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2例脊柱结核患者,分别采取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对照组)和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前后Cobb角和ESR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Cobb角和ESR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种治疗方案均有明显效果,而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可更好的矫正脊柱后凸,临床需根据适应证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在颈椎结核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颈椎结核并不全瘫痪患者在效抗结核治疗下,行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及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平均随15个月,所有病例的宰经症状均完全改善,病变椎板及植骨在融合,无复发表现,结论: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应用于颈椎结核手术患者,增加植骨块及融合节段的稳定性,提高病灶及植骨块的融合率等。利用病灶恢复,症实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成人腰骶段和胸腰椎结合患者188例,随机分成四组,每组47例。A组实施病灶前路清除手术、植骨融合术及前路内固定手术;B组实施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手术、植骨融合术及病灶前路清除手术;C组实施病灶侧前方清除手术、植骨融合术及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手术;D组实施病灶后路清除手术、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手术及植骨融合术。对各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A组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47.5±11.8)%明显低于B、C、D组的(61.5±18.6)%、(58.7±15.9)%和(59.9±17.4)%(P0.05);A组矫正角度丢失率(64.8±19.3)%明显高于B、C、D组的(53.6±15.6)%、(56.9±11.8)%和(54.9±5.4)%(P0.05)。结论治疗脊柱结核要依据正确的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同的术式,从而将病灶清除、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临床证明同前路固定手术方式相比,采用后路固定矫正脊柱后凸畸形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椎结核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 对26例颈椎结核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常规颈前入路,暴露椎体前方及病灶,在彻底病灶清除和减压的基础上进行植骨并用前路钛板内固定,术前术后应用抗痨治疗并颈托固定保护.结果 26例患者经3个月~3年3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伤口均能Ⅰ期愈合,植骨融合率92%,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神经功能评分增加1~2级.结论 颈椎前路病灶清除加植骨内固定,手术入路方便,显露清晰,病灶清除和减压彻底,固定确切,并能维持椎体椎间高度,治疗效果肯定,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结核患者行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术后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1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患者,术后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评价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按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治愈8例,好转3例,无一例复发,所有患者的局部症状消失,活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效减少颈椎结核患者行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术后的并发症,提高了治愈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效果。方法对26例Ⅰ期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12~24个月,评价椎间融合率,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观察术后有无并发症。结果26例患者植骨块均完全融合,融合率100%,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王新安  丁江平  马超  何强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465-2467
目的 探讨上颈椎不稳的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收治上颈椎不稳69例患者,其中34例行经前路C2~C3椎体次全切、椎管扩大髂骨植骨内固定术,24例行经颈椎后路C1~C4椎侧块螺钉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5例行经前路齿状突骨折切开复位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4例行经后路Aporfix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例行C2~C3椎体结核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患者行头颈胸支具外固定2~3个月.结果 6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21例患者骨折及植骨处均获骨性愈合,未见有内植物断裂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脊柱稳定性丧失的上颈椎不稳,手术治疗是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在治疗胸、腰椎结核上的临床效果。方法 7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23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手术组);B组24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后路内固定术(前后路联合手术组);C组患者28例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手术组)。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术后血沉和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说明手术都取得了良好效果,C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都明显少于A、B组(P<0.05),三组患者在Frankel分级改善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而言,三种手术均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与前两种方式相比,后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康复快,因此该手术可作为胸腰椎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式一期后路微创病灶清除打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应用于胸腰椎结核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97例为研究资料,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的进行分组,分为后路组51例(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术+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术)和前路组46例(应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术+植骨融合术+后路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术前1 d及术后1个月的VAS疼痛评分、脊髓损伤JOA评分、后凸畸形矫正度数和6个月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后路组后凸畸形矫正度数(8.95±2.41)°、VAS评分(3.26±0.84)分显著低于前路组,JOA评分(15.41±1.48)分显著高于前路组(P均<0.05),后路组总并发症率(5.88%)显著低于前路组(17.39%)(P<0.05)。结论改良式后路微创病灶清除术联合传统打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胸腰椎结核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神经功能能力,并发症较少,有理想的后凸畸形矫正角度,适用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前、后路手术途径相结合治疗腰骶部脊椎结核的方式进行研讨,研究其优点和术后的效果。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我科对收治的146例腰骶部位脊椎结核患者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并同时行经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全部患者均为Ⅰ期手术。结果全部146例患者均获得术后刀口Ⅰ期愈合,经12年电话随访,平均19个月,结核临床症状均消失,脊柱结核无复发病例,以Moon植骨标准,所植骨均在42年电话随访,平均19个月,结核临床症状均消失,脊柱结核无复发病例,以Moon植骨标准,所植骨均在48个月后融合,平均融合时间6.5个月,术后3个月后活动练习,患者的弯腰及蹲下等非剧烈活动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术,并同时行前路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可以有效治疗腰骶部的结核,术后植骨融合顺利,并发症少,并能减少术后下腰痛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对脊柱结核(胸腰段)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理想化方案。方法对本院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脊柱结核(胸腰段)患者中65例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5例患者采取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的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在A组中30例患者于一期前路行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后再予以钉棒矫形的内固定术;在B组中35例患者于一期后路行钉棒矫形后再予以内固定术,之后行前路病灶的清除并植骨融合术。两组又分成累及单个椎体组(即A1组与B1组)和累及多个椎体组(即A2组与B2组)。再对A1组与B1组,以及A2组与B2组其手术时间与术中的出血量及其矫形率进行对比。结果其中,A1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的出血量显著低于B1组(P〈0.05);而B2组的矫形率与稳定性均优于A2组(P〈0.05)。结论脊柱结核(胸腰段)累及单个椎体时,于一期前路行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之后行钉棒矫形的内固定术治疗,为理想化方案;而累及多个椎体,特别脊柱后凸的角度偏大时,于一期后路行钉棒矫形后再予以内固定术,之后行前路病灶的清除并植骨融合术则为理想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行Ⅰ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等外科治疗配合抗结核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菏泽市传染病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脊柱结核患者50例,手术前后均积极对症处理和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采用Ⅰ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结果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发现患者植骨均骨性融合,骨畸形获得矫正平均Cobb角5.5°~14°,平均9.5°,神经功能分级为:B级2例,C级4例,D级9例,E级35例。结论脊柱结核采用综合治疗手段,外科手术配合积极内科抗结核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据病灶部位的不同对64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不同的入路及内固定方法进行手术治疗。随访18个月,观察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病灶、植骨融合、内固定、后凸畸形及骨髓损害情况。结果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钢板内固定35例,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后路经弓根钉棒内固定21例,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前路钢板后路钉棒联合内固定8例。治疗后X线检查显示病灶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内固定情况、后凸畸形情况、合并脊髓损害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均取得较满意效果,3种入路及内固定方法间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能明显缓解脊柱结核的症状,有效清除病灶,改善神经功能,并且术后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稳定,治疗效果明显,但应注意据患者的病灶部位等选择合适的入路和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重症脊髓型颈椎病采取颈椎前后路Ⅰ期联合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2007年4月至2010年11月住院的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2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采用采取颈椎前后路Ⅰ期联合治疗,另对照组42例采用Ⅰ期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14个月。结果采用日本JOA17分法评估,治疗组的综合改善率为93%,对照组的综合改善率为81%。结论颈椎前后路Ⅰ期联合手术治疗能能改善椎管的内容面积,使得受压的脊髓尽快得到缓解,疗程较短,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前路同定与后路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矫形及神经康复效果,为临床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择本院及北京胸科医院2009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同定术治疗,采用前路固定的49例作为A组,采用后路同定的40例作为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治疗情况。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为(2.4±1.1)h,明显短于B组的(3.5±0.9)h;A组术中出血量为(385±40)mL,明显少于B组的(420±35)mL,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显示B组的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B组为10.0%,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手术时问短、出血量少的优点,且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后路同定治疗脊柱结核具有更佳的矫形效果,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更为适宜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病灶清除植骨术并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刚  袁忠治  李继云 《河北医药》2005,27(11):807-808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内固定治疗.结果46例脊柱结核患者均获治愈,平均随访11个月,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3.7月,后突矫正角度20度.治疗优良率达95.5%.结论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内固定是安全和有效的,并在重建脊柱稳定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健  臧传义  唐杰 《中国医药》2014,(1):103-105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北京老年医院接受腰椎结核治疗的患者12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前路或后路手术)和观察组(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每组64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1、3个月的红细胞沉降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1、3个月的红细胞沉降率分别为(201±16)min、(874±89)ml、(15.6±3.1)d、(26.5±3.1)mm/1h、(10.1±2.2)mm/1h;对照组分别为(130±13)min、(604±45)ml、(24.2±2.1)d、(27.8±2.1)mm/1h、(12.3±1.9)mm/1h。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少于观察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Cobb角优于对照组(10.2°±1.9°比12.8°±1.7°),骨融合率优于对照组[98.4%(63/64)比87.5%(56/64)],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6%(1/64)比12.5%(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矫正角度丢失少、植骨融合快、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上胸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方法,并对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2007年9月~2010年8月收治的40例中上胸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其中20例(早期康复组)术后2周内开始康复锻炼,20例(对照组)术后2个月开始康复锻炼。随访12~40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CT复查均显示胸椎序列复位良好,椎弓根钉固定良好,无断裂。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0例患者经康复锻炼后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术前(P〈0.05),早期康复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上胸椎骨折伴脊髓损伤者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能最大限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8例。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手术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强调早期手术,术前要完善各项检查,才能保证手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08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18~72岁,平均48.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加前路内固定术,其间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测定融合节段后突角度、椎间平均高度、钛网沉降率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0~48个月,平均26个月,除1例出现肋间神经痛,其余20例均无术后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现结核病灶残留或复发,术后融合节段后凸角为(7.0±2.5)°,终末随访时矫正角度丢失(4.1±1.5)°,所有患者终末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建可靠,减压彻底和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