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药物治疗是精神科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精神病患者普遍存在拒药、藏药现象.本文通过对精神病患者拒药、藏药原因、手法、危害等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主要包括合理治疗、加强监管、心灵沟通、工娱活动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患者的拒药藏药方式,进行护理干预,杜绝患者藏药.方法 给患者发药时进行仔细的观察.结果 精神病患者的藏药方式多种多样,护士如果不仔细观察,监督服药,无自知力的精神病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很低.结论 对精神病患者发药时必须管理其服药到胃,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3.
精神病患者拒药藏药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承泽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2):2700-2700
目前,在精神病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仍然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由于精神病病种的特殊性,口服用药将贯穿整个治疗期间。然而,精神病患者常有拒药、藏药行为。因此,掌握拒药、藏药的高发人群及原因,对于尽早采取护理干预,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张春燕 《大家健康》2013,(21):184-185
目的:精神病患者拒药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分析。方法:对26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拒药患者的资料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出现拒药行为89例(33.8%),其中直接拒药71例(79.8%),藏药18例(20.2%);首次住院患者53例(59.6%);拒药患者中主要原因是对疾病缺乏自知力。结论:护理干预能消除或缓解患者的拒药心理和行为,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拒药原因,探索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对2011~2012 年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526 例中出现拒药的183 例患者的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针对不同拒药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论:183 例拒药精神病患者经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均较顺利的完成了治疗,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减少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藏药、拒药行为,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方法:分析患者发生藏药、拒药行为时的住院次数、住院时间、疾病分布、藏药、拒药的原因及方式,根据分析结果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首次住院、住院时间在一周内、否认有病、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患者藏药、拒药行为的发生率较高。结论:针对精神病患者的不同拒药原因和方式,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在临床上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藏药原因及干预.方法 通过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藏药原因及藏药方式,提出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患者藏药与无自知力,受病态支配,药物副作用及对疾病和药物治疗认识不够造成的.结论 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杜绝了患者藏药行为,保证了药物的疗效和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藏药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产生的原因及藏药的方式,提出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藏药与无自知力、受疾病影响、药物副作用导致身体不适、缺乏精神疾病与药物治疗知识等有关。结论: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杜绝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保证药物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黄盛杰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172-3172
由于自知力丧失,精神病患者常常不承认自己有病,治疗依从性差,因而拒绝服药,或偷偷吐药、藏药;有的患者觉得自己病已经好了,已不需要再服药而擅自减药或停药,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有的患者因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而拒绝服药。因此,了解拒药心理、处理拒药行为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住院精神病患者拒药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  邹文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1):1479-1480,148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拒药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的护理干预与拒药相关因素的调查表,自制的护理干预与拒药精神症状调查表对295例(护理干预组)和326例(非护理干预组)进行调查,针对拒药原因进行健康教育和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30岁以下,男性,首次住院,初中以下文化,病程5年以内,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联合用药者拒药人数更多(P〈0.01);有幻觉妄想,有歪曲认识,有自杀自残,无自知力等症状患者拒药人数更多(P〈0.01);对精神病患者的不同拒药因素和不同精神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各类精神病患者拒药人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对精神病患者的不同拒药因素和不同精神症状,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上可取得良好的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拒服和藏药的原因与对策。方法:以住院病历医嘱和护理交班记录为依据,调查分析103例精神病患者的服药行为,对其中有拒服和藏药行为的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大多数精神病患者拒服和藏药的原因为无自知力,否认自己有病,对服药不依从,护理干预后可有效减少拒服和藏药行为。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拒服和藏药的原因多样,护理干预是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赵凤香  于长林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870-2870
为解决患者拒药行为,对我院住院的典型拒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具体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艳 《苏州医学》2003,26(2):101-101
目前,我国精神病治疗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精神病患的服药依从性是决定患病情改善和疾病愈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临床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常会遇到一些拒药心理的患自行停药或减药,影响治疗效果,造成疾病的反复和医疗资源的浪费,使患回归社会困难。因此,护士在药疗护理过程中,应具体分析患产生拒药心理的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其服药的依从性,保证药物疗效,提高康复率。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胡拴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5):440-440
绝大多数精神病患者由于自知力丧失,治疗缺乏主动性,拒药现象较为普遍。了解拒药心理,处理拒药行为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经常出现拒药行为,拒药是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的一种表现。如果患者家庭经济状况好且得到良好的照顾,则依从性也好[1]。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非常有必要了解患者为什么要拒药以及拒药的方法,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对患者的拒药进行及时干预,以保证药物治疗按计划完成,达到治疗目的。因此,对患者拒药行为的调查与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一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33例精神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其中发生获得性上呼吸道感染53例,同时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结果:医院感染率与例次逐年下降,分别为:2010年23例,感染率i.65%;2011年18例,感染率1.09%;2012年12例,感染率0.60%。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6,P〈O.05)。结论:精神病患者卫生中心管理模式的特殊性,易导致医院获得性上呼吸道感染聚集性发生。经采取院感、护理、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精神病患者并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80例住院分裂症拒药藏药行为患者的原因是在精神症状支配下,否认自身疾病,抗精神药物的副作用,心理压力过重。认为在分药时对其行为必须加强观察督促和检查。强调对患者服药前、中、后的护理很重要,可及时发现,及时制止藏药等行为。同时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的方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可减少和杜绝患者拒,藏药行为的发生,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范慧珍  叶红 《中外医疗》2010,29(34):91-91
癌症死亡率高,造成病人痛苦程度大,严重威胁着人的生命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了解癌症病人的心理状况和拒药行为,向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积极预防控制疾病,也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干预措施。通过对28例拒药行为的癌症病人进行心理分析,纠正非理性理念,正确对待疾病及应用抗癌药治疗,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达到认识重建,摆脱痛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9.
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艳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2):1583-1583,1592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的护理对策.方法:对住院期间服药患者236例进行检查,对有藏药行为的患者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藏药行为24例.结论: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原因多、形式呈多样性,针对不同原因、形式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保证药物的服入.  相似文献   

20.
韦丹 《华夏医学》2001,14(5):607-608
在精神科病房中 ,患者藏药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这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极为不利 ,个别可造成自杀的危险 ,给护理工作带来困难。因此 ,做好精神病患者的服药护理 ,准确地按时按量给药 ,并保证患者服药对患者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对36例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进行分析 ,并提出防范措施供同道参考。1 临床资料1997年 3月至 1999年 12月在我科住院的 36例患者中 ,男 19例 ,女 17例 ;年龄最大 45岁 ,最小 11岁 ;未婚 14例 ,已婚 2 0例 ,离异 2例 ;30岁以下 2 4例 ,30岁以上 12例 ;第 1次住院者 2 3例 ,2次以上者 13例。疾病均符合 ccm D- 2诊断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