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中医七情致病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选取2004~2005年因双相情感障碍发病入院的患者155例,其中78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77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采用回顾式查阅首次原始入院病历的方式,综合分析病人首次住院时诱因、病史、临床表现及精神检查所见.采用七情评定量表(Seven Emotions Scale, SES),应用五级评分制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入院时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在155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忧""怒""悲""思""喜""恐"和"惊"为主要临床相的分别占29.7%,25.5%,12.9%,9.7%,7.1%,3.2%和1.3%,其中同时两种"七情"评分相等的占11.0%.在78例首次发病处于躁狂相的双相情感障碍(BPD)病人中,"怒""喜""忧""思""恐""惊"和"悲"为主要临床相的分别占50.0%,14.1%,9.0%,9.0%,1.3%,1.3%和0%,其中同时两种"七情"评分相等的占15.3%;在77例首次发病处于抑郁相的BPD病人中,"忧""悲""思""恐""惊""怒"和"喜"为主要临床相的分别占50.6%,26.0%,10.4%,5.2%,1.3%,0%和0%,其中同时两种"七情"评分相等的占6.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忧"和"怒"为主要的七情致病因素.其中躁狂与怒更加相关,怒在躁狂中的发生率高于喜;抑郁与忧更加相关,忧在抑郁中的发生率高于悲,这可能是我国当前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症状学特点.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双相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根据双相抑郁及中医学特点,制订了双相抑郁临床病例观察表,观察了60例双相抑郁患者,对其中医证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双相抑郁患者证型中,肝郁脾虚证和痰气郁滞证的出现频数较高,其中肝郁脾虚证尤为突出,几乎占本次研究病例的一半。结论:双相抑郁的中医治疗,在理气的同时不忘健脾,标本同治,才能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4.
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科临床的常见病,中医药治疗该病有优势和特色,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而证候是核心中的核心,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为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在古今文献研究、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德尔菲法研究的基础之上,先后3次组织专家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型及证-症关系进行讨论,最后确定了双相情感障碍中医辨证分型的专家共识标准.该标准将双相情感障碍的中医证候分为躁狂发作3个证候,抑郁发作5个证候,每个证候需满足主证4项加次证5项方可成立,同时对相关四诊信息进行量化处理,使研究工作能够进行统一和量化,以便在临床研究中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分.  相似文献   

5.
余燕芬  叶丽  陈丽艳 《新中医》2020,52(23):149-152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常规医护措施干预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80 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2 组中的非典型者口服奥氮平片,典型者服用丙戊酸镁片,并给予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针对患者的特点给予顺情从欲法、移情易性法、以情胜情法、安神静志法等中医情志护理。药物连续服用,护理措施根据情况每周开展 2~4 次,连续观察 8 周。治疗前、治疗 8 周后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躁狂量表 (BRMS) 评分。患者于出院当天评价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2 组 HAMD 评分、BRMS 评分、SDS 评分及 S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 4 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医护措施基础上加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减轻抑郁、焦虑,从而减轻抑郁程度和躁狂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首发与躁狂首发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选择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门诊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接收的8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将其以疾病首发形式分为抑郁首发组40例和躁狂首发组4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人员20例作为健康人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复发情况,并比较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与健康人群的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抑郁首发组患者躁狂抑郁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均少于躁狂首发组,而已婚者、自杀史者占比均高于躁狂首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抑郁首发组患者误诊率与单相抑郁/躁狂复发率均显著高于躁狂首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相情感障碍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高于健康人;患者中,相比于躁狂首发患者,抑郁首发患者的误诊率、复发率与自杀率更高,因此医疗人员需结合患者的首发形式进行预测性的评估,确保患者得到个体化、针对性的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专家调查,发现双相障碍躁狂症的中医常见证型。方法:制定调查表,在专业群进行网络调查,分析双相障碍躁狂症常见中医证型及其症候学特点。结果:前5个证型占比分别是痰火上扰型为13.62%、痰热郁结型为13.33%、阴虚火旺型为12.67%、气滞血瘀型为12.44%、阳明热结型为10.64%,并有对应症候列出。结论:专家调查以4~5个调查证型为宜,躁狂症的痰火上扰型、痰热郁结型、阴虚火旺型、气滞血瘀型、阳明热结型为常见证型,不同证型有其自身的症候以及舌象和脉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抑郁症的诊断逐渐走进临床医生的视野,因此,抗抑郁治疗也逐渐得到重视,然而由此也引发了很多临床问题,诸如治疗剂量不足、治疗时间过短、多种抗抑郁药物联合应用问题、5-羟色胺综合征的出现、难治性病例的增加以及治疗过程出现躁狂发作,或者长期使用抗抑郁药物导致慢性激惹状态等,都给抑郁症的治疗带来了种种麻烦。分清楚抑郁的性质对疗效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提出软双相的概念就是基于这个临床问题。并力图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抑郁和躁狂为首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在临床特征上的差异。方法: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于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双相障碍患者 81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类型首发症状分为抑郁首发组 46 例和躁狂首发组 35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并观察两组的误诊及复发情况。结果:一般资料上, 与躁狂首发组相比较,抑郁首发组的女性比例更高,年龄更大,受教育程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临床特征上,相较于躁狂首发组,抑郁首发组患者确诊时长更短,抑郁发作次数更多,躁狂发作次数更少,住院次数 更少,精神刺激史发生率更高,精神病阳性家族史比例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抑郁首发组的误 诊发生率显著高于躁狂首发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抑郁首发组因服药不依从引起复发的发生率低 于躁狂首发组,因治疗不规范引起复发的发生率高于躁狂首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抑郁 为首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多伴有精神刺激史及精神病阳性家族史,且误诊率及复发率高,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类型首 发症状予以个体化治疗。〔1〕 黄雨虹,郭栋梁,蒋贤飞,等.双相情感障碍多次住院 649 例心境发作模式调查〔J〕.精神医学杂志,2019, 32(6):433-436. 〔2〕 孔飞.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临床特征与甲状腺功能水平相关 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8):37. 〔3〕 高飞.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首发与躁狂首发的临床特征 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3):141-142. 〔4〕 王芳,夏王斌,蔡阿阳.情境式交往训练对双相情感障碍 患者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21,24(S2):121-123. 〔5〕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案头参考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6〕 刘紫珊,马亚荣,张杰,等.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临 床特征的对照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8,31(4): 335-338. 〔7〕 管志恒,董瑞瑞,卜阳.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对双相障碍 患 者 抑 郁、 躁 狂 症 状 的 影 响〔J〕. 海 峡 药 学,2019, 31(2):164-165. 〔8〕 陈浩然,程朗朗,林崇光.非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在双相 情感障碍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9, 17(10):889-893. 〔9〕 杨树仙.女性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要点〔J〕.特别健康, 2021,17(23):196-197. 〔10〕 张莹洁,迟勇,刘竞,等.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首发与 躁狂首发的临床特点比较〔J〕.中国医刊,2017,52(4): 84-87. 〔11〕 曹宁,王中刚,刘传新.不同性别双相障碍患者临床特征 对比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8,31(4):260-263. 〔12〕 粟幼嵩,陈俊,洪武,等.以抑郁或躁狂首次发病的双相 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及甲状腺功能水平回顾性分析〔J〕.中 华精神科杂志,2016,49(1):42-46. 〔13〕 王中刚,曹玉英,李盼盼,等.不同类型首发症状的双相 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对比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9,45(1):33-36. 〔14〕 沈辉,张莉,徐初琛,等.双相情感障碍在门诊的误诊情 况分析(英文)〔J〕.上海精神医学,2018,30(2):93-101.  相似文献   

10.
张芬  林承凤  蒋晁明  贾雪珍 《新中医》2023,55(17):77-80
目的:观察养肝安神汤联合西药治疗气郁化火证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按奇偶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肝安神汤治疗。2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HAMD-17)评分、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及起效时间、症状控制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68.89%(P<0.05)。治疗前,2组HAMD-17评分、B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D-17评分、BRM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起效时间及症状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肝安神汤联合西药治疗气郁化火证双相情感障碍能在较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狂躁、抑郁状态,起效快,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双相情感障碍(BD)是一种具有高自杀率的严重慢性情绪障碍,是常见的精神科疾病。中医药辨治BD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安全性,有望成为治疗的新突破口。该文在尹冬青教授和贾竑晓教授《双相情感障碍中医证候辨证分型标准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根据数据库的现有文献荟萃BD各类证型的治疗方案,并根据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颁布的证据评价标准评估证据等级(。1)抑郁发作。(1)肝郁脾虚证:逍遥散丸或舒肝解郁胶囊;(2)痰湿困脾证:温胆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3)心脾两虚证:九味镇心颗粒或党氏甘麦大枣汤;(4)火热内郁证:丹栀逍遥散颗粒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5)肝肾亏虚证:蒋氏补肝肾汤。(2)躁狂发作。(1)心肝火旺证:镇肝宁神方;(2)痰热扰神证:化痰泻火定神汤、连栀通窍安神汤、清神定狂汤或清神醒脑汤;(3)肝胆湿热证:龙胆泻肝汤。(3)其他证型。(1)肝气郁结证:改良通窍活血汤、升阳益胃针法;(2)肾阳不足证:金匮肾气汤;(3)痰结血瘀证:通窍活血汤加味;(4)气阴两虚,瘀血内停证:心脑欣丸;(5)血虚生风,火热扰神证:防己地黄汤。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证型与微循环障碍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梅 《江苏中医》1991,12(9):47-48,F00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实施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住院的20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2017年2月至2019年至4月)按入院编号实施计算机随机分组,分为单一组(n=100,单用奥氮平治疗)、联合组(n=100,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分析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治疗8周后CGI-s-BP、YMRS评分与单一组组间对比更低,联合组总有效率与基础组组间对比更高(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一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实施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效果良好,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或混合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或混合状态的患者,分别采用奥氮平(对照组)和奥氮平联合碳酸锂(观察组)治疗。治疗前后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及临床总体印象疾病严重度量表-双相障碍版(CGI-s-BP)进行评分,同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BRMS和CGI-s-B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BRMS评分和CGI-s-BP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或混合状态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药物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方案,非药物疗法则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可以延缓血药浓度下降速度、减少给药剂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稳定患者情绪、提高认知功能等。中医特色的非药物疗法主要包括针刺疗法、传统运动疗法、拔罐、推拿、耳穴及五行音乐疗法等,西医的非药物疗法主要包括非侵入性脑刺激及心理疗法等。非侵入性脑刺激常见改良电休克、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等,心理疗法如正念疗法、认知心理疗法、人际社会节奏治疗等。参考文献72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被分为对照组、拉莫三嗪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锂1000~2000mg/d治疗.拉莫三嗪组给予拉莫三嗪100~200mg/d治疗,疗程均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8周末,2组间有效率、显效率及痊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HAMD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CGI—S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但组间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拉莫三嗪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40%和45%,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情感障抑郁发作疗效与碳酸锂相当,且安全性好,但拉莫三嗪起效较碳酸锂更快。  相似文献   

17.
曹欣冬  王伟 《四川中医》2008,26(7):18-21
目的:比较抑郁症不同表现类型一单相抑郁发作和双相抑郁发作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辨证治疗不同类型抑郁症提供依据。方法:观察符合研究标准患者共459例。按照中医辨证的原理,结合郁证的特点,编制抑郁症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表搜集四诊资料。结果:在459例情感障碍目前为抑郁发作的患者中,344例为单相抑郁占74.9%;115例为双相抑郁,占25.1%。单相抑郁组,男性109例占31.7%,女性235例占68.3%;双相抑郁组,男性55例占47.8%,女性60例占52.2%。单相抑郁组总病期为75.6&#177;28.7月,双相抑郁组为139.9&#177;33.7月。单相抑郁组有诱因者为242例,占70.3%;双相抑郁组为44例,占38.3%。单相抑郁组气虚197例占57.3%、火热185例占53.8%、阴虚138例占39.2%,血瘀193例占56.1%;双相抑郁组分别为84例占73.0%、26例占22.6%、16例占13.9%,血瘀52例占45.2%。单相抑郁组涉及中医病住肝186例占54.1%,脾196例占57.0%,双相抑郁组涉及肝99倒占86.1%,脾95例占82.6%。单相抑郁组肝郁气滞型12例占3.5%,肝郁脾虚型15倒占4.4%,痰气郁结型17倒占4.9%,气郁化火型79例占23.0%,脾虚湿盛型92例占26.7%,心脾两虚型8例占2.3%,脾肾两虚型87倒占25.3%,肝肾阴虚型34例占9.9%;双相抑郁组肝郁气滞型4例占3.5%,肝郁脾虚型38例占33.0%,痰气郁结型11倒占9.6%,气郁化火型9例占7.8%,脾虚湿盛型19例占16.5%,心脾两虚型11例占9.6%,脾肾两虚13倒占11.3%,肝肾阴虚型10例占8.7%。上述方面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流行病学资料、证候学、病位和辨证方面两者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朱佳  黄宁宁  吴恩辉 《新中医》2023,55(17):96-101
目的:观察安神通窍汤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痰瘀阻滞证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安神通窍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单纯采用碳酸锂治疗,安神通窍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联合安神通窍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生活质量以及躁狂程度变化。结果:安神通窍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常规治疗组84.00%(P<0.05)。治疗前,2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BDNF水平均升高(P<0.05),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安神通窍组血清BDNF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IL-1β、TNF-α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前,2组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HVLT-R)评分、持续操作测验量表(CP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55例痰火内扰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联合应用连栀通窍安神汤与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本研究入组的110例均为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中有关诊断标准.中医辨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早中期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 根据PD睡眠量表(PDSS)评分,将87例早中期PD患者分为PD睡眠障碍组(46例)和PD不伴睡眠障碍组(41例),分析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Hoehn-Yahr分级等基线资料,以及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PD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对所有患者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早中期PD患者的睡眠情况。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或Logistic回归法检验PDSS总分与各变量之间的线性趋势,探讨早中期PD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1)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D不伴睡眠障碍组比较,PD伴睡眠障碍组SCOPA-AUT、HAMA、HAMD、PDQ-39及UPDRS各部分(Ⅰ精神、行为和情绪,Ⅱ日常活动,Ⅲ运动功能)评分升高(P<0.05)。(2)本研究收集的87例早中期PD患者中,气血不足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