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单一的地塞米松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附加联合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氧疗时间。结果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可见,研究组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可见,研究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在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儿cTn-I和CK-MB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脐血心肌肌钙蛋白(cTn-I )与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变化.方法测定4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病儿脐血cTn-I与CK-MB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HIE组脐血cTn-I与CK-MB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中、重度HIE组脐血cTn-I与CK-MB均高于轻度HIE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脐血cTn-I与CK-MB测定对早期发现HIE心肌损伤及判断其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赖朝华  黄金莲 《医学信息》2005,18(10):1384-138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肺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西医抗炎、平喘、强心、利尿、调节血糖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煎剂服用,两组以一疗程内病情缓解率、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判断疗效。结果一疗程内病情缓解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性(P<0.01),总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肺心病合并糖尿病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119例HIE患儿、36例正常新生儿血清cTnI和Cys-C水平,同时采用速率法测定其血清CK、CK-MB、Cr水平。结果HIE患儿血清cTnI和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增高的程度和异常率各不相同;3组HIE患儿血清CK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增高的程度和异常率也各不相同,从轻度、中度到重度呈现依次增高趋势。3组HIE患儿血清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从轻度、中度到重度呈依次增高趋势,但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组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增高异常率也有明显差异(P<0.01);血清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1例增高。结论HIE患儿血清cTnI和Cys-C水平升高,升高的程度与病情有关,且从轻度、中度、重度存在依次增高的趋势,提示cTnI和Cys-C测定对判断HIE患儿的心肌和肾脏损伤有重要价值,且优于传统的CK、CK-MB和Cr。  相似文献   

5.
自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42例。并根据鲍秀兰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1]法,对生后7天、12天、26天进行评分。将因其他原因未能经高压氧治疗的23例HIE作为对照组,选择生后7天、12天NBNA评分数进行比较,经t检验,P<0.01,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IE患者血中6-keto-PGF1α、NS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RIA检测89例HIE患者和32例正常新生儿血中6-keto-PGF1α、NSE水平变化.结果:HIE轻、中、重度组6-keto-PGF1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HIE患者轻度组N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度组N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6-keto-PGF1α、NSE二组血中浓度上升与HIE程度呈正相关.结论:HIE患者中6-keto-PGF1α、NSE水平检测,对判断HIE的脑损伤程度、治疗、预后观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疗效。方法对48例HIE随机分为两组,高压氧治疗组26例,对照组22例,进行比较。结果高压氧治疗组近期疗效和6个月后精神运动发育商(DQ)测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高压氧对HIE有治疗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二种术式再次剖宫产1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两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以期改良现有术式,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择选取我院二种不同术式的再次剖宫产患者134例分为两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4例,前次是新式剖宫产;对照组70例,前次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再次手术相比:①两组从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胎头娩出困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观察组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但对照组重度粘连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⑶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拆线和住院天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切口愈合均良好.结论 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新式剖宫产再次手术时手术时间延长,胎头娩出困难率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增加,术后病率增加;引起重度粘连率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高,对再次手术增加了困难,但新式剖宫产发生粘连率低,拆线早,住院天数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少.对有可能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笔者认为选择下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不失为一种更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的关系及其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新生儿出生后开始呼吸之前立即抽取脐动脉血0.1ml测血气分析,同时对新生儿进行1min Apgar评分,并跟踪新生儿的临床预后。结果 1.胎儿窘迫组脐血pH值为7.22±0.09,无胎儿窘迫脐血pH值为7.18±0.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1min Apgar评分的减少,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PaO2、HCO3-及BE值相应降低,两者呈正相关(均P<0.01),而PCO2值相应增加,两者呈负相关(P<0.01)。3.Apgar评分正常组、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pH值、HCO3-、BE及PaCO2各均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PO2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4.在pH<7.20的48例新生儿中有5例发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pH≥7.20的105例新生儿中有2例发生HIE,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Apgar评分能更客观、更灵敏的反应胎儿及新生儿缺氧、缺血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并有利于估计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NSE水平与其伴发HIE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测定42例足月窒息新生儿血清NSE浓度,并与其伴发HIE的程度、预后进行比较.结果重度窒息组的血清NSE水平为(18.51±2.12)ng/ml,高于正常组(2.05±1.01)ng/ml和轻度窒息组(6.13±1.34)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重度HIE组的血清NSE水平为(21.76±2.30)ng/ml,高于正常组(3.92±1.47)ng/ml、轻度组(8.42±1.84)ng/ml和中度组(11.10±1.12)ng/ml.中度组又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预后差组(18.08±3.97)ng/ml高于预后好组(9.15±3.41)ng/ml(P<0.05或0.01).结论 NSE可作为判断HIE程度和临床预后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血清尿酸 (UA)水平的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SYNCHRON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检测 30例 (轻度组 1 2例 ,中度组 1 0例 ,重度组 8例 )新生儿HIE急性期及其中 2 2例处于恢复期的患儿血清UA水平 ,并与 2 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 新生儿HIE急性期血清UA水平升高 ,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 ,新生儿HIE恢复期血清UA水平下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血清UA水平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中、重度组高于轻度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0 0 1 ) ,而其中重度组较轻度组升高更明显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新生儿HIE患儿血清UA水平与病情有较好的平行关系 ,监测血清UA水平 ,能为临床判断病情、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生化指标 ;且血清UA可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 ,对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抵抗氧自由基的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不同时期心肌酶,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肺炎类分为病毒组(15例),细菌组(20例),其它组(15例),对3组肺炎患儿和正常对照组(20例)健康新生儿进行病原学和AST、LDH、LDH1、CK、CK-MB检测。结果①50例新生儿肺炎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为70%,以病毒和细菌感染为主。②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细菌组和其它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DH1、CK、CK-MB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病毒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DH1、CK、CK-MB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毒组与细菌组和其它组比较,CK、CK-MB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时部分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检测心肌酶,尤其是CK-MB能早期诊断心肌受损的发生,从而可以早期治疗,以预防心肌炎及心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抑郁症患者用米氮平和阿米替林维持治疗的疗效和依从性.方法:60例门诊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服用米氮平组和阿米替林组,均治疗52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52周末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依从性.结果:12周后,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的疗效(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52周后,米氮平组具有非常显著性的疗效(P<0.01),阿米替林组具有显著性的疗效(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5).米氮平组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阿米替林组.结论:抑郁症患者对米氮平依从性高主要是因疗效好和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脑电图(EEG)监测作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50例HIE新生儿随机分为加用尼莫地平治疗组(尼莫地平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5例,尼莫地平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两组分别在出生后第3天和第15天进行EEG监测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能力测定(NBNA).结果:在出生后第3天,两组EEG异常率无差异,但在第15天,尼莫地平组的中、重度HIE新生儿的EEG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功率谱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EG表现为惊厥性放电平均波幅降低,放电持续时间缩短,放电数量减少;临床表现为惊厥发作次数减少(P<0.05);NBNA评分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意识、反射和肌张力的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HIE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对中、重度HIE患儿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早期诊断意义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HIE患儿80例,在住院24 h内进行VEEG检查。异常者于14 d、42 d、3个月、6个月时复查,并随访1年,通过采集到的脑电及图像信号进行回放分析,并结合其他神经系统检查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80例确诊的新生儿HIE中,轻度HIE、中度HIE、重度HIE组VEEG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8.8%、21.2%、20.0%;HIE重度组脑电图异常率为100%,中度组为88.5%,轻度组为65.7%(P0.05);且HIE重度组发生重度脑电图异常率68.8%(11/16例),中度组15.4%(4/26例),轻度组2.6%(1/38例)(P0.01);VEEG对HIE诊断阳性率80%高于MRI阳性率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诊80例患儿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8例,死亡2例,脑电图多表现持续重度异常。结论:对HIE患儿在住院24 h内早期进行VEEG检查,有助于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且脑电图异常程度与HIE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基本成正相关,对脑电图持续重度异常的HIE患儿,发生脑损伤的机会非常高,应鼓励尽早在42 d内进行有效治疗,在3个月内尽早干预、进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窒息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的变化及其与脑CT值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HIE脑损伤提供参考指标,协助判断脑损伤程度,为指导临床对治疗效果的判定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59例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的足月新生儿作为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组。窒息后HIE组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随机选择20例生后无窒息,其母无任何疾病的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HIE组及对照组分别测定生后24h内、第7天血清NSE的含量。颅脑CT值在生后第3~5天测定。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Newman-Keuls法),对有相关趋势的变量进行相关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4h内,对照组NSE浓度(35.15±12.10)μg/L,轻度HIE组(56.71±21.77)μg/L,中度HIE组(109.13±60.70μ)g/L,重度HIE组(141.17±26.83)μg/L,HI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HIE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生后第7天NSE浓度下降,轻度HIE组恢复至正常,但中度、重度HIE组仍高于对照组,与轻度HIE组及对照组相比以及中度、重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3-5天脑CT检查其结果值大于20Hu。轻度HIE组脑CT值小于18Hu,中度组小于15Hu,重度组小于12Hu。HI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通过对HIE组生后24h血清NSE水平与3-5天的脑CT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因素呈显著负相关(r=-0.752,P0.001)。结论 HIE患儿血清NSE在24h内即升高,HIE组与对照组之间,HIE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血清NSE在生后24h可作为窒息后脑损伤的早期指标。HIE患儿24h内血清NSE浓度水平与3-5天时脑CT值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脑损伤程度越重,血清NSE水平越高,脑CT值越低。  相似文献   

17.
血清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测定在新生儿HIE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活性及心肌肌钙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意义,观察心肌肌钙蛋白与心肌酶之间的关系.方法设对照组(32例)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60例),分别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活性及心肌肌钙蛋白(CTn-I),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HIE组心肌酶的活性及心肌肌钙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重度HIE组与轻度HIE组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中CK-MB及CTn-I可作为HIE脑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且CTn-I比CK-MB特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H IE患者分组,GM1组65例,给予GM1及吸氧、镇静、降颅压、改善内环境等常规治疗;对照组61例,只给予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后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CT检查。结果GM1组中、重度H IE患者的治疗后NBNA评分(分别为35.65±2.15和33.62±3.29)与对照组(分别为33.47±2.27和29.85±3.56)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GM1组治疗后的CT异常改变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CT值也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结论GM1可改善新生儿H IE患者的预后,减少神经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 )脑病 (HIE)头颅彩色多普勒脑血流动力学及颅内结构改变特征 ,评价其对新生儿 (HIE)脑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3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和 30例正常新生儿出生后 2 4~ 72h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侧脑室及脑实质回声的变化。结果 ①轻度HIE组和中度HIE组左侧大脑中动脉舒张末期流速 (Vd)均低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轻度HIE组以左中动脉 (单侧 )Vd减慢为主 ,中度HIE组双侧中动脉Vd均减慢 ;中度HIE组右中动脉Vs明显增快 ,与对照组及轻度HIE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②轻度HIE组和中度HIE组双侧大脑中动脉PI及RI增高尤其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中度HIE组右中动脉PI及RI较轻度HIE组增高明显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③ 37例HIE中 ,大脑中动脉血流阻力及颅内结构异常 32例 :32 /37,其中大脑中动脉RI异常 2 8例 (占 75 % ) ;脑室增宽 14例 ;脑实质回声稍增强 8例 ;侧脑室脉络丛少量出血 4例 ;脑实质少量出血 3例 ;脑室内少量出血 2例 ;室管膜下少量出血 1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对HIE脑损伤有较好的诊断敏感性 ,对临床医师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临床特征。方法 对76例件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140例不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 抑郁症状在精神分裂症中颇为普遍,抑郁症状与精神病性症状关系密切,抑郁症状与复发率、住院时间、自杀有关;与性别、年龄、精神疾病总痛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加用与不加用抗抑郁剂比较,在治疗起效时间、症状改善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对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患者治疗上加用抗抑郁剂是缩短疗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