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颖  李凤銮  李来有 《临床荟萃》2006,21(15):1096-1097
脑梗死致残率高、易进展、易反复发作,为治疗及康复带来很大困难,其中脑功能判断是治疗方法选择和预后的关键.目前影像学检查在功能判断上局限于灌注及代谢情况,且不利于监测.神经系统通过电活动行使功能,脑功能与其生物电活跃程度密切相关.脑梗死早期脑电即表现为明显的慢波增多,先于形态学上的改变,但完全辨识脑电图的异常信号有一定困难,且不能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3.
现代化脑电生理检测技术、新型检测仪器及软件已成为脑部某些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而脑电地形图就是直接显示脑组织时空定位、定量的高敏技术。近10年来,它已经发展成神经科不可缺少的诊断技术,至今我科已做脑电地形图18236例次;现参考有关文献结合实践体会,对脑电地形图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 脑电地形图(Beam)是随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于评价大脑功能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1992年以来,我们对3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了光量子自血回输法(UBI)治疗并以脑电地形图对该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6.
脑电图(electroence phalogmm,EEG)/脑电地形图(Blainelectrical ectivith mapping,BEAM)检查是招飞体检中筛查癫痫的有效工具,也是鉴定脑功能正常与否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2004-2006年,我们在招飞体检中对137人做了(EEG/BEAM)检查。都是在人员和时间集中的情况下,在短时间(1~2d)之内,完成了几十人次的检测任务,达到了体检单位的要求。由于这项检查较之其他项目繁杂,并要有一段时间的保证,又是在人员和时间集中的情况下进行,因此周密的组织,专人交待注意事项,检查的有序进行,专业知识的熟练应用,是在有限时间内顺利完成多人次EEG/BEAM检测的几个重要环节。现将我们的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任安文  康力 《华西医学》1991,6(1):44-45
本文分析65例患者的彩色脑电地形图资料,并同脑电图、CT结果比较表明:脑电地形图对脑萎缩的诊断阳性率高于脑电图;而对头痛,癫痫和脑炎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T。并表明了BMP-C_1型国产彩色脑电地形图机优于目前国内外的其他脑电地形图机。  相似文献   

8.
对74例首次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患者脑电地形图(BEAM)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占33.8%的患者,脑电地形图出现阳性结果,这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电生理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证实了脑电地形图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103例神经衰弱的脑电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平 《中国康复》2006,21(2):95-95
神经衰弱患者103例,男51例,女52例;年龄11-51岁,平均31岁;病程1个月-5年,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5版,TCD-9)和美国精神疾病怫会诊断统计手册标准,临床表现为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手脚发热或颤抖及情绪激动或改变等一系列植物神经症状等。103例患者均采用TM3500型脑电地形图诊断系统按国际10%-20%标准导联,高频滤波30Hz,低频滤波1.0Hz,分析时间300s,采样点512个,于过度换气前后分别取脑电样本转换成α、β、σ、θ4个频带的平均功率谱图,同时观察原始脑电图。  相似文献   

10.
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在老年期痴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对老年期痴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5例阿尔茨海默病和1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D组患者痴呆程度较VD组严重,EEG、BEAM异常与痴呆严重度有关,BEAM检查阳性率随痴呆严重度评分降低而升高,而EEG检查阳性率则欠规律性。结论:EEG、BEAM检查可作为AD和VD的鉴别参考,对掌握病情进展和判断预后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等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研究早期(发病1周以内)康复治疗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及脑功能的影响。随机选择89例脑梗塞患者,分层随机抽样分为康复组49例,对照组40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 ̄(133)Xe吸入法测定脑血流量,检查脑电地形图。结果发现康复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77.5%。两组治疗后脑血流量均明显改善,但康复组比对照组高(t=4.99,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为康复组明显改善。康复组脑电地形图改善率95.9%,对照组77.5%(X2=5.30,P<0.05)。认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的恢复及脑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脑梗塞是因脑部血管供血、供氧、供养的情况突然中断,并引发一侧上、下肢体,上、下半身或全身无力,呈现麻痹的现象(偏瘫),如不及时治疗和进行康复训练,将使患者造成终身残障。为探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们对脑梗塞患者制订了一系列早期康复训练程序,并作了临床应用对比观察。以常规护理作对照(74例),观察组(83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分别对比患者入院,出院时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吃饭、语言、行走及肢体肌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自行持匙进餐(P<0.01)、语言恢复(P<0.01)、单独扶拐行走(P<0.01)、肢体肌力恢复(P<0.01),差异显著。因此,我们认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能使患者心理状态及运动机能恢复到最大限度,并可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能更好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减轻残障程度,为使其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40例,阿司匹林组32例,观察时间为14d,对两组患者检测治疗前后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结果氯吡格雷治疗后全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具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脑梗死与单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多发性脑梗死(MCI)与单发性脑梗死(SCI)的危险因素,以利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防治。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为MCI和SCI组,对可能影响多发性脑梗死发病的24项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可能的危险因素在MCI与SCI组间有无差异,然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瓣膜病、吸烟、脑梗死史、入院首次收缩压等危险因素在MCI与SCI组间有显著差异,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14,95%CI(1.003,1.026)]、高血压[OR=1.566,95%CI(1.185,2.068)]、吸烟[OR=1.473,95%CI(1.052,2.061)]、脑梗死史[OR=1.948,95%CI(1.326,2.864)]为M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SCI相比,年龄、高血压、吸烟、脑梗死史为MC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DWI技术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探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弥散加权成像 (DWI)技术参数选择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应用探讨。方法 搜集 80例脑梗塞患者 ,其中超急性 11例 ,急性 2 7例 ,亚急性 42例 ,全部进行DWI扫描。结果 三期的DWI检出率均为 10 0 % ,超急性期T2检出率为 0 % ,急性期T2检出率为 5 5 % ,亚急性期T2检出率为 10 0 % ;DWI的弥散全方向比单方向对于显示梗塞灶较清楚 ;b值越高 ,弥散效果越好 ,显示梗塞灶越清楚 ;12 8× 12 8的采集矩阵比 12 8× 64的DWI像效果好 ;视野为 2 4× 18与 3 6× 18(CM )时 ,DWI的图像的几何变形程度一样。结论 DWI是诊断急性脑梗塞的好方法 ,其弥散方向、b值及采集矩阵的选择是成像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病程在6-24h内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肝素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肝素组立即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5d后改为肠溶阿司匹林75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从治疗开始即口服肠溶阿司匹林75mg,每日1次。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肝素组治疗18h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停止进展19例(90.4%),对照组10例(52.63%),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肝素组治疗1个月后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1.4%,47.4%,P<0.01)。治疗过程中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阻止进展型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进展,对患者发病1个月内的转归也是有益的,且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高尿酸血症(H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心源性脑栓塞(CE)、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患者283例,检测血清尿酸水平,使用彩色超声评估双侧颈总动脉及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厚度,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HUA间的关系。结果:HUA组颈总动脉内膜厚度、斑块的数量及大小均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脑梗死患者中高甘油三血酯症(P=0.024,OR值1.300,95%CI为1.014~1.194)、肾功衰(P=0.030,OR值1.534,95%CI为1.043~2.581)、LAA(P=0.004,OR值2.017,95%CI为1.256~4.018)为罹患HUA的危险因素。结论:H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关系密切,HUA是脑血管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了解彩色多普勒对脑梗塞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脑梗塞患者和36例健康人的颈动脉颅外段进行二维超声切面显像与彩色多普勒检测。了解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情况,测定颈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舒张期血流峰值,和阻力指数。结论彩色多普勒能清楚显示脑梗颈动脉病变情况,有效评价其血流动力学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108例脑血管病的脑电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108例脑血管病患者的BEAM,男79例,女29例,平均年龄59.14±8.88岁.于发病1~7天内检查,部分病例在病后30~40天复查.全部病例经头CT扫描证实,其中脑出血62例,脑梗塞46例.其BEAM阳性率明显优于常规EEG(经卡方检验表明BEAM阳性率明显高于EEG,脑出血P<0.01、脑梗塞P<0.05).对缺血性脑梗塞早期的发现,有时先于头颅CT扫描,弥补了头颅CT扫描不能显示大脑功能变化的不足,两者结合能提高临床早期诊断阳性率,也可为临床预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赵玉章  周东 《华西医学》2008,23(2):310-311
目的:探讨血清中对氧磷酶活性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40例,取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分别测定血清对氧磷酶(paraoxonase,PON1)活性及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浓度,以PON1活性及酶活性/HDL为观察指标,采用相关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对氧磷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两组受试者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酶活性/HDL也有显著降低(P<0.05)。急性脑梗死组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清对氧磷酶活性较无糖尿病合并症患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清对氧磷酶活性降低与急性脑梗死尤其是合并糖尿病者关系密切。血清对氧磷酶活性降低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我们的研究为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的探讨、诊断和治疗本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