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持性血透患者合并血性心包积液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合并血性心包积液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观察8例合并血性心包积液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平均周透析时间、KT/V值、PCR值、血红蛋白、血β2-MG、PTH、Cr、PLT、APTT及血浆白蛋白水平,与随机抽查的10例达到充分透析标准,未发生心包积液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周透析时间、KT/V值、PCR值、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低,而血β2-MG、PTH值则较对照组升高,ATPP较对照组延长,而Cr,PLT水平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维持性血透患者合并血性心包积液可能与透析不充分、血β2-MG及PTH值升高、贫血、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2.
高低通量血液透析膜清除溶质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比较高通量和低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器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素氮、肌酐、血磷及β2-微球蛋白的清除能力. 方法:于2004-09/2005-01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3例,血透时间1.5~5.0年.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知情同意.①实验分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通量透析组23例和低通量透析组20例.②实验方法:高通量透析组采用F60聚砜膜血液透析器,超滤系数Kuf为40 mL/(h·mm Hg).低通量透析组采用F6聚砜膜血液透析器,超滤系数Kuf为5.5 mL/(h·mm Hg).所有患者透析3次/周,4 h/次,均采用Fresenius 4008S容量控制型透析机和超纯净水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190~250 mL/min,采用肝素抗凝,共5个月.③实验评估:两组患者透析前后常规检测血尿素氮、肌酐、血磷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β2-微球蛋白含量,观察透析前后各种溶质含量变化,计算其溶质清除率. 结果:①血尿素氮、肌酐和血磷浓度变化: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尿素氮、肌酐和血磷浓度均显著下降.两组血尿素氮、肌酐和血磷的清除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高通量和低通量血液透析均能有效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中的小分子溶质.②β2-微球蛋白含量变化:高通量透析组透析后β2-微球蛋白含量显著下降,低通量透析组透析前后β2-微球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清除率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62,P<0.05). 结论:应用高通量F60聚砜膜血液透析器和低通量F6聚砜膜血液透析器均能有效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中的小分子溶质,但高通量F60聚砜膜血液透析器对β2-微球蛋白的清除能力显著优于低通量F6聚砜膜血液透析器.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Fractalkine(FKN)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变化,探讨FKN、TIMP-1与炎症的关系。方法选取长期规律血液透析(HD)的患者30例,应用ELISA法检测其透析前、后的FKN、TIMP-1血清水平,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透析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检测其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重指数(BMI)、透析充分性指标(Kt/V)及透析前后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结果MHD患者HD后的血清FKN水平比HD前升高(P〈0.01),HD后的TIMP-1水平比HD前升高(P〈0.01)。HD前血清FKN水平与HD前Hs-CRP呈正相关(r=0.387,P〈0.05),HD前血清FKN与HD前TIMP-1、透析年限无相关性(P〉0.05);HD前TIMP-1水平与HD前Hs-CRP、透析年限无相关性(P〉0.05)。HD前后FKN差值与HD前Hs-CRP呈正相关(r=0.291,P〈0.05),与HD前后TIMP-1差值及透析年限无相关性(P〉0.05);透析前后TIMP-1差值与HD前Hs-CRP呈正相关(r=0.226,P〈0.05),与透析年限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血清FKN及TIMP-1水平增高。HD前后FKN及TIMP-1水平的瞬时变化可能与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高通量透析在不同超滤量情况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毒素清除效率及皮肤瘙痒程度的影响. 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进行高通量透析治疗但治疗组超滤量大于对照组,2组患者均每周血液透析治疗3次,每次4h,共观察6个月;在观察的0、6个月时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透析前后血肌酐(Cr)、血磷(p)、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计算单次透析溶质清除率,取两次结果均值比较;应用改良Duo评分系统评估治疗前后瘙痒程度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跨膜压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上结果均行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经过上述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肌酐下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094,P=0.277,P>0.05);治疗组p、β2-MG的下降率均大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138和-12.815,P值分别为0.036和0.01,P<0.05);治疗组患者皮肤瘙痒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t=-3.556,P=0.01,P<0.05);治疗组跨膜压高于对照组(t值10.22,P值0.001,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0.346、0.157和0.125,P值分别为0.556、0.692和0.723,P>0.05). 结论 高通量透析时增加超滤量在保证对小分子毒素充分清除的基础上,增加了大、中分子毒素的清除,可以明显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症状,可更大程度的发挥高通量透析的优势,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小分子溶质、β2-微球蛋白(β2-MG)、血磷清除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高通量血液透析(HPD)和常规血液透析(CHD)的规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HPD组和CHD组,进行维持血液透析1年,每周透析2~3次,每次4.5 h,对两组患者的透析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后血尿素氮、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通量透析组透析后血清β2-MG、血清磷比常规血液透析组明显下降(P〈0.05),透析1年后血清β2-MG、血清磷浓度、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高通量透析可降低透析患者血清β2-MG、血清磷浓度,改善透析患者的血脂代谢,透析效果优于常规血液透析,透析膜的通量是影响清除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2-MG及血清磷浓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测定47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静脉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等生化指标.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呈现明显负相关(r=-0.251,P<0.05;r=-0.343,P<0.01);白蛋白与前白蛋白、肌酐水平、年龄呈现正相关(r=0.734,P<0.01;r=0.393,P<0.01;r=0.410,P<0.01),与透析龄呈现负相关(r=-0.349,P<0.05),与IL-6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反应蛋白是反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较好的预测指标,而微炎症反应对血透患者营养不良起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住院和非住院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和平均动脉压、透析时间、每日残余尿量、促红素用量及降压药物的使用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利用单因素分析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每日残余尿量、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促红素用量及降压药物的使用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平均动脉压在两组之间存在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白蛋白、低血红蛋白、血压控制不良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有关(P<0.001)。结论低血清白蛋白、贫血、血压控制不良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军七虫草胶囊”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的疗效。方法:分别测定25例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透患者服用“军七虫草胶囊”前和用药1周后血尿素氮(BUN)、肌酐(Cr)及血K+、体重的上升值和血Ca2+的下降值各3次,以及用药前和用药1个月后的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值各1次,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透析间期的血BUN和Cr上升值用药前分别为16.3±4.2mmol/L和441.6±92.0μmol/L,用药后分别下降为12.9±5.4mmol/L和359.8±89.5μmol/L(P值均<0.05);体重上升值由用药前的1.90±0.50kg下降为1.50±0.35kg(P<0.01),血白蛋白则由30.7±4.5g/L上升为34.8±3.7g/L(P<0.05),血K+上升值和Ca2+下降值无明显变化。结论:“军七虫草胶囊”能使透析间期毒素上升水平减慢,明显改善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且能使部分患者透析时间缩短,降低透析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16名腹膜透析患者,根据血钾情况将患者分为低钾血症组与非低钾血症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低钾血症56例(25.93%)。低钾血症组的血尿素氮、血白蛋白、血前白蛋白、血磷均较非低钾血症组降低(P均0.05);而年龄、血钠、血红蛋白、血清肌酐、血钙、血甲状旁腺素、血清铁、血总蛋白、血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血总胆固醇、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甘油三酯、残余尿量、KT/V、PET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钾与血尿素、血白蛋白、血磷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腹膜透析患者中低钾血症发生率较高,营养不良、低血磷是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防治方法。方法:1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终末期给予营养疗法,利用主观整体评估法和客观营养指标判断营养不良的程度,制定防治措施。结果:15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良好61例(40%),轻中度营养不良77例(51%),重度营养不良14例(9%)。三种营养不良程度的整体尿素清除率,蛋白质分解率,血肌酐值,血浆白蛋白和蛋白质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情况下透析患者营养学指标亦不同。结论:营养不良普遍存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其影响因素很多,全面进行营养状况评价,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2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后IFNγ活性.结果血透患者IFNγ活性为525±106u/m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n=14,625±87u/ml;P<0.01).患者INFγ活性与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及肌酐水平呈正相关;17例单次血透后IFNγ活性比透析前显著增高(P<0.05);长期透析患者IFNγ活性虽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超滤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根据超滤率高低将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2组:A组(超滤率≤15 mL.h-1.kg-1))23例和B组(超滤率〉15 mL.h-1.kg-1)17例。2组患者均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2组患者透析超滤量、超滤率及透后血尿素/透前血尿素(R)值、尿素清除指数(Kt/V)值等情况。结果A组透析超滤量、超滤率、R值均明显低于B组(均P〈0.05),A组Kt/V值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一定时间内,每次过多的超滤量是影响透析充分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支持疗法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作用。方法 :将 35例血透患者采用充分透析 ,营养支持 ,补充蛋白质及促红素 ,纠正贫血和适当运动等方法治疗 3个月 ,营养支持前后测定前白蛋白 (PAB)、血清白蛋白(ALB)、胆固醇 (Cho)、肌酐 (Scr)、血红蛋白 (Hb)、蛋白分解率 (PCR)、每日蛋白摄入量 (DPI)、干体重、肱三头肌皮皱厚度 (TSF)等 9项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35例治疗前后营养不良指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 :营养支持治疗是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存活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残余肾功能、人体构成和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生物电阻抗技术和常规生化方法测定68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残余肾功能、人体构成和营养相关指标.结果: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和脂肪百分比呈正相关,与去脂体重呈负相关(P均〈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尿素氮、白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 血清瘦素水平可以作为评价机体脂肪含量的营养指标,其在终末期慢性肾衰竭血透患者蛋白质营养不良中未发挥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崔莉  林育梅  尹良红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0):1780-1781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的透析效果及对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D组应用普通血液透析治疗;HFHD组采用高通量透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肌酐、血磷、甲状旁腺激素、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计算KT/v值。结果:经过高通量透析治疗6个月的患者精神好转、食欲好转、干体重增加、生活能力增强。HFHD组与HD组比较,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KT/v明显降低,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均明显升高。结论:HFHD治疗效果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是维持性血透患者较佳的透析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透析的临床效果观察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高通量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效果比较;了解其对尿毒症患者中、小分子毒素的清除与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将3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组和常规组。常规组使用Fresenius聚砜膜17R血滤器,常规组使用F6透析器,均每周透析3次,每次4—4.5h,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AK95S透析机,血流量为220-25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透析前后分别采血,测血中尿素氮,肌酐,磷,β2-微球蛋白及甲状旁腺素,观察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高通量透析与每周透析相同时间的低通量透析相比,小分子物质尿素氧,肌酐的下降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透析治疗后即刻血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素水平下降较低通量透析显著(P〈0.05);低通量透析对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素几乎没有清除作用,高通量透析对血磷的清除率也明显提高。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减轻中分子中毒素所致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营养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35例老年维持性HD患者于透析日上机前空腹采血测定一般临床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透析前后血尿素氮(BUN),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测定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等;按Kt/V将患者分为透析充分组、不充分组。结果:透析不充分组的老年患者TSF、AC、血肌酐(Scr)、BUN、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白蛋白(AIb)均显著低于透析充分组患者,而CRP水平显著高于透析充分组;老年HD患者CRP与RBC、Hgb、Hct、AIb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1;P〈0.01;P〈0.05)。结论:透析不充分的老年HD患者营养状况较透析充分组患者差;贫血及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营养不良与CRP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bloodcelldistributionwidth,RDW)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2年1月-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透析患者356例,其中男性226例,女性130例;年龄(59.2±14.5)岁;透析龄(64.3±42.5)个月。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史,并于周中透析前检测血红蛋白(Hb)、RDW、电解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甲状旁腺素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透析前后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并计算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结果:整组患者RDW为(15.14±1.22)%(13.0%~20.4%),中位数14.9%;241例(67.7%)患者RDw水平超过参考值上限。男性患者RDW水平低于女性患者[(15.03±1.11)%比(15.33±1.39)%,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RDw与年龄(r=0.269,P〈0.00I)、透析龄(r=0.116,P=0.033)、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0)剂量(r=0.250,P〈0.001)、EPo/Hb比值(r=0.214,P〈0.001)、hsCRP(r=0.335,P=d0.001)及NT—proBNP(r=0.133,P=0.027)呈正相关。RDW与血清白蛋白(r=-0.241,P〈0.001)、前白蛋白(r=-0.334,P〈0.001)呈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结果提示,RDW与血清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RDW水平异常并不少见,且与年龄、透析龄、营养水平、炎性反应状态、心脏功能、EPO剂量及反应等多项临床指标有关。RDW对透析人群预后的预测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W-F168-B型和RENATRONⅡ型透析器复用机临床应用对患者透析质量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透析器分别用W-F168-B和RENATRONⅡ复用。测定受试者透析前后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尿素氮,计算尿素清除率除以分布容积(Kt/V,K为尿素清除率,t为透析时间,V为分布容积)。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Kt/V值分别为1.25±0.26和1.24±0.19,透析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分别为(1.32±0.14)g/L和(1.34±0.27)g/L,白蛋白差值分别为(0.86±0.05)g/L和(0.79±0.18)g/L。t检验示两组以上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透析器复用机对受试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能达到较好的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前碳酸氢盐浓度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仁济南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91例,采集基本透析资料,并于透析间隔最长的透析日进行常规血液生化检查。根据透析前碳酸氢盐浓度平均值以四分位法将患者分为4组,比较不同透析前碳酸氢盐浓度分层对上述临床指标的影响。并以透析前碳酸氢盐浓度为因变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与上述临床指标的关系。其中计量资料采取ANOVA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不同透析前碳酸氢盐浓度分组在透析龄(F=3.527,P=0.015)、每周2次透析比例(χ2=3.527,P=0.015)、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F=5.000,P=0.002)、血清白蛋白(F=7.336,P0.001)、透析前血肌酐(F=4.932,P=0.002)、血钙(F=2.969,P=0.032)、血磷(F=13.468,P0.001)这些指标上存在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碳酸氢盐浓度与透析龄(r=-0.118,P=0.022)、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r=-0.153,P=0.004)、血清白蛋白(r=-0.285,P0.001)、透前血肌酐(r=-0.213,P0.001)、血磷(r=-0.378,P0.001)、全段甲状旁腺激素(r=-0.129,P=0.014)呈负相关,与血钙(r=0.113,P=0.027)呈正相关。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在溶质清除稳定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达标且无差异的情况下,透析前碳酸氢盐浓度较低的患者具有透析龄长、每周2次透析比例高、BMI较大、血浆白蛋白和透前肌酐较高、以及低钙高磷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