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子束CT三维重建在髁突骨折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三维重建在髁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髁突外伤患者11例,均给予临床检查、摄X线片、EB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评估髁突骨折的类型及骨折移位程度、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结果:EBCT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的特点,其三维影像可以任意旋转和切割,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情况,正确地显示髁突骨折及其类型。结论:EBCT平扫及三维重建能客观地提供髁突骨折的所有特征,将两种以上重建方法结合,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和反映骨折线走向、碎骨片的移位,提高了髁突骨所的诊断和显示率,降低了误诊率,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2.
电子束CT三维重建的应用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和评价电子束 CT(EB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不同病变中显示和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 2 13例不同病变的患者作了 EBCT检查和三维图像重建处理 ,包括电子束 CT血管造影 (EBCTA ) 117例、复杂骨折 30例、先天性心脏病 15例和肿瘤等病变 5 1例。三维重建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 (MIP)、多平面重建 (MPR)和表面遮盖显示 (SSD)方法 ,部分采用了 VRT技术。 结果 :117例 EBCTA检查中 ,在 MIP、MPR和 SSD重建图像上清晰显示了正常血管及其分支、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和血管狭窄以及它们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30例骨折重建图像清晰显示了轴位难以显示的骨折和移位、骨折的类型和周围关系。在 MPR和 SSD图像上能对 1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出正确诊断、分型和评估。对肿瘤等病变 ,MPR和 SSD图像能清晰显示其位置和空间关系 ,同时在 SSD上能准确测量其体积。 结论 :EBCT三维重建图像是诊断和评价血管性病变和复杂部位骨折的可靠方法 ,对先天性心脏病和肿瘤等病变的定位、分型和治疗前后的评估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潘艳霞  杨进鸣 《西部医学》2007,19(4):672-672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43例髋臼骨折病人的普通X线平片、CT平扫及三维重建影像资料分析比较。结果CT三维重建能显示出具有真实感的三维解剖。结论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评价电子束CT(EB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髋臼骨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23例髋臼骨折患者行EBCT平扫和三维图像重建处理。对髋臼骨折进行分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EBCT一维重建能确切显示髋臼骨折及其类型,依据骨折类型及损伤的严重程度,确定治疗方案。23例患者中,14例行手术治疗,9例行保守治疗,平均随访1.3年,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2.6%。结论:EBCT平扫及三维重建可以确定髋臼骨折的类型及损伤程序,根据图像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行手术治疗时,能指导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及复位固定方法,对临床治疗有显著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髋臼骨折是高能量骨折,常合并有骨盆环破坏和四肢骨折、脊柱和颅脑外伤以及腹腔、盆腔脏器损伤,死亡率高,其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1].我院骨科从1999年1月开始对对髋臼骨折患者进行CT三维重建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然后进行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容积成像(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观察骨折。结果CT二维横断面显示髋臼骨折11例,诊断符合率为73.3%(11/15);SSD及VR显示髋臼骨折13例,诊断符合率为86.7%(13/15);MPR及MIP显示髋臼骨折15例,显示率为100%(15/1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定位、关节完整性评价、提供最佳手术入路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髋臼骨折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X线、多排螺旋CT证实的髋臼骨折患者80例影像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多排螺旋CT扫描及重建均能显示骨折。横断面图像可以显示髋臼顶的骨折及移位、髋臼后壁骨折、受累范围及关节移位。三维重建立体地显示了骨折线走行方向、骨碎片及股骨头移位情况。结论:多排螺旋CT对于术前充分了解损伤情况,制定严格的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多排螺旋CT是髋臼骨折术前常规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三维CT重建对髋臼骨折的诊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行三维CT检查的15例髋臼骨折的临床资料,阐明三维CT对复杂髋臼骨折的重要临床意义.行三维CT检查的髋臼骨折无论其诊断的准确性,还是手术治疗的合理性与文献报道相比都有显著改善.三维CT对复杂髋臼骨折能明确骨折移位、粉碎程度,对骨折的评估、分类、确定治疗方案及指导手术入路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郭锦明  李世楷 《河北医学》2000,6(11):971-973
目的:探讨治疗髋臼骨折的方法以期提高疗效。方法:对1994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髋臼骨折18例,按不同类型分别用螺丝钉、钢板、钢板+螺丝钉或克氏针等以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7个月至6年(平均2年9个月)复位情况按Judet等方法评估,达解剖复位者12例,满意复位者3例,不满意复位者3例。临床按Matta评分:优10例,良3例,可3例,差2例。术后1~2年出现创伤性关节炎2例,发生异位骨化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研究,行单层螺旋CT扫描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之后进行容积再现法以及表面遮蔽显示法三维重建,比较和分析螺旋CT二维重建以及螺旋CT三维重建所得的结果。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对髋臼骨折的类型、形态、是否存在合并有脱位情况以及移位等诸多空间信息进行准确、立体以及直观的评估,但是与螺旋CT二维重建相比,在显示微小骨折的机率方面螺旋CT三维重建比较低,同时有"假孔"以及"假骨折"现象存在。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在对髋臼骨折其空间关系的显示方面具有着显著优越性,在临床上具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性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SSD、MPR、VRT)在复杂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复杂性骨折经16层螺旋CT检查并将三维重建的影像资料与X线检查及CT轴位(2DCT/SCT)扫描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SSD、MPR及VRT检查共发现了121处骨折,检出率为100%,X线发现89处骨折,检出率为74.4%.2DCT发现112处,检出率为92.5%.在复杂性骨折特别是跨关节的多骨的粉碎性骨折中,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对骨折、脱位的形态及其与周围的关系进行立体、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充分显示出骨折的细微结构及移位情况,以及关节脱位的方向.结论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复杂性骨折的显示、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辅助3D打印技术对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3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3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以MSCT三维重建辅助3D打印技术行术前计划的38例为指导组,以传统方法行术前计划的45例为常规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评估骨盆、髋臼复位质量以及骨盆、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统计术后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指导组较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减少,指导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常规组缩短。两组骨盆复位优良率均超过80%,髋臼实现解剖复位、满意复位者比例均超过85%,但两组骨盆及髋臼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Majeed骨盆量化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均升高(P <0.05),指导组术后3个月两项评分高于常规组(P <0.05),而术后6个月未见差异(P <0.05)。指导组、常规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期间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MSCT三维重建辅助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指导,可使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更具个性化,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透视时间,加快骨折愈合及骨盆、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及三维重建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2008年2月对1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将获得的影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以指导选择最佳穿刺径路。结果:CTU及三维重建可提供清晰的肾盂肾盏、输尿管的形态结构,可明确结石在肾脏、输尿管的空间定位,有利于确定经皮肾穿刺的部位。全部患者经单通道行MPCNL术获成功,结石总取净率93.7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U及三维重建有助于术前规划穿刺点、穿刺方向,术中理解B超定位、穿刺时动态的、二维的影像,对MPCNL穿刺定位具有指导意义,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6例寰枢椎损伤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平扫层厚2mm,重建层厚1mm。结果: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均清晰显示16例寰枢椎损伤情况,其中C1骨折5例,齿状突骨折8例,C2椎弓骨折2例,枢椎椎体骨折1例。表现为骨质连续性中断或齿状突前间隙增宽、寰枢关节移位等。结论:寰枢椎损伤的多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能更好显示骨折的情况,可作为上颈椎损伤临床诊断和治疗影像学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超声三维重建技术在胎儿颜面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三维重建操作技巧,提高胎儿颜面显示率,有利于胎儿颜面畸形的检出。方法对957例孕16周以上的孕妇,首先用二维超声常规扫查胎儿颜面,取冠状切面,同时调整二维图像直至看清楚胎儿双眼、鼻部、唇部、下颌为止,如果颜面部周边有羊水环绕,立即启动三维取样框,并调整取样框大小至适中,快速进行三维成像。结果三维重建显示率分别为:孕16-23周者81.66%,24—26周者99.5%,27—36周者76%,37—40周者19.55%。结论超声三维重建能直观显示胎儿颜面部,可以较为准确评估胎儿颜面部病变,尤其是唇、腭裂畸形。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 To probe into 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EBCT) angiography and 3-D reconstruction of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s (CABG) an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BCT angiography and 3-D reconstruction of CABG. METHODS: EBCT angiography with 3-D reconstruction was achieved in 150 patients (142 men and 8 women, mean age, 57 +/- 8 years) with 399 grafts including 100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grafts (IMG), 296 saphenous vein grafts(SVG) and 3 radial artery grafts (RAG) respectively. The time from bypass surgery to EBCT scanning ranged from 7 days to 120 months, averaging 15 +/- 28 months. Enhanced single slice mode (SSM) and flow studies were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 The results of 3-D reconstruction of CABG were compared with bypass operation records and with coronary arteriograms (7 patients). RESULTS: 150 patients underwent successfully EBCT angiography and CABG 3-D re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3-D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ronary bypass grafts with flow studies, 318 of 399 coronary bypass grafts were patent including IMG patency in 87/100 (87%), SVG in 228/296 (77%) and RAG in 3/3 (100/100). The overall patent rate was 79.7%. In 7 patients with 12 coronary bypass grafts, EBCT studies showed graft patency (7 grafts) and occlusion (5), which were confirmed by conventional graft angiography. CONCLUSIONS: EBCT angiography with 3-D reconstruction is effective in providing the entire anatomic structure of coronary bypass grafts and evaluating coronary bypass graft patency. EBCT flow study can provide quantitative data for evaluating coronary bypass graft patency and for supplemental diagnosis of CABG 3-D reconstruction. EBCT angiography is a noninvasive technique that could replace 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iography for follow-up survey of coronary bypass surgery in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