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华丽  李元海 《安徽医药》2009,13(11):1442-1443
目的对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手术病人的临床护理观察。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病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切皮前10 min氟比洛芬酯50 mg静脉给予;B组:切皮前10 min氟比洛芬酯50 mg静脉给予,手术结束前30 min氟比洛芬酯50 mg静脉给予;C组:术后硬膜外给予甲硫酸罗哌卡因(100 ml)+吗啡(3 mg)。术后随访48 h,并记录生命体征、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病人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别,术后48 h内生命体征尚平稳。其中术后6、12、24 h C组的收缩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与A组和B族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C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A组和B组,B组好于A组,但差异无显著性。3组病人术后不良反应以恶心为多见,但C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手术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在严密临床护理观察下,血流动力学稳定,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氟比洛芬酯组(F组)、氯诺昔康组(L组)和曲马多组(T组),各组术毕进行静脉术后镇痛.观察各组患者术后2、4、8、16、24小时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记录并统计各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嗜睡、黑便的发生率和对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 三组镇痛效果相近,三组药物对病人的凝血时间无影响.F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最低.结论 氟比洛芬酯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两组.A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B组给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用VAS疼痛评分评价术后4、8、12、24、48 h镇痛效果,记录不良反应.在术前和术后第二天检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指标.结果 A组VAS评分低于B组(P<0.01),咽喉疼痛、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血小板计数和APTT较术前减少和延长(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腹腔镜手术前静脉使用氟比洛芬酯50 mg能有效缓解全麻术后疼痛和咽喉部疼痛,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在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行乳腺癌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于手术开始前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镇痛配方为芬太尼0.6mg+氟比洛芬酯150mg+阿扎司琼10mg/100mL;B组未用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配方为芬太尼1.0mg+阿扎司琼10mg/100mL。PCIA的设置均为:维持量2mL/h,单次负荷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两组术后6h、12h、24h的镇静、镇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镇静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A组术后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B组,A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率低于B组。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乳腺癌术后PCIA镇痛效果好,且明显降低了芬太尼的用量,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苏芬太尼在术后镇痛方面的效果,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从而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些许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这些年内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70例,ASAⅠ级。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抽取,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各为35例。对照组采用苏芬太尼联合昂丹司琼予以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苏芬太尼予以镇痛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术后12、24和48 h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有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苏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可以做到安全有效,研究结果显示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苏芬太尼,而且不良反应比较少,程度也较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颈部甲状腺手术全麻术后喉痛和切口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全麻气管插管后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mg,对照组静脉滴注0.9%氯化钠5ml。观察术后2、24、48h两组的舒适评分法(BCS)和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BCS评分术后2、24、48h,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能有效缓解甲状腺手术全麻术后喉痛,且有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镇痛药液为氟比洛芬酯100 mg+芬太尼0.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Ⅱ组在Ⅰ组的基础上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Ⅲ组芬太尼0.8 mg+生理盐水至100 ml。术毕接电子泵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记录各组疼痛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均获良好的镇痛效果。Ⅱ组4 h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Ⅰ、Ⅲ组明显低(P<0.05);Ⅰ、Ⅱ组的恶心及头晕患者例数明显少于Ⅲ组;Ⅰ、Ⅱ组的芬太尼用量较Ⅲ组显著减少。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妇科恶性肿瘤广泛性根治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并能减少芬太尼的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90例ASAI-II级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病人,在手术完毕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地佐辛组(D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在PCIA开始后的3、6、12、24、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镇痛效果、用Ramsay法观察镇静效果、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按压次数,及镇痛后不良反应情况;病人总体的满意度。结果:参与术后镇痛的3组病人都有较好的镇痛效果,PCIA的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F组的镇痛效果最好,VAS评分均小于D组和F组(P<0.05),D组Ramsay评分术后6、12h高于F组和DF组(P<0.05),DF组术后的总体满意度显著优于D组和F组(P<0.05),且不良反应更小。结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可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是安全可行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硬膜外腔多模式镇痛对妇科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子宫切除患者90例,随机等分为A、B、C组(各30例)。A组:采用硬膜外腔自控镇痛(吗啡5mg+罗哌卡因125mg+氟哌利多2.5mg),术毕时连接PCEA泵;B组:采用吗啡硬膜外腔镇痛,术毕时硬膜外注射吗啡2mg+氟哌利多1.5mg,18h后硬膜外再追加吗啡2mg,拔出硬膜外导管;C组:采用吗啡单次硬膜外腔镇痛术复合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术毕硬膜外注射吗啡2mg+氟哌利多1.5mg后拔出硬膜外导管,18h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8h后重复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观察记录3组的镇痛效果(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3组均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明显少于A、B组(P〈0.05)。结论:3组均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是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硬膜外镇痛方式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对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为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组(A组)、氟比洛酚酯术后镇痛组(B组)。A组于微波消融术前静注氟比洛酚酯50mg;B组于手术结束时静注氟比洛酚酯50mg。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术后0、1、4、8和12h的疼痛程度及术后24h总体镇痛评价。记录患者追加镇痛药和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术后VAS各时点B组均高于A组;术后24 h总体VAS B组高于A(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应用于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考察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测定在25℃避光条件下5 h内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液的外观、氟比洛芬酯脂微球的粒径及氟比洛芬酯的含量变化;测定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冻融前后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液的外观及氟比洛芬酯脂微球的粒径变化。结果: 在25℃避光条件下放置5 h,各配伍液的外观、粒径和含量无明显变化;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冻融前后的配伍液外观和粒径亦无明显变化。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5 h内于避光条件下可稳定共存。  相似文献   

13.
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共手术治疗下肢骨折患者196例,入院后立即评估患者病情,进行针对性护理,术前进行心理指导、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护、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通过精心心理指导、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心理状态稳定,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后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利于避免并发症、促进下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杨玲  厉青 《海峡药学》2016,(10):68-71
目的:建立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中细菌内毒素凝胶检查法的要求,通过干扰试验确定样品最大无干扰浓度,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稀释至质量浓度在≤0.17mg· mL-1时对鲎试剂无干扰作用。结论使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测氟比洛芬酯中的细菌内毒素是切实可行的,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替代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5.
氟比洛芬酯对中重度术后疼痛患者吗啡用量及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比较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与单纯吗啡静脉术后镇痛用于中重度术后疼痛的临床效应. 方法 择期行腹部和胸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 M组:术后镇痛吗啡50 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100 mL; F1组:氟比洛芬酯50 mg超前镇痛,术后镇痛吗啡50 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100 mL; F2组:氟比洛芬酯100 mg+吗啡50 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100 mL. 3组术后镇痛(PCA)的设置:PCA 2 mL,锁定时间5 min,每小时极量20 mL. 观察患者术后2,8,24 h的疼痛评分、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 结果 3组患者术后2,8,24 h的静息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活动痛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4 h吗啡用量F1、F2组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差异无显著性(P>0.05). 3组中均无呼吸抑制和胃肠道出血发生. 结论 对于中重度术后疼痛的中老年患者,氟比洛芬酯50 mg超前镇痛或者镇痛泵中吗啡伍用氟比洛芬酯100 mg,均可取得较好镇痛效果,并可减少吗啡用量,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张勉  李超 《中国药业》2014,(7):26-27
目的建立测定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中大豆油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一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方法以硅胶柱为色谱柱,以正己烷-异丙醇-冰醋酸(99.4:0.5:0.1)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70℃,雾化气压力为35.0psi,进量为10μL。结果大豆油质量浓度在1.707~17.072μg/mL(r=0.99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4%,RSD为1.52%(n=9)。结论该法用于测定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中大豆油的含量,快速简便,专属性好,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复合地佐辛用于下肢骨折急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ASA I~II下肢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帕瑞昔布+地佐辛(PD)组和咪达唑伦(M)组,观察记录入室时(T1)、用药后10min后(T2)、体位变动时(T3)的MAP、HR、SpO2,并在各时点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在T2、T3时间点中M组MAP、HR、VAS评分较PD组明显升高(P<0.05);在T1时间点两组间MAP、HR、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复合地佐辛能有效减轻下肢骨折患者引起的急性疼痛,而且临床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量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下肢骨折拟行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氯胺酮舒芬太尼)和对照组(舒芬太尼),每组30例,均以一次性镇痛泵(2 mL/h共50h)行静脉术后镇痛。实验组舒芬太尼0.35μg/(kg.h)+氯胺酮35μg/(kg.h),对照组舒芬太尼0.5μ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记录疼痛、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血氧饱和度。结果实验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中对照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肤瘙痒和尿潴留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血氧饱和度值在各时间点均不低于96%,而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精神症状。结论 35μg/(kg.h)氯胺酮在静脉术后镇痛中能够增强舒芬太尼0.35μg/(kg.h)的镇痛作用,而且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应用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50例需要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25例,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25例,手术中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详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用量、见效时间和效果以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经比较发现,相比于传统的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实验组患者在麻醉药用量上少于对照组(60.5±3.5)mg,显效时间上提前了(3.4±0.5)min,实验组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