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旋转治疗技术是体外照射一种常片3的技术,它采用一个照射野来对准肿瘤,其优点是旋转角度选抒适当时,可得到理想的剂量分布,且靶区剂量分布均匀,形态对称,靶区外剂量迅速下降。本文介绍用胶片法测量不同旋转角度时的射线剂量分布,并讨论了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全身皮肤电子束照射剂量学参数的测量和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全身皮肤电子束照射(TSEI)的剂量学参数进行测量并讨论。方法采用双机架角多野照射技术,在源皮距等于380cm下对6、8MeV电子束相关照射野的剂量学参数进行测量。采用平行板电离室和半导体探头测量百分深度量;用半导体探头测量均匀模体内某一深度处各点剂量均匀性,用剂量胶片测量人体体模横截面的剂量分布。结果对于6、8MeV电子束双机架角6个野照射,最大剂量深度都在0~3mm处,6MeV的80%,50%剂量深度分别在7、14mm处,8MeV的80%、50%剂量深度分别在7、17mm处。在机架旋转方向上模体2、11mm深度处野内各测量点的剂量均匀性在-10%~ 3%内。得出了人体模脐部横断面内等剂量分布曲线。结论全身皮肤电子束照射的剂量学参数与常规单野照射的剂量学参数有较大区别,临床治疗前需要准备充分的临床剂量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食管鳞癌的放疗与鼻咽、富颈等处的鳞癌比较,远没有达到后者的效果,因此改进和完善食管鳞癌放疗照射技术仍具有肯定意义。本文用胶片法测量~(60)C_o300°旋转照射中胸段食管癌的剂量分布,与常规三野照射相比较,结合胸部CT中各器官位置分析,结果显示:中胸段食管癌旋转照射具有食管剂量高、剂量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如何使用ArcCHECK完成HT同步性测试。方法 根据AAPM 148号报告测试HT同步性参数,即机架角度一致性、治疗床匀速运动、治疗床运动和机架旋转同步性。(1)机架角度一致性:将ArcCHECK通过虚拟等中心摆位,使其长轴垂直于旋转平面;照射序列使用25 mm的铅门宽度, 螺距为0.1的40圈旋转照射;叶片控制正弦图设置中央两片叶片(第32、33片)于机架投射角度为0°、120°和240°时打开。(2)治疗床匀速运动:将ArcCHECK固定于治疗床上,长轴沿床运动方向摆位;编辑照射序列,使用临床常用的床运动速度(0.3~0.5 mm/s)运动200 mm,机架角度固定于0°、铅门宽度10 mm、叶片全部打开进行照射。(3)治疗床运动和机架旋转同步性:使用10 mm铅门宽度、螺距为1的13圈旋转照射;叶片控制正弦图第2、7、12圈照射时,叶片于半周全开,其他时刻均为关闭状态。最初采集数据后作为基线,后续测量与其进行比较,采用点对点剂量差别分析方法,1%标准评价差异水平。结果 机架角度一致性可以检测治疗开始时刻机架初始角度准确性及每圈旋转同一角度重复投照能力。ArcCHECK软件界面内将获得6条平行的直性高剂量区域。床匀速测试中软件内高剂量区域内,长轴方向相对剂量变化<2%。治疗床运动和机架旋转同步性测量结果在软件界面中获得间距相等的3条平行高剂量区域。第2、7、12圈照射时28次同步性测试通过率分别为93.2%±1.5%、93.7%±1.1%、93.5%±1.3%。结论 ArcCHECK1次摆位即可完成所有测试,与使用胶片相比降低工作量的同时节约成本,可作为除胶片外HT同步性测试的另一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开发设计躺姿及旋转板电子线全身皮肤肿瘤照射新技术,可使患者从头至脚全身都给到足够且均匀剂量照射。方法 躺姿及旋转板电子线照射时直线加速器机头水平往上或水平往下照射,可合成一个可用的剂量剖面野的旋转角度,再求出绝对剂量及PDD跟加成因子后就可让患者得到足够且均匀的电子剂量以便做全身性电子线治疗。结果 躺姿及旋转板全身电子线照射方式结果显示,采取任一姿式做照射都可在患者治疗表面行成一个平坦的剂量剖面,此剖面剂量均匀度可控制在 ±10%的范围内。结论 躺姿及旋转板电子线照射方式可同时从头至脚在同一次治疗,并得到和全身其余区域相同且均匀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扫描光源下辐射自显影EBT2胶片的剂量响应特性及IMRT剂量验证系统的稳定性.[方法]使用6MV光子线照射EBT2胶片,分析不同扫描光源下胶片的剂量响应特性;然后通过对扫描仪的扫描不确定性和扫描方向对扫描仪读数的影响进行测试以评估由EBT2胶片、Uniscan C880平板扫描仪和FilmQA剂量分析软件组成的IMRT剂量验证系统的性能.[结果]EBT2胶片在红光扫描光源下的剂量响应敏感性最高且其响应曲线是非线性的,使用三次多项式可以满足该剂量响应曲线的拟合要求.扫描仪的单次扫描不确定性和多次扫描不确定性分别是0.22%和1.12%,胶片放置方位对扫描仪读数影响很大.[结论]基于辐射自显影胶片EBT2的剂量响应敏感性随剂量上升而下降,不同光源下剂量响应敏感性不同.基于EBT2的调强放疗剂量验证系统操作简单、稳定性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多序列平面剂量仪(Mapcheck)对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进行逐野通量验证,探讨其替代胶片验证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8月-2008年3月共18例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接受了9个照射野的调强放疗.18例患者的调强放疗计划经点剂量验证通过后,对每例患者的调强放疗计划进行逐野0度角通量计算、实施0度角6 MV X线计划、逐野加速器照射、Mapcheck测量和γ辐射相对剂量的比对.每一个调强放疗照射野剂量符合率均≥90%后,再行面剂量胶片验证,并计算通过率.结果:18例患者的调强放疗计划经点剂量验证通过后,其Mapcheck验证的平均每野符合率为(95.5±2.07)%,100%通过验证.随后行面剂量胶片验证的结果显示,平均符合率达(97.8±1.0)%,也全部获得验证通过.结论:本初步研究的结果表明,应用Mapcheck对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进行逐野通量验证以替代胶片验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单中心上下半野照射鼻咽癌颈部剂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单个等中心上下半野照射鼻咽癌颈部剂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在加速器上用6MV X射线分别按常规技术和单个等中心上下半野技术方法对剂量体模进行模拟照射,用热释光和胶片剂量仪测出面颈野和颈锁野衔接层面相关剂量及剂量重叠情况。对用2种照射技术治疗的2组患者定时拍摄验证片比较摆位重要性。结果:热释光测量结果显示单中心技术在照射野衔接层面平均剂量(1.01Gy)接近剂量DT1 Gy,而常规分野技术在照射野衔接层面平均剂量(1.09-1.13Gy)有10%左右的超出,胶片显示单中心技术照射在颈部的等剂量分布较均匀合理,无明显高剂量区出现。验证片证实单中心技术的照射野重叠(1mm)和摆位偏移(0.5mm)很小,分别优于常规分野技术(6-14mm和3mm)。结论:单中心上下半野照射技术在照射野衔接处可以得到比较准确和均匀的剂量分布,减少了摆位误差并有较好的摆位重复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照射技术。  相似文献   

9.
放射治疗是高危乳腺癌根治术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胸壁和锁骨上区是最重要的术后辅助放疗部位。目前有多种胸壁照射方式,由于胸廓特殊的几何形状,传统的照射方法难以达到合理的剂量分布。电子束旋转照射技术利用电子束的剂量分布特点,根据胸壁的形状和靶区的深度选择不同的能量,能使靶区达到理想的剂量分布,同时降低心、肺晚期放射损伤,在胸壁照射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及其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电子束旋转照射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术后胸壁照射技术剂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狄小云  徐敏  王健  陈维军 《实用癌症杂志》2002,17(5):502-504,514
目的:对乳腺癌术后胸壁放射治疗几种常用照射技术的剂量分布特点进行研究。方法:对乳腺癌手术后患者和做了标记的测量体模,按放疗体位做CT扫描,CT影像经网络送入三维TPS,在TPS上设计4种照射方案,并在人体模上进行模拟照射(参考剂量1Gy),用热释光剂量仪进行实际测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除电子弧形旋转照射外,其它3种照射技术的胸壁剂量都较均匀(胸壁平均剂量>0.90Gy)。电子线弧形旋转照射 和X线双切线影+内乳区电子线野技术由于在内乳区设野保证了内乳区有充足的剂量(内乳点剂量>0.90Gy),但是后者在2个野交界处易形成剂量冷热点。单纯X线切线野和适形野技术在内乳区可产生欠剂量情况,体积剂量直方图显示电子线旋转照射技术肺部受高剂量照体积最小,适形野技术也使肺部受高剂量照射体积明显减小。在体表加盖1.0-1.5cm的组织等效填充物后,4种照射技术的皮肤剂量可提高到0.90Gy以上。结论:乳腺癌胸壁照射技术有不同的剂量分布特点,在临床应用时应视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综合治愈的有效途径及治愈率.方法:52例胸、腹部恶性肿瘤采用大剂量分次非共面旋转弧形照射,并严格进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结果:大剂量分次非共面旋转弧形照射对肺癌的治疗有效率达到82.5%.结论:该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逆向计划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通过一系列调强验证方法的研究,探讨逆向计划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的质量保证方法是否可行。方法:用Varian Cadplan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中Helios逆向计划系统对前列腺癌、鼻咽癌、脑瘤、胰腺癌、椎骨转移癌等设计并进行IMRT。为验证计划系统生成的各个照射野注量图与实际注量图的一致性,将剂量胶片放在平板有机玻璃体模下,使计划中的各个照射野始终垂直于体模表面;调用患者治疗数据分别单独照射,冲洗胶片后与计划得出的注量图进行比较。将剂量胶片夹在仿真体模适当的部位,调用患者治疗数据对体模进行模拟照射,由此得出轴向截面上的等剂量分布,与计划的等剂量曲线拟合比对。用电离室和水箱验证等中心和偏离点的绝对剂量。在模拟机或加速器上拍正侧位照射野验证片,与CT模拟数字重建的射线影像片比较,验证等中心位置。结果:各射线束轴垂直方向测得的注量图与计划系统计算的一致;等中心点绝对剂量测量的结果与计划计算的误差在3%以内,偏离点绝对剂量误差较大;轴向截面等剂量曲线分布的胶片测量结果与计划计算的很接近;等中心位置误差在3mm以内。结论:近一年的实践证明在IMRT中所采用的上述质量保证措施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半束照射的剂量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鼻咽癌半束和全束照射技术射野衔接处的剂量分布以及脑和肺的受量。方法 应用Varian 600CD直线加速器,在固体水模体中采用胶片黑度法测量鼻咽癌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射野衔接处的剂量分布。应用Helax TMS-3D治疗计划系统,根据实际病例的螺旋CT模拟定位资料,在数字重建图像上设计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分别计算半束和全束照射技术条件下脑组织和肺的受量,比较两者受照射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脑组织受照射的最大剂量、最小剂量、中位剂量、平均剂量、25%受较高照射剂量脑组织的下限剂量(D25%)以及受量超过75%肿瘤剂量的脑体积(V75%)。结果 两种照射技术射野衔接处均无漏照及低剂量区情况,半束照射和全束共线照射分别有约4mm、10mm的剂量重叠区,两野衔接处剂量最高点高出剂量归一点分别为28%和117%。两种照射技术脑及肺受照射的DVH相似,脑受照射的最小剂量、最大剂量、中位剂量、平均剂量、D25%、V75%及破裂孔处剂量均以全束照射略高,但相差幅度均不超过1%。结论 鼻咽癌应用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放射治疗时,与全束照射技术相比,半束照射技术照射野衔接处的剂量重叠区较小,脑和肺的照射体积和剂量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14.
电子直线加速器全身放疗中有关技术及剂量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在LMR-15AB直线加速器上用10mVX线开展了全身照射,将机架旋转68度,在靶治疗床距离3.8米时,几何照射野可长1.61米,仅用TLD(氟化锂)元件对病人进行剂量监测,同时给出了一个病人预置剂量的计算公式:预置剂量=D/TPR·(f_2/f_1)~2·1/Fc·1/Ff照射剂量率选择5-10CGy/min,病人所输的血液必须经过15-25Gy剂量照射。  相似文献   

15.
剂量胶片在放疗设备质量保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宁山  陈立新  钱剑扬  岑和庆 《癌症》2001,20(1):101-101
在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执行过程中,用胶片剂量计测试射线野等中心精度、同时检查光野和照射野一致性以及照射野的平坦度及对称性,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具有准确、方便等特点。我们采用Kodak公司的OmatV剂量胶片对射野特性进行测量,再用奥沃公司的DFS4.0胶片剂量分析软件处理测量数据,获得较好的效果,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 实验方法 1.1 射线野等中心检查 射线野等中心检查时,通常把照射野开成一条狭缝。狭缝的宽窄要根据胶片的大小来调节,其目的是要使曝光后交叉点的远端狭缝可以在胶片上分开。用胶片来检测等中心时,按放疗设备生产厂家的验收手册要求对胶片进行曝光,射线在胶片上形成了星形的辐射状交叉阴影粗线。由于等中心误差通常在半径为1mm的圆内,在胶片上直接测量误差较大,我们用图像处理软件在胶片文件图像上画出中心线,在图上测量这些中心线的相交处分离的情况,便可以比较准确地确定等中心精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临床上对放疗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一治疗计划和执行好坏的评价便尤为重要,因此治疗验证是放疗中的一个急待解决和必须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在调强适形放疗(IMRT)技术[1]提出后变得更加突出.由于IMRT的剂量分布在单一二维平面上并不是均匀的,并存在剂量梯度很大区域,所以仅用电离室等工具做点剂量的测量不能证明整个剂量分布是合理的.一般需要将二维剂量分布验证作为评价治疗计划好坏的必要条件之一,目前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二维实时探测阵列剂量计法[2,3](如二维电离室阵列、二维半导体阵列)、胶片剂量仪法[4-7].胶片剂量仪空间分辨率高,但测量步骤较复杂,获取速度较慢;二维实时探测阵列可用来快速获取照射野的二维剂量分布,但空间分辨率较低.在获取了照射野二维剂量分布后,对治疗计划与测量结果一致性的验证尤为重要.近年来对剂量分布的比较评估方法发展较快,由比较传统的定性比较评估方法逐步发展为以定量评估为依据并结合定性评估进行的综合比较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冲洗时间因素对胶片剂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监测冲洗药水更换周期内HS-126E X线胶片自动冲洗机的性能稳定性,研究冲洗时间因素对胶片剂量测量的影响。方法相同条件下曝光来自同一批的15张Kodak X—Omat—V胶片,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3张。在冲洗药水更换周期的5个工作日内,每天冲洗1组。用RIT113胶片剂量测量系统软件测量每张胶片照射野中心的平均吸光度(A)值,进行组间比较。另取10张胶片,分成5个组,均以垂直法曝光,曝光后每天冲洗1组,用于建立校正文件并绘制感光度曲线。建立校正文件后,对整个冲洗药水更换周期内感光度曲线进行质量控制,并观察胶片敏感性的变化。再取来自同一批的胶片15张,分成5个组,均以平行法曝光,曝光后每天冲洗1组,用当天绘制的感光度曲线测量中心轴上1.5cm深度的点剂量,与相同条件下的电离室测量值比较,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在冲洗药水更换周期内,各组胶片A值的均数有随时间延长降低的趋势,方差分析显示,各组A值的均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感光度曲线的质量控制显示出随时间延长向下倾斜趋向,体现了胶片敏感性受冲洗因素影响而降低。各组胶片点剂量的差异〈2%,与电离室实测剂量的差别〈3%。冲洗周期内点剂量随时间的变化较小。结论HS-126E X线胶片自动冲洗机在冲洗药水更换周期的早期是稳定的。用于辐射剂量测量的胶片应当在冲洗药水更换周期内尽早冲洗,这对A值的测量尤其重要。尽管冲洗因素对感光度曲线影响显著,且胶片敏感性在冲洗药水更换周期内明显降低,但点剂量在冲洗药水更换周期内的变化较小。建议同时冲洗用于剂量测量的胶片和用于校正的胶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分析VMAT不同剂量验证方法的γ通过率是否存在差异性。 方法 用Octavius 4D系统对 12例癌症患者不同解剖部位VMAT计划分别进行旋转照射3D剂量分布和2D剂量分布及机架归零2D剂量分布剂量验证,以3%/3 mm和2%/2 mm标准分析γ通过率,并行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将不同照射方式的2D剂量分布比较分析得到3%/3 mm和2%/2 mm标准的γ通过率。 结果 旋转照射3D剂量分布、2D剂量分布、机架归零2D剂量分布平均γ通过率分别为3%/3 mm时96.03%、96.98%、98.90%(P=0.227、0.000、0.003),2%/2 mm时分别为82.08%、84.04%、90.90%(P=0.379、0.000、0.000)。不同照射方式2D剂量分布比较分析得到平均γ通过率分别为 98.99(3%/3 mm)和93.68%(2%/2 mm)。 结论 VMAT计划在旋转照射条件下对3D剂量分布进行验证,验证结果才能更真实的反映实际照射情况,更具有参考性。  相似文献   

19.
Axesse加速器实施VMAT的主要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试Axesse加速器实施VMAT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 按照由简单到复杂、从系统组成部分到系统过程测试对Axesse实施VMAT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测试。系统组成部分测试包括剂量输出稳定性测试和MLC到位精度测试;系统过程测试包括VMAT剂量率和机架速度调制能力测试、MLC速度和剂量率调制能力测试,以及患者剂量验证测试。结果 与固定机架照射相比,旋转照射、包括MLC动态滑动旋转照射剂量输出差异<1.0%。Axesse EPID iViewGT 3.40测试MLC到位精度肉眼观察能发现MLC 0.5 mm位置误差,固定机架照射和旋转照射MLC到位精度<1 mm。在临床应用剂量率范围内,VMAT变剂量率和机架速度、变剂量率和MLC速度测试结果不同条形野射束强度差异<2.0%。宫颈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患者VMAT剂量验证的3 mm 3%标准γ通过率分别为96.52%、95.72%和98.83%。结论 Axesse系统VMAT能准确控制MLC运动、变剂量率和机架速度,Axesse系统能准确可靠实施VMAT。  相似文献   

20.
交替半身照射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在国内已经有近10年的历史 ,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 3 ] 。但随着临床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该方法也显示出一定的弊端 ,照射野剂量分布不均匀 ,各脏器、各系统受照误差 >10 % ,难以贯彻照射剂量最优化的原则。笔者自行研制的旋转式放疗装置 (该装置已获得国家使用新型技术专利ZL0 0 2 2 6 80 2 17)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采用热释光剂量计经过人体仿真模体及人部分脏器的实际测试剂量分布效果良好。一、材料与方法1.放疗装置的设计 :座盘内部三项异步电动机分别驱动座盘旋转和调节旋转速度 ,使其转速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