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伏隔核毁损术治疗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的初步临床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手术治疗方法,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立体定向双侧伏隔核壳部后下部分毁损术治疗35例病人。术后随访36~129 d;对伴发的烟草依赖症状改善情况,手术对睡眠、记忆力、性欲及工作能力的影响,术后不同时间段病人药物渴求程度的改变情况、重新非法用药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该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明显改善大部分病人的睡眠障碍并提高工作能力,不影响性欲和记忆力;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病人吸烟量明显降低;阿片类药物渴求显著缓解,完全消除心瘾者27例,占77.1%,重新非法用药者3例,曾1次用药者2例。结论伏隔核毁损术可以有效地消除或部分缓解阿片类药物依赖病人的心理渴求,术后病人保持操守率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2.
双侧扣带回及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强迫症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侧扣带回 双侧内囊前肢组合对顽固性强迫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方法,运用双侧扣带回 双侧内囊前肢的靶点组合、射频热凝治疗顽固性强迫症26例。在手术前和手术后3个月、6个月及2年分别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进行评估。结果26例强迫症中,手术后各时间段测定的Y-BOCS评分、强迫思维评分和强迫行为评分与手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双侧扣带回 双侧内囊前肢的多靶点组合治疗,对顽固性强迫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药物依赖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药物依赖的方法。方法对24例药物依赖病人行立体定向脑深部核团毁损术治疗,靶点为双侧伏隔核各1点,双侧扣带回前部、中部、前部与中部中间各1点。结果病人出院时均符合戒断标准。随访1~6个月,2例复吸,22例正常生活。结论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药物依赖病人,近期效果肯定,相对安全,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伏隔核毁损术对阿片类药物依赖病人酒精及尼古丁依赖的影响。方法 对接受伏隔核毁损术的68例阿片类药物依赖伴酒精及尼古丁依赖病人进行随访,采用吗啡尿检及纳络酮催瘾实验判别术后是否阿片类药物复吸,采用饮酒问卷及尼古丁依赖自评量表对术前、术后不同时期酒精、尼古丁依赖程度进行评分并比较。采用问卷法调查术后病人再次饮酒、吸烟时主观感觉的变化。将饮酒及吸烟后的轻松、兴奋感分为增加,无变化和减弱三个等级,分析手术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合并酒精及尼古丁依赖的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12个月,阿片类药物复吸率为54.8%,酒精及尼古丁依赖程度术前吸毒时和术前生理脱毒治疗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酒精及尼古丁依赖程度为:术后0.5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而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仍远低于术前生理脱毒治疗时的水平。结论 针对阿片类药物依赖病人实施的伏隔核毁损术不但能明显降低吸毒者阿片类药物的心理依赖程度.而且对酒精及尼古丁依赖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扣带回毁损术后尿失禁解剖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扣带回毁损术后尿失禁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0例顽固性精神病的立体定向扣带回毁损术术后发生尿失禁的状况,解剖观察12例扣带回毁损灶和胼周动脉及其分支的关系。结果 术后因扣带回毁损术引起的尿失禁6例,1周内恢复者1例,1~3个月恢复3例,3个月后仍未恢复者2例。旁中央动脉是供应旁中央小叶的主要血管,旁中央动脉位置相对恒定,且两侧旁中央动脉不对称分布,扣带回毁损灶后界波及旁中央动脉的有9例,其中波及双侧旁中央动脉的有5例。结论 扣带回立体定向毁损术的疗效是肯定的,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尿失禁,在不影响疗效的基础上通过精确细化靶点坐标等措施是应该可以得到防治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侧内囊前肢和双侧扣带回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4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采用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与扣带回前部毁损术,并分别在术前与术后2周、6个月、1年、2年由精神科医师进行YBOCS、HAMA、HAMD量表评定以及术后疗效评定.5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因疗效不佳而接受二次手术.结果 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术后各期YBOCS、HAMA、HAMD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术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70.6%)明显低于术后2周的总有效率(94.1%),但术后1年、2年的总有效率与术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与双侧扣带回前部毁损术对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疗效显著,并可保持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精神疾病的扣带回立体定向毁损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扣带回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精神病,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及顽固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经精神科专科医师正规药物、心理、行为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精神疾病患者,包括强迫症3例、抑郁症10例、双相情感障碍6例、顽固性疼痛4例,采用MR定位立体定向双侧扣带回毁损术,术中用电阻抗及高频电刺激验证靶点,80℃、60s射频毁损。术前、术后由精神科医师分别采用Y-BOCS量表,Hamilton焦虑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疼痛的VR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4例顽固性疼痛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10例抑郁症手术患者中6例完全治愈,2例显著缓解,2例复燃。6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中,4例缓解,2例有复燃。强迫症患者3例均有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双侧扣带回毁损术定位精确,对顽固性精神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海洛因心理依赖(18个月随访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毁损治疗海洛因心理依赖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海洛因心理依赖58例,并于术后3个月、18个月进行随访,采用上门家访或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复吸与否、生活工作情况、有无神经精神功能障碍。上门家访时进行了渴求量表、欲望量表、记忆、智商、人格等精神心理测验。结果未复吸36例,复吸16例,失访6例,操守率为62.06%。记忆、智商、性欲比术前提高,无人格、行为等精神障碍。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海洛因心理依赖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戒毒治疗,是消除吸毒者心理依赖、摆脱毒瘾的有效方法,且对智力、欲望、思维、人格无明显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定向伏隔核射频毁损戒毒的毁损情况与疗效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定向伏隔核射频毁损术戒毒中毁损灶的位置、大小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定向伏隔核射频毁损戒毒手术后随访期达1年以上的60例志愿者的病历资料,复查MRI,测量毁损灶中心平均坐标值及毁损灶的平均大小,参照Schaltenbrand-Bailey人脑标准图谱,探讨毁损灶的位置、大小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失访2例(3.3%)。疗效优27例(45.0%),良10例(16.7%),无效17例(28.3%),差4例(6.7%);总有效率61.7%,复吸率35.0%。伏隔核内有效靶点的平均坐标值分布趋势:x(6.5±0.5)mm,y(21.5±1.0)mm,z(-8.5±1.5)mm;最佳毁损灶平均大小为8mm×10mm×6mm,占整个伏隔核体积的1/3。中远期特异并发症包括顺行性遗忘、动机形成障碍10例,性欲减退1例,情感障碍1例,冲动行为1例,嗅觉迟钝1例;发生率为23.3%。结论定向伏隔核射频毁损戒毒的有效靶点位于伏隔核腹内侧的壳部,疗效及中远期特异并发症与毁损灶具体位置的设定及体积大小有关。毁损灶体积过小,导致手术无效;毁损灶偏离有效靶点,或毁损体积过大,均可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海洛因依赖的手术疗效,分析术后复吸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脑立体定向术的154例海洛因成瘾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病人精神卫生状况进行调查随访。结果随访154例,时间5~6年,其中复吸52例(33.8%,复吸组),未复吸102例(66.2%,未复吸组)。复吸组术后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明显高于未复吸组和国内常模(均P<0.05)。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是海洛因依赖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强迫症状和人格障碍的改善是消除心理依赖的基础及手术戒毒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精神病性和躯体化是复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术治疗精神障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立体定向术治疗的11例精神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难治性强迫症7例,抽动秽语综合征3例,双相情感障碍1例.分析手术前后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脑白质纤维束变化及脑葡糖代谢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病人的各量表分值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无严重并发症.大脑MR/弥散张量成像显示内囊前肢的横行纤维被毁损,大脑18F-FDG PET显示眶额皮质、运动区、运动前区、基底核、丘脑和边缘系统的高代谢区在术后明显降低.结论 立体定向术是治疗难治性精神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Neuroanatomical data point to 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 and subcortical centers regulating fear, in particular, the amygdala. Functional brain imaging has disclosed divergent patterns of ACC activation in person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In addition, two preliminary structural imaging studies have found evidence of smaller ACC volume in PTSD. We explored associations between PTSD and ACC volume in a relatively large sample of adult combat veterans in which PTSD, lifetime alcohol abuse/dependence, and Vietnam versus Gulf War service were crossed. METHODS: Subjects were US military combat veterans of the Vietnam and Gulf Wars recruited from two metropolitan areas served by allied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PTSD treatment/research centers.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volume was analyzed as a function of grouping factors with and without adjustment for body size. RESULTS: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was associated with smaller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volume. This effect persisted in subjects without histories of alcoholism, did not interact with cohort effects, and was not modified by adjustment for body size. CONCLUSIONS: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volume is substantially smaller in association with combat-related PTSD, a finding broadly consistent with cingulate hypofunctionality in that disorde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纯双侧内侧隔-斜角带核毁损对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毁损双侧内侧隔一斜角带核后部治疗34例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病人,观察手术前后成瘾个体对药物的精神依赖和尼古丁依赖的变化情况.采用简明心理状况检查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价手术对记忆、情感的影响。结果 随访12-18个月,精神依赖完全消除25例(73.5%),复吸9例。术后病人学习和记忆力无明显变化,抑郁和焦虑症状有显著性改善(P〈0.01)。结论 单纯内侧隔一斜角带核毁损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引导下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在颅内病灶诊断的准确性、安全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病变性质不明的颅内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在MRI导向下行立体定向活检术。结果52例病人均取得病理诊断.活检成功率100%。星形细胞瘤20例(38.5%),脑转移瘤13例(25.0%),脑非化脓性感染10例(19.2%),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7.7%),胶质细胞增生2例(3.8%),脑真菌病、脑囊尾蚴病及结核性病变各1例(1.9%)。术后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除l例放弃治疗,其余病人转相应专科治疗。结论对于难以行开颅手术的颅内疑难病变,MRI导向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可提供一种可靠的诊断手段,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