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低氧血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挪富  钟南山 《广东医学》1998,19(9):653-655
目的:观察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用全液多导睡眠图记录13例COPD患者夜间睡眠时低氧血症发生情况,以白天的血气和肺功能参数为自变量X,分别与因变量Y1(夜间基础氧饱和度)和Y2(夜间最低氧饱和度)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并求出回归方程,对13例COPD和10例COPD血氧饱和度与夜间基础氧饱和度Y1明显相关;而夜间最低氧饱和度Y2与白天的PaCO2(X1)及SaO2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睡眠时低氧血症发生的可预测因素。方法分析和比较28例COPD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者的肺功能、白天动脉血气及夜间血氧水平。结果 COPD患者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COPD患者睡眠时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0%的时间占睡眠时间百分比(T90)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日间SaO2、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绝对值与夜间MSaO2相关(r值依次0.704、0.435,P<0.01)。建立了夜间血氧水平的预测公式:MSaO2(%)=0.536×日间SaO2(%)+2.35×FEV1绝对值(L)+38.805。日间SaO2、FEV1绝对值与夜间睡眠时血氧饱和度分布有关。结论 COPD患者睡眠时血氧饱和度较正常人出现明显下降,此时的血氧水平和分布可以通过日间SaO2、FEV1绝对值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时低氧血症的综合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时低氧血症(EIH)的治疗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择轻、中度COPD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采用氧疗、硝苯地平控释片20mg,每日2次,优喘平0.4g,每晚口服1次,并结合呼吸操及全身锻炼,持续6个月~1年;对照组30例,仅予一般体育锻炼,观察他们治疗前后运动时血气、肺功能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运动时SaO2由(80.5±4.5)%上升至(91.5±6.4)%,肺功能及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持续氧疗、硝苯地平等药物配合治疗、呼吸操及全身锻炼是治疗COPD患者EIH的一种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血症相关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57例,进行日间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检测和夜间睡眠监测。结果夜间低氧血症发生率为12.28%。病情严重程度、日间SaO2可作为夜间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OR=2.167、4.548,P<0.05)。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组MSaO2、LSaO2、SIT90%、ODI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IT90%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2,P<0.05),MSaO2、SIT90%与日间SaO2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r=-0.43、0.61,P<0.05),FEV1%、日间SaO2对夜间低氧血症有预测价值(P<0.05),当日间SaO2为93.78%时,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分别为0.75、0.69。结论监测日间SaO2可作为预测COPD稳定期患者夜间低血氧饱和度状态及低氧血症的发生指标,病情严重程度与夜间低氧血症发生有关,但无明显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 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组采取Bi PAP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气指标[PH、血氧饱和度(Sp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氧分压(Pa O2)]、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FEV1]、夜间呼吸暂停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桡动脉血pH值、SpO2、PaCO2及Pa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FVC/FEV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夜间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夜间呼吸暂停最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3/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19%(1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效果优于常规鼻导管吸氧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否具有相关性。对40例OSAS患者依是否伴发COPD分为单纯OSAS组和重叠综合征组,分别对其肺功能和睡眠呼吸多导分析资料进性分析。40例中24例为重叠综合征,其夜间与睡眠有关的低氧血症较单纯OSAS患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张军  袁铁英  杨晶 《吉林医学》2008,29(14):1165-116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慢性气流阻塞,病程呈进行性进展为特征,是老年人的多见病,往往因反复发作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视障碍。机械通气能虽能有效改善COPD急性发作时所致的通气功能障碍,但是,由于COPD患者本身存在不可逆的病理生理改变,故上机时间长,撤机困难,成为目前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主要因素,从而指导早期成功撒机.方法 对30例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原因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 30例COPD发生撒机失败的共58例次.其中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24例次(41.4%);感染(原发病控制不力12例次、食管返流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2例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例次)21例次(36.2%);呼吸道管理问题6例次(10.3%);脱机策略不当4例次(6.9%);心理障碍3例次(5.2%).结论 应找出撤机失败原因,行针对性预防及处理,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RF)患者应用无创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成功撤机的最佳时机、方式及护理,提高撤机的成功率.得出结论:COPD合并RF的患者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撤机的方式和时间的掌握是成功撤机的关键,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是成功撤机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与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即重叠综合征患者睡眠结构的差别,将稳定期单纯COPD患者,COPD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及健康者三组对照,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正规监测。睡眠分期应用Rechtschaffen标准。结果重叠综合征患者和COPD患者的(Ⅲ Ⅳ)期睡眠和快速动眼睡眠期减少,但两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叠综合征(OS)患者临床特征,为O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36例、OS患者32例以及正常对照者13例,询问其Epworth嗜睡评分(ESS)、高血压病史,测定其颈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所有受试者均行多导睡眠监测、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测定,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AT)、夜间最低氧饱和度(LSaO2)、夜间平均氧饱和度(MSaO2)、血氧饱和度<90%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Ts90%)、慢波睡眠(Ⅲ期睡眠)及快速眼动相睡眠(REM)占总睡眠百分比(%)、微觉醒指数、夜间心律失常发生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PaO2和PaCO2等指标,并对相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OS组和OSAHS组患者的BMI、颈围显著高于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OS组患者AHI、ESS、PaCO2等数值明显高于COPD组、OSAHS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夜间LSaO2、MSaO2、FEV1%和FEV1/FVC等则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 OSAHS伴有肥胖COPD患者更易患OS;OS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睡眠质量、肺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日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较单纯COPD或OSAHS更严重,应提高对OS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包勇  高蜀生  练祥忠  殷俊  杨英  陈锋 《四川医学》2001,22(5):434-43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在感染等诱因作用下常出现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 ,导致明显低氧血症、二氧化碳贮留、混合性酸中毒 ,通常有效的机械通气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上述患者又常存在营养不良 ,呼吸肌无力致撤机困难。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 levelpositiveairwaypressure)呼吸机提供两个正压的辅助通气 ,可改善呼吸肌疲劳 ,且具有呼气末正压 (PEEP)作用 ,防止小气道陷闭。本研究对COPD并呼吸衰竭加重需气管插管住院患者使用美国Respironics设计的BIPAP呼吸机辅助撤…  相似文献   

14.
资料与方法 7年来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32例,均经胸部X线检查及胸腔排气测压证实,男21例,女11例,年龄42~82岁,单纯性气胸9例,交通性气胸19例,张力性气胸4例。右侧17例,左侧13例,双侧气胸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探讨。方法:选择1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合并阻塞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分成两组,对照组(n=52)未合并阻塞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研究组(n=64)合并阻塞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FEV_1、呼吸暂停指数及睡眠时SaO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伴有多方面的指标变化,临床建议尽早预防干预,减轻患者痛苦,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变异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需要行有创机械通气并且最终可以通过自主呼吸实验(SBT)并撤机的患者,根据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分别记录每个患者的性别、年龄、撤机前通气时间、APACHE Ⅱ评分、体质指数(BMI)、呼吸浅快指数(RSBI)、最大吸气负压(MIP)、口腔闭合压(P0.1)以及SBT时的呼吸变异率包括:潮气量变异率(CV of Vt)、吸气时间变异率(CV of Ti)、呼吸周期变异率(CV of TTOT)、“责任周期”变异率( CV of Ti/TTOT )和平均吸气流速变异率( CV of Vt/Ti)。比较各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共入选符合标准患者57例,其中撤机成功组46例,撤机失败组11例。两组间性别、年龄、APACHE Ⅱ评分、BMI和撤机前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组的P0.1和RSBI均低于撤机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撤机成功组的MIP、CV of Vt、CV of Ti、CV of TTOT、CV of Ti/TTOT和CV of Vt/Ti均高于撤机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为各撤机指标建立ROC曲线,并利用cut-off法得出各指标的预测阈值,其中CV of Vt/Ti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62,95%CI为0.917~1.000,当其>15.5时,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90.9%。 P0.1的曲线下面积最小,为0.748,95%CI为0.713~0.784,当其<4.05 cmH2 O,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为53.5%,特异度为87.4%。结论呼吸变异率是预测AECOPD患者撤机结局的有效指标,其中CV of Vt/Ti>15.5时,预测患者撤机成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SmartCare智能化撤机(SC)和程序化撤机(SB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撤机阶段的患者舒适度、医护人员工作量、撤机时间、撤机成功率和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将准备撤机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SC组和SBT组,撤机计划开始后每日给予两组患者和医护人员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舒适度和工作量,0分为舒适度最差和工作量最多,10分为舒适度最好和工作量最少。同时记录两组血气分析的次数、撤机成功率、撤机时间、自行拔管率、48 h内再插管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纳入COPD患者40例,SC组19例,SBT组21例。患者和医护人员前3 d的VAS评分SC组均显著高于SBT组(P<0.05)。撤机时间SC组[(4.7±2.7)d]少于SBT组[(5.5±3.2)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气分析次数、撤机成功率、48 h内再插管率、自行拔管率和VAP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C法相对于SBT法,可以提高COPD患者撤机阶段的舒适度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有相似的撤机成功率,但未能证实可以缩短COPD患者的撤机时间及减少机械通气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中到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疗效。方法:经肺功能和睡眠呼吸监测诊断的中到重度COPD合并OSAS患者共3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氧疗和BiPAP呼吸机治疗3月。结果:中到重度COPD合并OSAS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低氧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6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同时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水平。结果COPD患者伴不同程度低氧血症,血清cTnI、cTnT和CK—MBmas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重度低氧血症组患者血清中3项心肌标志物浓度均明显高于中度低氧血症组和轻度低氧血症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患者组PaO2水平与相对应的血清cTnI、cTnT和CK-MBmass水平间呈负相关(分别为r=-0.814、P〈0.01;r=-0.792、P〈0.01和r=-0.707、P〈O.05);血清cTnI、cTnT和cK—MB mass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2.2%、62.5%、44.8%,以cTnI的阳性率最高,与cTnT和CK—MBma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结论COPD患者低氧血症可导致血清中心肌标志物浓度增高,且与PaO2水平呈负相关,常规检测血清中心肌标志物浓度,尤其是cTnI,对及时了解COPD患者心肌损害程度、改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轻-中度低氧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COPD)患者夜间缺氧情况。【方法】对148例白天轻-中度低氧血症的稳定期COPD患者(PaO256~69 mmHg),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分析其缺氧人群分布情况。【结果】入选的COPD患者平均肺功能分级重度不全[FEV1(37%±10%)predicted]、伴有白天轻度缺氧[PaO2(65±3)mmHg]。其中66名患者符合夜间无缺氧的规定,定为Ⅰ组;48名患者符合夜间有缺氧的规定,定为Ⅱ组;34名患者符合夜间有缺氧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规定,定为Ⅲ组。睡眠监测前SaO2分别为:Ⅰ组(90±1)%、Ⅱ组(89±2)%、Ⅲ组(88±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9);但是监测期平均氧饱和度(SaO2)分别为:Ⅰ组(89±2)%、Ⅱ组(86±3)%、Ⅲ组(85±2)%,Ⅰ组比Ⅱ组、Ⅲ组显著高(P〈0.01)。【结论】在白天轻-中度低氧血症的中-重度COPD患者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存在夜间明显单纯缺氧或缺氧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有必要对此类患者进行常规的夜间睡眠监测筛查,以为患者制定正确的长期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