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栓塞治疗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自1994—4~2004—4栓塞治疗33例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72h)病人,分析动脉瘤几何形态学、位置、病情严重程度、栓塞材料等对栓塞效果的影响。结果Hunt—Hess分级Ⅰ~Ⅱ级、Ⅲ级、Ⅳ-Ⅴ级者,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6.9%、57.1%、0%。宽颈、窄颈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分别为58%、76%。前交通动脉瘤、颈内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预后良好者分别为90.9%、66.7%、0%。结论动脉瘤的栓塞程度不仅与瘤颈有关,还受瘤体大小、动脉瘤位置的影响。而临床预后与Hunt-Hess分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栓塞治疗急性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自1994年4月至2004年4月急性期(72h)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33例病人,分析动脉瘤几何形态学、位置、病情严重程度等对栓塞效果及临床治疗的影响。结果Hunt-Hes分级Ⅰ~Ⅱ级、Ⅲ级、Ⅳ级者,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7.0%(20/23)、57.1%(4/7)、0%(0/3)。宽颈、窄颈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分别为58.3%(7/12)、76.2%(16/21)。前交通动脉瘤颈内动脉瘤、预后良好者分别为90.9%(10/11)、66.7%(12/18)。结论动脉瘤的栓塞程度受瘤颈、瘤体大小、动脉瘤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临床预后与Hunt-Hess分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出血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出血后72h内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8例破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中完全致密栓塞20例,栓塞程度达90%以上者6例,栓塞程度在80%-90%者2例。术后无再出血发生,死亡1例。结论Hunt—Hess分级I~Ⅳ级颅内宽颈动脉瘤出血急性期患者实施血管内治疗安全可靠,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微弹簧圈囊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19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破裂后的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以及再破裂出血是导致病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因素。因此,早期诊断、早期病因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关键。2000年6月至2004年3月作者对62例(65个动脉瘤)患者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急性出血期(7d)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进行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5.
微弹簧圈囊内栓塞急性出血期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急性出血期颅内动脉瘤的微弹簧圈囊内栓塞。方法 股动脉或颈动脉 Seldinger○s 穿刺。用pusher 推入自制弹簧圈或用 M D S 系统送入合适长度的微弹簧圈到动脉瘤腔内填塞动脉瘤腔。结果 本组无一例死亡。42 例动脉瘤中38 例 (90 % ) 术后立即造影动脉瘤完全栓塞, 另外4 例(10 % ) 动脉瘤部分栓塞。20 例病人接受 D S A 复查均未见动脉瘤复发。不全栓塞的4 例动脉瘤中1 例后交通动脉瘤半年后行 D S A 见动脉瘤颈部扩大, 行二次栓塞, 1 例基底动脉瘤半年后虽经二次栓塞治疗, 一年后复查病人动脉瘤仍在继续扩大, 1 例椎动脉瘤和1 例前交通动脉瘤 D S A 复查见动脉瘤腔已完全闭塞。结论 对于囊状动脉瘤 S A H 急性期的病人, 微弹簧圈动脉瘤腔内栓塞治疗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栓塞治疗急性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栓塞治疗的29例急性期(72 h)病人,分析栓塞治疗的临床结果。结果填塞程度达95%以上22例,90%~95%7例。半年后有19例行DSA复查,其中19例示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未显影,2例示动脉瘤颈部显影。结论在动脉瘤破裂的急性期栓塞治疗可收到相当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动脉瘤一旦破裂,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5%~30%[1],导致SAH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增高,严重影响预后.我科从2005-11-26~2006-11-26,应用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急性期内栓塞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例43个颅内多发动脉瘤病人行血管内治疗.其中单纯Marx或GDC弹簧圈栓塞囊状动脉瘤28个,颅内支架或球囊导管重塑技术辅助Matrix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11个.水解弹簧圈栓塞不规则动脉瘤3个.双支架技术栓塞梭形动脉瘤1个。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36个,95%闭塞5个,90%闭塞2个。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死亡、复发、出血。结论根据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结构特点采用不同栓塞材料和方法治疗,有利于提高颅内多发动脉的致密栓塞程度,减少动脉瘤的复发和再出血。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破裂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60岁以上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经DSA检查共发现动脉瘤23个,根据动脉瘤形态,分别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18个,球囊再塑形技术2个,支架辅助栓塞3个。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17个,次全栓塞4个,不全栓塞2个。术后3个月GOS评分:5分(恢复良好)14例,4分(轻度残疾)2例,3分(重度残疾)1例,2分(植物生存)1例,1分(死亡)4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老年破裂动脉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影响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早期预后的重要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外科疾病治疗中心自2014年1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180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后1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成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良组(3~6分),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分级(WFNSS)分型(OR=11.017,95%CI:4.153~29.229)、脑梗死(OR=10.325,95%CI:2.060~51.740)、手术中并发症(OR=6.917,95%CI:1.493~32.052)、急性梗阻性脑积水(OR=6.685,95%CI:2.171~20.587)是患者1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显示:急性梗阻性脑积水0.768(95%CI:0.689~0.846)、入院时WFNSS分型0.741(95%CI:0.661~0.821)、脑梗死0.658(95%CI:0.571~0.746)、手术中并发症0.609(95%CI:0.520~0.698)。 结论患者入院时的WFNSS在患者预后的因素中占主要地位,脑梗死是影响预后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治疗的关注点应该在如何减少栓塞术后再出血、脑梗死、脑积水等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AXIUM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AXIUM微弹簧圈栓塞、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2例颅内动脉瘤(共6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动脉瘤腔完全致密栓塞53个,非完全致密栓塞8个,动脉瘤颈部有残留2个。58例破裂动脉瘤中,治愈57例;死亡1例,为术前Hunt—HessⅢ级,左前交通动脉窄颈动脉瘤和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并存的患者,在支架辅助下进行了致密栓塞,术后90min因颅内再出血死亡。4例未破裂动脉瘤均临床治愈。结论针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颅内动脉瘤,应用AXIUM微弹簧圈进行合理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25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显微手术技巧及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及控制性低血压下,依据动脉瘤的部位选择手术入路,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解剖动脉瘤颈,稳妥夹闭瘤蒂,结果:本组25例中术后恢复工作19例(76%),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1例,并发脑积水2例,水灶性脑梗塞2例。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使颅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和暂时阻断载瘤动脉是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和术后病人致残及死亡的重要措施。脑积水是最常见并发症,需行V-P分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7—2018-06开封市中医院和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2例超早期(12h)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患者和同期65例常规(24h)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患者的资料。结果 术后超早期组发生并发症20例(32.3%),常规组38例(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GOS分级超早期组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a,GOS分级超早期组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死亡4例,常规组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有1例在1a内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FNS分级Ⅳ级患者预后随访超早期组24例,良好17例(65.4%),较差6例(31.5%),死亡1例(4.2%);常规组26例,良好11例(44.4%),较差12例(46.8%),死亡3例(11.5%);超早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常规组(Z=3.002,P=0.015)。WFNS分级V级患者预后随访超早期组6例,良好1例(16.7%),较差2例(33.3%),死亡3例(50.0%);常规组7例,良好1例(14.3%),较差2例(28.6%),死亡4例(57.1%),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3。P=0.181)。结论 发病12h内的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减少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非重症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破裂中期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中期(4-10d)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安全性、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根据在DSA影像上有无脑血管痉挛(CVS)将全组48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26例为有CVS者,B组22例为无CVS者.全组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4-10d采用可脱性微弹簧圈对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行囊内栓塞.患者均在治疗后3个月时行Glasgow预后评分(COS),治疗结果经,检验.结果 全组动脉瘤腔100%闭塞42例,95%闭塞者4例,90%闭塞者2例;其中100%闭塞的患者中A组22例,B组20例,两组完全栓塞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05).术中出现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3例.A组GoS:ⅠI级10例,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1例,Ⅴ级3例;B组COS:Ⅰ级17例,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0例,Ⅴ级1例.全组死亡率8.3%.术后随访3-58个月均无再出血及动脉瘤复发.结论 动脉瘤破裂后在中期(4-10d)并不是都伴有CVS;在该期对破裂性颅内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安全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6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了解出血类型与头部损伤的关系,提出创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咏瘤诊断的可能性。结果6例创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经DSA检查证实为颅内囊状动脉瘤破裂出血,其中前交通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分别行血管内栓塞(4例),开颅动脉瘤夹闭(2例)治疗,无再出血,全部治愈。结论颅脑损伤后应注意合并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性,尤其是基底池或侧裂池出血者。积极的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发现率越来越高。由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有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iod hemorrhage,SAH)的潜在危险,且SAH后有较高的死亡率和伤残率,而目前所采取的干预性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同样存在一定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与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出血的危险性和治疗的风险进行综述,希望能提出较佳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处理策略。1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SAH发生率各家报道差别较大。Juvela[1]通过平均19.7…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致死率和致残率高.随着神经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和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血管内栓塞治疗特别是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的应用,已成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首选方法。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出血急性期颅内动脉瘤3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5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手术治疗的经验。术前按Hunt-Kosnik分类,Ⅱ级30例,Ⅲ级17例,Ⅳ级9例,Ⅴ级1例。按Eisher分类Ⅰ级5例,Ⅱ级27例,Ⅲ级10例,Ⅳ级15例。末次破裂至造影的时间7~50h,平均40h。末次破裂至手术的时间21~72h,平均47h。本组死亡6例,Ⅲ级Ⅳ级各3例。30例Ⅱ级病人全部高质量存活,1例Ⅴ级病人恢复到能从事一般劳动。还就造影和手术时机,手术适应症及技巧,围手术期治疗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后再出血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随访285例破裂动脉瘤病人,随访时间2-72个月,平均28.1个月,通过书信,电信以及门诊的方式进行随访,内容以询问病人症状,体征为主,重点在于动脉 瘤栓塞后是否再出血。结果4例病人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再出血率为1.4%,其中不全栓塞3例,大动脉瘤2例。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应用弹簧圈栓塞后再出血发生率大大降低,再出血主要发生于不全栓塞的动脉瘤和何种较大的动脉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