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胃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与胃癌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天津市区1998-1999年的189例新发胃癌病人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烟熏食品OR=2.34,OR95%CI=1.60-4.98;吸烟量OR=6.07,OR95%CI=1.26-7.16;喜食重盐饮食OR=1.95,OR95%CI=1.27-3.23;过量摄入动物肉类OR=1.46,OR95%CI=1.05-2.02。结论 经常食用烟熏食品、吸烟量大、重盐饮食、过量摄入动物肉类等可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区胃癌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进一步探讨各危险因素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天津市市内六区1998年和1999年的189例新发胃癌病人并按性别、年龄、民族等配比条件选取该市189名健康人群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处理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癌的发病与下列4种因素关节密切:烟熏食品OR=2.34,95%CI:1.60-4.98;吸烟量OR=6.07,95%CI:1.26-7.16;喜食重盐饮食OR=1.95,95%CI:1.27-3.23;过量摄入动物肉类OR=1.46,95%CI:1.05-2.02。结论 经常食用烟熏食品、吸烟量大、喜食重盐饮食、过量摄入动物肉类可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胃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调查本溪地区胃癌发生危险因素,为胃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问卷调查2002年2月~2004年2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新发胃癌298例,对可疑致癌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与胃癌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缺乏体育锻炼、精神压抑、吸烟量大、喜食烟熏食品、喜食重盐饮食、过量摄入动物肉类、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恶性肿瘤家族史是胃癌的危险因素,OR值依次为2.181,19.502,2.920,6.985,3.013,12.882,32.624,13.006,5.550。喜食香菇和蘑菇(OR=0.443)、喜食新鲜水果(OR=0.665)是胃癌的保护因素。结论本溪地区胃癌发生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压抑、胃溃疡史、过量摄入肉类、缺乏体育锻炼等因素有关,应开展幽门螺杆菌检测,提倡保持心理平衡,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经常进食香菇、蘑菇和新鲜水果,以有效预防胃癌。  相似文献   

4.
胃癌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胃癌与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洛阳市2003~2004年新发胃癌病人153例,按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为配比条件选取该市健康人153名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处理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吸烟OR 3.85,OR 95%CI2.73~6.98,饮酒OR 2.14,OR 95%CI 1.42~3.21,烟熏食品OR 4.92.OR95%CI 2.63~7.32,父母患瘤OR7.59,OR 95%CI 3.21~26.53。结论经常吸烟、饮酒、食用烟熏食品及其父母患肿瘤可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贲门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郑宗立  蔡琳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1):1345-1347
目的:探讨贲门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深入进行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方法:对福州市6所医院2000年和2001年4月至7月的住院病人603例进行多组病例对照研究。贲门癌组为病理、手术和胃镜确诊的贲门癌191例,非贲门部胃癌190例,健康对照组为与肿瘤病例同期住院的骨科、泌尿外科的非肿瘤病人222例。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床边询问,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贲门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一一级亲属患肿瘤(OR=4.286 95%CI:2.431-7.554)、进食速度快(OR=2.028 95% CI:1.142-2.912)、三餐不按时吃(OR=1.909 95% CI:1.396-2.610)、饮用井水(OR=1.741 95%CI:1.042-2.910)每日吸烟量多(OR=1.347 95%CI:0.989-1.835)。主要保护 因素有:常吃新鲜水果(OR=0.645 95%CI:0.439-0.945)、使用冰箱年数长(OR=0.731 95%CI:0.536-0.997)、化程度高(OR=0.468 95%CI:0.276-0.74)。结论: 贲门癌与非贲门部胃癌可能有不同的危险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饮食因素中高盐饮食及腌制食品的食用与胃癌发病的关联性。[方法]以胃癌组与对照组人群对腌制食品的摄入及偏好高盐饮食的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根据一致性检验的结果,选择Meta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对OR进行合并,并进行偏倚评估。[结果]经筛选符合要求而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有19篇,其中成组病例一对照研究10篇,配对病例一对照研究9篇。以偶尔或不食用腌制食品和低盐饮食组为参比组,经常高盐饮食和食用腌菜、腌肉类食品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升高,合并OR(95%CI)分别为1.58(1.25—2.00)、1.64(1.08~2.48)、1.67(1.27—2.20)。[结论]摄入腌制食品和高盐饮食可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各种危险因素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关系。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沈阳市某郊区农村60周岁以上BPH患者,对照组为无前列腺增生(排除前列腺癌、前我腺炎等疾病)的老年男性,病例与对照各100例,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PH发病与下列5种因素有关:患前列腺炎(OR=5.577,95%CI:2.147-14.482);20世纪80年代初每月肉类摄入量(OR=4.930,95%CI:2.404-10.111);舒张压(OR=1.050,95%CI:0.480-0.881)。结论:患前列腺炎、80年代初每月过多摄入肉类、舒张压高可能是BPH的危险因素;吸烟量大、饮酒量大可能是BPH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贲门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为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方法:对福州市6所大医院2000年4-7月的住院病人进行多组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男性287例(82.5%),女性61例(17.5%),病例组为经病理,手术或胃镜确诊的贲门癌病例93例,非贲门部胃癌病例85例及非消化道肿瘤病例73例,对照组为与肿瘤病例同期住院的骨,泌尿外科的非肿瘤病例97例,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床边询问,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身高,体重体,吸烟,饮酒,饮食状况,既往疾病史,家族肿瘤史等,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贲门癌的危险因素有每日吸烟量(OR=1.76,95%CI:1.19-2.58),10年前食用猪油(OR=4.24,95%CI:2.01-8.92),父母患胃癌(OR=3.78,95%),CI:1.06-13.41),胃部疾病史(OR=3。19,95%CI:1.46-6.96),常吃新鲜蔬菜(OR=0.21,95%CI:0.07-0.62),豆及豆制品(OR=0.29,95%CI:0.09-0.92)为保护因素。结论:贲门癌与非贲门部胃癌可能有不同的危险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男性不育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4对病例和对照1:1配比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长期大量吸烟(OR=3.45,95% CI:1.95-6.10)、婚外性生活史(OR=7.29,95%CI:2.54-20.89)、高温大棚蔬菜种植(OR=6.73,95%CI:1.91-23.69)、苯类化学品接触(OR=20.53,95%CI:4.67-90.25),解脲支原体感染(OR=5.55,95%CI:2.8-13.533)与男性不育症有关联,为其危险因素,结论:男性不育症是由多种因素长期反复作用的结果,其预防应从整治环境污染,加强职业防护,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改变不良工作生活习惯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大肠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武汉市大肠癌危险因素。方法 对原发性大肠癌危险因素进行了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各82例,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与疾病危险性的联系。结果 高频率摄入烟熏、腌制食品、大量吸烟,出生地为平原、大便性质不规律的OR值分别为3.194,1.450,2.575,21.191,9.593;体育锻炼、不食高温和重盐食物OR值分别为0.809,0.634,0.896。结论 高频率摄入烟熏、腌制食品、大量吸烟、出生地为平原、大便性质不规则为大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不良高温和重盐食物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承德市胃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文  辛明霞  李来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081-3082
[目的]探讨承德地区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新发病例118例按性别、年龄、民族等配比条件进行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胃癌发生与长期吸烟(OR=5.21)、经常食用煎烤食品(OR=3.63)、腌菜食品(OR=4.72)、慢性胃病(OR=4.32)密切相关。[结论]长期吸烟、经常食用腌菜食品、煎烤食品、慢性胃病是本地胃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山西省东南部地区居民饮食、行为等各种影响因素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在山西省东南部地区,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 1︰2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 101 例食管癌患者和 202 例对照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 Logistic 回归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BMI 指数过低 (OR = 2.85, 95%CI: 0.96~8.27)、吸烟 (OR =3.08, 95%CI: 0.94~10.03)、饮酒 (OR = 3.12, 95%CI: 1.16-8.68)、常吃咸鱼腊肉 (OR = 8.68, 95%CI: 2.12~35.48)、喜食烫食 (OR = 5.69, 95%CI: 2.20~14.75) 可能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 常吃肉蛋禽奶 (OR = 0.20, 95%CI: 0.08~0.49)可能是食管癌的保护因素。结论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本地区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应对其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会经济地位、个人行为(吸烟、饮酒)、环境因素(居住和工作环境)、体重指数(BMI)等对成都地区成人肺结核发病危险的影响,以确定该地区肺结核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群体病例-对照研究、多变量多指标测量、多因素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由职业、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测量的社会经济地位、吸烟、饮酒等与肺结核发病无关;而吸烟合并饮酒者,肺结核发病危险显著增加(OR=6.12,95%CI=1.15-32.49);其他与肺结核发病相关的因素,按危险度顺位排列是暴露于化学气雾(OR=5.15,95%CI=1.44-18.40)、低BMI(OR=4.72,95%CI=2.68-8.33)、室内潮湿(OR=4.06,95%CI=2.25-7.33)和暴露于大量粉尘(OR=2.35,95%CI=1.18-4.70)。结论:不良个人行为(吸烟+饮酒),拥挤、阴暗潮湿和卫生状况差的环境,长期暴露于大量粉尘或化学气雾与成都地区成人肺结核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赣榆县胃癌流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赣榆县胃癌有关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方法对新发胃癌病例及其健康对照者开展相关因素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相关危险和保护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住地有污染(OR=1.97),进食咸(OR=1.45)、进食热烫(OR=1.82)、吃饭不按时(OR=1.28),无遮盖存粮(OR=1.29)、粮食有霉变可能(OR=1.45),经常吸烟(OR=1.28)、吸烟部位深(OR=1.34)、家庭成员吸烟(OR=1.35)、工作场所被动吸烟(OR=1.54),经常饮酒(OR=1.14),饮烫茶(OR=1.72),性格抑郁(OR=1.67),有癌症家族史(OR=1.96);主要保护因素为经常生吃大蒜(OR=0.85)、清晨饮茶(OR=0.67)。结论本次研究所发现的有关结果可以为赣榆县胃癌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安溪县食管癌发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福建省安溪县食管癌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食管癌高发区制定综合防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研究方法,对237例食管癌患者及与之在年龄、性别和居住地相匹配的非癌人群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方法分析安溪县食管癌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食盐量(OR 3.704)、性格内向(OR13.511)、吸烟量(OR1.667)、一级亲属食管癌家族史(OR5.687)、病前10~20年前常食用油炸食品(OR2.577)、霉变红薯(OR4.803)、腌菜(OR2.285)是安溪县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常饮茶(OR0.234)、饮用清洁水(OR0.142)、常吃豆制品(OR0.407)、水果(OR0.255)是保护因素。结论食管癌是一种由多种致癌因素引起疾病,即在环境危险因素和遗传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因此,对其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心理因素及癌症家族史与胃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心理因素及癌症家族史对胃癌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346对胃癌病例和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计算比值比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精神创伤及精神压抑为胃癌的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2.17和1.73,父亲及母亲患癌史的比值比分别为2.80和1.95。多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精神压抑和父亲患癌史,比值比分别为1.92(95%CI1.09-3.35),和2.60(95%CI 1.36-28),结论 心理因素及癌症家族 史对胃癌发生有一定的影响,胃癌的发病是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及遗传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膳食因素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关系,为乳腺癌的病因研究及一级预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通过半定量食物频率表法,对200例乳腺癌患者和200例对照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膳食情况两大部分。结果经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物种类中,与低水平蔬菜摄入量相比,较高水平的蔬菜摄入量可能降低乳腺癌的患病风险(OR=0.429,95%CI:0.223~0.827,P=0.012);与低水平红肉摄入量相比,较高水平的红肉摄入量可能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OR=2.185,95%CI:1.077~4.431,P=0.030)。膳食营养素中,与低水平脂肪摄入量相比,中、高及较高水平的脂肪摄入量均可能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且随着脂肪摄入量增多,其OR值也递增,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2.478、2.533、2.799,95%CI分别为1.245~4.933、1.130~5.675、1.449~5.470,P〈0.05,P〈0.01);与低水平蛋白质摄入量相比,中、高及较高水平的蛋白质摄入量均可能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OR值分别为3.484、3.860、3.467,95%CI分别为1.872~6.848、1.972~7.554、1.778~6.762,P〈0.01);而与低水平铁摄入量相比,中、高及较高水平的铁则可能降低乳腺癌的患病风险(OR值分别为0.528、0.479、0.340,95%CI分别为0.297~0.939、0.241~0.953、0.153~0.758,P〈0.05,P〈0.01);与低水平视黄醇当量相比,中、高及较高水平视黄醇当量则可能降低乳腺癌的患病风险(OR值分别为0.428、0.409、0.175,95%CI分别为0.227~0.806、0.217~0.769、0.080。0.385,P〈0.01)。结论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类摄入量,减少肉类摄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