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目的:总结重型颅腩交通事故伤合并胸部创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3例重型颅脑交通事故伤合并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7例,伤残16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9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通常伤情复杂危重、死亡率高,应早诊早治,避免漏诊和误诊.维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休克、多科协作抢救是成功救治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多发伤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预测多发伤严重度、预后的有关指标及综合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收入ICU的137例多发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治疗方法、早期血乳酸及离子钙水平、ISS评分,同时按ISS评分、预后及有无合并颅脑损伤分组。结果多发伤主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82例,59.85%)、坠落伤(27例,19.7%);主要受伤部位颅脑损伤(43例,31.4%)、腹部和骨盆损伤(38例,27.7%)、胸部损伤(22例,16.1%);死亡组患者早期血乳酸水平、ISS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P〈0.01),死亡组患者早期离子钙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患者(P〈0.01),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多发伤致病因素复杂,早期血乳酸离子钙水平和ISS评分对评估创伤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以损伤控制为主导的综合治疗特别是重视颅脑损伤的治疗是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随着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等高能损伤日益增多,现代创伤以严重多发伤的高发生率为其特点,其中胸部创伤在多发伤中所占比例通常为50%以上。对伤者生命威胁最大的是严重多发伤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一旦临床上出现MSOF,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预防和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最终降低MSOF病死率已是当务之急。笔者就我院28例胸外伤致MSOF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救治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25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救治过程中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良好12例(48%),中残3例(12%),重残2例(8%),植物状态生存0例(0%),死亡8例(32%)。结论基层医院在救治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重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经抢救存活22例,存活率为66.7%,死亡11例,病死率为33.3%;存活者术后半年按格拉斯哥昏迷量表(cos)评分分级为恢复良好8例(占36.4%);中度残疾5例(22.7%);重度残疾6例(27.3%),植物生存2例(9.1%),死亡1例(4.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病死率、致残率高,应早期诊断、及时抢救,正确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维持重要脏器功能及术后严密监护、预防合并症对成功救治及改善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发伤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预测多发伤严重度、预后的有关指标及综合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收入ICU的137例多发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治疗方法、早期血乳酸及离子钙水平、ISS评分,同时按ISS评分、预后及有无合并颅脑损伤分组。结果多发伤主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82例,59.85%)、坠落伤(27例,19.7%);主要受伤部位颅脑损伤(43例,31.4%)、腹部和骨盆损伤(38例,27.7%)、胸部损伤(22例,16.1%);死亡组患者早期血乳酸水平、ISS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P<0.01),死亡组患者早期离子钙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患者(P<0.01),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多发伤致病因素复杂,早期血乳酸离子钙水平和ISS评分对评估创伤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以损伤控制为主导的综合治疗特别是重视颅脑损伤的治疗是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胸外伤的特点和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43例交通事故胸部外伤的经过、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预后。结果:重度损伤(ISS≥16分)103例(42.4%),合并其他部位损伤之多发伤129例(53.1%)。死亡13例(死亡率5.4%),其中合并脑损伤6例,肝脾损伤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结论:交通事故胸部外伤容易合并其他部位,特别是脑和腹部的损伤,要预防多器官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8.
4 519例多发伤院内救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19例多发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治疗情况、并发症、死亡原因及与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多发伤后致伤主要原因为道路交通伤(2410例,53.33%)、暴力伤(747例,16.53%)、坠落伤(575例,12.72%);主要受伤部位颅脑(2247例,18.71%)、腹部和骨盆损伤(2118例,17.64%)、胸部损伤(1853例,15.43%);主要并发症为休克(1497例,33.13%);后期主要致死原因为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衰竭(28例,82.35%),显著高于同时段其他致死原因(P<0.01)。结论多发伤致病因素复杂,临床病情、急救与诊断有其特点,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一体化救治模式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以颅脑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以颅脑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0例,轻残11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0例。治愈率51.72%,病死率17.24%。结论早期迅速准确的评估伤情,积极抗休克治疗,避免漏诊,多学科联合实施早期抢救及ICU综合监护治疗,是提高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伤的救治策略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伤的死亡率进行单因素χ2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伤、胸部损伤、多发伤、休克的病死率高,P<0.05。结论:颈椎伤、胸部损伤、多发伤、休克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因素,必要的影像学检查,颈椎损伤及早颈部制动,积极抗休克治疗,尽早手术控制胸腹腔内出血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伤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对800例急诊科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其急诊处理。其中车祸伤520例,占65%,中重型颅脑损伤553例,占69.3%。认为急诊科颅脑损伤病因构成以车祸为主,具有发生率最高、病情最严重、病死率最高的“三最”特点,并认为全面的病情判断和有重点的抢救措施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摩托车事故中人员损伤特征,为降低摩托车事故伤亡风险提供可靠信息和参考依据.方法 深度采集发生在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重庆地区213例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采集内容包括事故基本情况、驾驶员信息、人员损伤等,并对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摩托车驾驶员死亡率高于乘员,驾乘人员死亡原因为颅脑损伤和颅脑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的比例为58.8%和20.0%,头颈部、胸背部、下肢、上肢、腹盆部和会阴部Max简明损伤评分(MAIS)≥2分的比例分别为71%、59%、33%、25%、20%和7%,摩托车驾驶员会阴部损伤发生率高于乘员,驾乘人员中下肢骨与上肢骨发生率之比为1.8∶1.0,摩托车与货车事故中人员更容易遭受车辆碾压.结论 头部和胸部损伤是导致摩托车驾乘人员死伤的主要原因,会阴部损伤可作为鉴别部分摩托车事故中驾乘人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交通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2009年中168例交通多发伤进行CRAMS创伤评分以指导临床抢救和治疗。结果全组治愈148例(91.6%),死亡20例(8.4%)。死因分别为失血性休克、脑疝、MODS等。结论①多发伤的诊断:要求做到快、准、全。②多发伤的临床特点:a.各部位的创伤具有不同表现和危险性;b.休克发生率高;c.感染发生率高;d.易发生MODS。③多发伤的急救要点:重点应放在对失血性休克、急性呼吸功能障碍及脑疝。④多发伤救治的手术原则:应在充分复苏的前提下,用最简单的手术方式、最快的速度修补损伤的脏器,减轻伤员的负担,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抢救伤员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德阳市为样本,研究颅脑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德阳地区5县市1区2000~2005年道路交通伤害的资料.结果: 颅脑交通伤中以男性居多;高危年龄段为30~40岁;第四季度为高峰期;1d内高峰时间多在中午和下午,0~1时形成一次明显的高峰.结论:降低颅脑交通伤害事故,需要综合治理,遵循其特有的规律,完善救护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刘德亮  区学明  刘平文 《吉林医学》2013,(30):6305-6307
目的:研究和分析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为有关部门提供建议和科学依据。方法:从收集的相关数据,结合收治的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受伤害者以男性青壮年2050岁居多,男女比例为2.11:1。伤害事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早晚上和晚间在22:0050岁居多,男女比例为2.11:1。伤害事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早晚上和晚间在22:002:00之间。伤害者所使用交通工具首先是摩托车,达49.3%,其次是自行车、步行者。三年来总体受伤死亡人数呈下降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占全部伤害人数的比例、颅脑损伤致死占总死亡人数比例却呈逐年增长的水平,特别是颅脑损伤致死占总死亡人数比例增加较明显。结论:对青壮年群体加强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驾考"严格把关。全面"禁摩"彻底杜绝摩托车造成交通事故。加强执法力度,使广大市民自觉守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法医学检验鉴定及特点。方法:对13起案例死亡13人的相关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3起案例中饮酒8例、吸毒2例;涉及交通事故3例、斗殴7例;对冲性眶骨骨折2例。死因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死亡;死亡方式均排除他人加害致死。结论:根据颅脑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结合现场勘查及调查走访综合分析得出准确的死因原因和死亡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后智力损缺法医学鉴定案件的特点,探讨如何运用临床资料包括IQ检测报告和法医学检验,对智力缺损者进行法医学鉴定.方法抽取因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的鉴定资料68例,对其个体特征、损伤情况、夸大伪装情况与鉴定结论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68例中以成年男性为多,初中文化程度者为主,夸大伪装者具有一定的比例,颅脑损伤中以脑挫裂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多.结论鉴定过程要结合案情,细心复习病历资料,科学的法医学检验和客观地采用IQ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交通及建筑业的飞速发展,颈髓损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交通事故造成颈髓损伤比例在增加.颈髓损伤往往伴随呼吸功能的损伤.除现场死亡外约有55%的患者发生全瘫或者不全瘫,丧失了自主呼吸或丧失部分呼吸,须要长期的卧床.给家庭带来了护理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因此为了提高颈髓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本文对国内外医务工作者关于颈髓损伤呼吸并发症的治疗科研课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近年来收治的交通事故致颅脑外伤病人372例.根据临床资料,分析了高速运动的机动车驾乘人员、低速运动的骑自行车人及行人各自不同状态下的伤情特点,提出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急诊抢救模式——VIC程序实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并就开放性颅脑外伤的处理原则、对冲性脑挫裂伤的手术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