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针刺徐疾补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针刺徐疾补泻法边丽娜天津中医学院(300193)关键词针灸学针刺手法中图分类号R245.3《黄帝内经》开创了针刺补泻手法的先河,其论述的补泻手法有:徐疾补泻、呼吸补泻、迎随补泻和开阖补泻,其中徐疾补泻为《内经》补泻手法的核心,也是历来古今医家所承认...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内经》对针刺补泻的记载,以针刺补泻的目的、原则、判断、操作到疗效的思路,勾勒《内经》针刺补泻的完整框架,较翔实反映《内经》针刺补泻的整体风貌。通过研究发现,《内经》针刺补泻以调气为根本目的,以调神为核心内涵;在以补虚泻实为针刺补泻总则的基础上重视先补虚后泻实和据二十五种人不同体质补泻;以脉象虚实,皮肤寒热坚软为判断补泻的依据;记载了迎随补泻等7种补泻手法,为后世补泻手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重视神心意的变化和调节;以患者感觉、脉象及皮肤温度的变化为针刺补泻施术后的疗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论《内经》补泻针法的立意及其演变赵京生(南京中医学院针灸文献教研室210029)主题词《内经》,针刺补治针刺补泻操作形式的规定,基于一定的理论思想,反映创制者的立法用意。以往的研究偏重于补泻针法的各种方式,缺乏对形成特定操作方式的内在原理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迎随补泻法的来源和针向迎随补泻法的产生进行了考证,继而对针刺补泻的实质和针向迎随补泻法的本质进行了探讨,认为针向迎随补泻法所描述的具体操作方法既不符合《内经》关于“迎随”的本意,也不太符合现代针灸临床与科研的客观事实或指标,因而以针向迎随补泻法来代替迎随补泻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5.
《内经》论针刺补泻发挥邱连利甘肃省中医学校(730050)关键词复合手法导气法冷热感中图分类号R245.31补与泻《内经》所述“盛则泻之,虚则补之”是补泻手法的根本原则。所谓盛,是指邪气旺盛;所谓虚,是指正气衰退。所以,补是补充正气,在于顺其气,或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经>针刺补泻操作内容对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内经>中较为系统地描述针刺补泻操作的内容集中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官能><灵枢·终始><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素问·离合真邪论篇><素问·调经论篇>中,在这些篇章中均为补法、泻法成对出现.将上述篇章中针刺补泻操作解析为呼吸、留针时间、出针速度、针孔...  相似文献   

7.
《内经》中对针刺深浅理论,从体质、病情、季节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对正确掌握针刺深度、针感、施行补泻、发挥针刺效应、提高针治疗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刺手法是实现补虚泻实的重要环节.广义的针刺手法包括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针刺操作的全过程;狭义的针刺手法是指进针之后到出针之前所采用的各种行针和补泻手法.合理的针刺操作,能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提高疗效.针刺单式补泻手法的基本操作有捻转补泻法、提插补泻法、徐疾补泻法、迎随补泻法、呼吸补泻法、开阖补泻法、平补平泻法.  相似文献   

9.
针刺补泻手法首载于《内经》,当前基本概括为迎随补泻、徐疾补泻、捻转补泻、提插补泻、呼吸补泻、开合补泻、平补平泻(徐入徐出)等七种,历代医家对其解释说法不一,仅迎随补泻手法的解释就有多种,这势必给临床应用造成一定困难。笔者将这七种手法融入具体临床操作环节中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认识,谨与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10.
首先透过文献资料整理分析,阐明"迎随"在《黄帝内经》里的真意,举出后世医家著作的引文加以佐证,以充实完善《黄帝内经》针刺调气理论;从针向迎随补泻法的定义、来源等谈起,指出其与《内经》中"迎随"的本意不符,也不能纯粹将其看做是针刺调气补泻手法,而是利用其优点,为针刺调气理论和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难经》的刺法特点及其影响唐寒松施有奇(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系合肥230038)关键词:《难经》;针刺补泻;针刺手法《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其第六十九难至八十一难中,刺法内容颇具特色,不仅阐明了《内经》中有关刺法理论,更多的是有所扩展、有所创新,进...  相似文献   

12.
《内经》中因时针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时制宜是祖国医学的一大特色,《内经》中有关针刺的很多内容部强调了因时针刺的问题,从因时决定宜忌,因时决定取穴,因时决定时机,因时决定深浅,因时决定补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针刺深浅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临床,引经据典,从腧穴部位,病人与时令,病位与病情,得气与补泻4个方面对针刺深浅进行了论述,对针刺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刺的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中的一个内容,最早见于秦汉以前的医学文献《灵枢》和《素问》中以后历代针灸书籍,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提插补泻、捻转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子母补泻、纳支补泻、开阖补泻、九六补泻等单式补泻手法,以及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龙虎交战、五藏交经等复式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手法究竞有无实际价值是目前广大从事针灸工作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在这里浅析初步的看法对这些古代的针刺补泻手法加以整理。  相似文献   

15.
《内经》十分重视恰当地把握针刺补泻刺激量,并介绍了多种检验针刺补泻即时效应的方法,本文辑录探析了察看脉象变化等五种实用且易掌握的检验方法,对指导针灸临床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刺补泻是通过针刺调气来达到整体的补虚泻实的目的.因此《内经》补泻不是方法而是治则.《内经》上本无"徐疾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和"开阖补泻"."补泻"原本是单一的治则,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由于临证治疗需要具体的行针方法,也就是现在所言之"术式",便在《内经》中寻得《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待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日泻"和"呼尽内针,"《灵枢·官能》泻为"摇大其孔",补为"推其皮盖其外门."  相似文献   

17.
呼吸补泻,历来争议大.《内经》刺法的呼吸补泻,其实是徐疾补泻.而《难经》则持否定态度:"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针也."金元以后,如《金针赋》认为呼吸补泻是关键:"原夫补泻手法,妙在呼吸手指."  相似文献   

18.
历代医家围绕针刺补泻问题,长期以来形成了众多学派。在针刺补泻效应的存在与否及如何实现.针刺补泻手法的操作及衡量标准等诸多方面,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从卫取气”“从荣置气”针刺补泻理论首见于《难经·七十八难》。“从卫取气”“从荣置气”的理论实为针刺补泻的方法,目的在于调阴阳、调营卫、调气血及促使得气。其手法核心一是分层操作,体现深浅补泻理论;二是随呼吸进出针刺,达到补泻目的;三是依据营卫流注方向随卫逆营行针,体现营卫补泻内涵;四是注重针刺力度的轻重,达到补气、取气血而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迎随补泻是古代针刺的基本手法之一,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本文根据古典医籍的记载结合作者的体会阐述了迎随补泻的意义,对读者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