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伤寒杂病论》因势利导法运用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势利导 ,是根据疾病发展变化的趋势与病邪所在的不同部位 ,因其势而就近引导 ,使之排出体外 ,以达到正气不伤或正气少伤为目的的治疗原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 :“病之起始也 ,可刺而已 ;其盛 ,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 ,因其重而减之 ,因其衰而彰之。……其高者 ,因而越之 ,其下者 ,引而竭之 ;中满者 ,泻之于内 ;其有邪者 ,渍形以为汗 ;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 ;其悍者 ,按而收之 ;其实者 ,散而泻之。”其中所论许多治法包含有避轻就实、就近去邪的因势利导法则。而因势利导法则的成功运用则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得到了充…  相似文献   

2.
头痛,是指头部疼痛的一种自觉症状,临床最为常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仲景对头痛论治有许多精到之处,兹介绍于次。  相似文献   

3.
4.
《伤寒杂病论》瘀热证治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晋生 《四川中医》1999,17(7):16-17
“瘀热”为临床常见之证,但历代医家论述较少,而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却详尽论述了其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为后世医家研究和治疗瘀热之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探述如下。1表热随经侵血,博结阻于少腹仲景对太阳病不解,表热随经入腑,与血相结少腹(后人称蓄血证)者,采用活血化瘀、通下瘀热之法,但治分缓急轻重。若蓄血尚轻但发病较急,少腹急结,其人如狂者,予以桃核承气汤。如《伤寒论》第106条云:“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方中以桃仁破血祛瘀,大黄下瘀泄热,合用而瘀…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519-2521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近代发现的张仲景《伤寒论》传本之一,其内容完整,较好地体现了张仲景的脉学特色,文章通过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学习,对仲景的脉法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6.
《伤寒杂病论》在诊脉部位上发展了"寸口诊脉法",且根据病情酌诊趺阳脉、少阴脉、少阳以及人迎脉;通过脉象阐述病因、明确病位、揭示病机、指导治疗、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伤寒杂病论》虽非脉学专著,但在脉象及主病理论上已初步形成体系,为中医脉诊学的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松林 《中医药学刊》2003,21(1):130-131
对《伤寒杂病论》灸法的辩证应用,归纳为温阳散寒,温阳复脉,温经散寒,温阳举陷,温经回阳,温阳散寒通脉,回阳救逆,仲景用灸法,多用于治疗三阴证候。三阴证候,正虚为主,多表现为里虚寒证,故治以灸法,以取温阳散寒之功。  相似文献   

8.
对《伤寒杂病论》灸法的辩证应用 ,归纳为温阳散寒、温阳复脉、温经散寒、温阳举陷、温经回阳、温阳散寒通脉、回阳救逆。仲景用灸法 ,多用于治疗三阴证候。三阴证候 ,正虚为主 ,多表现为里虚寒证 ,故治以灸法 ,以取温阳散寒之功。  相似文献   

9.
《伤寒杂病论》黄疸病证治规律探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仲景于《伤寒论》中论及黄疸,又于《金匮要略》中设黄疸病篇,今据两书探讨黄疸病证治规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伤寒杂病论》丰富的外治法内容探讨如下。1舌含法此法是将药末置于舌下,刺激局部,或通过舌下黏膜迅即吸收而治疗疾病的方法。《金匮·杂疗方》救治“脉动而无气”的昏迷者,“令人以桂屑着舌下”以开其心窍,回复阳气。2搐鼻法此法是将药末或药汁搐入或吹(灌)入鼻腔内,经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金匮要略》记载了丰富的病证观察及医嘱,对病证治疗期间方药中病指征、服药量及服药时间、服药次数、服药后病情变化、药物反应的处置方法等都有详明医嘱,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的一部分,值得发掘并发扬。  相似文献   

12.
为了临证时能更好地掌握与运用汗法,对汗法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并实践于临床。汗法如运用得当,疗效显著。汗法不仅用于外感病,亦可用于治疗一些内科杂病。  相似文献   

13.
张仲景强调"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其建中法将"保胃气"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创立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和大建中汤,分别治疗虚劳里急,虚劳里急诸不足证及虚寒腹痛。小建中汤主要治疗中焦虚寒,气血不足而兼伤寒表证;脾虚腹痛兼少阳邪郁证;虚劳病中焦虚寒,阴阳两虚证;"黄疸"病属脾虚气血不足证;房劳过度所致诸证。黄芪建中汤方较小建中汤补虚作用更强,阴阳俱虚偏于脾胃气虚者应用黄芪建中汤疗效颇佳。大建中汤适用于素体虚、病情急且重、腹痛较重的患者,即中阳虚弱而脘腹冷痛,阴寒内盛而上逆之人。三建中汤选药精准,配伍巧妙,扶正祛邪,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4.
凭脉辨证是张仲景辨证的主要特色,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脉证在《伤寒杂病论》中内容丰富、论理精辟。探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关于脉证的条文,认为《伤寒杂病论》脉证思想主要包括凭脉辨病因、凭脉辨病位、凭脉辨病性、凭脉确定病证、阐释病机、凭论治凭脉判断预后几个方面,实际上就是凭借脉象辨证论治。《伤寒杂病论》脉证思想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对临床诊治疾病和深入研讨中医基础理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用《伤寒杂病论》是历代医家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重点与难点,是诊治常见病与疑难病的向导,欲学好用活《伤寒杂病论》,若没有合适的参考用书作指导,则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与应用能力,《伤寒杂病论字词句大辞典》(130万字)的出版,则为深入学习、研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参考用书。  相似文献   

16.
助读《伤寒杂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付 《中医药学刊》2006,24(5):799-799
学用《伤寒杂病论》是历代医家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重点与难点,是诊治常见病与疑难病的向导,欲学好用活《伤寒杂病论》,若没有合适的参考用书作指导,则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与应用能力,《伤寒杂病论字词句大辞典》(130万字)的出版,则为深入学习、研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参考用书.  相似文献   

17.
《伤寒杂病论》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凡一门科学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必然要产生多种认识的方法,以至发展成不同的流派……医学亦毫不例外。”这是任应秋教授生前的明论。《伤寒杂病论》属于哪一流派?因历史上种种原因,一些文献一直认为《黄帝内经》是我国最古最早的医书,张仲景是根据《内经》撰写了《伤寒杂病论》的,中医只有岐黄一派。这是难以令人置信的。今笔  相似文献   

18.
潘金波 《中医杂志》2011,52(12):1013-1015,1022
从溶媒、煎法、煎煮火候与时间、服法、药后调护等方面论述了《伤寒杂病论》汤剂的煎服法,探讨其临床意义。张仲景根据溶媒特性、患者体质、病情轻重、药物气味、病证特点选取合适的煎服方法,使得方剂发挥最大的疗效,减少毒副反应。《伤寒杂病论》汤剂的煎服法对方剂疗效影响重大,奠定了中医煎服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内科疾病采用外治法,早在东汉末年张机所著《伤寒杂病论》就有论述。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可将仲景外治法归纳为药塞法、熏洗法、外敷法、针灸法四种方法,以便指导临床。一、药塞法仲景用药塞法有肛门、阴道、鼻中三补给药途径。如《伤寒论》233条:“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  相似文献   

20.
《伤寒杂病论》护理九法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历代医家把护理和医疗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认为医护是合一的 ,因而一直没有关于中医护理的专门著述。但是 ,在许多医著中有关护理方面的内容却非常丰富。本文仅就《伤寒杂病论》中的护理法择要归纳为9类 ,并略述其梗概 ,疏漏之处 ,敬祈同道批评补正。1 恰当护理 ,促进药物发挥疗效在《伤寒论》中 ,张仲景在辨证施治的同时 ,十分注重通过恰当的护理 ,以促进药物充分发挥疗效。如第 1 2条 (《伤寒论》原文部分的文字及号码均据成都中医学院主编《伤寒论讲义》1 964年版 )桂枝汤方后注 :“……服已须臾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