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血四法出自唐容川《血证论》,其对血证的论述见解独到,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法,堪称血证之治法大纲.吴润秋教授临床治疗血证专宗唐容川治血四法,并对唐容川治血四法关系进一步阐发,指导血证临床辨证及处方用药.  相似文献   

2.
<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一部专著,是治疗血证的临床经验总结.该书对血证的阐述颇多创见,理、法、方、药也很严谨.止血、祛瘀、宁血、补虚四者乃通治血证之大纲,为后世医家治疗血证提供了指导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血证论》,是清代著名医家唐容川论述血证的专书,是唐容川治疗血证的临床经验总结。该书“吐血篇”指出了治疗血证的四大原则,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虚”,目前仍被视为治疗出血证的一般原则。笔者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就唐容川的治血四法于此略陈管见。1止血为第一...  相似文献   

4.
《血证论》,是清代名医家唐容川论述血证的专书,是唐容川治疗血证的临床经验总结。该书“吐血篇”指出了治疗血证的四大原则,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虚”,目前仍被视为治疗出血证的一般原则。笔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就唐容川的治血四法于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5.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以创立三焦辨证作为温病之辨证纲领而蜚声医林,观先生所著《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两书,其辨证体系不独为温病而设,对内伤杂病之辨治亦颇具指导意义,兹就两书中从三焦论治血证之心法作一探讨。1 血证分三焦治(?)不治血《温病条辨·卷四·治血论》谓:“至于治之之法,上焦之血,责之肺气,或心气;中焦之血,责之胃气,或脾气;下焦之血,责之肝气、肾气、八脉之气”,此明确指出了血证产生的病机皆是上焦、中焦、下焦所属脏腑的气机功能失调,故治血证之关键,必须按三焦不同部  相似文献   

6.
治崩三法为治疗崩漏的指导思想,治血四法为通治血证之大纲,二者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各自独到之处;生脉二至汤为治疗崩漏的常用方;将二者比较分析并放于生脉二至汤中讨论以得启示。  相似文献   

7.
唐容川,名宗海,清末医家。所著《血证论》一书,对气血的生理、血证的病理及证治等有着系统而精辟的论述。其中有关血证的治疗方面,体现了唐氏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临床尤具指导意义。本文即从其“治血四法”中探讨这一辨证论治的思想,以加深对唐氏学术思想的认识。“治血四法”,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唐氏在《血证论·卷二·吐血》(以下所述均出于此)中详加论述。现对其核心问题加以讨论: 一、不同阶段立以不同治法唐氏根据出血的不同发展阶段,立以  相似文献   

8.
血证的治疗,常用有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大法,即出血过多宜急止,有瘀停留当消瘀,血止瘀去须宁血,再以补益填其虚。但治疗血证,当务之急是怎样止血,以防失血过多而“气随血脱”所谓急则治其标也,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今把胶、壳(石)炭类等止血药在血证上的联合应用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汪机是明代著名新安医家之一,通过探析其《石山医案》13例血证医案以及《医学原理·血门》,总结其辨治血证的特色。汪氏认为血病之因有四:虚、滞、热、寒,治疗以补血调血为基本大法,妙用四物汤法,调营血助血运。临床治疗中,多用参芪归术之类甘温益气活血健脾,少佐引经药物,清泻脏腑经络之血热。同时汪氏还强调远色节食,养性存心。  相似文献   

10.
咳血,是指肺络受伤,血经气道咳嗽而出的一种病证.咳血的病因很多,但以气火最常见.咳血病机多系肺津不足,火气乘之,金破络伤所致。血证治则,历代医家均有阐发。《赤水玄珠》主张“治宜清肺降火”,陈修园认为“凡治血证,以治火为先”,唐宗海承前立新,他认为上部的出血多为气逆血上,并且强调“治一切血证皆宜治气”。因此,又明确地指出,“止血之法虽多,而总莫先于降气”。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遵循前人咳血以治火为先、降气为先的治血原则,将咳血分为七种类型进行施治,获效颇好。风热犯肺陈××,男,28岁,工人。发热四天,伴轻度恶寒,鼻塞咽痛,咳嗽,痰稠色黄,夹带鲜红血  相似文献   

11.
血证论治     
本文认为血证的发病机理总属气火逆乱,血不循经,络伤血溢。治疗当以治血、治火、治气为原则。治血之法有收涩止血法、凉血止血法、祛瘀止血法、养血止血法;治火之法有清热泻火法,滋阴降火法;治气宜用清气法、降气法、补气(摄血)法、温气法(温经止血法)。  相似文献   

12.
对清代名医叶桂与王旭高辨治血证的学术特色进行了探讨。认为:血证治胃,是叶、王二氏辨治血证的鲜明特色。并从病机纷繁,胃是关键;胃有不和,当先治胃;上下交病,治在中焦;血久不止,胃药收功等5个方面进一步对叶、王二氏“血证治胃”的学术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四例病证的证治分析,论述了血证的成因,认为血证属“气盛火旺”者居多,归纳出清气止血、凉血止血、降火止血等“清法”在血证中的运用规律,进而阐明犀角地黄汤、泻心汤、知柏地黄汤加味的治疗机理,初步揭示了“清法”之方药在血证运用中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对气血的生理和病理关系进行分析,并探讨血证的诊疗思路。从气血生理关系出发,因气属阳,其性主升,气能行血,为血之帅,故而气机失常是血证的核心病机。以《不居集》治血八法为指导,认为以气为纲,调整气机是治疗血证的大法,并辅以相关医案来论述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安医家叶熙钧《东山别墅医案》中治疗血证验案30则,揭示叶熙钧血证辨治学术思想及方药特色。[方法]以《东山别墅医案》中血证验案30则为研究对象,结合《内经》《金匮要略》《景岳全书》《血证论》《陆川本草》等相关论述论著与叶氏学术思想,阐释叶氏血证验案,综合分析其辨治学术思想及方药特色。[结果]从《东山别墅医案》治血验案可知,叶氏辨治血证擅长从"和"入手,重视调和脏腑气血阴阳,立育阴泻热之法,喜用甘寒鲜品,佐以甘平和络,体现了叶氏的辨治与用药特色。[结论]叶熙钧临证治血特色突出,后学若能结合经典和叶氏论著对相关医案进行深入挖掘研究,则对中医血证辨治思想有更开阔的认识。本研究结果,拓展了临证治血思路,有助于提升临床辨治血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唐宗海所著《血证论》为论述血证之专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是血证辨治的临证指南。本文仅就该书中血上干证辨治规律进行分析,并以鼻衄为例,对高原血证的病因病机,和《血证论》对高原血证治疗的指导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营血证是温病的深重阶段。邪入营血有其特殊的病理特点、治疗每易苦寒攻伐或一味滋补贻害人命,本文试图通过“透邪”之法的阐述,对营血证的证治作一点滴探讨。不妥之处,祈清斧正。 一、温病营血证多因外感温热病邪失治误治,由气分传入所致;也可因蕴伏营血的  相似文献   

18.
新安医家吴楚是新安医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吴楚医案《吴氏医验录》几则血证医案,代表了吴楚诊治血证的水平,体现了吴楚血证诊治的特色,吴楚临证重视温补,善用补中益气法,注重脉诊,在血证的诊治中亦善用温补之品,认为血证以虚损为主,失血日久必虚。本文通过对《吴氏医验录》血证医案的分析,从而总结吴楚临证辨治血证多补血、摄血并举,重视温补脾肾的学术特色,以期为中医临床血证诊疗提供思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9.
余治咯血之体会:一是治血证首须辨患者本身之气血盛衰.即辨其阴、阳、寒、热、虚、实及各脏腑之功能.二是血证是以见血为主症,而血之颜色关系证侯之新、久、虚、实.如阳证血色多鲜红,阴证血色多紫黯,须分辨清楚.三是治血之法,宜参以寒治热、以热治寒、调气和血原则.而更宜着重于调气和血,此是治咯血之良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营卫不和与斑疹、水血互惠与蓄血、气逆血乱与出血等方面探讨了 EHF血证证治。并举病例数则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