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ARF)的治疗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包括给氧、排痰、解除支气管痉挛、抗生素、激素及呼吸兴奋剂的应用,人工辅助呼吸和气管切开术等。其中,气管切开术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甚至有人将其列为治疗成功的关键,抢救的首要措施,其理由如下: 一、有人认为正常人的气道阻力有三分之一是来自上呼吸道,在此类患者行气管切开后有利于痰液的清除,呼吸道的阻力大为减轻。二、有助于清除气管分泌物,改善通气机能及克服由痰液潴留引起的突然窒息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急救术,对气管切开术的病人行术前、术后的观察、护理,对气管切开成功与否起关键性的作用。如术后观察、护理不周仍可随时发生窒息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现将我院2001年10月~2003年4月对气管切开的46例病人行观察、护理的情况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6例患者,男28例,女18例。年龄1.25~68岁,平均43.4岁。其中喉癌23例(50.0%),外伤8例(17.0%),急性喉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农药中毒各3例(各占6.6%),咽后脓肿、气管异物、扁桃体癌各2例(各占4.4%)。气管切开术前先行气管内插管者6例,有5例需长期带管。其他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科学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近年来各科气管切开术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抗感染、止血、重新插管,加强局部换药、吸痰等治疗和护理,除1例喉癌患者拔管困难,带管出院外,其余11例并发症均得到控制。结论气管切开术后科学的护理和正确的气管切开手术操作同样重要,能有效减少和预防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术抢救危重患者效果。方法为患者实施紧急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下常规气管切开术,观察其效果及并发症等。结果350例患者手术后除抢救无效死亡80例外,统计270例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中抢救危重患者极为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是救急手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的上呼吸道梗阻及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我科1988年2月~1996年10月行气管切开术376例,其中发生手术并发症18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8个月~72岁。并发症如下:1.出血6例。3例术中伤及甲状腺下方包膜所致;1例甲状腺峡部过低,向两侧分离过多所致;另2例系病人肥胖,颈部粗短.术野不清,气管前筋膜小血管损伤所致。2.皮下气肿4例。均系切口缝合过紧所致,拆除缝线后逐渐消退。3.脱管2例,均为刎颈病人。患者自行拔管,其中1例由于家属盲目将套管插入创口,引起… 相似文献
6.
7.
气管切开术 (tracheotomy)是一种抢救重危病人的急救手术。临床上此手术极为常见 ,各科医师都应熟悉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 ,以便及时应用 ,正确处理 ,挽救病人生命。1 一般资料1992年 7月~ 2 0 0 0年 9月期间 ,作者共做气管切开术10 0例 ,男 5 9例 ,女 4 1例。年龄 1~ 81岁 ,平均年龄 38 5岁。其中喉癌、喉部肿瘤切除术 2 0例 ,鼻咽血管纤维瘤、鼻窦癌、咽旁间隙巨大肿瘤切除术 15例 ,各种原因造成昏迷 ,呼吸麻痹、重症肌无力、格林 巴利综合症 30例 ,喉炎、喉水肿、喉异物 15例 ,喉外伤、喉狭窄手术 5例 ,破伤风喉痉挛 1例 ,颌面部严重复… 相似文献
8.
急性会厌炎合并急性喉梗阻是耳鼻喉的急重症。该病情发展迅速,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适时掌握好气管切开最佳时机,均能获治愈。如错过了气管切开的最佳时机,病人就会出现窒息以致导致死亡。我们多年来共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胸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与传统的肌内注射哌替啶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 8例在全麻下行贲门癌或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肌注哌替啶组 (A组 )和病人自控镇痛PCA组 (B组 )。A组病人术后感觉疼痛时肌注哌替啶镇痛 ;B组携带镇痛泵 ,由病人或家属自控镇痛。术后 1、8、2 4、72h进行随访并记录镇痛评分 (VAS)等 ,术后 1周随访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B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A组 (P<0 0 5或P <0 0 1)。术后 1周肺部并发症A组为 14例 ,而B组仅 2例 (P <0 0 1)。结论 PCA镇痛效果明显 ,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 ,优于传统的哌替啶肌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与分析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功能衰竭(ARFF)易患因素。方法对术后发生ARFF的老年肺癌患者53例进行了“肺癌术后发生ARFF常见易患因素调查问卷”调查,对照组按1:2随机选择同期术后未发生ARFF的同龄、同病患者106例,比较问卷中各类观察指标。结果ARFF组的平均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吸烟指数、术前低肺功能、大病灶、全肺切除术、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及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COPD史、高吸烟指数、术前肺功能不全、大病灶以及全肺切除术、手术时间长、术中补液量多、术后发生并发症的老年肺癌患者术后更较易发生ARFF。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病人昏迷后因咳嗽反射差,痰液不易排出,易发生肺部感染,呼吸道梗阻,甚至窒息。我科对52例脑出血昏迷病人施行了气管切开术,同时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减少了肺部感染,达到了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伍荣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24):32-35
目的 探讨研究胸科手术中使用双腔气管导管进行单肺通气,另一侧肺使用高频通气,从而稳定术中双肺通气以及明显改善分流问题,使术中血气稳定在正常生理范围.方法 分别设置实验组30例胸科手术实行单侧肺通气,另一例肺高频通气;设置对照组30例胸科手术实行单侧肺通气.结果 实验组通气频率每分钟16次,高频通气每分钟60次,潮气量300ml.而对照组通气频率每分钟20~25次,潮气量在400~500ml之间波动.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气分析:实验组术中血气稳定在正常状态,而对照组术中血气波动较大,处在不平稳状态,两小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术中分流较小,而对照组术中分流较大和不平稳.两小组术中分流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血压及心率两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双腔气管导管进行单肺通气加另一例肺高频通气,术中通气频率、潮气量稳定,血气分析较正常而平稳,分流较小,有利于胸科手术进行,是较为理想通气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技术改进在神经外科应用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患者90例,随机分为传统气管切开组(传统手术组)和技术改进组,每组45例.记录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观察术后大量出血、切口感染、气胸、皮下气肿、食管损伤、气管软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9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技术改进组在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技术改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技术改进,能有效快速建立神经危重症患者的气道,操作简便、安全,缩小手术切口、降低手术难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术在心胸外科中的应用(附79例报告)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刘文林鲍家银陈问泓林惠珠一、临床资料1983年至1996年2月,我所有资料可查的心胸外科手术后行气管切开术者共79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28例;年龄2~74岁。气管切开时间2~140天... 相似文献
16.
17.
18.
敖喜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在口腔领面外伤中应用的适应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总结34例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及预防。结果34例患者中未发生窒息死亡,8例出现并发症(8/34),主要为创口出血(5例),皮下气肿(2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气管切开术是保证口腔领面部外伤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及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适时的选择气管切开术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性选择56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需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方式的不同分为PDT组25例,0T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31例,观察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缺氧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PDT组手术切口长度(15.0±1.6)mm、手术时间(9.9±3.4)min、出血量(5.2±2.2)ml、术中缺氧时间(10.2±2.1)s,均小于OT组[分别为(41.2±3.9)mm、(27.2±5.1)min、(18.2±3.5)ml、(31.1±6.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切口出血、皮下气肿等并发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简单、快捷,并发症少,在危重症患者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选择56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需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方式的不同分为PDT组31例,OT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25例,观察2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缺氧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PDT组手术切口长度(15.0±1.6)mm、手术时间(9.9±3.4)rain、出血量(5.2±2.2)ml、术中缺氧时间(10.2 4~2.1)s,均小于OT组的(41.2±3.9)mm、(27.2±5.1)min、(18.2±3.5)ml、(31.1±6.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切口出血、皮下气肿等并发症显著降低(P值均<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简单、快捷,并发症少,在危重症患者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