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一位哲学家说过“不善于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总会有所失”,良好的情绪可以成为事业和生活的动力,而恶劣的情绪危机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破坏作用。因而把自己的情绪调节到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高度,乃是明智之举。人的情绪和其它一切心理过程一样,是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和控制的,这就决定了人是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故可以理智驾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以下方法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回避法当人陷入心理困境时,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便是回避法。躲开。不接触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大脑里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中…  相似文献   

2.
一位哲学家说过:“不善于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总会有所失。”良好的情绪可以成为事业和生活的动力,而恶劣的情绪危机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破坏作用。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理智驾驭情绪,以下几方面可起到一定的作用:回避法当人陷入心理困境时,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便是回避法。躲开、不接触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使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的新兴奋中心。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耳不听心不烦”,说的正是这一道理。比如,家里的琐事使您“勃然火起”或“郁闷不乐”,就到单位上班;身患绝症者不妨去医院看望垂危病人;面对…  相似文献   

3.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风平浪静的,常言有道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生活中有不幸事件突然降临时,对当事人的精神打击是严重的。如空难事件、职业性意外事故、火灾、水灾、车船交通事故、地震等天灾人祸发生时与亲人生离死别等等,常令人心欲碎、魂欲断,在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如果长期遭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不能摆脱,势必破坏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肝病、恶性肿瘤等发生,被认为与心理疲劳有关。心理疲劳大体有以下几点: 1.急速的信息处理,任务紧急。 2.住房拥挤,噪音和污染的侵袭。 3.疾病、性功能障碍、不育、失眠、药物中毒等,生理功能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5.
人们总是希望生活中充满快乐、幸福,无忧无虑,自己的目标、愿望能够不断地得到满足。实际上,在人生的长河中却也不乏痛苦的感受。如遭受生活坎坷、事业不顺、婚恋受挫、意外伤害等(心理学上称作生活事件)所招致的负性情绪,笼罩着人的心境,会使人感到心理或精神上的痛苦,并企图摆脱。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心理困扰的常见情况有,烦恼、焦虑、抑郁和孤寂感。 烦恼,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情障碍,往往由一些琐碎的、复杂的原因所引起,其表现是心烦乱和心情苦闷。我国一些省、市老年心理卫生调查表明,引起老年人烦恼的常见原因是人际冲突(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躯体疾病和经济问题。其次,在部分老年人中,由于离退休后,生活内容和习惯突然发生了改变,开始时常不能适应,容易感到无所事事,生活空虚,从而心情苦闷。解脱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加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包括老夫老妻之间的谅解和忍让,父辈与儿辈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思想交流;父辈对儿辈的兴趣爱好不作过多的干涉(特别要注意少与人谈论儿媳的长短,因  相似文献   

7.
杨眉 《健康世界》2003,11(1):22-23
  相似文献   

8.
9.
每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要遭受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因此,现在很多陷入迷茫的朋友苦苦地、焦灼地寻求走出心理困境和自救的道路。我认为,能否走出心理困境,关键在于自我调节,在于是否有健康的心理。下面,介绍几条走出心理困境的自救之路,使我们能有效地、创造性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扰。回避法回避,即躲开,当人陷入心理困境的时候,最先也最容易采取的自救策略就是回避,不去接触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注意力的转移,即根据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调转到另一个对象上,这样注意力中心转移了,心理困境也就摆脱了。“眼不见心不烦,耳  相似文献   

10.
郑延芬 《长寿》2009,(12):29-29
古今中外,每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会遭受这样那样的困惑。能否走出心理困境,关键在于自我调节,在于是否有健康的心态。下面介绍五条走出心理困境的自救之路,可使你有效地、创造性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扰。  相似文献   

11.
肖梅 《健康人生》2011,(4):39-39
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在一家国营企业的计算机中心工作。白天,我主要负责全厂的电脑维护:工柞芘较简单,也蛮清闲的。独在异乡,到了晚上,我也没有太多的节目,很多时候只是一个人待在宿舍。那时,我总会感到很空虚,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现在,我似乎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人也变得越来越自闭,  相似文献   

12.
正嫉妒一词最早见于屈原的《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嫉妒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是对别人的优势(例如超过自己的品德、才华、成就、名声、相貌等)心怀不满,从而产生一种不甘心、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消极情绪,是一种承认自己被别人挫败后的反应。在人的一切情感中,嫉妒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不健康的情感。嫉妒是万恶的根源,是美德的窃贼。  相似文献   

13.
进入中年后,人体的生理功能已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衰退,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很多人认为,随着生理的衰老,人的心理也一定会逐渐衰老。其实不然。人的心理衰老并不和生理衰老成正比,同年龄的人,他们在心理方面的衰老程度是不一样的,有很大的差异。为了研究心理衰老的奥秘,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制了不少心理测试表,下面介绍的“心理衰老自我测试表”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4.
所谓自我心理健康保健,就是一个人主动向自己提出任务,自觉地进行心理转化,积极采取实际行动进行自我教育,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消除潜在的心理问题,顺利地度过心理危机.其特点是独立性、自觉性内化性.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是现代军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高素质人才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官兵自身成长进步的需要,部队发展建设更是需要。官兵的心理素质是构成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部队生活不同于社会,容易引发官兵心理上的问题,甚至发展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因此,要注重每名官兵心理健康的引导,使官兵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处理军营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应对各种复杂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17.
一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的大小,将直接影响他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自身的精神状态。心理承受能力越强,对外界的可接受性就越大,对生活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强。但每个人对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并非都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心理学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我  相似文献   

18.
19.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精神病学家弗列曼教授认为:“人们患病的原因,心理因素占了很大比例。”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中,既包括了躯体方面也包括了心理方面的标准。而且,他们认为后者比前者的意义更重要。  相似文献   

20.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精神病学家弗列曼教授认为:“人们患病的原因,心理因素占了很大比例。”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中,既包括了躯体方面、也包括了心理方面的标准。而且,他们认为后者比前者的意义更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