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索包裹破伤风类毒素蛋白(TT)的聚乳酸(PLA)及聚乳酸/聚乙醇酸(PLG)共聚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技术,先以一种小分子量生物染料 伊文思蓝为包裹物模型,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比色分析探索微球的制备特性和最佳条件。在此基础上制备包裹TT的PLA和 PLG微球。结果微球的制备过程中存在着内水相蛋白朝外水相的流失,当聚合物浓度加大到25%~30%时可使蛋白流失大大减少。包裹蛋白在微球中的分布与微球粒径的重量分布成正相关关系;随着微球粒径的增大,微球所载蛋白的体外释放高峰期延迟。结论通过本模型条件可制备外观高质量的微球,并可通过制备不同粒径大小的微球来控制包裹蛋白在体外和体内的释放高峰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蛋白质药物(PLGA)缓释微球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微球制备工艺及其体内外释放过程中稳定化策略。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较全面地综述了目前蛋白质药物PLGA微球在制备工艺和体内外释放过程中蛋白质稳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一些解决的办法。结果与结论 由于蛋白质稳定性较差,开发蛋白类药物缓释微球非常具有挑战性。重组人生长激素微球的上市为蛋白质药物缓释微球的开发提供了范例,也表明这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聚乳酸微球处方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选择胰岛素作为蛋白质模型药物,以聚乳酸为载药聚合物,采用溶剂挥发法,对蛋白质的微球处方及制备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微球的成球情况、粒径、包封率、产率、含量为指标,首先应用正交设计分析筛选油相、乳化剂、乳化温度和溶剂挥发温度,然后应用均匀设计逐步回归法优化空白微球制备工艺;再根据空白微球的筛选结果,对聚乳酸相对分子质量和浓度两个重要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应用理想函数优选产率、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的胰岛素聚乳酸微球?应用电子显微镜扫描观察微球水解前后的表面形态?应用显微计数法测定微球粒径及分布?结果:空白微球筛选结果表明以液体石蜡为油相,山梨醇酯肪酸酯-80为乳化剂,在室温条件下进行乳化和溶剂挥发有利于微球的制备?均匀设计及逐步回归法筛选空白微球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聚乳酸的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是决定粒径大小和微球产率的主要因素?载药微球筛选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为10 kD的聚乳酸当其浓度为200~300 mg·ml-1时制备得到的微球包封率(达75%以上)、含量、产量都较高?胰岛素聚乳酸微球平均粒径为19-39μm,表面光滑,呈球状,在水解15d后表面出现孔隙,但球形骨架仍然完整?结论:采用一系列优选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4.
符旭东  刘宏  汤韧  张孟佑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3):1005-1008
 目的考察处方和制备工艺对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微球释放度的影响,并比较rhBMP-2微球和rhBMP-2微球温敏性凝胶复合系统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W/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端羧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COOH)为材料制备空白微球。通过吸附法制备rhBMP-2载药微球。以单甲基聚乙二醇-羟基乙酸共聚物(MPEG-PLGA)为材料制备凝胶。通过试管倒转法测定凝胶剂和微球凝胶剂的初始胶凝化温度(IGT),采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释药速度。结果20%的MPEG-PLGA凝胶和微球凝胶剂的IGT均在37℃左右,微球中药物呈现三相释药模式,而微球凝胶剂体外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采用PLGA-COOH制备的rhBMP-2微球,其突释明显小于以PLGA为材料制备的微球,增加内水相与油相的体积比、在内水相中加入氯化钠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突释。结论rhBMP-2微球温敏性凝胶复合系统可以减少药物突释,具有比微球剂更理想的体外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5.
尹东锋  钟延强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4):1049-1052
 目的介绍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聚乳酸(PLA),聚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从4个方面综述了影响生物大分子药物释放的因素,及如何控制突释和保持连续释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一些解决的办法。结果与结论聚合物的性质、药物的稳定性、制备工艺和附加剂的存在都会显著的影响微球的释放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亲水/亲脂性附加剂对乳酸-羟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中蛋白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微球,并添加不同性质的附加剂考察蛋白的释放行为。微量BCA法测定蛋白质量浓度。结果加或不加附加剂对PLGA微球的粒径无显著影响,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较大。加入羟丙β<-环糊精使蛋白从PLGA微球的释放明显增加;硬脂酸则使蛋白释放明显减缓;聚乙二醇则对蛋白释放有一定的阻滞作用。它们的扫描电镜图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结论加入亲水/亲脂性附加剂可修饰PLGA微球中蛋白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甘草次酸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 方法以自制的聚乳酸为载体,二氯甲烷与乙醇(体积比1:1)为油相,聚乙烯醇为乳化剂,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空白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甘草次酸聚乳酸微球. 结果 优选制备的甘草次酸聚乳酸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表面光滑,载药量为22.92%.体外释药结果 表明,Higuchi方程能较好地对其进行拟合. 结论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所得甘草次酸聚乳酸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能力.  相似文献   

8.
郭振勇  张强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22):1834-1838
 目的 探索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静脉给药实现抗结核药丙硫异烟胺肺部靶向输送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筛选出丙硫异烟胺-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桨法研究了载药微球体外释药的规律;利用BALB/C小鼠研究了丙硫异烟胺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静脉给药后的体内组织分布。结果 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微球平均粒径为(9.86±1.38)μm,粒径在7~15 μm的占81.53%;丙硫异烟胺的包封率为(32.70±0.37)%,载药量为(8.48±0.24)%;丙硫异烟胺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Q=4.430 3t1/2+7.724 1),释药较慢;体内分布试验表明,微球混悬剂静脉给药后丙硫异烟胺在肺中的浓度显著高于普通注射剂,而且保持较长时间。结论 微球制备工艺稳定,具有可重复性,微球在体外以及小鼠体内的释放结果和组织分布表明,微球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和肺靶向性。  相似文献   

9.
布比卡因聚乳酸缓释微球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考察布比卡因聚乳酸微球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家兔单次皮下植入布比卡因聚乳酸微球和皮下注射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后 ,用HPLC测定血中布比卡因浓度。结果 布比卡因聚乳酸微球和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的cmax分别为 0 .78和 2 .4 7μg·mL-1,tmax分别为 12 .99和 0 .34h ,MRT分别为 39.37和 5 .5 6h。结论 微球在家兔体内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可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低血药浓度 ,显示了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苦参碱聚乳酸微球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应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制备苦参碱聚乳酸微球。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并用正交设计优化微球制备工艺,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的包封率,并用差热扫描分析法观察微球粒径分布。结果微球外观圆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在3μm左右,包封率在80%以上,最佳制备工艺重现性良好。结论以聚乳酸为囊材,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苦参碱聚乳酸微球。  相似文献   

11.
汉黄芩素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汉黄芩素白蛋白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及稳定性。方法:以白蛋白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汉黄芩素白蛋白微球。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优化汉黄芩素白蛋白微球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粒径和体外释放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0.95±0.14)μm,平均载药量(53.58±3.26)%,平均包封率(62.54±3.17)%,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10.402 8 t1/2-1.205 6(r=0.998 2)。结论:本实验获得了较理想的汉黄芩素白蛋白微球,其体外释放特性符合缓释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12.
乳酸-羟乙酸共聚物微球中rhCu,Zn-SOD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rhCu,Zn-SOD为模型蛋白,包裹入可生物降解聚合物PLGA内制备微球缓释制剂,详细研究制备过程中各因素以及体外释放对Cu,Zn-SOD活力和结构完整性的影响。方法连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酶活性,凝胶电泳考察蛋白质结构完整性的变化。结果单独的超声或和二氯甲烷有机溶剂长期接触对Cu,Zn-SOD的活性影响不大,不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体外释放时聚合物降解引起的微酸环境使rhCu,Zn-SOD二聚体解离形成亚基,微球中添加的赋形剂影响聚合物的水解速度。微球的体外释放呈现两个阶段,首次突释后,介质中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约1周后释放量才快速递增,属于不完全释放。结论制备过程中对rhCu,Zn-SOD活力和结构完整性的影响不大,可在较大范围内改变工艺条件制备高载药量且稳定性好的rhCu,Zn-SOD微球。  相似文献   

13.
靳浩  吴诚  梅兴国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2):1723-1725
 目的优化阿霉素微乳-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液中干燥”法制备阿霉素PLGA微球。通过正交实验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优选最佳制备工艺。并通过测定大鼠皮下注射微球残留药量对优化制备工艺制备的微球进行初步的体内释放研究。结果通过对正交实验Z值结果进行分析,最佳制备工艺为:PLGA质量浓度为800 g·L-1,W/O相体积之比为1∶3,PVA质量浓度为4%。阿霉素PLGA微球在大鼠体内释放平稳,突释较小,10 d的残留药量为24.1%。结论正交实验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用于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优化实用有效。阿霉素PLGA微球能达到治疗肿瘤的长效释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磷酸川芎嗪星型聚乳酸缓释微球的制备与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雅铃  张安强  王炼石 《中草药》2010,41(10):1627-1631
目的制备磷酸川芎嗪星型聚乳酸载药微球,研究制备工艺参数对载药微球的药物包封率的影响,并对其体外释放特性进行表征。方法以星型聚L-乳酸(sPLLA)为聚合物基材,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磷酸川芎嗪(LP)星型聚乳酸载药微球(sPLLA/LP),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研究sPLLA/LP的体外缓释特性,并用FT-IR和SEM对微球进行表征。结果通过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建立sPLLA/LP的药物包封率与制备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遴选出优化工艺。LP与sPLLA结合良好,sPLLA/LP微球缓释7 d后,sPLLA出现部分降解。采用优化工艺所制备的sPLLA/LP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SEM分析与缓释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0~48h阶段的释药机制为药物扩散和聚合物降解协同作用;48~144 h阶段则主要为药物扩散释药。结论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的sPLLA/LP微球的药物包封率较高、体外释药平稳。  相似文献   

15.
口服胸腺肽肠溶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内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胸腺肽肠溶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及调节免疫的体内活性进行评价。方法以聚丙烯酸树脂Ⅱ号为载体材料,用改良的O/O液中干燥法制备胸腺肽肠溶微球。考察了载药量、聚合物浓度对包封率和微球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口服胸腺肽微球对氢化可的松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实验表明,随着载药量的增加,包封率呈下降趋势;聚合物溶液浓度提高会增加微球的包封率。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参数,药物包封率可达89.7%。胸腺肽微球在体外释药有明显突释,提高聚合物浓度,降低载药量可以减少体外突释。氢化可的松免疫抑制小鼠经口服胸腺肽微球后可以提高小鼠淋巴细胞玫瑰花结形成率,证明所制备的胸腺肽微球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结论用改良的O/O液中干燥法制备胸腺肽肠溶微球,通过调节制备工艺参数,可以得到高包封率的微球。动物实验表明,胸腺肽肠溶微球口服后具有调节和增强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develop an easy to scale-up preparation process for exenatide-loaded long-acting microspheres, and develop a method that can be used to rapidly evaluate the in vitro release properties of the microspheres. METHODS The primary emulsion could be made by high shear emulsification process combined with high pressure homogenization method , then exenatide-loaded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by a modified coacervation method. In the coacervation step, static mixer was used for mixing the primary emulsion and the coacervation reagent. RESULTS High pressure homogenization could reduce the size of the primary emulsion to about 200 nm. The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of microspheres was greater than 96.8%, and the amount of burst release in 1 h was less than 0.5%. When the scale of microspheres preparation was magnified by five tim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btained microspheres was the same as the small scale batch. The in vitro release curves showed that the continued release time lasted for nearly 4 weeks after the 17 d lag phase. The drug release rate at 45 ??was as high as 2.5 times of that at 37 ??, with same release curves.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ed preparation process of exenatide-loaded long-acting microspheres, which uses static mixer for mixing the primary emulsion and coacervation reagent, is easy for scaling-up and industrialization. Accelerated test at 45 ?? can be used to rapidly evaluate the in vitro release profile of the microspheres.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绞股蓝总皂甙缓释微球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交联壳聚精为载体.制备了绞股蓝总皂甙缓释微球,考察了壳聚精浓度、绞股蓝总皂甙/壳聚精配比及交联时间等因素对微球的制备和溶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缓释微球在水和人工胃液中均具有显著的缓释作用.微球的收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骨炎一号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制备骨炎一号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骨炎一号微球,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并测定微球的平均粒径、粒度分布、载药量、包封率,采用小杯法测定骨炎一号微球的体外释药情况,并计算其累积释药量。结果:制得的骨炎一号聚乳酸微球的形态圆整,微球的平均粒径为8.59μm,粒径在1-12μm的占总数的90%以上,载药量为48.39%,包封率为19.32%。骨炎一号微球在108h的累积释药量约为78.4%,t1/2为40.8h,Higuchi方程为Y=0.1326 X-0.4782,r=0.9951。结论:得到了比较满意的骨炎一号微球制备工艺,且其体外释药性能符合长效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