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继洲,字济时,三衢(今浙江衢县)人,是我国明代杰出的针灸学家。他祖辈几世业医,祖父系明朝太医,家藏医书颇多,对杨氏影响很大。他从小酷爱医术,博览群书,尤致力于针灸学术研究,行医46载,曾任太医院医官。万历29年(公元1601年),杨氏以家传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为基础,参合明代以前的针灸文献和成就,编写成《针灸大成》。该书内容丰富,说理完备,是研究针灸学的重要文献,也是针灸工作者必读之书。杨氏的学术思想和精湛医术  相似文献   

2.
正三衢杨氏秉承家学,汇集明代以前名家之针理、针技、针法精髓,并结合自身临证经验,整理编纂而成《针灸大成》,堪称明代以前针灸学术发展的一次重要总结。《针灸大成》内容贴近临床,取穴精炼,值得深入研究,其中卷之九《治症总要》篇,是为杨氏临床经验之精华,反映出杨氏的针灸学术思想和诊疗特点,对后世针灸学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治症总要》篇治疗疾病范围广泛,涉及内、外、妇、儿、五官、气血津液、经络肢体等病证~([1])。经络肢体病证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机体经络失养,或经络不畅而出现以肢体酸楚、疼痛、麻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中医学会针灸学会于1983年11月8~10日在金华市召开了杨继洲学术思想讨论会。来自全省各地的针灸医生共四十七人。上海、江西、安徽、福建、山东、天津、黑龙江等省市对杨氏学说有研究的十二位代表,也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三十八篇,所有论文一致肯定了杨氏及其著作——《针灸大成》对针灸学所作的贡献。通过讨论,明确了杨氏学说有很多特点。大家一致认为对杨氏学说和《针灸大成》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这次会议为今后研究杨氏学  相似文献   

4.
《针灸大成·医案》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著明针灸学家杨继洲 ,所著的《针灸大成》是一部蜚声针坛的历史名著 ,是我们学习针灸的主要参考书籍之一。其中的医案 ,跨越了 1555~ 1580年间 ,是杨氏从事临床经验的总结 ,蕴含了深刻的理论 ,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 ,至今仍对我们的临床有所启示和借鉴。1 针灸药物并重  在《针灸大成·医案》中共存有杨氏验案 33个 :包括针灸配合 13个、单纯针治 9个、专用药物治疗3个、针药结合 3个、针灸药并施 1个、单灸法 1个 ,灸药结合 1个 ,以指代针结合药物 1个 ,机理分析 1个。这些医案体现杨氏针灸药并重的思想。  从医案看 ,杨氏对急重症…  相似文献   

5.
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是我国主要的针灸文献专著,内容丰富,流传甚广,对针灸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卷末所附医案可资后学揣摩、启迪思路。虽案例不多,亦可管窥杨氏学术思想之一斑。兹将学习体会分述如下. 一、辨证审因杂合以治  相似文献   

6.
辽宁现代针灸医家以彭静山、马瑞林以及王品山为代表。他们学术上互有交融而又独立自成体系。其学术思想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本研究重点介绍了三位针灸医家的学术特色、诊疗经验和论文著述。在分析其学术思想的形成背景、诊疗特点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辽宁地区现代针灸流派的特色,在针灸流派的全面继承或创新发展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秉承家学,复收集明以前有关针灸著作,完成了针灸学发展史上的第三次大总结。杨氏既是一位针灸理论家,又是一位经验丰富,行医四十余年的临床家,他的医案是一份宝贵的医学遗产,本文试对杨氏医案作一初步探讨。一、辨证精当,立法有度杨氏在临床上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疗效,其关键在于“辨证精当,依证立法”,现举其医案  相似文献   

8.
南宋著名针灸学家席弘在中国针灸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自席弘迁居江西临川后,其后代以针灸薪火相传,据记载传有十二代。当传至第十代孙时,于传子之外又传徒,由家传变为师传,如卓有成就的陈宏纲、刘瑾等,形成了席弘学派。针灸歌赋《席弘赋》是席弘学术思想的代表作,系由席弘门徒根据席弘学术思想补辑或编写而成。该赋在针法应用和针灸配穴方面具有特色,赋中的针灸学术思想与治疗方法至今仍被针灸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倪夕期 《针灸临床杂志》1997,13(9):56-56,F003
《针灸大成·医案》证治特色探讨225800江苏省宝应县中医医院倪夕朗《针灸大成》是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在其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又汇集了诸家的针灸资料而编成,其《医案》篇集中记载了杨氏本人的临证验案33则,本文就其证治特色探讨如下:1.擅用...  相似文献   

10.
正沈卫东,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针灸科主任、针刺麻醉研究所所长、曙光临床医学院针灸学教研室主任,为海派中医一杨氏针灸传承总基地负责人、杨氏针灸传承人。师承陈汉平教授,主要从事针灸学医、教、研工作。临床擅长运用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软组织损伤、抑郁症、肥胖症等。担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上海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针灸学会针灸临床教育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  相似文献   

11.
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是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针灸临床家和理论家,他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类集了历代有关的针灸资料,增辑成《针灸大成》十卷,总结了明以前针灸学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  相似文献   

12.
Du HB  Liang FR 《中国针灸》2011,31(6):553-556
蒲湘澄是我国近现代著名针灸学家.早年他勤于学习,一生致力于中医针灸临床和教育事业.针药并用、针灸并施、用穴独特、配穴灵活、注重针术是蒲老学术思想的精华.本文介绍针灸学家蒲湘澄的生平和主要学术思想,以纪念蒲老对针灸理论、实践及传承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杨继洲为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有著作《针灸大成》流传于世。《针灸大成》乃明以前中医针灸之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甚深。该书收录诸多著名针灸著作之内容,同时还有杨继洲针刺手法、医案、考卷等,形成了具有杨继洲学术思想特色的"杨继洲针灸"。杨继洲学术思想的形成主要受家族医学背景以及其学医经历和行医实践影响,同时还受易学、儒家思想及道教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氏针灸疯科”流派医疗特色和“杨氏絮刺火罐疗法”是当代著名针灸学家杨永璇所创始。其子杨依方主任医师,南汇杨氏针灸世医的第二代传人,行医60年来。在继承中有所发展。他针药并用,刺罐结合,温针艾灸,刺络泻血,兼用耳针、七星针、腕踝针、磁穴贴敷等多币中方法综合治疗,择善而施。擅治中风、面瘫、夜尿、痛风及颈胸腰椎肥大等风寒湿痹,疗效卓著。他的另一特色“杨氏絮刺火罐疗法”,专治气滞血瘀的顽痹痼疾,具有显著疗效,现已成为上海市南汇区医疗特色专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回顾历版《针灸学》教材中的毫针进针法,探求其演变过程和原因,并分析其发展趋势。通过查阅多版《针灸学》教材和20世纪40年代以来针刺手法相关文献,结合多位近现代针灸名家针刺手法特色,发现进针法的定义几经变化而尚需完善;进针法分类在发展中趋于稳定;插刺进针法一度被收入,而后又消失;对进针法操作细节的描述不断规范完善。其演变主要受当时的学术及临床背景、编写者学术思想、针灸名家的学术思想、针灸国际化与标准化等的影响。捻转进针法和一些进针器进针法符合安全、无菌、无痛、方便的发展趋势,未来可能会被载入《针灸学》教材。  相似文献   

16.
<针灸大成>为我国明代杰出的针灸学家杨继洲所著.杨氏出身世医之家,自幼酷爱医术,博览群书,尤致力于针灸学术研究,行医46载,曾任太医院医官.万历29年(公元1601年),杨氏以家传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为基础,参合明以前的针灸文献和成就,编写成<针灸大成>.该书总结了我国明以前针灸学术的精华,内容丰富,说理完备,流传甚广,是研究针灸学的重要文献.该书于卷八著"妇人门",卷九"治症总要"及其后的"(杨氏)医案",记载了历代妇科针灸治疗学的学术理论与经验.为后世临床运用提供了宝贵的临证经验.本文欲从中探讨其用穴规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我国重要地方学术流派旴江医学的针灸学术思想.方法 选择席弘、陈自明、危亦林、龚廷贤、龚居中、李梃、黄宫绣七位著名旴江医家,通过他们的代表作原文的研究,剖析其针灸学术思想及其对针灸学的贡献.结果 旴江针灸各家各有特点,富有经验,某些医家特别着重于灸疗,弥补了当时“重针轻灸”的不足;席弘针灸思想独树一帜,形成了我国著名的针灸学派——“席弘学派”;李梃《医学入门》针灸原文被杨继洲《针灸大成》收录,并命名为“南丰李氏补泻”.结论 旴江医学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旴江医家针灸学术具有特色,是我国针灸学的可贵瑰宝.现代中医工作者应当努力发掘,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8.
“陆氏针灸”是由陆瘦燕和朱汝功两位老先生共同创立,作为我国针灸学术界的一大流派,其具有较为完整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临床诊疗特色。苏肇家医师师从陆瘦燕先生,继承了陆老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技术,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秉承“陆氏针灸”治疗理念,以经络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注重针刺手法,运用针灸综合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9.
钱塘杨氏中医起源于清末,始于晚清儒医杨耳山,主要覆盖钱塘区域,历经五代传承,擅治热病、肺系病、脾胃病等,形成了注重脾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等一系列特色学术思想,是钱塘医派的重要组成部分。钱塘杨氏中医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杨少山,继承了杨氏中医的学术特色,也形成了其个人独特的学术思想。文章主要叙述了其钱塘杨氏流派沿袭脉络及杨少山临证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0.
承淡安著述钩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承淡安是近现代著名针灸教育家、临床家。他创立了我国最早的针灸函授机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创办了中医历史上最早的针灸专业杂志——《针灸杂志》,为推动针灸复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承淡安一生著作颇丰,对承淡安学术思想及其著作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近现代针灸学的发展与演变。本文选择《中国针灸治疗学》等7本著作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