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或不伴焦虑障碍儿童家庭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湖南省9495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做进一步调查.结果 伴或不伴焦虑障碍的ADHD与正常儿童比较,主要在家庭实际亲密度、父母的惩罚、父母的拒绝、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和父亲的过度保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伴焦虑障碍与单纯ADHD比较,父母的惩罚、父母的拒绝、父亲的过度保护、父亲的过度干涉、母亲的过十涉过保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拒绝是单纯ADHD儿童的影响因素,其OR值为1.122;ADHD伴焦虑障碍儿童的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家庭理想亲密度、母亲拒绝和父亲惩罚,其OR值分别为0.966、1.215和1.089.结论 ADHD伴或不伴焦虑障碍患儿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ADHD伴焦虑障碍患儿的发生受母亲拒绝、父亲惩罚和家庭理想亲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开展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南昌市-小学四年级全体633名学生,采用Conners问卷(家长及教师用问卷)做一级筛查,对阳性者使用CCMD-3诊断标准作二级诊断,同时进行相关因素调查分析.[结果]9~11岁在校小学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病率为5.85%,男生为6.73%,女生为4.81%,男、女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P>0.05);ADHD学生Conners问卷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5个因子得分均高于非 ADHD学生(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分娩方式、孕期长短、父亲文化程度、母孕期心理创伤、家族中有多动-冲动行业者、学习成绩、家庭关系7项因素对小学生ADHD影响较大大.[结论]ADHD为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ADHD患儿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家庭、学校、医院应密切配合,积极防治ADHD.  相似文献   

3.
了解柳州市学龄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儿童ADHD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柳州市城区一~六年级共9 628名小学生进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为ADHD的诊断标准对可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诊断学访谈,对筛查与诊断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共确诊ADHD儿童468例,ADHD患病率为4.86%,男生患病率(8.09%)高于女生(1.47%)(x2=228.146,P=0.000);9岁组儿童ADHD患病率最高(6.14%),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56,P=0.024).ADHD分型以注意缺陷为主型发生率最高(2.85%),其次是混合型(1.41%),多动/冲动为主型最少(0.60%).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患ADHD的风险低于男生(OR=0.17,95%CI=0.13~0.22),母亲孕期心情不佳和父母关系不好是发生ADHD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5(95%CI=1.17~ 1.79)和2.01(95%CI=1.59~ 2.55)].结论 柳州市城区小学生ADHD患病率处于国内中等水平,且发生与儿童性别、母亲孕期心情及父母关系有关.应对家长、老师进行相关知识宣教,提高早期识别和诊断,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生情况及其与家庭特征的关系,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山东省滨州市抽取的2 136名4~5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专家访谈的方法对调查中筛查出的可疑患儿进行确诊.结果 滨州市2 136名4~5岁儿童中检出ADHD125例,ADHD检出率为5.9%;其中男童检出84例,检出率为7.3%,女童检出41例,检出率为4.1%;男童的ADHD检出率高于女童(χ2=9.87,P<0.01);125例确诊ADHD患儿中,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分别为57、44和24例,分别占45.6%、35.2%和19.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童、重组家庭、母亲体弱多病、母亲在家庭中使用暴力和父母亲之间关系不和睦是儿童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良家庭环境是儿童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贵安新区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以贵安新区公立小学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样本量大小N=1 600,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抽取2所小学作为调查点,使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和自制一般情况问卷开展调查,多动症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贵安新区小学生ADHD初筛阳性率为3.5%,其中男生57例(5.0%),女生23例(2.0%),不同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10,P0.001);不同户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8,P=0.378);单因素分析显示,ADHD初筛阳性率在母亲孕期吸烟、母亲孕期患病、学生每日视屏时长、与母亲关系、与父亲关系、家庭氛围、学生成绩、同学关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生性别、母亲孕期吸烟、母亲孕期患病、学生成绩与ADHD初筛阳性率有关。结论贵安新区小学生ADHD初筛阳性率相对较低,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学龄期,具备早期干预的条件,应加大对此时期儿童ADHD的关注,最大程度地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影响因素,为ADHD儿童的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ADHD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ADHD儿童就诊平均年龄为(8.23±2.15)岁,男女比例为3.36∶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儿童ADHD与性别、出生时窒息、饮食习惯、家庭关系、教育方法有关,单因素分析还显示6月内喂养方式与儿童ADHD的发生高度相关。【结论】出生窒息、6月内非母乳喂养及家庭关系融洽程度低、教育方式不当是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贵阳市城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抽取贵阳城区中小学生3 016名为调查对象,用Conners量表(家长问卷)对儿童进行初筛,然后对可疑患儿及家长进行病史访谈、智力测试并按DSM-Ⅳ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ADHD的患病率为0.73%,其中注意缺陷型占77.3%,多动-冲动型占9.1%,注意缺陷伴多动冲动型占13.6%。男孩的患病率为1.3%,女孩患病率为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儿童ADHD的因素为:性别、母亲孕期情绪低落、父母婚姻关系、父母是否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有困难是否愿意告诉父母、孩子性格及学习成绩、好朋友的多少、与同学的关系。结论:儿童ADHD的患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影响儿童ADHD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干预儿童ADHD应该关注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和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4~16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采用问卷调查和专科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完成4~16岁儿童ADHD的评估。结果:4~16岁儿童ADHD总患病率为6.3%,男童患病率(8.1%)高于女童(4.4%),P<0.001,6~11岁患病率(7.7%)高于4~5岁(6.1%)和12~16岁(5.3%),P=0.005,ADHD-I为其主要类型,占6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文化水平低、儿童入学前非父母亲亲自照料、胎次多、父亲有不良嗜好、父亲对儿童经常使用暴力、母亲对儿童经常使用暴力、与母亲关系亲密、母亲异常妊娠史、胎龄不正常及3岁前身体健康状况差是儿童ADHD的影响因素(OR=0.786、1.490、1.387、0.684、0.515、1.548、2.002、1.945、0.614、0.686)。结论:儿童ADHD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该研究为ADHD干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关系,为开展ADHD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分别对74例ADHD及74例对照组儿童进行评定。结果ADHD组患儿的父母情感温暖因子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父母惩罚、拒绝因子评分及父亲的过度保护因子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儿童;ADHD组在PSQ量表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结论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男童的行为问题、父母的应付方式及其相关性,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ADHD)儿童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抽取ADHD男童30例和正常对照男童30例,由其父母分别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父母应付方式问卷。 【结果】 ADHD组的分裂性、抑郁、交往不良、强迫、多动、攻击、违纪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ADHD组母亲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5)。ADHD组父亲解决问题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行为总粗分与母亲解决因子呈负相关,母亲合理化因子呈正相关;与父亲解决因子分呈负相关,与父亲退避和合理化呈正相关。 【结论】 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不容忽视,对ADHD儿童进行干预时需同时对父母进行指导,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来自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204例6~12岁儿童ADHD和199例6~12岁的正常儿童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可能导致ADH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儿童的性格类型、家庭类型、父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家庭收入、母亲孕期情绪、分娩情况、儿童既往病史和家族相关病史等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以是否患ADHD为因变量,以儿童性格类型、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等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外向性格(OR=7.12)、父母体罚孩子(OR=6.27)、父母溺爱(OR=5.94)、家庭收入低(OR=2.99)、父母严厉管教(OR=2.27)为儿童患ADHD的危险因素,儿童无既往病史(OR=0.08)、核心家庭(OR=0.38)、父亲文化程度高(OR=0.64)、无家族病史(OR=0.36)为儿童ADHD的保护因素。结论父母的教育方式、文化程度、家庭类型和家庭经济收入等因素在ADHD的发病中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医务人员在ADHD的防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危险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4~16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4~16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家长填写DSM-IV问卷和自编家庭情况问卷完成ADHD的评估和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4~16岁儿童ADHD总患病率为6.3%,6~11岁组患病率最高,男性高于女性,ADHD-I为其主要类型;父亲文化水平低、扩大的核心家庭是儿童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农业户口儿童患病率高于非农业户口儿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11岁是ADHD患病的高峰年龄,注意力缺陷是其核心症状,ADHD的发生与家庭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自我意识特点。方法: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湖南省9495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ADHD患儿和正常儿童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做进一步调查。结果:①ADHD三种亚型及对照组儿童的自我意识量表中除在躯体外貌和合群因子两个分项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分项中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两两分析比较在行为因子和量表总分两个分项中三种亚型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而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在智力与学校因子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混合型在焦虑因子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多动冲动型在幸福因子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ADHD不同亚型儿童与对照组相比在自我意识量表各分项中表现出不一致的特点,尤其以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的自我意识评分在更多的分项中表现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感觉统合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效果。方法将204例伴有感觉统合失调的ADHD儿童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02例,一组接受感觉统合治疗(感觉统合治疗组),另一组接受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应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和持续注意力测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感觉统合治疗和药物治疗都能明显改善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的得分,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统合治疗和药物治疗都能改善ADHD儿童的注意缺陷程度,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治疗组优于感觉统合治疗组。结论感觉统合治疗能明显改善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改善ADHD儿童注意缺陷问题效果不及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电位与智商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之间的关系,为诊治儿童智商和ADH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DSM-Ⅳ诊断标准确定ADHD病例60名,按年龄、性别1:1匹配正常对照组儿童,应用听觉oddball模式诱发事件相关电位(ERP),采用韦克斯勒学龄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WISC—CR)法进行智能测定,应用SAS统计软件对2组儿童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DHD组事件相关电位计数正确率显低于对照组儿童;P2、N2、P3潜伏期显延长;N1P2峰峰值显低于对照组;2次记录P3波重复性显低于对照组儿童;智商,包括总智商(FIQ)、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均显低于对照组儿童。P2、N2、P3潜伏期与FIQ、PIQ呈显负相关;N1P2峰峰值与FIQ、VIQ呈显正相关。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PIQ、VIQ对ADHD的直接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且N1P2峰峰值与VIQ之间明确地有着交互作用。结论 支持ADHD是由于额前区执行功能不成熟的病因学说。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family structure on pharmacologic stimulant use among children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Data Source.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population‐based sample of the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from 1997 to 2003 linked with drug event files from the Medical Expenditure Panel Survey from 1998 to 2005. Study Design. Stepwis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likelihood of stimulant use for each individual during 2 years of observation after adjustment for sociodemographic, health, and family characteristics. Stratified analyses were also conducted to examine whether family characteristics had different impacts within single‐mother and dual‐parent households. Principal Findings. Stimulant use varied based on children's sociodemographic and health characteristics. In multivariate analyses, associations between children's household structure, parental education, and stimulant use appeared to be mediated by children's access to care and health status. However, in full multivariate models, there remained a robust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family size and stimulant use. 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nfluence that nonclinical factors such as family size may have in mediating the use of pharmacologic therapies for children.  相似文献   

17.
严琼  童连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11):1185-1188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流行情况,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ADHD发生的关系,为儿童ADHD的防控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原则,从农村地区的5所幼儿园和城市地区的2所幼儿园共抽取1 142名4~7岁的儿童,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ADHD评估量表(第4版)-学龄前儿童版》评估ADHD的症状水平。结果 学龄前儿童ADHD症状阳性率为7.01%,男童检出率为7.38%,女童检出率为6.56%。农村地区检出率为7.99%,城市地区为6.67%。多因素分层回归显示,女童、父亲年龄较大者,家里儿童读物数量较多者,ADHD症状水平较低。此外,3岁后每年生活总花费较高者,其ADHD症状阳性率越高,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城市儿童中,农村儿童则相反。结论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特别是对学龄前儿童生活的投入与儿童ADHD密切相关,但是城乡差异和儿童年龄差异在其间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血液微量元素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从营养学角度为改善ADHD患儿的社会功能缺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Weiss's功能性缺陷程度评定量表(WFIRS-P)对144名ADHD儿童社会功能进行评价,检测血液铜、锌、钙、镁、铁、磷、铅的浓度,并计算铜/锌比值,然后对WFIRS-P量表评分与各微量元素水平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t检验分析,ADHD患儿血清锌离子(P<0.05)、镁离子(P<0.0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的其余各元素及铜/锌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清铁的浓度变化与患儿的冒险活动具有相关性(P<0.05),其余元素与ADHD儿童的家庭、学习和学校、生活技能、自我观念、社会活动等社会功能之间未发现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锌、镁元素可能是ADHD儿童的保护因子,铁元素对ADHD儿童的冒险活动具有影响,微量元素的失衡将对ADHD儿童的社会功能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抽动障碍(TD)共病(CAT)患儿家庭环境特征及其与个性、自我意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艾森克个性问卷(少年版,EPQ)、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抽动障碍共病(CAT)组60例、ADHD组79例、TD组60例、正常对照组(N组)71例儿童分别进行评估。结果:CAT组与ADHD组比较FES-CV、EPQ、PHCSS各因子得分均无明显差异,CAT组儿童在FES-CV中亲密度、知识性与组织性得分低于TD组(P<0.05),道德宗教观、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得分低于N组(P<0.05),独立性、矛盾性得分高于N组(P<0.05)。CAT组儿童精神质、神经质因子得分显著高于N组(P<0.01)。CAT组儿童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4个分量表得分及总分显著低于N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FES-CV中的矛盾性与EPQ中的掩饰程度呈负相关,道德宗教观与神经质呈负相关;FES-CV中的矛盾性与PHCSS中的行为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结论:CAT患儿的家庭存在家庭功能缺陷,其家庭环境对患儿的个性及自我意识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