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用PCR法检测16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结果显示:HBsAg、HBeAg、抗-HBc阳性,HBsAg、抗-HBe、抗-HBc阳性和HEb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6.2%、28.6%、93.5%、HBsAg单项阳性者中,检出HBV-DNA阳性78例(孕妇占19.2%),阳性率81.3%。另外,在20例血清标志物全部阴性对照组中发现HBV-DNA阳性1例,阳性率5.  相似文献   

2.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s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BsAg阴性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sAg阴性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结果:抗HBs及抗HBc双阳性、单项抗HBc阳性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全阴性的慢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数,分别为3/9、3/10及5/22。结论:在HBsAg阴性的慢性病毒性肝炎中,相当部分仍系HBV感染所致的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3.
对136例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称甲肝)患者进行了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称乙肝)标记物(HBVM)检测。检出HBVM阳性者24例(17.65%),其中抗-HBc阳性21例(15.4%),抗-HBs阳性8例(5.88%),HBsAg阳性8例(5.88%),抗-HBe阳性6例(4.41%),HBcAg和HBeAg阳性的各一例(0.74%)。动态观察恢复期HBVM阴转8例(33.33%);2例HBsAg阴转病例中,一例产生抗-HBs。病毒复制指标:HBeAg和HBcAg各一例阳性均全部阴转,说明在甲肝病毒(HAV)感染时,乙肝病毒(HBV)复制受抑制。此外,不论HBVM阴性或阳性,对肝功能恢复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用多聚酶链反应和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了50例HBsAg无症状携带者血清中HBVDNA,检出率分别为50%(25/50)和58%(29/50)。抗-HBc、抗-HBe和HBeAg阳性者HBVDNA的检出率高于阴性者。单,NHBsAg阳性无症状携带者HBVDNA在血中呈不同程度地波动,其排毒情况无明显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5.
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53.3%的病人用PCR可从血清和白细胞中检测出HBV-DNA;HBeAg阳性和抗-HBc-IgM阳性的患者100%可以检出HBV-DNA,而仅抗-HBcIgM阳性的患者HBV-DNA的检出率为66.7%。13例乙肝血清学复制标志阴性的病人中有5例(38.5%)也可检测出HBV-DNA。在HBsAg转阴的3例病人中有1例可从白细胞中检测出HBV-DNA。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HBsAg,HBeAg,抗-HBe,抗-HBc和抗-HBs;PCR检测血清HBVDNA.结果:37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sAg,HBeAg,抗-HBe和抗-HBc阳性者分别为17例(45.95%),4例(10.81%),16例(43.24%)和9例(24.32%),而抗-HBs全部阴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HBVDNA,18例(48.69%)阳性,非常显著地高于HBeAg检出率(P<0.01).抗-HBe阳性中有7例PCR-HBVDNA阳性.HBV总感染率89.19%.结论:提示原发性肝癌发生与H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沈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DNA前C区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虹  刘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6,25(5):505-507,510
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沈阳地区70例血清经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BV DNA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的C基因前C区1896位点进行分析。结果:(1)急性乙型肝有C区变异检出率为4%(1/20),慢性迁延肝炎为25%(5/20),慢性活动性肝炎为38%(5/13),肝硬化为33%(4/12);(2)ALT升高组中,HBeAg及抗HBe均阴性患者和HBeAg阴性,抗HBe阳性患者HBV DNA前C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这一指标是否与保护性免疫力有必然的关系。方法对855名经乙肝疫苗按标准程序预防接种后的小儿及22例未接种疫苗而抗-HBs阳性的门诊病人,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性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放射免疫法半定量测定抗-HBsP/N值及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PCR-HBVDNA)。结果部分预防接种后的小儿抗-HBsP/N值在10以下时,其定性测得的抗-HBs仍为阳性。22例抗-HBs阳性门诊病人中仍测得一部分PCR-HBVDNA为阳性者,抗-HBsP/N值<10的HBVDNA阳性率远高于P/N值>10者。结论检测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者并不说明一定能使机体免受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判断是否有保护性免疫力应联系抗体滴度的高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20例疑似肝炎患者进行了HBV-DNA和HBVM检测,并与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HBsAg、HBeAg及HBcAb均阳性72例中,HBV-DNA阳性者有69例(95.8%);25例HBeAg阴性、HBeAb阳性9例单纯HB阳性,6例HBsAb一及108例HBVM均阴性中HBV-DNA阳性阳性率分别为52.0%、66.7%、33.3%和25.0%,结果还表明,两各方法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0.
对136例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称甲肝)患者进行了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标记物(HBVM)检测,检出HBVM阳性者24例(17.65%)其中抗-HBc阳性21例(15.4%),抗-HBs阳性8例(5.88%),HBsAg阳性8例(5.88%),抗-HBc阳性6例(4.41%),HBcAg和HBeAg阳性的各一例(0.74%)动态观察恢复期HBVM阴转8例(33.33%),2例HBsAg阴转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孕妇胎盘及其子代HBV感染状况。方法选取220例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100例,在孕28、32、36周肌注HBIG200U;对照组120例,未予用药。采用荧光定量PCR及ELISA法,分别检测2组孕妇和新生儿出生后主被动免疫预防前以及1岁时的静脉血HBV DNA水平及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胎盘组织各层细胞HBsAg及HBcAg的表达。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40例孕妇胎盘各层细胞HBV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2)研究组宫内感染率1%,对照组3.3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研究组婴儿HBV慢性感染率为0,对照组0.8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孕妇胎盘有一定感染率,但子代宫内感染率以及出生后HBIG联合乙肝疫苗免疫后慢性感染率极低。(2)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孕妇产前注射HBIG并未明显降低子代HBV感染率。提示对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孕妇可以考虑不进行宫内阻断。  相似文献   

12.
总抗-HBc均阳性的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感染者108例,在肝活检的同时,作了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在血清HBV DNA阴性和肝内HBcAg阴性病例中,与阳性病例相比IgA与IgM抗-HBc检出率较高,但相差不显著;总抗-HBc滴度在肝HBcAg阴性病例中显著增高.总抗-HBc滴度与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平行,但相差不显著;IgA与IgM抗-HBc检出率则与之密切相关,在IgA与IgM抗-HBc阳性的病例中,肝组织常有肝炎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某部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新兵人群中的感染状况,为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分散选点、整群抽样的原则,确定某部的调查对象,通过专人询问并填写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3~5 ml,分离置于-20℃保存备用,统一采用SPRIA方法检测调查对象血清中HBsAg、抗-HBs、抗-HBc,ELISA方法检测调查对象血清中HBeAg、抗-HBe。结果所有受检人员HBsAg总阳性率为0.48%,抗HBs总阳性率为61.90%;城市新兵与农村新兵HBsAg总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的新兵HBsAg、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部队预防HBV,应同等对待不同入伍年限和兵源地的入伍新兵,有近40%的新兵抗HBs阴性,故有必要广泛对新兵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4.
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与HBV DNA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HBV DNA含量对HBV宫内感染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3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含量,发生宫内感染的为病例组,余为对照组,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30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中,有22例发生宫内感染。其中HBsAg阳性7例,HBV DNA阳性18例,HBsAg和HBV DNA均阳性的3例,总的HBV宫内感染率为9.6%(22/230)。(2)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仅HBV DNA浓度分级有统计学意义,OR为1.57(1.12.2.21)。(3)230例HBsAg阳性孕妇中HBV DNA阳性者119例,发生宫内感染18例,感染率为15.1%(18/119),并且当孕妇血清HBV DNA浓度≥10^7copies/ml时,HBV宫内感染率显著增加,(χ^2=-7.92,P〈0.05)。结论 孕妇血清HBV DNA浓度分级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且当HBV DNA浓度≥10^7copies/ml时,其宫内感染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法检测48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BHVDNA存在情况,并与斑点杂交检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CR检测39例阳性,检出率为81.3%(39/48).HBsAg(+)、HBeAg(+)组PCR检测均阳性(8/8),HBsAg(+)、HBeAg(-)组阳性率为88.0%(22/25),抗体阳性组检出率为72.7%(8/11),检测灵敏度为1.0fg;斑点杂交检测15例阳性,阳性率30.2%(15/48),各组斑点杂交阳性率均低于PCR法.提示:(1)大多数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低滴度的病毒颗粒,对重肝发病有一定作用;(2)大部分HBeAg阴性,抗体阳性的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仍有传染性,应考虑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6.
男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体液与精子中的病毒D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德忠  肖乐义 《医学争鸣》1991,12(2):103-106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凋亡基因bcl-2、bax、Fas及FasL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40例原发肝细胞癌组织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bcl-2、bax、Fas及FasL的表达。结果 癌组织中HBsAg阳性率为30%(12/40),癌旁组织中HBsAg阳性率为62.5%(25/40)。12例HBsAg阳性的癌组织中bcl-2和bax的阳性率比值为1:1.5(2/12: 3/12),28例HBsAg阴性的癌组织中bcl-2和bax阳性率比值为1:1.25(4/28: 5/28);25例HBsAg阳性和15例HBsAg阴性的癌旁肝细胞中bcl-2和bax的阳性率比值分别为1:3.2 (5/25:16/25) 和1:3(3/15: 9/15)。12例HBsAg阳性和28例HBsAg阴性的肝癌中Fas 和FasL阳性例数分别为6、5和1、1;25例HBsAg阳性和15例HBsAg阴性的癌旁肝细胞Fas和FasL阳性例数分别为17、5和4、3。两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肝癌组织中HBV感染与bcl-2和bax阳性表达比率无明显关系,而与Fas和Fas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HBV)在大学新生中的流行分布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广州市三所高校新生的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酶动力学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4162名大学新生HBsAg阳性总体携带率为13.55%;其中男生为16.11%,女生为9.86%,男生显著高于女生(χ2=18.285,P<0.05);HBsAg阳性的模式中以HBsAg、HBeAb及HBcAb同时阳性者比例最高达66.49%,其次为HBsAg、HBeAg及HBcAb同时阳性者占14.01%。结论广州市三所高校新生的HBsAg携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其防治工作不容忽视,在学生中加强乙肝健康教育和传染源管理的同时,对易感人群采取相应的乙肝疫苗注射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HBV-DNA的含量与宫内感染的关联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及造成宫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用ELISA方法筛选HBsAg阳性孕妇228例,并用定量PCR技术检测HBsAg阳性孕妇血清以及脐血中HBV—DNA.新生儿根据有无HBV感染分为胎儿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对照组),调查宫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HBsAg,HBeAg、抗HBc阳性孕妇的新生儿脐血HBV—DNA捡出率21%(14/68);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为1.7%(2/117);HBsAg和HBeAg双阳性者为20%(3/15);HBsAg和抗HBc阳性者为11%(2/19);HBsAg单一抗原阳性者脐血中未捡出HBV—DNA.胎儿总感染率为9,2%(21/228).胎儿宫内感染率随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增加而升高,宫内感染的危险性越大.胎儿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多种临床相关因素中先兆早产孕妇胎儿感染者多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孕妇不同的感染状态影响宫内HBV感染率,HBeAg与HBV—DNA高滴度是胎儿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孕妇出现先兆早产使胎儿的感染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