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普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普伐他汀治疗组20例,观察治疗8周前后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其中血清hs—CRP测定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14.61±4.30)mg/LVS(14.23±6.21)mg/L,P〉0.051;治疗8周后常规治疗组与普伐他汀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明显性差异[(12.01±5.10)mg/LVS(8.81±6.32)mg/L,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易损斑块。作为易损斑块的血清学标志物,可能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早期诊断和预测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常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加用普伐他汀后可进一步稳定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ET、CRP水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ET、CRP的浓度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的ET、CRP水平进行检测和临床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ET、CRP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对照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ET、CRP的水平变化说明其参与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观察这两项指标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诊断、病情观察、疗效判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典型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UAP是AMI的前期表现,动脉粥样硬化(AS)是UAP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2例,另设性别、年龄相匹配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3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后空腹采血后分离血浆,检测血浆Hcy和hsCRP,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采用Gemini法评估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患者Hcy分别为(14.5±3.9)μmol/L,(7.95±2.8)μmol/L(P<0.05);hsCRP分别为(8.7±1.3)μmol/L,(2.7±1.2)μmol/L(P<0.05),Hcy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而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无相关性。结论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血浆Hcy水平增高,而hsCRP不与冠脉严重程度成正相关,通过测定Hcy可以反映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而测定CRP可以反映冠脉不稳定斑块的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介入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58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UAP患者(UAP组)和9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术前、术后24h血清hs—CRP的变化;并对UAP患者进行术后1年随访,以评价术后24h血清hs—CRP水平与首次发生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关系。结果UAP组术后24h血清hs—cRP浓度与术前的差值高于对照组[(1.08±0.89)mg/L:(0.36±0.29)mg/L,t=7.483,P=0.000];PCI术后血清hs—CRP≥3.0mg/L的uAP患者1年内首次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高于hs—CRP〈3.0mg/L者(χ^2=1.267,P=0.260)。结论PCI术后24h血清hs-CRP水平是影响UAP患者1年内首次发生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ET、CRP的浓度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的ET、CRP水平进行检测和临床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ET、CRP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对照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ET、CRP的水平变化说明其参与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观察这两项指标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诊断、病情观察、疗效判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正常对照组43例的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CRP),并按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将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者分成2组:CRP高水平组(CRP>3mg/ml,n=31例),CRP的低水平组(CRP<3mg/ml,n=24),并对2组病人进行追踪观察6个月;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高水平组急性心脏事件(心肌梗死、血管重建术,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RP低水平组,且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炎症反应有关,急性心脏事件与炎症反应增强有关,C反应蛋白对预测不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LDL-C正常水平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测定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血清hs-CRP水平,介入术后随访9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高hs-CRP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hs-CRP可预测接受PCI治疗的LDL-C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敏C反应蛋白评价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65例冠心病患者,不 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两组均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 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冠脉成像软斑块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敏C反应蛋白能提高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易损斑块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合并糖耐量减低者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变化。方法随机抽取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病人90例,分为糖耐量减低(IGT)组和糖耐量正常(NGT)组各45例,正常对照组41例,进行血清高教C反应蛋白扣血脂的变化分析。结果合并糖耐量减低组高敏C反应蛋白较糖耐量正常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血脂代谢也有明显变化。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耐量减低时,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存在更为严重的炎症反应,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5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予吸氧、卧床休息,严密监护,其中对照组予硝酸盐、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以及钙通道拮抗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8~10 mg/d,每日睡前一次,疗程8周,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剂量。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hs-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3.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血清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可以降低hs-CRP。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已确诊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按常规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4周1个疗程。结果:①两组症状和ECG比较,治疗组显效率55%,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率25%,有效率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CRP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TG、TC、LDH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HD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常规疗法联合血塞通注射液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和CRP水平,并能调节脂质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栾艳霞  郭战利 《中外医疗》2009,28(25):180-180
目的通过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高敏C反应蛋白(h-CRP)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探讨在UAP中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符合条件的冠心病(CHD)病人106例及健康正常查体人员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病例均行血清h-CRF、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洲定IMT检查。结果血清h-CRP在UAP组、SAP组比对照组高,P〈0.01。UAP组IMT(1.16±0.05)mm明显比对照组(O.71±0.02)mm增厚,差异有显著性(t=57.29,P〈0.01)。UAP组IMT在降脂治疗6个月时无显著变化(P〉0.05),降脂治疗12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UAP中存在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障碍,且两者呈正相关,IMT可作为UAP预后判断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前研究表明冠心病 (CHD)的发生与持续存在的炎症刺激有一定关系 ,炎症反应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发生和发展[1] ,本文通过测量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治疗前及不同剂量的阿斯匹林治疗后炎症蛋白CRP的浓度变化 ,以了解UAP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本组病例采集我院 1996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患者。依据 1979年WHO临床命名及诊断标准而诊断的UAP患者 43例 ,其中初发型 5例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42~ 6 9岁 ,平均 5 7.1岁 ,恶化型心绞痛 17例 ,男 9例 ,女 8例 ,年龄 39~ …  相似文献   

16.
李家海  石林  吴杨武  翟璐璐   《四川医学》2024,45(2):134-139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甘油三酯(TG)、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研究(GRACE)评分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168例UA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采用Gensini评分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根据患者病例资料计算GRACE评分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检测血清sST2表达水平。结果 根据Gensini评分结果,168例UA患者中轻度病变组49例(29.17%),中度病变组60例(35.71%),高度病变组59例(35.12%)。3组患者间TG、HDL-C、ApoA1、sST2水平和GRAC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G、sST2水平及GRACE评分是影响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ST2、TG水平及GRACE评分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77、0.842、0.883,均P<0.001)。ROC曲线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 (CR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UA)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测定 75例BraunwaldⅢBUA患者入院时的CRP ,按CRP≥ 10mg/dl(30例 )和CRP <10mg/dl(45例 )分为两组 ,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 ,以累积计分法评定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 ,并对其进行比较。随访 3个月 ,观察终点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心脏性死亡。结果 CRP≥ 10mg/dl组的病变血管数(1.77± 1.10 )多于CRP <10mg/dl组 (1.0 7± 1.1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的狭窄累积计分分别为6 .6 7± 3.84和 4.6 0± 4.41(P <0 .0 5 )。随访 3个月 ,CRP≥ 10mg/dl组中发生AMI 7例 ,心脏性死亡 2例 ,共 9例 ;CRP <10mg/dl组AMI 2例 ,无死亡 (χ2 =7.46 ,P <0 .0 5 )。部分患者为多支病变被建议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但由于患者高龄大都不愿接受手术 ,故两组行血运重建术分别仅为 13和 11例 (χ2 =2 .95 ,P <0 .0 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CRP≥ 10mg/dl和狭窄累积计分是预测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 5 )。结论 UA患者急性期CRP增高 ,可能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CRP能预测UA患者近期的心脏事件和血运重建 ,是临床指导UA治疗及评估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Hcy和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SYNTAX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UA病例,根据Hcy水平不同分为低Hcy组(≤15μmol/L)、高Hcy组(〉15μmol/L),分析Hcy水平与冠脉病变SYNTAX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高Hcy组患者SYNTAX评分为18.99±9.70,明显高于低Hcy组患者的(13.78±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YNTAX评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即SYNTAX评分高低)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UA患者Hcy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与hs-CRP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踝臂指数(ABI)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105例行PCI的UAP患者(UAP组)和9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对照组),检测其血肌酐、血尿酸、血脂、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踝臂指数,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UAP组患者的hs-CRP比对照组高(t=22.287,P〈0.001),而ABI比对照组低(t=5.461,P〈0.001).结论 早期监测ABI和hs-CRP水平有利于UAP的预防和治疗,而ABI更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CRP)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共1 528例(男954例,女574例)。抽取每位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并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所有入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对造影结果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其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3组。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同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血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