴性结果直接判读,112例TPPA阳性加做WB-TP-IgG复核,比较4种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以WB-TP-IgG检测结果为标准,确证试验显示37例为阳性(33%)。结论通过对常规人群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对于临床弱反应性结果建议直接选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TP-IgG作为确证试验,避免出现假阳性结果而导致医疗纠纷,同时减少患者心理压力及家庭矛盾。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免疫吸附法建立一种基于明胶颗粒凝集法的梅毒特异性IgG、IgM抗体分型检测方法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羊抗人IgG、IgM抗血清作为吸附剂,对165例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样本分别进行IgG和IgM型抗体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免疫印迹法进行比较。结果:原倍纯化的羊抗人IgG抗血清对血清样本IgG含量在6.12~34.70 g/L范围时免疫吸附有效,原倍羊抗人IgM抗血清对血清样本含量在2.67~14.68 g/L范围的免疫吸附有效。该方法对165例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TPPA)试验阳性的标本检测结果与免疫印迹法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经免疫吸附的血清样本用TPPA试验检测梅毒特异性IgG、IgM抗体,可对抗体阳性标本中的IgG和IgM抗体进行简便、可靠的分型检测,有助于梅毒患者的明确诊断、治疗及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在输血前梅毒筛查中四种不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的符合程度,建议基层医院选择敏感、快速、经济的方法提高阳性检出率,防止医患纠纷产生。方法 14 876例输血前血液标本,应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胶体金试验(ACON SYP)、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结果 TP-ELISA检出阳性标本931例,阳性率6.25%(931/14 876);TPPA检出阳性标本892例,阳性率5.99%(892/14 876);ACON SYP检出阳性859例,阳性率5.77%(859/14 876);TRUST检出阳性629例,阳性率4.41(629/14 876)。892例TPPA阳性中,ELISA阳性892例,与TPPA符合率99.7%,SYP法阳性850例,与TPPA符合率99.7%,TRUST法阳性366例,与TPPA符合率94.7%。结论输血前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应选用TP-ELISA法进行初筛,基层医院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可选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AN-CO SYP),然后加做TPPA进行确证及TRUST区分现行或继往感染。仅做TRUST漏检既往感染者,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以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等梅毒抗体检测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对ELISA筛查出的206例阳性标本通过TRUST及TPPA联合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PPA法与TP-ELISA法阳性符合率为94.7%(195/206),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RUST法与TP-ELISA的阳性符合率为69.4%(143/206),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方法中,TRUST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最低,TP-ELISA敏感性最高,TPPA特异性最高,三者诊断符合率TP-ELISA与TPPA较高。实际工作中可根据条件选择两种方法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大鼠小肠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及其蠕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 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制备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h后再灌注 1h( I/ R1)、2 h( I/ R2 )和 4 h( I/ R4 )以及再灌注 2 h后复合内毒素 2 h( I/ RL)共 5个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或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 DAO)、D 乳酸、D 木糖水平及肠蠕动 ,同时进行小肠普通光镜检查。结果  I/ R1、I/ R4和 I/ RL组血浆 DAO活性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小肠组织 DAO在 I/ R2和 I/ RL 组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从 N、I/ R1、I/ R2、I/ R4到 I/ RL,各组血浆 DAO和小肠 DAO的相关分析可见呈高度负相关( r= 0 .90 9,P<0 .0 0 1) ;I/ R 1、I/ R 2和 I/ RL组血浆 D乳酸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与 N组比较各组肠传输速度显著加快 ( P均 <0 .0 5 ) ;I/ R 1和 I/ RL组血中 D木糖浓度较 N组高 ,3h后仍高于 N组 ;血 DAO浓度与血 D乳酸浓度变化相关 ( r=0 .5 5 9,P<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的屏障、吸收、通透和蠕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时再次加速或加重了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和传输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胡国忠  何存弘  邱凤梅 《疾病监测》2011,26(12):993-996,1003
目的 为掌握浙江省岱山县海岛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岱山县1986 -1988年和2009-2010年两个时期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编码,以2000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比进行死亡率标化.结果 岱山县两个...  相似文献   

14.
15.
16.
论护理工作中的“慎独”与“慎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独"一词出自《礼记·中庸》中"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即当君子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慎众"则是指在许多人违反原则时,君子却不随波逐流,不盲目  相似文献   

17.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and injuries of the hip joint in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has been a major area of interest for surgeons treating injuries and non-traumatic conditions of the organs of locomotion. The work of prominent Polish surgeons and orthopaedists has contributed to progress in this branch of medicine over the last century.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