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3月27日,由北京起搏分会组织北京地区各大医院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召开了心房按需(AAI)起搏器临床应用研讨会,有20多家医院140余人参加。会上,对AAI起搏的生理特点、血液动力学变化、适应证、技术操作、应用价值及随诊观察等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发展已逐渐向更符合人体生理的生理性起搏过渡。主要热点集中在双心腔起搏器和频率反应性起搏器的研制和应用。许多作者都报道了这两类起搏器在血流动力学和增加运动耐量方面的益处。尽管人们较少注意单心腔的心房起搏(AAI),然而,AAI起搏因为保持了正常的房室收缩顺序,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不伴有房室传  相似文献   

3.
随着起搏工艺水平改进、治疗效果的显著提高,起搏器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心室按需的起搏方式(VVI)已逐步为人们了解。而心房按需起搏方式(AAI),由于国内应用有限,病例数少,由它发生的一些正常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房感知起搏器(AAI)的临床应用状况和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1998-2002年在长征医院进行起搏治疗的175例SSS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中132例患者分成AAI、双腔感知起搏器(DDD)、心室感知起搏器(VVI)三组,定期门诊随访,观察房颤、中风、心力衰竭、起搏器综合征、手术并发症、起搏电极脱位、生活质量改善以及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率等临床情况。结果:175例SSS患者中共有AAI适应证42%(73例),但仅有13%(22例)置入AAI起搏器。AAI组的房颤、中风、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VVI组。AAI组中未发现新发生的AVB。结论:AAI起搏较其他起搏方式更有利于SSS的预后。应该注意纠正临床上AAI起搏器应用率偏低的不合理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房感知起搏器(AAI)的临床应用状况和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调查1998-2002年在长征医院进行起搏治疗的175例SSS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中132例患者分成AAI、双腔感知起搏器(DDD)、心室感知起搏器(VVI)三组,定期门诊随访,观察房颤、中风、心力衰竭、起搏器综合征、手术并发症、起搏电极脱位、生活质量改善以及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率等临床情况. 结果175例SSS患者中共有AAI适应证42%(73例),但仅有13%(22例)置入AAI起搏器.AAI组的房颤、中风、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VVI组.AAI组中未发现新发生的AVB. 结论AAI起搏较其他起搏方式更有利于SSS的预后.应该注意纠正临床上AAI起搏器应用率偏低的不合理情况.  相似文献   

6.
心室起搏管理(MVP)这一功能为美敦力公司开发,MVP模式下,双腔起搏器的基本起搏模式为AAI(R),但起搏器的心室通道具有感知功能和备用起搏功能,起搏模式可以在AAI(R)和DDD(R)之间转换。在AAI(R)起搏模式下,单个心房激动未下传激动心室并不触发起搏器发生模式转换,也不触发起搏器发放心室脉冲(VP),心室备用脉冲的发放时间为心房逸搏间期计时结束后的80 ms处;如果连续4个P波中有2个不能下传激动心室,则AAI(R)起搏模式将自动转换为DDD(R)起搏模式。MVP功能进行自身房室传导搜索时的心室漏搏会增加患者的不适,心室漏搏造成的长短周期序列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即使起搏器能搜索到自身房室传导,但如果自身房室传导间期过长,则失去了房室顺序收缩对心输出量的改善。如存在心房起搏功能或心房感知功能不良会造成房室不同步。病窦综合征患者植入有MVP功能的起搏器后,AAI(R)起搏模式下如果心房通道发生超感知,会导致心室漏搏。MVP功能打开时会抑制心室安全起搏功能发挥作用。如室性早搏或交界区早搏的QRS波位于心房起搏后80 ms内,不会被起搏器感知,使起搏器判断错误,起搏器误认为心室发生了漏搏,触发心室备用脉冲在心房逸搏间期结束后80 ms处发放。上述缺点限制了MVP功能在临床上的使用,如能对MVP功能做一改进,进行自身房室传导搜索时如果在两个心房事件间期的50%处或心房事件后一定时间处(如350 ms时)仍未搜索到自身房室传导时,起搏器发放心室备用脉冲,可能会减少MVP的不良影响,这一改进和AV Search的区别在于房室搜索是逐渐延长还是突然延长。  相似文献   

7.
1989年10月27日~11月9日民主德国起搏工作委员会主席、洪堡大学教授、心内科主任Joachim Witte,罗斯托克威廉匹克医学院教授、心内科主任V.Knorre和卡尔·马克思城区(相当于省级)医院心内科主任Weber访问了北京、沧州、杭州、苏州和上海,在各地作了有关心脏起搏的学术报告并在沧州和苏州两市分别开办了心电生理与心脏起搏培训班。顾复生、陈灏珠、孙瑞龙、朱中林、蒋文平、许玉韵、林训生、黄诒焯等国内专家教授出席了交流活动。witte教授在北京、沧州、苏州和上海作了AAI和抗心动过速起搏器置入手术示教,重点介绍了非创伤螺旋电极的心房放置方法。民主德国专家介绍了病窦综合征起搏治疗的适应症与起搏方式的选择;不同起搏方式的血流动力学比较与不同方式起搏的适应症;起搏器的程控和抗心动过速起搏。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现由北京医科大学胡大一等将其中的部分内容整理,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8.
长期心房与心室起搏对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比较长期心房与心室起博心房颤动(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国内较大的三家医院1992年至1994年期间内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病人,随访观察心房起搏(安装了AAI、AAIR、DDD及DDDR起博器)和心室起搏(植入了VVI或VVIR起搏器)Af的发生情况.结果 发现心室搏Af发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Af4年发生率为33%,5年为41%,6年为52%.单纯心房起搏或房室顺序起搏Af发生率3%,而单纯心室起搏的病人中约40%出现Af,明显高于心房起搏组,P<0.01.结论 研究证明心房起搏可以减少Af的发生,为起搏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客观根据,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尽量选择AAI和DDD等生理性起搏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 多功能程控单心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对于如何合理地充分应用其各项程控参数,使之适应起搏器患者机体的生理或病理变化,以取得最佳起搏疗效,以及准确判断患者心脏的某些机能状态,已愈来愈为临床医生所重视。体外程控单心腔起搏系统通常具有以下可调节参数:起搏类型、频率、脉宽、感知度、脉冲幅度、反拗期、滞后。一、起搏类型程控(Pacing modes programm) 多功能程控起搏器可程控为以下起搏类型:(1)按需抑制型起搏(VVI或AAI);(2)同步触发型起搏(VVT或AAT);(3)固定频率起搏(VOO或AOO)。 1.按需抑制型(简称按需型)起搏是最常用的  相似文献   

10.
<正>5双灶按需型起搏器(DDI)5.1工作原理DDI起搏器系双腔起搏、双腔感知及不跟踪型起搏器。其分解式为A/V A/V I/O/I,相当于AAI+VVI。这种起搏器有两个相关的脉冲输出电路,按先后顺序发放心房和心室脉冲,使心房、心室顺序起搏。还有两个感知电路,能分别感知心房和心室的电信号。感知心房波后将抑制心房脉冲的发放,但不触发心室脉冲的发放,而心室感知后则抑制心室及心房脉冲的发放。由于心房感知不能触发心室跟踪,故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10例病窦综合征(SSS)病人心房按需起搏(AAI)的临床和血流动力学观察资料。病人置入AAI起搏器后,在3~14(平均8)月的随访期中,晕厥等症状消失,心功能良好,无电极脱位和起搏综合征发生。对6例AAI起搏病人,进行了右房、右室和房室结区相同起搏频率的血流动力学观察,结果表明AAI比VVI心排血量(CO)增加18%,结区起搏AAI比VVI CO增加13%。提示AAI不仅保持了房室同步功能,且对维持心室肌的正常收缩顺序也有重要价值。作者认为对有适应症的病人,AAI是一种适用而有效的生理性起搏。  相似文献   

12.
<正> 1991年3月27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技术工程专业委员会北京分会主持在解放军总医院召开了AAI起搏临床应用研讨会。有20余家医院140余人参加。与会者对AAI起搏的生理特点、血液动力学变化、适应证、技术操作、应用价值及随诊观察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认为AAI起搏适用于无房室传导阻滞及无持续性心房颤动(Af)、心房扑动(AF)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病人。心房调搏时文氏点>130次/分是房室结功能正常的估价指标。完全性左/右束支阻滞或H-V>55ms以及阵发性AF、Af并非AAI起搏的禁忌证,应结合临床综合考虑。对SSS患者日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A-VB)及持续性Af的顾虑也进行了热烈  相似文献   

13.
探讨心房J型电极和心室直电极在心房起搏的临床应用并分析其特点 ,对 78例心房起搏电极 (J型 5 0例、直电极 2 8例 )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常规方法放置心房J型电极 ;借助J型钢丝定位放置直电极。J型电极主要应用于手术前已明确房室结传异功能正常的患者 ,直电极用于房室结传导功能尚未确定 ,而需紧急安装永久起搏器者。结果 :J型电极和直电极均可在右心耳定位起搏心脏 ,操作简单、起搏成功率高。两种电极在安置时起搏的P波振幅、心房起搏阈值以及其它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随访 3.5 2± 3.17(2个月~ 8年 )无交叉感知、无电极脱位。结论 :心室直电极可以替代心房J型电极在右心耳起搏  相似文献   

14.
1991~1994年,我院共安置生理性心脏起搏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33~69岁)。其中双腔心脏起搏(DDD)36例,双腔频率应答起搏(DDDR)2例,心房起搏(AAI)13例,心房频率应答起搏(AAIR)1例。诊断为病窦综合征30例、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15例、双结病变4例、冠心病合并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三束支阻滞1例。术前对30例病窦综合征作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文氏阻滞点>120次/min者14例安装了AAI起搏器,文氏阻滞点<120次/min者安装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起搏模式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方法将以心动过缓为主的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298例,择期置入心房按需型起搏(AAI,31例)、心室按需型起搏(VVI,35例)、房室全能型起搏(DDD,126例)和房室全能型频率应答起搏(DDDR,106例)模式的起搏器。起搏器置入即刻及随后每6个月进行定期随访,采用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动态ECG、症状限制性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测定。结果298例患者起搏器置入后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总评分较置入前提高(P<0.05)。AAI和DDDR模式下,起搏器置入后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总评分较置入前提高(P<0.05);DDD和VVI模式下,起搏器置入后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总评分较置入前有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起搏器可以改善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晓东  陈丽敏 《心电学杂志》2003,22(3):165-165,188
患者女性,68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DDD起搏器半年,来院复查。体检:BP135/82mmHg,心率60次/min,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常规12导联心电图示:起搏心律(起搏方式为AAI)。动态心电图检测(图1)示有DDD、AAI、VAT-3种起搏方式。当以DDD、VAT方式起搏时,在起搏的心室波后,有P-波,提示发生了室房传导。当以AAI起搏时,下传之QRS波群后无P-波。A中第2个QRS波群后的P-波恰落于起搏器心房不应期内,故其后无心室起搏;而R4~R10及B中R2~R5、R7~R9心室心搏后的P-波已落在起搏器心房不应期外,逆传…  相似文献   

17.
心房按需起搏(AAI)具有维持房室收缩顺序和避免起搏综合征的优点。但 SSS 患者有发生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可能性,以致对其采用有所争议。作者报告了7年中100例 AAI 的经验。方法 1981至1988年,爱丁堡医院安置AAI 100例,占安置起搏器总例数的10%。平  相似文献   

18.
征解24     
<正>征解24患者女、13岁,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伴心衰,因病情需要住院期间为患儿植入AAI起搏器,心房基础起搏率设定为90ppm。随访时发现心电图起搏间期不等(A),随后将起搏率降为85ppm(B),  相似文献   

19.
正DDD起搏器为双腔起搏器,其心房和心室各有独立的感知系统,两个独立的系统分别与AAI和VVI起搏器一样,当感知到患者自身心电信号或起搏脉冲发放后都将启动感知系统的不应期。左图中(2)和(3)分别为心室和心房的感知系统不应期,而心房的感知不应期又与起搏器设置的房室间期AVI值相同。  相似文献   

20.
<正> 病窦综合征患者既可以选择心房起搏方式(AAI),也可以选择心室起搏方式(VVI),或双腔起搏(DDD).但DDD起搏费用偏高,而使部分病人难以接受,VVI起搏方式存在室房分离,因而难以保持心房收缩时对心室充盈的辅助泵作用,起搏器综合征,心房颤动,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均较高,而且不能改善生存率.AAI起搏保持了房室顺序及心室同步功能,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是近年来病窦综合征患者主要的起搏方式之一.本文对45例心房起搏患者进行了随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