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771例隆起糜烂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及其与异型增生的关系并与同期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相比较,隆起糜烂性胃炎HP阳性率明显增高;伴异型增生的隆起糜烂性胃炎HP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合并异型增生的隆起糜烂性胃炎。结果表明,隆起糜烂性胃炎与HP密切相关,异型增生的发病率高,提示可能从HP经隆起糜烂性胃炎异型增生到胃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3年5月-2005年5月,我科共完成电子内镜下高频电治疗完全型隆起糜烂性胃炎病人68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评价经内镜微波灼除粘膜VF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意义。方法经内镜微波灼除VF185例与药物治疗167例,两组进行3个月、6个月、12个月疗效随访。结果3个月后微波组显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结论经内镜微波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远期疗效肯定,是治疗顽固性病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微波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16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微波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2年3月-2006年2月经电子胃镜确诊的隆起糜烂性胃炎3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微波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用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达95.1%,治愈率70.6%;对照组有效率70.4%,治愈率仅21.6%,两组相比,有效率和治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163例术后有12例发生了上腹部疼痛或原有疼痛加剧,无其他严重不良副反应。结论 微波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好、操作简便,同时副反应少、治疗费用不高,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氩离子凝固术对隆起腐烂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氩离子凝固器,在内镜直视下,经内镜钳道插入氩气电凝导管至病灶上方3~5mm处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果 31例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29例患者内镜复查病灶消失.结论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显著且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微波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微波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1%,治愈率70.6%;对照组有效率70.4%,治愈率21.6%,两组相比,有效率和治愈率差别均有显著性.治疗组163例术后有12例发生了上腹部疼痛或原有疼痛加剧,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微波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好、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治疗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威 《海南医学》2010,21(5):65-65
目的探讨隆起糜烂型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胃镜确诊81例隆起糜烂型胃炎病人进行14C-呼气试验,与同期慢性充血渗出型胃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隆起糜烂型胃炎HP阳性率76.5%,明显高于单纯的充血渗出型胃炎HP阳性率43.1%(P〈0.01)。结论隆起糜烂型胃炎与HP感染病理诊断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隆起糜烂性胃炎(erosive gastritis proyuberam,EGP)是由内镜诊断的一种特殊形态的隆起性病变,其主要病因之一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本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观察其相互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隆起糜烂性胃炎148例临床及内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建亭 《中原医刊》2002,29(6):34-35
隆起糜烂性胃炎 ,以往又称为痘疹样胃炎及疣状胃炎 ,是一种具有特殊病变形态的慢性胃炎。研究表明其病因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及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关系密切 ,并发现此病有癌变倾向。现将我院 1997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接受胃镜检查的 45 6 0例患者中 ,检出的 14 8例隆起糜烂性胃炎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门诊或住院患者接受内镜检查的病人 ,体检无全身疾患。男 12 0例 ,女 2 8例 ,年龄 16~ 72岁 ,平均 42 .5岁。病程 1月~ 1年内的 2 4例 ,1~ 5年的 42例 ,5~ 10年的 38例 ,10年以上的 44例。1.2 临床表…  相似文献   

10.
105例隆起糜烂性胃炎的胃镜及病理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起糜烂性胃炎是根据胃炎悉尼系统新分类而命名,又称作疣状胃炎、痘疹状胃炎等,为具有特殊形态和病理变化的胃粘膜病变。为探讨该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恶变的关系,现将我们经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而确诊的105例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05...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病理改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庆南  梁运啸 《医学文选》2004,23(4):467-468
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形态和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的胃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案也不统一。现选择我院胃镜诊断为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78例与慢性浅表性胃炎80例作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旨在探讨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病因和病理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效果。方法对36名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行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术后给予抑酸药物,对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给予根除Hp治疗,治疗两个月后复查,观察术后疗效、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 36名患者共97个病灶经1~2次APC治疗后病灶均消失,临床症状缓解或减轻,治愈30例,好转6例,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无明显副作用,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APC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3.
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1-2]是指胃黏膜表面以很多结节状痘疹状突起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痘疹样胃炎、章鱼吸盘状胃炎等,好发于胃窦部,其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微波治疗浅表性胃炎伴隆起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浅表性胃炎伴隆起糜烂患者223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0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内镜下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良率、幽门杆菌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微波治疗联合传统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浅表性胃炎伴隆起糜烂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幽门杆菌转阴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慢性糜烂性胃炎78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虹  王惠敏 《吉林医学》1997,18(3):169-169
慢性糜烂性胃炎789例分析赵虹王惠敏孙乃时(通化市中心医院134000)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在内镜下有特征性胃粘膜改变的病变。其形态有痘疹样隆起、杵状隆起和片状浅凹糜烂。现将我院1987年1月~1996年12月经内镜诊断的789例糜烂型胃炎分析报告如...  相似文献   

16.
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扬潮  韦天灵 《微创医学》2009,4(3):238-239
目的 探讨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92例隆起糜烂性胃炎(EG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0例采用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82例单用药物治疗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EGP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率比较, 治疗组110例总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例的有效率(P<0.05),治疗组110 例EGP患者中104例复查胃镜,对照组82例中78例复查胃镜,治疗组隆起糜烂消失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两项病变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C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要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复方三七胶囊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复方三七胶囊治疗隆起糜烂胃炎的疗效。方法 对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隆起糜烂性胃炎114例,分为治疗组58例及对照组56例,治疗组用自拟复方三七胶囊内服,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对2组中治愈1年后随访复查。结果 2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32例,治愈率55.17%(32/58),总有效率93.10%(54/58);对照组治愈23例,治愈率40.07%(23/56),总有效率73.21%(41/56);1年后复查复发率两组分别为9.09%(2/22)和30.77%(4/13),两组有显性差异。结论 复方三七胶囊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优于对照组,复发低,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隆起糜烂性胃炎作为一种具有癌变倾向的特殊类型胃炎,阐明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特效治疗方法、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西医主要从基因水平、相关蛋白表达、信号转导通路、抗原抗体、炎症介质及免疫细胞、生物因子类物质、循环障碍等几个方面对隆起糜烂性胃炎进行了相关研究;中医上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热郁、湿阻、气滞、痰凝、血瘀等各种病理产物交错致病。  相似文献   

19.
内镜对胃糜烂性病变1104例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糜烂性胃炎(EG)在内镜下的形态及分布。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月经内镜诊断明确糜烂性胃炎1104例进行分析。结果1104例中,男性723例,女性381例,男女之比1.9:1。隆起糜烂型480例,占43.5%;平坦糜烂型378例,占34.2%。杵状糜烂型246例,占22.3%。HP感染率为82.31%。结论内镜检查加上病理学及HP感染等检查,对本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疣状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样胃炎等,是一种特殊典型的胃炎。根据悉尼胃炎新分类,属于隆起糜烂性胃炎。近年来对本病的报道日趋增多。根据对本院4年来的资料分析,探索其病理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西安市铁路中心医院2001-12~2006-12,胃镜诊断疣状胃炎382例,除同时合并消化性溃疡95例,其余287例中,男169例,女118例。年龄21~80岁,平均45.8岁。病史1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