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肾盂癌术前诊断率及疗效。方法:总结我院1980年~1998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盂癌42例,复习国内外文献,分析肾盂癌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B超及CT对肾盂癌的确诊率分别为53.3%、87.5%、86.2%及100%,尿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36.2%。术后1年、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5%、70.6%、53.3%、19.3%。结论:尿路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种常用检查方法在肾盂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肾盂移行上皮癌,术前均经螺旋CT、超声、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各种检查结果均与肿瘤在肾盂内的生长位置和瘤体高度进行对照。结果:静脉肾盂造影直接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癌11例,未显影8例,显示正常2例。超声直接诊断肾盂癌13例,发现肾窦分离提示肾盂癌可能2例,未发现异常6例。螺旋CT直接诊断肾盂癌18例,误诊3例。结论:肾盂肿瘤的生长位置主要影响静脉肾盂造影的诊断;肿瘤的高度主要影响超声的诊断,两者具有明显的互补性。无论在肾盂移行细胞癌病灶的发现还是定性方面,螺旋CT的价值明显优于超声和静脉肾盂造影。  相似文献   

3.
回顾本院近8年来,对尿路结石30例33个患肾静脉肾盂造影不显影的患者行肾图检查。为临床治疗尿路结石提供可靠依据。现将肾图结果及其临床应用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30例尿路结石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19岁,平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肾盂移行细胞癌术前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肾盂移行细胞癌(TCC)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右侧16例,左侧8例。对B超或彩超、超声造影(CEUS)、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RP)、CT、磁共振成像(MRI)或磁共振尿路造影(MRU)、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B超或彩超、CEUS、IVU、RP、CT、MRI或MRU、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肾盂移行细胞癌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52.2%、100%、21.4%、85.7%、88.9%、66.7%、46.2%。结论B超或彩超、IVU可作为肾盂癌的初步检查方法,CT在术前诊断及分期中起重要作用,CEUS等新技术的应用为肾盂癌的术前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超声对肾盂移行细胞癌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0月~2009年10月诊治的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盂移行细胞癌的影像学资料,8例均行超声检查、6例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5例行CT检查。结果:超声明确诊断肾盂移行细胞癌3例、膀胱癌1例、肾集合系统不规则低回声区1例、肾盂积水1例、肾错构瘤1例、超声未见异常1例,静脉肾盂造影检查3例显影,3例为无功能肾,CT检查4例可见肾盂占位。结论:超声对肾盂移行细胞癌肿块〉1cm和(或)伴肾积水者确诊率高,当病灶小或只表现为肾盂积水时,应建议其他影像学检查,以除外肾盂占位。因此。超声仍为无痛性肉眼血尿患者对肾盂移行细胞癌诊断的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1995年4月~1997年5月,作者在也门共和国南方工作期间,应用带蒂腰大肌瓣肾固定术治疗肾下垂,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17例,均为女性,年龄19~26岁。未婚2例,已婚15例(生育多胎)。右侧9例,左侧5例,双侧3例。病史1~12年。腰坠痛17例,镜下血尿15例,肉眼血尿2例,反复尿路感染11例。不同程度的肾积水10例,合并肾下盏或肾盂结石4例。伴有消化道症状2例,神经官能症状1例。术前经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平卧和站立位摄片)检查,按照Braasch…  相似文献   

7.
刘兆元  桂玉宽 《河北医学》2000,6(3):245-246
无功能肾是同位素检查或X线静脉肾盂造影未显影者。临床上对无功能肾的病因鉴别常有困难。有时要借助于逆行肾盂造影,肾动脉造影,但也有限制。我院从 1995年6月至 1998年12月对经静脉肾盂造影提示的27例30只无功能肾,应用B型超声进一步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与病理对照,B超诊断符合率92.6%。现就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分析。1资料和方法 本组27例30只肾,其中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7岁,其中30~50岁为多数,占74%(20/27)。 应用阿洛卡370型B超诊断仪,凸阵探头,…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32例肾盂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经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确诊,超声和CT检查未能明确诊断。行腹腔镜手术治疗18例,术后失访1例,1例于术后6个月囊肿复发,另16例术后一年未见复发,IVP示肾盂源性囊肿完全消失。IVP检查是肾盂源性囊肿诊断的有效方法。腹腔镜下囊肿去顶、瘘口修复是治疗肾盂源性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静脉肾盂造影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X线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静脉肾盂造影(IVP)的应用越来越广泛。IVP是将泛影葡胺快速静脉注入,造影剂很快从肾脏排泄,从而显示双肾,尿路形态及病变的检查方法。它对协助临床诊断泌尿系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泛影葡胺是一种含碘造影剂,个别人对碘过敏,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做好碘过敏试验和严密注意过敏反应,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5年3月~1998年3月在我院放射科行IVP检查的有385例,其中男242例,女143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1512岁。使用药物为6…  相似文献   

10.
王继征  李鹏 《中原医刊》2000,27(7):32-33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狭窄是原发性肾积水的常见原因之一。我院自1981年1月至1999年8月共收治33例患者,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治疗30例,34侧,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本组33例,男24例,女9例。年龄6月~54岁,平均16.2岁,双侧病变4例,占12%。上腹部肿块17例,疼痛23例,血尿2例,并发肾结石3例。全部病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18例患肾未显影,其余均显影延迟,肾盂、肾盏有不同程度的积水,逆行肾盂造影10例,肾盂穿刺造影21例,显示肾盂肾盏扩张,U…  相似文献   

11.
双J管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自1992年4月至1999年5月,我们应用肾盂匙状皮瓣成形术加输尿管内置双J管支架引流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S)35例,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就双J管在肾盂成形术中的应用体会作一报道。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UPJS35例,单侧UPJS33例,双侧UPJS2例,共应用双J管37条,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6~44岁(平均28岁)。术前行B超、IVP检查明确诊断,其中7例IVP不显影者经输尿管逆行造影证实。术前尿素氮及肌酐测定除2例双肾积水有轻度氮质血症外,其余均在正常范围。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尿路结石合并影像学难以发现的实质浸润型肾盂癌的临床特点,并进行鉴别诊断分析。方法 回顾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间3例上尿路结石合并实质浸润型肾盂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性,年龄50~71岁。分析合并上尿路结石并延迟诊断肾盂肿瘤的原因,总结其鉴别特征。结果 3例患者均以腰痛及血尿为首要症状就诊,术前完善腹部CT检查,3例均发现肾结石合并肾积水,2例局部肾实质强化密度减低,因合并肾盂感染,仅考虑为肾皮质局限性炎症改变。3例患者接受经皮肾镜或输尿管软镜碎石后发现合并肾盂肿瘤,后行肿瘤根治手术。1例术后6个月肿瘤多发转移死亡;1例术后15个月发现肿瘤多发转移,行化疗带瘤生存中;1例术后16个月膀胱内肿瘤复发,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规律膀胱灌注化疗。结论 合并上尿路结石的实质浸润型肾盂癌影像学检查表现不典型,易与感染性疾病混淆,应重视CT或泌尿系CT造影(CTU)检查,对于术前CT发现局部肾实质密度减低的患者应高度怀疑实质浸润型肾盂癌可能,可行穿刺活检明确,必要时可重复活检。高危患者需术中仔细检查肾盂黏膜,必要时多点、足量活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结石伴无功能肾合并肾盂癌的漏诊原因。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例肾结石伴无功能肾合并肾盂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70~78岁;肾结石病史11~16年。4例患者均出现腰痛、血尿及合并泌尿道感染,其中2例合并发热,静脉尿路造影、彩超及CT等检查均未发现肾盂癌。1例患者因合并输尿管下段结石及膀胱结石,遂行肾输尿管切除及膀胱切开取石术,其余3例行单纯肾切除。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原发肾盂腺癌1例,肾盂尿路上皮细胞癌2例,肾盂鳞状细胞癌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例半年后死于肿瘤复发转移,1例半年后失访,1例随访4.5年肿瘤无复发,1例随访1.5年肿瘤无复发。结论 肾结石伴无功能肾合并肾盂癌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容易漏诊,年龄较大、长期肾结石合并重度肾积水伴感染的患者应考虑合并肾盂癌可能,需进一步检查,术中应常规仔细检查切除的肾脏标本。  相似文献   

14.
曹中华  武和平  林夏萌   《中国医学工程》2012,(9):39+41-39,41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实施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的40例患者,其中30例使用自制压迫带,通过一次给药,同时完成CT增强扫描和静脉肾盂造影,另外10例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后,模拟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对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一次给药,CT增强扫描后,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所得到的影像学结果,与单独进行CT增强扫描、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所得到的影像学结果,没有明显差异,效果均满意。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的40例患者中,成功39例,其成功率为97.5%,1例患者不成功,主要是CT增强扫描成功后,搬运过程中,压迫布球发生移动而造成的静脉肾盂造影不成功,另外10例CT增强扫描后,模拟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成功率为100.0%,而且其影像学结果与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相同,完全符合诊断要求。结论一次给药同时进行CT增强扫描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同样可以达到诊断要求,但是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以及检查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肾盂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盂癌是起源于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大多为乳头状移行细胞癌,在肾肿瘤中约占7%~10%[1]。肾盂癌主要发生于成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现收集我院1995年9月至2005年4月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14例肾盂癌资料,并对其螺旋CT表现及诊断进行分析和评价,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静脉肾盂造影的操作方法以及做为X线静脉肾盂造影补充手段的可行性。方法 50例常规静脉肾盂造影的患者在完成造影检查后进行CT扫描。CT扫描方法及参数如下:层厚,常规7mm,无间隔,120Kv,自动mA(normal);靶区重建扫描:层厚1mm,高质量(HQ)无间隔扫描;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方法。结果 50例患者,男3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0岁。常规剂量造影剂静脉肾盂造影,44例肾盂、输尿管、膀胱正常显影;6例不显影。50例患者常规静脉肾盂造影后行CT扫描,50例患者肾盂、输尿管、膀胱均显影清晰;靶区重建效果良好。结论 CT静脉肾盂造影密度分辨率明显高于常规静脉肾盂造影,对于尿路梗阻或肾功能低下而导致常规静脉肾盂造影不显影的患者不需要再做延时造影或双倍剂量造影来解决,直接做CT扫描即可完成CT静脉肾盂造影,完成临床检查目的。避免了肾功能低下的患者因增加造影剂剂量所增加的危险性;对于可疑病变区(怀疑输尿管狭窄、梗阻)进行靶区重建扫描,重建图像立体效果较好。故CT静脉肾盂造影可做为常规X线静脉肾盂造影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对象和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12月收治非结石性、静脉肾盂尿路造影(IVP)显影不良肾脏32例(32只),男19例,女13例,年龄8个月~68岁,平均43.4岁。均经腹部平片(KUB)排外阳性结石,静脉肾盂尿路造影(IVP)检查提示患侧泌尿系显影不良。其中输尿管狭窄10例,肾萎缩7例,肾结核5例,多囊肾7例,肾盂肾盏癌2例。其中19例进行手术治疗,切除无功能患肾11只。  相似文献   

18.
创伤性膈肌破裂11例诊治体会孟智民渑池县人民医院渑池472400关键词创伤;膈肌破裂;早期诊断;手术1990年~1997年6月作者共收治创伤性膈肌破裂1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例中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19~52岁。车祸撞伤6...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泌尿系结核的临床症状越来越不典型,需综合分析多种影像学检查诊断。结论静脉肾盂造影(IVP)是肾结核首选的有诊断意义的检查方法,对不典型肾结核的诊断需要在提高认识的的同时重视病史,综合分析尿细菌学及IVP检查,必要时联合逆行肾盂造影(RP)、CT才能确诊。  相似文献   

20.
1994年4月至1998年12月,我们采用经肾盂、肾后唇切开取石术治疗部分鹿角形肾结石及复发性肾结石2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8~61岁,平均36岁。依据静脉尿路造影作出肾结石诊断。部分鹿角形肾结石(即结石位于肾盂中下盏)18例,复发性、多发性肾结石3例。21例行肾盂、肾后唇切开取石术,4例同时行肾盏整形术。1.2手术方法持续硬膜外麻醉,第11肋间切口。游离肾脏,显露肾盂,行肾盂切开试取结石,如未成功,则用腔静脉钳一叶伸入肾盂内,另一叶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